2022-2023学年高二历史AB卷(选择性必修1)第六单元 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B卷提升练解析版).docx
《2022-2023学年高二历史AB卷(选择性必修1)第六单元 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B卷提升练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2023学年高二历史AB卷(选择性必修1)第六单元 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B卷提升练解析版).docx(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大单元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B卷能力提升练)(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2022黑龙江牡丹江市第二高级中学高二期末)汉简二年律令户律中对于户籍登记有着严密的规 定。每户户主、家庭成员、姓名、性别、年龄及其承担的徭役和人口税都要翔实登记。文帝以后,乂增加 了籍贯、住址、身份、相貌、身而、残疾和财富情况等。这些严密的登记管理 A.旨在抑制土地兼并B.以儒家思想为指导C.利于政府赋役征收D.强化重农抑商政策【答案】C【详解】材料说明汉代户籍登记规定严格,这有利于政府赋役的征收,c项正确;材料并未体现对土地兼 并的抑制,排除A项;汉武帝时期始
2、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故汉初儒家思想并非指导思想,且材料 未体现儒家思想对户籍规定的指导,排除B项;户籍登记规定的严密并非针对商人,与重农抑商政策无关, 排除D项。1. (2022.黑龙江哈师大附中高二期中)北朝时期,朝廷有军户(营户、府户)、伎作户、乐户,屠户、屯田 户、牧户、金户、盐户、绫罗户、驿户等,他们的身份世代相袭,不能越籍通婚,这种状况延续到清朝时 期逐渐消解。据此可知,古代的户籍制A.有利于北方经济的迅速恢复B.是游牧民族政治文明的延续C.有利于社会秩序的相对稳定D.是阻碍经济转型的根本因素【答案】C【详解】北朝以后,百姓身份固定不变、世代相袭,这样的身份户籍制度,有利于加
3、强政府对百姓的控制, 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故选C;材料与北方经济恢复无关,故排除A;古代户籍制度的延续并非游牧民族 的政治文明的延续,故排除B;古代户籍制度并不是阻碍经济转型的根本因素,故排除D。2. (2022重庆高二期末)东晋南朝时期,户籍分为“黄籍”和“白籍”。南方土著居民的户籍用黄纸书写,称 作“黄籍”;东晋为招抚流民,对侨人给予免除赋役之优待,侨居户被登记在白纸写的临时户籍上,称作“白 籍”。这一制度A.有利于南北方士族的合流B.削弱中央集权的物质基础C.减缓经济重心南移的趋势D.缓和地主阶级之间的矛盾【答案】B【详解】根据“对侨人给予免除赋役之优待,侨居户被登记在白纸写的临时户籍上
4、”可得出“白籍”流民不要 交税,因此减少了中央的税收,削弱其集权的物质基础,不利于加强中央集权,B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 北方士族,排除A项;这有利于重心南移,排除C项;材料不能体现地主间的矛盾变化,排除D项。故 选B项。3. (2022.云南保山.高二期中)隋代推行“大索貌阅”的户籍管理制度,清查核实户口,按户籍上登记的年龄 色彩越来越弱”可归纳出乡村自治功能逐步削弱。积极影响:结合上述分析和所学知识可知,可从利于乡 村社会秩序的稳定、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利于维护农业发展和巩固小农经济的主体地位、利于社会教化、 利于地方经济的发展提高了农民生产生活的积极性等角度进行分析。(2)变化:根据材料“英
5、国社会事业的重点是救济贫困,组织形态以教会和慈善组织自发为主”“要求政府承 担更多扶助贫困和提供基础教育的责任”可归纳出组织形态由教会和慈善组织自发为主到政府加强立法, 开始着手建立社会管理体制,对社会事业进行“有限管理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可从工业革命后贫 富分化加剧、工人阶级的斗争和社会主义运动的推动、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不断完善等角度进行分析。【点睛】与本人的体貌进行核对,以严防隐匿户口、谎报年龄现象发生。在不到30年的时间里,政府编户增长一 倍有余。隋朝这一举措A.加重了农民的赋役负担B.激化了人地资源矛盾C.杜绝了人口隐匿的现象D.打击了豪强世族势力【答案】D【详解】根据材料结合所学
6、知识,自南北朝以来,户口隐漏日趋严重,国家所能直接掌握的劳动力减少, 而地方豪强地主占有的人口增多,严重削弱了中央政府的力量,因此,隋代推行“大索貌阅”的户籍管理制 度,有利于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加强中央政府的力量,打击豪强世族势力,D项正确;“大索貌阅”的户 籍管理制度,从豪强手里将原来依附的人口解放出来,也有利于增加国家的劳动力,调动他们的生产积极 性,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农民的赋役负担,排除A项;激化了人地资源矛盾与材料无关,排除B项;材料体 现的是“以严防隐匿户口、谎报年龄现象发生。“,杜绝了人口隐匿的现象说法太绝对,排除C项。故选D 项。4. (2022.山东淄博.高二期末)明代中叶,开
7、始推行附籍与寄籍制度。所谓附籍是指“各处逃移人户悉宥(宽 恕)其罪,许于所在官司附籍,纳粮当差”,寄籍是指保留原籍的同时可在外挂籍寄居。这表明当时 A.户籍管理制度混乱B.赋役负担的减轻C.重农抑商政策松动D.社会流动性增强【答案】D【详解】根据材料“附籍是指“各处逃移人户悉宥(宽恕)其罪,许于所在官司附籍,纳粮当差”,寄籍是指 保留原籍的同时可在外挂籍寄居”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代中后期,商品经济发展,人员流动增强,政府 不得不对原有的制度进行一定的变更,出现了附籍与寄籍制度,D项正确;附籍与寄籍制度的出现说明政 府对于户籍的管理仍很严格,不能说制度混乱,排除A项;户籍制度的变化不能说明赋役负
8、担的减轻,排 除B项;C项材料无从体现,排除C项。故选D项。5. (2022.云南牟定县第一高级中学高二期末)下表所示为乾隆年间户部统计的人口数量情况。导致这一 变化的重要原因是A.户籍制度的变革B.人地矛盾的消除C.国家版图的拓展D.海外贸易的繁盛时间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乾隆六年(1741年)人口数2041万人14341万人【答案】A【详解】根据材料信息可知,从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到乾隆六年(1741年),短短41年间,人口增 加了 6倍左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清朝前期赋役实行固定丁银、推丁人亩后,户籍的作用大为削弱,乾 隆年间,朝廷谕令户籍永停编审,人口隐瞒已无必要,从而导致政
9、府统计的人n激增,A项正确;清朝前 期,人地矛盾并未消除,排除B项;乾隆时期,国家版图并无明显拓展,排除C项;清朝前期闭关锁国, 海外贸易凋零,排除D项。故选A项。6. (2022黑龙江鸡东县第二中学高二期末)与周代相比,春秋时期“民”的地位进一步提升,统治者从对天的崇拜中脱离出来。左传桓公六年称“夫民,神之主也,是以圣王先成民而后致力于神”,又左传庄 公三十二年言“国将兴,听于民;将亡,听于神这表明A.统治阶层对社会治理持理性态度B.民的尊崇与鬼神的崇拜互相交织C.民的地位与鬼神的地位分庭抗礼D.鬼神成为了国运衰落的罪魁祸首【答案】A【详解】根据材料可知,春秋时期“民”的地位进一步提高,统治
10、阶层从对天的崇拜中脱离出来更注重民的 作用,重视了“民”的作用,这表明统治阶层在对社会治理中认识到了百姓的作用,体现了理性的态度,故 A项正确;材料中没有涉及对鬼神的崇拜,故B排除;材料中没有提到民的地位与鬼神的地位分庭抗礼, 故C排除;材料主旨是对“民”的作用和地位的提高的认知,不是表明鬼神的作用,排除D项。故选A。7. (2022福建福州高二期末)顺治十六年(1659年)清廷设立乡约制度,规定每月朔望两次宣讲圣谕 六训,孝顺父母,恭敬长上,和睦乡里,教训子孙,各安生理,毋作非为。到康熙朝,颁布了“圣谕十六 条清廷的做法A.保证了地方社会秩序长期稳定B.借助宗法纽带以加强中央集权C.旨在提高
11、乡民整体的道德素养D.增强了对基层社会的控制力度【答案】D【详解】根据材料可知,清朝乡约制度中的由顺治帝时期的“六训I”发展到康熙朝“十六条”,说明清朝初期 为了加强对基层的管理,以思想教化的方式对民众进行控制,D项正确;“保证了地方社会秩序长期稳定” 的表述过于绝对,排除A项;设立乡约制度是加强地方治理,并非中央集权,排除B项;乡约的根本FI的 是维护清朝封建统治,而不是提高乡民的道德素养,排除C项。故选D项。8. (2022山东师范大学附中高二期中)唐六典规定:“凡庶人年八十及笃疾,给侍丁一个;九十,给二人; 百岁,给三人。”政府还规定,除“十恶”之外,家有80岁以上亲人及笃疾,据令应侍养
12、者,申报刑部,听 候处分,可以暂缓流刑,以充侍养,待亲人终周年后,方押送流放之地。这些规定反映了当时A.社会保障体系完善B.法律政策执行灵活C.社会经济发展繁荣D.崇儒尊孔治国理念【答案】D【详解】根据材料“凡庶人年八十及笃疾,给侍丁一个;九十,给二人;百岁,给三人”、“应侍养者,申报刑部, 听候处分,可以暂缓流刑,以充侍养”可知政府的这些规定都强调“孝”这一核心理念,反映当时崇儒尊孔的 治国理念,D项正确;“完善”过于夸大这些规定的作用,排除A项;法律政策执行灵活与材料强调“孝”的 主旨不符合,排除B项;材料信息无法得出社会经济发展繁荣的结论,排除C项。故选D项。9. (2022黑龙江农垦佳
13、木斯学校高二期末)中国历代都设立了不少义仓、常平仓和惠民仓等。义仓属于 地方性济民救灾设施,常平仓由朝廷兴办,另有惠民仓作为辅助之用,又设广惠仓以赈灾济民。由此可知, 中国古代A.以民间救济为主B.人民社会福利完善C.仓储制度集权化D.社会救济方式多样【答案】D【详解】材料“常平仓由朝廷兴办,另有惠民仓作为辅助之用,又设广惠仓以赈灾济民体现的是中国古代 的社会救济方式呈现多样化的特点,D正确;材料未涉及哪种方式救济为主,A排除;B错在“完善”,排 除;材料体现的是义仓创办过程中也发挥了地方的自主性,C排除。故选D。10. (2022山西省长治市第二中学校高二期末)王安石面对宋代自然灾害频发的问
14、题,认为“以有限之食, 给无数之惠人之名,而无救患之实”,他希望培育农民自身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上有善政而下有储 蓄从中可以看出王安石力图A.长久解决灾民生计问题B.建立完善的政府救灾体系C.加强对经济领域的控制D.减轻政府的财政负担压力【答案】A【详解】王安石认为当时的救灾举措实际上无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救灾,因此其希望通过政府的举措,培 育农民自身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其FI的在于长久解决灾民的生计问题,A正确;王安石西方灾民自身能 提高御灾能力,而非单纯依靠政府,排除B; C与题干中的救灾思想不符,排除;王安石并不反对政府救 灾,因此其主要目的不是为了减轻政府的财政负担压力,排除D。11.
15、 (2022黑龙江勃利县高级中学高二期末)大明律规定:凡鳏其孤独及笃疾之人,贫穷无亲属依倚,不能 自存,所在官司应收养而不收养者,杖六十;若应给衣粮而官吏克减者,以监守自盗论。这主要反映了明朝 A.以法律形式规定时贫苦之人进行救助B.贫苦无依之人与朝廷官员矛盾尖锐C.真正解决了贫苦无依之人的温饱问题D.大明律以严刑峻法维护其统治【答案】A【详解】材料“凡鳏寡孤独及笃疾之人,贫穷无亲属依倚,不能自存,所在官司应收养而不收养者,杖六十”体现 的是明朝以法律形式规定对贫苦之人进行救助,A正确;BD与材料无关,排除;根本上解决下层百姓的 温饱问题还得依靠经济发展,C排除。故选A。12. (2022河北
16、保定高二期中)中世纪早期的西欧,贵族都有庄园法庭的司法权,这在西欧是普遍的状况。 由地主贵族、俗人或僧侣、男爵或主教在一定的范围内,对那里的居民办理行政、征收赋税,而国王只是 被缩成一个阴影而已。材料表明,这一时期的西欧庄园A.带有基层自治色彩B.农业经济占主导地位C.具有完全独立特点D.有利于形成强大王权【答案】A【详解】据题意可知,中世纪西欧的庄园都有自己的法庭,能够行使司法权,而且庄园还可以办理行政、 征收赋税等,国王对庄园的影响力较弱,这体现了西欧庄园的自治色彩,A项正确;材料能够体现西欧庄 园中的自治色彩,无法说明农业经济占主导地位,排除B项;“完全独立”的说法过于夸张,排除C项;国
17、 王对庄园的影响力较弱,所以这一时期的西欧庄园不利于形成强大的王权,排除D项。故选A项。13. (2022.福建.莆田第七中学高二期末)中世纪初期,欧洲庄园生产的产品主要用于保障农民和庄园主的 生活。1011世纪,随着众多城市的兴起,城市的消费者日益增多,庄园开始专注生产城市消费所需要的 东西。这一变化反映出A.城市已成为国家的政治中心B.庄园生产的商品化趋势加强C.商品经济主导地位逐步确立D.庄园经济自给自足特性消失【答案】B【详解】据材料“庄园开始专注生产城市消费所需要的东西”说明庄园生产的目的不再只是为了自给自足, 而是为了出售,体现了庄园生产的商品化的趋势,故选B项;庄园生产的特征,无
18、法得出城市是否已成为 国家政治中心的结论,排除A项。仅是出现了商品化的趋势,并非商品经济主导地位逐步确立,排除C 项;商品化的趋势,不能反映庄园经济自给自足的特性消失,庄园经济本质上仍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排除D项。故选B项。14. (2022,安徽宿州高二期末)高德步、王珏在世界经济史中记载:“在庄园上封建主设置房屋、仓 库、马厩,置办必要的农具,喂养牲畜家禽,还有一些触及手工业及农产品加工业,以使它能供应封建主 一应生活所需。”该材料体现了庄园经济A.封闭性B.落后性C.脆弱性D.分散性【答案】A【详解】从材料中“以使它能供应封建主一应生活所需”可知庄园经济是自给自足的,A项正确;BCD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2023学年高二历史AB卷选择性必修1第六单元 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B卷提升练解析版 2022 2023 学年 历史 AB 选择性 必修 第六 单元 基层 治理 社会保障 提升 解析
链接地址:https://www.taowenge.com/p-86496486.html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