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普陀区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docx
《上海市普陀区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海市普陀区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docx(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1学年第一学期普陀区八年级期末测评语文样卷一、古诗文(28分)(一)默写与运用(10分).默写。(1)烽火连三月,O (杜甫春望)(2) ,自将磨洗认前朝。(杜牧赤壁)(3)无可奈何花落去,o (晏殊浣溪沙)(4)富贵不能淫,,(孟子富贵不能淫)(5)黎明时分登顶黄山,但见东方欲晓,云海翻滚,让人不由想引用李清照渔家傲里的词句赞叹一 番:“这真是啊!【答案】.家书抵万金.折戟沉沙铁未销.似曾相识燕归来 .贫贱不能移 .天接云涛连晓雾(二)(3 分)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面小题饮酒(其五)结庐在入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
2、有真意,欲辨已忘言。2 .诗中“日夕”指的是 o.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诗人从居住的草庐写起,对归田后的寂静空旷感到无奈。B.诗人自问自答,指出心闲志远,自然就会远离喧嚣扰攘。C.诗人写梦中景物,精雕细琢,细腻描摹,体现独特神韵。D.诗人面对良辰美景,虽然满心神往,但又倍感失落迷茫。【答案】2.傍晚3.B(三)(6分)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愚公移山(节选)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日:“吾与汝毕力平险,指 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日:“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 何?且焉置土石? ”杂日:“投诸渤海
3、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 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身,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4.愚公移山选自,我们在六年级时学过的两小儿辩日也出自此书。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寒暑易节,始一反焉。5 .文中愚公妻子“献疑”,“疑”在两个方面:, o (用自己的话回答)【答案】4.列子 5.冬夏换季,才能往返一次。6 .一是担心愚公年老衰弱.二是担心无处安放土石(四)(9分)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至和年间,仁宗不豫,一日少间,思见宰执。执政闻召亟往;吕文靖公为相,使者相望于路,促 其行,公按辔益缓。至宫中,诸执政已见上。上待公久,稍倦,不乐日:“病中思见
4、卿,何缓也? ”文靖 徐日:“陛下不豫,久不视朝,外议颇异。臣待罪宰相,正昼自通衢驰马入内未便。”帝闻其言,咨叹 *久之,诸执政始有愧色。【注释】不豫:帝王病重的委婉说法。宰执:文中指宰相吕文请公与执政官们。亟:赶快。通 衢:此指宫外的大道。咨叹:赞叹。7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1)公按辔益缓益:(2)文靖徐日徐:8 .下列对画线句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很久没有视察朝廷,外人的讨论十分不同。9 .很久没有上朝理政,外人的讨论十分不同。C.很久没有上朝理政,宫外的议论已很夸张。D.很久没有视察朝廷,宫外的议论已很夸张。10 吕文靖公认为:在当时情况下,身为宰相的自己大白天骑着快马,慌慌张
5、张入宫是很不合适的;再结 合文中的“益缓”“徐日”,可以看出吕文靖公是,的人。【答案】7.益:更加 .徐:慢慢地 8.C9.稳重从容/冷静沉着.考虑周全/深思熟虑二、现代文(26分)(一)(12 分)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人民英雄永垂不朽(节选)瞻仰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10块汉白玉的大浮雕,在大碑座的四周。这些大浮雕高2米,合在一起共长40.68米。据地 质学家化验证明,这些浮雕至少能耐800年1000年之久。大部分浮雕里有20个左右英雄人物,每个人 物都和真人一样大小,他们的面貌、表情和姿态都不相同。从碑身东面起,按着历史顺序瞻仰。第一幅浮雕是“销毁鸦片烟”,描述了鸦片战争前夕,1839年 6
6、月3日,群众在虎门销毁鸦片的事迹。浮雕上,愤怒的群众正在把一箱箱毒害中国人民的鸦片运到海 边,倾倒在放有石灰的窖坑里销毁,一股股浓烟从石灰池上升起。人群后面,有炮台和千百只待发的战 船,准备随时还击英帝国主义的挑衅。画面上人物的形象,表现出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的坚定决心。东 面的第二幅浮雕,描写1851年太平天国的“金田起义”。太平天国提出政治、经济、民族、男女四大平 等的口号,严重地动摇了清朝封建统治的基础。在这幅浮雕上,一群拿着大刀、梭镖、锄头,扛着土炮起 义的汉族、壮族儿女,正从山坡冲下来,革命的旌旗在迎风飘扬。往南转到碑身的后面,看到的是1911年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的庄严画面。深夜,
7、起义的新军和 市民,摧毁了湖广总督府门前的大炮,正向总督府里冲去。总督府内熊熊的火焰冒向天空;总督府的牌 子,被打断在阶前;撕碎了的清朝的龙旗,被践踏在地下。辛亥革命,结束了两千多年来的封建帝制。接 下来的一幅是“五四爱国运动”。这是中国民主革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转变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 浮雕的画面显示出学生们齐集于天安门前举行爱国示威游行的情景。一群男女青年学生,举着“废除卖国 密约”的旗帜,慷慨激昂地来到天安门前。梳着髻子、系着长裙的女学生,在向市民们散发传单。人群高 处,一个男学生正在向围着他的群众演说。愤激的青年演说者,怒形于色的人群,使整个浮雕充满了痛恨 卖国贼、激动人心的气氛。
8、南面的第三幅是“五卅运动”。1925年5月30日,上海群众一万多人在南京 路上举行反帝国主义大示威,英国巡捕向徒手群众开枪射击,死伤多人。“五卅惨策”引起了全上海以至 全国人民的极大愤慨,促使全国范围的大革命风暴的爆发。这幅浮雕表现出由工人阶级领导的各界人民坚 强不屈地向帝国主义斗争的情景。画面上成千上万的工人、学生、市民举着“打倒帝国主义”的小旗,冲 破英国巡捕的沙袋、铁丝网英勇地前进:商店关门罢市,戴着礼帽的商人也加入了斗争的行列:被打伤的 工人,在战友们搀扶下,继续勇往直前。人群后面隐约能看到外滩的海关和银行大楼。最后来到碑身的正面,看到解放战争时期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胜利渡长江,解放全
9、中国的浮 雕,这是十幅浮雕中最大的一幅。国民党认为不能逾越的天堑长江,被英勇无敌的人民解放军胜利地渡过 了。浮雕上,号兵吹起冲锋号:指挥员右手高举,连连向高空发射信号弹;已登上敌岸的战士,踏着反动派的旗子,向国民党反动统治的老巢南京城冲去:后面数不清的战船正在波涛中前进。在这幅浮雕的 两旁,是两块装饰性的浮雕。左边,是渡江前夕,工人抬担架、农民运军粮、妇女送军鞋等热烈支援前线 的场面。右边的一块,表现全国各阶层人民举着红旗和鲜花,捧着水果,欢迎解放军、慰劳解放军的情 景。看完了所有的浮雕,我又一次瞻仰了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几个大字和碑文。我想,人们从这里可 以了解到中国革命所经过的艰苦道路,
10、先烈们的光辉业绩,中国人民为了取得自由、解放而付出的巨大代 价。当我走下台阶、离开纪念碑的时候,我再一次向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默默致敬。10 .第段空白处应当填入的词语是()A.排列B.分布C.镶嵌D.坐落11 .阅读第一段,填写下表。方位浮雕主题概述事件阐释意义东面“销毁鸦片烟”(1)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的坚定决心南面(2)爱国学生示威游行、散发传单、激情演讲(3)正面“胜利渡长江,解放全中国“(4)英勇无敌的人民解放军胜利地渡过了天堑长江. “瞻仰”指怀着恭敬的心情仰望。引文第段、第段,作者先后两次使用“瞻仰”,情感表达略有 不同,试分析。 13.以下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
11、按时间顺序逐一介绍浮雕, B.作者介绍浮雕时,将概述事件、 C.选文主要使用的是抒情和议论, D.结尾处的“又一次”“再一次”13.以下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按时间顺序逐一介绍浮雕, B.作者介绍浮雕时,将概述事件、 C.选文主要使用的是抒情和议论, D.结尾处的“又一次”“再一次”展开了中国革命历史的全景图。摹写状貌和阐释意义融为一体。抒发对英勇的中国人民的赞美。,暗示曾经多次前来瞻仰纪念碑【答案】10.C11.方位浮雕主题概述事件阐释意义东面“销毁鸦片烟”(1)愤怒的群众销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毁毒害人民的鸦片烟义坚定决心南面(2) “五四爱国运动”爱国学生示威游行、散发传单、激情演讲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上海市 普陀区 2021 2022 学年 年级 学期 期末考试 语文试卷 答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