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高》教学设计++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登高》教学设计++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登高》教学设计++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docx(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登高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杜甫的登高选自部编版必修上册第三单元,该单元人文主题是“生 命的诗意”。诗歌营造的浓郁悲凉的意境,诗人的忧国之情与个人的人生 感慨的融为一体,是学习的主要内容。本节课以情感把握为主,渗透语言 魅力、意境之美的品味,从而提高学生对古代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和审美 能力。【学生分析】高一学生学习过杜甫的一些作品,对杜甫及其 忧国忧民、仁爱宽厚的精神品质有一定了解。学生对诗歌的审美 鉴赏还停留于表面,对登高意境之雄浑悲壮和情感之复杂深 沉,缺乏独特感悟和深刻理解。教学目标:1.反复朗读,把握诗歌内容2、以“悲秋”为线索,探究诗中的时令之秋、人生之秋、 国运之秋。3、通过比较阅读,
2、领悟杜甫忧生忧世、仁爱悲壮的精神境 界。教学重点以“悲秋”为线索,探究诗中的时令之秋、人生之秋、国运 之秋教学难点:通过比较阅读,领悟杜甫忧生忧世、仁爱悲壮的 精神境界。教学方法:讨论法、问答法、朗读法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创造情境,激情导入古人常有登高临远的情结,登高而赋。极目四望,烟波浩渺,天地万物,如 是而来。唐大历二年的那个重阳节,已经离开故乡35年的杜翁独自登上了山亭, 把他一生的血泪凝聚在了那首被后人成为“律诗之首”的登高中。让我们一 起走进那个深秋。二、知人论世,走近诗人1 .PPT屏显:杜甫简介。2 .PPT登高写作背景。安史之乱已经结束四年,但藩镇势力又乘隙而起,社会动
3、乱,民不聊 生。杜甫时年55岁,但只能继续漂泊,时代的苦难、家道的艰辛、晚年多病, 加上好友李白、高适、严武相继辞世,自己又壮志难酬,种种悲苦郁积心头。为 了排遣郁闷,诗人于大历二年(767)秋天重阳节独自登上夔州白帝城外的高台, 登高临眺,百感交集,望中所见,激起意中所触;萧瑟的秋江景色,引发了他身 世飘零的感慨,渗入了他老病孤愁的悲哀。于是,写下了登高这首被誉为“古 今七言律诗第一”的旷世之作。三年之后,杜甫即病死在长沙到岳阳的一条破 船上。三、反复诵读,整体感悟(一)反复朗读1 .指导七言诗读法,注意抑扬顿挫、轻重缓急。音读一一要求学生自由朗读,注意读准字音。情读一一要求学生饱含感情朗读
4、。告知学生读好一首诗,须把自己当成 作者,化身为其人。读这首诗,把自己化身为那个老病孤苦的杜甫一一站在 长江边上,衣衫褴褛,登高望远,怀想家乡,思念亲人,牵挂祖国,凄凉地 想自我人生,想自己这一辈子。2 .学生范读。3 .学生大声齐读,要求把握诗脉,体会情感。(二)整体感知师:这首诗给你的总体感受是什么?学生回答,师引导并明确:凄楚、悲伤、痛苦、孤独、沉郁、顿挫。 (悲)师:诗歌全诗的感情基调是“悲”,诗人“悲”什么?学生回答,师引导并明确:时令之秋、人生之秋、国运之秋。四、细读文本、赏析探究活动一:典籍里的中国是由撒贝宁主持的一档以“文化节目+戏剧+ 影视化”的方式,把传统经典搬上了荧屏,传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登高 教学 设计 2022 2023 学年 统编 高中语文 必修 上册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