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骚教学方案.docx
《离骚教学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离骚教学方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离骚教学方案教学目标:1.基础知识目标:了解屈原和离骚(历史地位、影响、体裁、重读);诗的鉴赏。思想教育目标:屈原的局)洁品质。能力培养目标:诗歌的欣赏方法。教学重点:诗的鉴赏。教学难点:诗的欣赏方法。教学方法:讲述、分析、诵读、讨论相结合。课时安排:共2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先秦诗歌除了诗经外,就是屈原的骚体诗了。1,屈原和离骚简介楚辞,是战国时期兴起于楚国的一种诗歌样式。它运用楚地诗歌形式、方言声韵,描写楚 地风土人情,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西汉前期始称之为楚辞。因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是屈原的离骚, 故后人也用骚来指楚辞。汉代以后,楚辞又成为屈原等人作品的总集名。屈原(约前339 -约前278
2、 ),战国时期楚国人。诗人,政治家。本世纪中,曾被推举为世界文 化名人。屈原,名平,字原。曾作楚国的三闾大夫,主张联齐抗秦。楚怀王死后,两度被放逐,无可奈何 之中,自投汨罗江而死。代表作品有离骚九歌九章天问等。离骚,这是屈原的代表作,是中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是屈原用他的理想、遭遇、痛苦、 热情以至于整个生命所熔铸而成的宏伟诗篇。2.范读-自读-诵读。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余/虽好修以羁兮,警/朝淬 /而夕替。模仿上面所举诗句节奏,朗诵书中的诗章。四、知识落实与能力迁移1.填空: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是,其中的 字是汉代人加上去的,先秦时只称 或 o它反映了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约 年间
3、的社会生活。其中按乐调和内容可分为 三部分。它的主要表现手法为、 O通常二者合称为 O离骚教学方案教学目标一、知识和能力1 . 了解楚辞这种诗歌样式及屈原与楚辞的关系。体会骚体诗的节奏。了解离骚所体现 的积极浪漫主义创作精神。2 .较为准确的理解课文。能够有感情、有节奏地朗读并背诵课文。3 .培养初步鉴赏离骚的能力。二、过程和方法诵读、感悟,理解、鉴赏,熟读成诵。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了解屈原的生平及鉴赏离骚优美的、诗句,感受诗人的忧伤心事、高尚情操、纯洁德行、 政治理想和嫉恶如仇的品性。重点.难点掌握楚辞特点,疏通诗句,准确诵读,把握诗人情感。解决办法1 .疏通诗句,反复诵读,体悟情感。2
4、 .鉴赏诗歌是艺术手法、人物形象和思想情感。3 .学习屈原对理想信念的执着追求,接受高尚情感的熏陶。学生活动1 .第一课时,学生借助注释,疏通诗句,反复诵读,熟悉骚体的体例。2 .第二课时,鉴赏诗歌是艺术手法、人物形象和思想情感。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步骤一、课前预习借助注释,读准字音,尽量疏通诗句。二、导入我国文学风骚并举。风:诗经是我国现实主义文学创作的源头,其中成就最高的是十五国风,简称风; 骚:楚辞是我国浪漫主义文学创作的源头,其中成就最高的是离骚,简称骚。简介屈原、楚辞与离骚。屈原名平,字原。相传是现在湖北秘归县人。年轻时辅助楚怀王,做过左徒、三间大夫。主张变 法图强,革新政治;
5、东方联合齐国,西方抗击强秦。后来因有人挑拨而被怀王疏远。楚顷襄王时进一 步受到排挤,被长期流放在沅湘一带。秦国攻占楚国首都郢之后,他悲愤绝望,相传于公元前278 年旧历五月初五抱石跳进汨罗江中。这一天就成为后世纪念他的端午节。楚辞是战国时期兴起于 楚国的一种诗歌样式,是以屈原及宋玉的作品为主体的诗歌总集。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屈原的代表作 离骚,因此后人又把楚辞的体裁称为骚体。楚辞与诗经在文学史上并称风骚,一起成为中国古典诗歌的两大源头,对后世有着 深远的影响。离骚是屈原以自己的理想、遭遇、痛苦、热情以至整个生命所熔铸而成的宏伟诗篇, 其中闪耀着鲜明的个性光辉。它既植根于现实,又富于幻想色彩,大量
6、运用古代神话和传说,通过极 丰富的想象和联想,把现实人物、历史人物、神话人物交织在一起,构成了瑰丽奇特、绚烂多彩的幻 想世界,从而产生了强烈的艺术魅力。不愧为我国最早的积极浪漫主义诗歌的典范。三、感知,理解课文1 .范读让学生耳顺放课文朗读磁带或老师范读,学生感受,正音。2 .诵读让学生顺指导学生朗读,注意情感和节奏,逐步积淀语感。3 .解难、疏通这首诗古奥难懂,应当先扫除语言文字障碍,然后再欣赏诗句。课文注释较为详 细,而且句句有翻译,这对学生读懂诗作是一大帮助。但学生在自习中会遇到不少困难,可以提出讨 论,老师作一些点拨。4 .请一两个同学读诗。5 .讲析选诗-6 1)离骚节选的学习要注意
7、以下几点:1 .结合注释熟悉陌生的字词或多音字,在初步了解的基础上反复读,熟读,甚至初步成诵。2 .仔细阅读书下注释和课文说明,了解屈原的处境和思想感情,理解熟记重点词,重点句的内容 大意,在此基上串讲并熟悉其语言特点。3 .在串讲中加深理解,整体把握节选部分的主旨和屈原的思想情感,并分析节选部分13节诗 的内在联系,理清思路,在此基础,再读直至熟练背诵。4 .鉴赏品味。(2 )讲、读、背前七节,自述受屈遭贬的政治原因,表示不愿意同流合污的情怀。第一节:前两句发感慨,同情人民生活的艰难。民生也可理解为人生,即自叹人生多艰。这 两句承上启下,后两句极写不为楚君所容。为什么朝淬而夕替呢?原因是以下
8、几个:A.既替余以蕙兮,又申之以揽。B .灵修浩荡,终不察夫民心。C.众女嫉余之娥眉,摇诿谓余以善淫。D.固时俗之工巧背绳墨以追曲。而自己的态度是亦余心之所善兮,余不忍为此态也,鸯鸟不群,异道难以相安,宁肯伏清 白以死直固前圣之所厚。从而揭示自己的情怀,表达九死其犹未悔的意志。(3 )后六节(8 - 13节)表现屈原追求美政(即圣君贤相政治和民本思想)、九死未悔的高 尚节操,抒发忧国忧民、献身理想的爱国感情,表现追求美德,即使体解也不变的高尚德操。第八节,以行路为喻,反省自己是否没看清道路、是否趁行之未远返回原路。顺着这条思路,检查自己的进退、制衣、佩饰。检查的结果是余情其信芳,昭质其犹未亏,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离骚 教学 方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