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教案)13、《牛郎织女》教学设计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语文教案)13、《牛郎织女》教学设计二.docx(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13、牛郎织女教学设计二六年级语文教案牛郎织女是一个民间故事。它有一个特点,它透过平淡的语言,反映了人物丰富的 精神内涵。在课堂中,我通过设问,让学生领悟文字所表达的含义。我对学生提出了以下问 题:1、牛郎为什么对那头老牛照看很周到?(从中体会牛郎的善良和勤劳)2、为什么仙女 佩服织女呢?(织女爱慕的是牛郎的勤劳善良。同时织女放弃了荣华富贵,甘愿与穷困的牛 郎生活在一起。)3、姐妹们会说些什么祝福的话?通过几个问题的设计,课文的重点就突 破了。通过师生对话,学生基本明白了课文实际上寄托了劳动人民美好的愿望,对我国传统道 德文化进行了一个折射。牛郎折射了我国农业社会中男性吃苦耐劳的品德,织女折射
2、了我国 农业社会中妇女贤惠淑德的精神。王母娘娘则代表了封建保守势力,折射了专制狡猾的丑恶 嘴脸。我们让学生读民间故事的目的是透过故事情节,引发对价值观的正确判断,树立正确 的人生观。在上课时,也有学生问:为什么织女真的会嫁给牛郎呢?在现实生活中,有这样的事情 吗?我很赞赏孩子们的思考。车尔尼雪夫斯基曾说过:“要使人成为真正有教养的人,必须具 备三个品质:渊博的知识、思维的习惯和高尚的情操。知识不多就是愚昧;不习惯于思维, 就是粗鲁或蠢笨;没有高尚的情操,就是卑俗。这一问题之所以会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是因 为现在学生的思维十分开阔,敢想,有创意。想自己敢想的,说自己敢说的,使我们的课堂 真正成为学
3、生思维活跃的空间。在课堂上,学生产生了思维的碰撞,激发了思维的火花,同 时更开拓了学生的思维意识。因此,不管我们的对话最后有什么结果,我觉得,在课堂上, 教师有意识地创设良好的课堂环境,营造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 系,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自我学习与教育能力。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1、读题。2、除了这两个人物外,还有哪些人对情节的发展影响很大?板书:老牛、王母找找几个人物之间关系,用简单的语言概括故事主要内容相机板书:牵手分离相会二、感受人物形象1、自读课文16小节,思考:牛郎织女的牵手与哪些因素有关?圈画批注,写写感 受。交流:老牛的撮合“老牛跟他也很亲密”
4、让我们有一种错觉,老牛是他的亲人,亲人变 成了媒人,撮合一对姻缘。牛郎善良、心眼儿好(板书)(1)照看老牛很周到(总是,最好,最干净)“也很亲密”牛郎对老牛好,把他看成 自己的亲人。(2)身世反衬不抱怨,不怀恨,吃苦耐劳。(3)坦白,诚实,不隐瞒。织女勤劳善良:喜欢牛郎的心眼儿好,能吃苦。渴望自由和真正的幸福。勇敢:“决心”,意味着想了很多,想了些什么?可怕的责罚,天庭的冷漠和不自由,人 间的真情和温暖在权衡。留在天庭,有锦衣玉食,没有真情和自由;人间,艰辛坎坷,但自 由,有真情。冒着很大的风险,她应该知道后果,但全然不顾,因为自由、爱情实在是太动 人了,“生命诚可贵,爱情、自由价更高。”(相
5、机板书:善良、渴望自由和真情、勇敢)小结:牛郎的善良拉近了天上人间的距离,那么织女对自由和真情的渴望和她的勇敢就 跨越了这条鸿沟,让一切变成可能。到这里,对两人是不是想说点什么?赞叹、钦佩、祝福2、分离王母娘娘形象自读课文910,也可以联系上下文,感受王母形象。六年级语文教案读课文,说说此时想说点什么?(对王母的气愤、对牛郎织女的同情、祝福)还好,喜鹊知道了他们的渴望,前来帮忙。七夕佳节,中国情人节。是不是觉得比2月 14日更浪漫?三、质疑,深化1、质疑2、相机出示“神话定义”(群众集体口头创作,情节曲折动人,歌颂了人与人、人与物之 间美好的感情,表达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照定义说说看法。(不合情理之处不必深究,因为那是群众集体口头创作;情节曲折 动人正是它吸引人之处;表达着对美好情感的追求,因为封建社会等级森严、人们身心都极 不自由。)3、为什么要设计王母这个人物?(黑暗势力,封建社会的现实;反衬织女的勇敢,这 段爱情的可贵。)4、为什么最后不在一起?斗争不过,只能表达渴望。(板书:想像基于现实。)5、补充,故事古而有之,许多文艺作品里都有表达,但是在不断地变化。大略地学习 迢迢牵牛星鹊桥仙天上的街市,感受变化。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