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文言文对比阅读训练(含答案).docx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文言文对比阅读训练(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文言文对比阅读训练(含答案).docx(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九年级上册文言文对比阅读训练(含答案)一、阅读甲乙文段,完成下面问题。【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 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节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乙】仲淹为将,号令明白,爱抚士卒。诸羌来者,推心接之不疑,故贼亦不敢辄犯其境。王举正 懦默不任事,谏官欧阳修等言仲淹有相材,请罢举正用仲淹,遂改参知政事。仲淹曰:“执政可由谏官而 得乎?”固辞不拜,愿与韩琦出行边。(节选自宋史范仲淹传,有删改)注羌:中国古代西部游牧民族的泛
2、称。【参考译文】【乙】范仲淹担任将领时,号令明确,爱护士兵。羌人各部有来归降的,都能推心置腹地接纳他们,并不 疑心,所以金人不敢轻易侵犯边境。王举正怯懦不能担任大事,谏官欧阳修等人便进言说范仲淹有当 宰相的才能,请求罢免王举正任用范仲淹,于是让范仲淹改任参知政事。范仲淹说:“执政大臣能因为谏 官的几句话就得到吗?”(他)坚决推托不接受任命,表示愿意与韩琦一同出京去巡视边疆。1.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求:或异二者之为或: 先天下之忧而忧先:(4)仲淹为将为: (5)固辞不拜 辞:【答案】(1)探求(2)或许、也许,表示委婉的语气(3)在之前(4)担任(5)推脱.请将下面
3、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然则何时而乐耶?(2)执政可由谏官而得乎?【答案】(1)如此,那么什么时候才快乐呢?(2)执政大臣能因为谏官的几句话就得到吗?2 .【甲】文也古仁人不同于“迁客骚人”的具体表现是“;【乙】文中,范仲淹 面对欧阳修的举荐,其态度是“:(用原文语句填空)【答案】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固辞不拜,愿与韩琦出行边4范仲淹一生都在践行【甲】文中的政治理想,【乙】文中的事件就是很好的证明。请选取两个事件 加以概括。【答案】范仲淹做将领时,爱惜士卒。真诚对待归降的少数民族。辞官不做,自愿到边疆巡视。(任意答出两点即可)-【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
4、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 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节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乙】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依,再适长山朱氏。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昼 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往往篦粥不充,日层始食。遂大通六经之旨, 慨然有志于天下,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节选自宋名臣言行录)注再适:改嫁。篦(zhdn)粥:稠粥。日层(z。):太阳偏西。【参考译文】【乙】范仲淹两岁时失去了父亲,母亲贫困没有依靠,改嫁了长山朱氏。他长大后,知
5、道了自己的家庭 和身世,感动地哭着辞别母亲,离开到南都进入学堂。(他)不分日夜地刻苦学习,五年未曾脱过衣服睡 觉。有时夜里昏沉困倦,就用冷水洗脸。他经常连顿稠粥都吃不上,太阳偏西才开始吃饭。终于,他领 会并精通了六经的要义,慷慨激昂地树立起治理天下的抱负。他经常自己吟诵:“读书人应当在天下人 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或异二者之为,何哉(2)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微斯人 *(4)五年未尝解衣就寝(5)去之南都入学舍【答案】(1)为什么何:庙堂:微:尝:去:指朝廷 (3) 如果没有 (4)曾经 (5)离开.请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或
6、夜昏怠,辄以水沃面。【答案】(1)不因外物和自己处境的变化而喜悲。(2)有时夜里昏沉困倦,就用冷水洗脸。3,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一句在【甲】【乙】两文中都起 的作用;但两文采用的表达方式不同,【甲】文主要运用了 的表达方式,【乙】文主要运用了 的表达方式。 【答案】揭示主题(点明文章中心)议论 记叙4.从【乙】文看,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一伟大抱负的思想基础是什么?【答案】家世贫困,了解人民的疾苦;从小立志苦读,大通六经之旨,奠定了儒家的“仁爱”思想、。 二、阅读甲乙文段,完成下面问题。【甲】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孥一
7、小舟,拥龚衣 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淞沆周,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 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 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选自张岱湖心亭看雪)【乙】寒食后雨。予曰:“此雨为西湖洗红,当急与桃花作别,勿滞也。”午霁,偕诸友至第三桥, 落花积地寸余,游人少,翻以为快。忽骑者白纨而过,光晃衣,鲜丽倍常,诸友白其内者皆去表。少 倦,卧地上饮,以面受花,多者浮,少者歌,以为乐。偶艇子出花间,呼之,乃寺僧载
8、茶来者。各啜一杯,荡 舟浩歌而返。(选自袁宏道雨后游六桥记)注寒食:寒食节。洗红:洗去红妆,比喻桃花瓣被雨打落。霁:雨止天晴。翻:反而。光晃衣:衣上白光浮动。 白其内:穿着白色内衣。去表:脱去外衣。浮:罚酒。【参考译文】【乙】寒食节过后下了一场雨。我说:“这场雨会把西湖的桃花打落,应当赶紧和桃花告别,不要停滞(拖 延)了。”中午雨止天晴,我和几个朋友到了西湖第三桥,(那里的)落花在地上堆积了一寸多厚,游人很 少,(我们)反而感到很畅快。忽然有个人穿着白绸衫骑马而过,衣上白光浮动,异常鲜艳美丽,朋友们穿 着白色内衣的人也跟着都把外套脱去。一会儿玩累了,我们躺在地上喝酒,用脸颊来承接落花,脸上落
9、花多的人被罚酒,脸上落花少的人被罚唱歌,把这个作为娱乐。偶然发现有个小舟从花间荡出,喊过来, 原来是寺里的僧人载着茶水来了。每人各自喝了 一杯,我们乘着船放声高歌回去了。1.下列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上下一白忽骑者白纨而过B.拉余同饮落花积地寸余C.湖中焉得更有此人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D.荡舟浩歌而返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答案】A【解析】A项白白色。B项余我;多。C项焉哪里;指示代词兼句末语气词, 于此。D项“而”,连词,表修饰;连词,表转折。2 .请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2)当急与桃花作别,勿滞也。【答案】(1)大雪接连下了三天,湖中的行人
10、、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应当赶紧和桃花告别,不要停滞(拖延)了。3 .下列对【甲】【乙】两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A.【甲】文选自陶庵梦忆,写于明王朝灭亡之后。作者开篇仍以明朝“崇祯”年号纪年,以示不忘 故国。B.【乙】文的寒食节,为清明节前一日或两日,这里表明了游览时间。本文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西湖 夏日繁花盛开后落英缤纷的美丽景象。C.【甲】文作者引用舟子的话,包含了对“痴”字的称赏,同时以天涯遇知音的喜悦化解了心中淡淡的 愁绪。D.【乙】文中作者与友人游玩兴起,有的脱掉外套亮出白色内衣,以脸颊承接落花,饮酒唱歌啜茶,不亦 乐乎。【答案】B【解析】【乙】文并未描绘西湖夏日繁花盛开后落英缤纷的
11、美丽景象。4 .【甲】文写西湖雪景,【乙】文写雨后西湖,同是游西湖,却体现出不同的人生志趣,试结合【甲】【乙】 两文的内容说说作者各自的人生志趣是什么。【答案】【甲】文体现了作者超凡脱俗、不随波逐流的高尚品德。【乙】文以赏花为乐、以和好友 出游为乐,体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甲】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孥一小舟,拥叠衣 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淞沆周,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 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12、余强 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选自张岱湖心亭看雪)【乙】夜雪大作,时欲登舟至沙市,竟为雨雪所阻。然万竹中雪子敲戛,铮铮有声,暗窗红火,任意 看数卷书,亦复有少趣。自叹每有欲往,辄复不遂。然流行坎止,任之而已。鲁直所谓“无处不可寄一 梦”也。(选自袁中道夜雪)注雪子:雪粒,往往在下雪之初出现,状如盐粒。敲戛:敲击。流行坎止:顺流而行,遇阻而止。【参考译文】【乙】晚上下起大雪,当时正想要坐船到沙市,竟然被雨雪所阻挡。然而雪粒敲击竹子,发出铮铮的声 音,暗暗的窗子与红红的烛火相映,随意地翻看几卷书,也是能享受到一些乐趣的。自己叹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教版 九年级 上册 文言文 对比 阅读 训练 答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