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品质》教学设计一等奖3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品质》教学设计一等奖3篇.docx(1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口、高中品质教学设计一等奖一、教材分析品质是英国获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高尔斯华绥的短篇小说,入选苏教版教材必修三。 本篇小说讲述鞋匠格斯拉把做靴子当成自己一生的理想为了做出完美的靴子不惜花上大量 的时间,投入大量的精力,最终在工业化大潮的冲击下贫困而死的故事。小说赞颂了主人公 追求完美的执着精神以及在做靴过程中体现出来的良好的信誉。小说主题清晰,语言通俗, 易于把握。笔者执教过本文以后,认为探讨本文的主角是谁有必要,原因在于,本文的主角 容易被误认为是格斯拉兄弟而澄清这样的误会对于准确把握文意有重要意义,因为只有分 清格斯拉兄弟到底谁是主角才能更加准确深入地鉴赏这篇小说。二、教学目标1、了解高尔
2、斯华绥及其创作。2、分析鞋匠格斯拉的人物形象,认识这位处于社会下层的普通人物身上体现出的人格 的光辉。3、理解本文所表达的主题思想。三、教学重点难点重占. 1、分析格斯拉这一人物形象,理解他身上闪现的人格光辉。2、理解本文所表达的主题思想。难点:先请一学生找出文中地点:绍兴、南京、仙台、东京、北京,再请学生自读课文填写生 活经历、思想发展,学生大体完成后再讨论明确具体内容。(具体内容见下,学生概括恰当 的少讲评,概括不到位的作指导)(1)绍兴侍亲疾看透世态,想走异路问:在绍兴的四年,作者做了什么?明确:几乎是每天出入于质铺和药店,并寻找药引。中心事件是服侍久病的父亲,我们用最简洁的语言概括为“
3、侍病父或侍亲疾。这 段生活经历,鲁迅的感受如何?提示:看见世人的真面目,想走异路,逃异地,去寻求别样的人们。如何理解这几句话?我们可结合鲁迅的家庭情况。鲁迅幼时家庭经济比较宽裕,家里有 四五十亩水田,并不愁生计。但十三岁那年,家庭突遭变故,祖父因科举案件下狱,继之而 来的是父亲患了重病,家庭陷入困顿,只得靠典当衣服首饰来换钱给父亲治病,在侮蔑里接 了钱,昔日闰土眼中的少爷遭到了别人的歧视与白眼,倍感人间的冷漠,看透世态炎凉, 于是想走异路,产生了第一个梦学洋务(2 )南京求新知选择学医,救民报国在洋务学堂,鲁迅所学课程有:格致(物理、化学)、算学、地理、历史、绘图、体操, 并且看到了一些生理卫
4、生之类的书。这些知识与作者在三味书屋中所学的四书五 经中的孔孟之道相比较,都是新知识,因此在洋务学堂作者主要是探求西方新的知识, 可概括为求新知问:这些新的知识给作者的思想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明确:渐悟中医是骗子,知道西方医学能维新,于是去仙台学医,救治像我父亲似的 被误治的病人的疾苦,促进国人对于维新的信仰。因此我们可概括为选择学医,救民报 国。(3 )仙台攻医学领悟要著,弃医从文在仙台,作者主要攻读西方医学,初中学的藤野先生就是对仙台学医生活的回 忆,作者回忆了最使他鼓舞,最使他感激的藤野先生。学医之梦很美满。鲁迅后来为什么又 动摇呢?明确:原因是看时事画片。领悟了要著,弃医从文。时事画片的
5、内容是日本人杀中国人,围观的是自己的同胞,这场景使鲁迅受到极大震动, 他为麻木得受人欺侮、任人宰割而不自知的同胞感到激愤和悲哀,这使鲁迅的学医之梦彻底 破灭,以此为转折,树立了新的梦想,提倡文艺,开始了新的人生,去东京,进行最初的文 学活动。(4 )东京搞文艺悲哀寂寞,深刻反省在东京,鲁迅为搞文艺从事了许多工作,文中主要叙述了办杂志新生)。新 生的结局如何?(并未出版)新生的失败,给鲁迅以沉重的打击,请同学们从课文中找出表示他那时心情的 词语:悲哀、寂寞,并且进行了深刻的反省,看见自己决不是一个振臂一呼应者云集的英 雄。请大家思考:鲁迅为什么感到如置身毫无边际的荒原的悲哀?明确:客观原因:国民
6、精神麻木,群众不觉悟,对于呐喊,既非赞同,也不反对。主观原因:对自己寄托希望过高,认为自己是英雄,思想不切实际,青年人特有的狂一 热病。满怀信心,满怀希望地办杂志,一旦希望破灭,那失望也是很深,很痛苦的。为了驱散 这种痛苦与寂寞,鲁迅采用了种种麻醉法,沉入于国民中,回到古代去,于是去了北京s 会馆抄古碑。(5 )北京抄古碑苦闷沉默,思索追寻抄古碑并没有奏功(从似乎一词可看出),从院子里有缢死过一个女人的槐树和槐 蚕是每每冰冷地落在头颈上,可以看出当时居住的环境是冷静、寂寞的。客中少有人来, 生命在暗暗消去,可见鲁迅没有了先前的慷慨激昂,保持了沉默,这也是我唯一的愿望 是一种自嘲,实际上是不愿如
7、此沉默,可又不得不如此的无可奈何的苦闷。这种苦闷实际是 奋斗者找不到变革现实途径时产生的彷徨,这种沉默实际上是暴风雨来临前的酝酿,沉默苦 闷并非理想破灭后的绝望,而是仍在苦苦思索追寻着国家和社会的前途和出路。(6 )北京应索稿看到希望,作文呐喊鲁迅在记念刘和珍君一文中曾说:沉默呵,沉默!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 默中灭亡,金心异的索稿,结束了鲁迅沉默的抄古碑的生活。文中有金心异与鲁迅争论铁 屋子能否被摧毁的一段对话。在假如一间铁屋子”的对话中,用了许多比喻来揭示思想观 点。请具体说明铁屋子、熟睡的人们、大嚷起来,惊起了较为清醒的几个人 各比喻什么?(用投影复片)提示:铁屋子比喻辛亥革命后依旧黑暗
8、的旧中国。熟睡的人们比喻受封建思想毒害的精神麻木的国民。大嚷起来,惊起较为清醒的几个人比喻用宣传的力量使较为明白的一些人认识处境 的险恶。鲁迅:铁屋子万难破毁,即使大嚷起来惊起较为清醒的几个人,也无济于事。金心异: 既然有人起来,就有可能破毁。从中我们可以了解鲁迅最初的社会观,把黑暗的旧社会估计 得过于强大,对社会认识很深刻,但同时也体现了他思想的弱点:对群众力量估计不足。争 论的结果是鲁迅否定了自己最初的看法,看到了希望,于是振笔呐喊。通过分析,我们得出结论:先前的思想发展是形成呐喊的深厚的思想基础,而 金心异的来访则是写作呐喊)的直接契机。至此,完成表格。(见后附录)从作者的生活经历中我们
9、可以看出,作者年青时的梦想共有三个(好梦),一个是通过 学洋务来就国,即洋务救国梦;一个是通过学医来拯救像他父亲一样的病人,并在战争时去 当军医,即学医救国梦;第三是想通过文艺来唤醒麻木的国民,即文艺救国梦。从作者的梦 想中我们可以看出,一直贯穿在作者梦想中的是他那一颗救国救民的热心,作者这种忧国忧 民的思想我们应当很好地体会。第一个梦是第二个梦的前提和基础,并随着第二个梦的破灭而破灭,前两个梦的破灭又 是第三个梦产生的原因。三大梦想的破灭使作者陷入了无边的寂寞中,如何理解作者的这种寂寞呢?作者的这种寂寞并非真的无聊,也不是无事可做,而是一种不特没有人来赞同,也还 没有人来反对的孤独,是爱国者
10、报国无门的忧愁,是先行者曲高和寡的悲哀,更是思想者 穷天究地的反省。吾不能变心以从俗兮,固将愁苦而终穷。这种寂寞是作者对黑暗统治 的反抗,对麻木国民的当头棒喝。在寂寞中作者深刻反省,从而克服了对自己寄望过高、思 想不切实际的青年人特有的狂一热病,为他以后一团一结众人,从事韧”的战斗奠定了基 础。金心异的来访使寂寞中作者看到希望,于是开始振笔呐喊。4 .分析小说集命名为呐喊的含义。(投影)提示:其含义有二,一是为唤醒精神麻木、熟睡”的人们起来抗争,而发出战斗呼喊; 一是为慰藉战友,使之不惮于前驱”的呐喊助阵。从作者好梦、寂寞、呐喊的经历中我们不难发现他的忧国忧民的思想一直没有改变,用 作者的自题
11、小像中的一句话可以鲜明地体现作者的思想:我以我血荐轩辕。四.布置作业(任选一题)1、由鲁迅回忆自己的梦的产生、对梦的执著,你能不能谈谈你的梦,有什么梦?怎样 形成的?如何为梦的实现而奋斗?请以我的梦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作文;2、分析文中的曲笔,以亮色*的曲笔为题写一篇评论;3、分析作者的寂寞,以闪光的寂寞为题写一篇读后感。1、分析格斯拉的人物形象。2、领会作者在人物描写中包含的思想感情。四、教学方法基本环节: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情境导入、展示目标-合作探究、精讲点拨一反思总 结、当堂检测一发导学案、布置预习五、课时安排1课时六、课前准备1、学生的学习准备:预习品质。熟读课文。了解作者。2、
12、教师的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课后延伸拓展 子条。1 .作者简介约翰高尔斯华绥(John Galsworty,18671933 ),英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出身于 富裕的资产阶级家庭;在牛津大学学过法律。三十岁时发表处女作天涯海角,但一直到 1904年法利赛人出版,才引起社会注意。1906年长篇小说有产者问世,奠定了 他成为英国第一流作家的地位。以后二十多年中写了大量作品,几乎每年出版一部小说和一 个剧本。1932年获诺贝尔文学奖。高尔斯华绥最重要的.作品是两组三部曲:福尔赛世家(有产者进退维谷出让)和现代喜剧(白猿、银匙、天鹅曲)。这两组长篇小说通过对 一个资产阶
13、级家族兴亡史的描写,反映了从十九世纪八十年代至二十世纪二十年代英国资产 阶级走向堕落和腐朽的历史。作者成功地塑造了一些英国资产阶级的典型人物,揭露了他们 的丑恶灵魂。他的作品描述细致深入,语言简洁确切,笔调含蓄讥讽,表面看似冷漠,实则 爱憎分明。与同时代的英国作家相比,他的艺术成就和批判现实的深度是匕匕较突出的。但是 他并不想触及资本主义制度。他认为把社会分成阶级是永远不变的生活规律,要改变社会制 度是不可能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创作明显地反映出他越来越坚定地站到维护资产阶级的 立场上去了。高中品质教学设计一等奖一、创设情境,导入文本生活中我们会接触很多普通人,他们没有耀眼的光环,也没有非凡的
14、成绩,却有着高尚 的尊严与追求。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英国作家高尔斯华绥的品质,看看高尔斯华绥笔下 的这个普通人有着怎样的尊严和追求。二、小说鉴赏步骤有些同学曾经和我说:老师,你经常说让我们多读书,可是一本书或一篇文章拿到手, 我都不知道该看些什么,怎么看。今天,我们就通过品质这篇短篇小说来初步学学小 说读些什么,可以怎么阅读。俗话说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是文章思想内容的高度概括,也是文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我们在解读一篇小说时也必须首先重视对文题的理解,这样将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文 章内容,把握文章的主旨,从而达到窥一斑而见全豹”的快速高效的阅读效果。所以,今 天我们阅读的第一个步骤就是步骤一
15、、文题猜想,初步感知1、看到这个文题,你会有些什么猜想?请学生谈谈)2、接下来,请我们的同学就刚才的猜想结合我们课前的预习来谈谈你对这篇文章的初 步感知吧,比如说谈谈你在初步阅读中对人物品质的认识,对文章主要内容的了解,对文章 写法的把握,对文章主题的理解步骤二、抓住描写,品读人物1、首先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人物描写的几种方法(语言、肖像)请同学们速读小说, 从中找出对格斯拉外貌、语言、动作描写的文句并就其中自己最喜欢的文句加以品读赏析。5段:用皮革比喻老实、执著的性格,巧妙地把人物的外貌和职业、性格糅合在一起。 刻画出人物的朴实严肃、迷恋理想、不擅交际。(外貌描写)8、10段:从他接待顾客的方式
16、来看,他对顾客没有太多言语,但对他的皮革和靴子却 异常热情,把全部的精力都放在制作靴子之上了 ,刻画出人物的忘我敬业、聚精会神。(动 作、语言、神态描写)11段:不放过每一个细节,为的是把靴子制好,突出他的工作极为认真细致负责(动 作描写)14-21段刻画出他的讲究诚信、执著追求(语言描写)23-25段:不体面、可耻突出他对劣等产品的愤恨,鄙视劣质、坚守品质(语言描写)2、刚才我们都是通过对格拉斯的直接描写的句子来认识格拉斯,但除了直接描写之外, 文章还通过鞋子的描写(第2节)那几双靴子太美观了只有亲眼见过靴子灵魂的人才能 做出那样的靴子一这些靴子体现了各种靴子的本质,确实是模范品。(第7节)
17、他好像 把靴子的本质缝到靴子里去了。(作者不吝笔墨,用最美好的语言来赞美格斯拉的靴子,突 出了格斯拉手艺高超);幻灯4人们对格拉斯的态度(6-8段)写人们对格斯拉的尊重,突 出格斯拉的手艺高超。年轻人对格斯拉的评价年轻人的口述亲手制作靴子,不让别人插手; 精心制作,不惜时间;用最好的皮革;废寝忘食;从不预收工钱,经常断炊。(突出格斯拉 虽然穷困但恪守职业尊严。)来间接描写来刻画格斯拉,你能找出并说说吗?3、人物形象小结:通过前面一些描写文句的品读,我们对格斯拉这个人物有了一个全面的较为深入的认识, 这是一个技艺精湛,热爱自己的手艺,宁可饿死也不愿降低靴子的质量,在纷繁的世界里依 然坚守自己的理
18、想的底层劳动者的人物。简单的来说,就是执着、敬业。步骤三、走近作者,体味作者对这个人物所持的情感。1、(英国小说家、剧作家。1932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作品多以19世纪末20世 纪初英国社会为背景,剖析道德问题和社会问题,虽然出身于一个富裕家庭,但由于受其保 姆的影响,关注同情社会底层劳动人民写了不少不幸的小人物,并寄予深厚的同情和关爱。)2、请同学们品读分析幻灯片中饱含作者感情的语句,谈谈作者对这个小人物的情感。(a、因为从那时起一直到现在,我总觉得,做靴子,特别是做像他所做的靴子,简直 是神妙的手艺。(敬佩赞叹)【第2节】b、我看看他满是褶皱的面孔,看到了我以前未曾注意到的东西:惨痛的东
19、西和惨痛的 奋斗他的红胡子好像突然添上好多花白须毛了。(心痛)【26段】*过了好几个月后,我又到他的店铺里去;我记得,我去看他的时候,心里有这样的 感觉:呵,怎么啦,我撇不开这个老人所以我就去了 !也许会看见他的哥哥呢! (时刻挂念)【第34节】d、过了一年多,我才又回到伦敦。我所去的第一个店铺就是我的.老朋友的店铺。(尊 敬关爱)【第43节】)步骤四、关注背景,探究内涵讨论:照例说,这样一个品质高尚、技艺精湛的鞋匠不但应该受到人们的尊敬,而且应 该享有生活中最美好的内容的权利。然而,他得到的是什么?是饥饿,是死亡。请思考,你 有没有办法改变他的命运?能不能改变他的命运?为什么?背景:文章写于
20、1911年,当时的英国社会,资本主义经济已经发展到一定的程度,在 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人们追求享乐时髦,世俗的眼光衡量一切的标准就是金钱和利益。在 行业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形下,为了追求更大的经济利益,一些公司采用了一些不符实际的广 告招揽顾客。为了追求剩余价值的最大化,商品的真正质量却在下降。)(同学讨论)师语:他会这样做吗?(不会)这样做就改变了自己。格斯拉就不是格斯拉了。穷苦的鞋匠这一生只认准一件事情一 一制作靴子,制作质量最好、最合脚的靴子。他尽其所能,努力把这件事做到了尽善尽美, 即使是死亦会无憾。虽穷,但却恪守着他的职业道德和尊严执著。这在当时的社会中究竟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还是一个必然
21、的悲剧?明确:这是一个必然的悲剧,因为格斯拉先生恪守的原则恰恰是被这个追求利益讲究表 面浮华的虚荣的虚伪的社会所遗落的东西,格斯拉先生明知自己要失业了,也不愿意偷工减 料,反而将靴子越做越结实经穿,格斯拉先生不懂变通,不懂经营,不打广告,他的一切做 法都与这个社会显得那么格格不入,他的死是必然的悲剧。主题:小说以工业垄断对手工业作坊的冲击为背景,通过对一个拥有最好的手艺却遭遇 最悲惨的命运的一个底层人物的塑造,赞扬了鞋匠格斯拉恪守职业道德,宁可饿死也不肯偷 工减料的高尚品质,表现了对底层劳动者的尊重,同时借这个形象,揭露工业革命市场竞争 带来的诚信危机。三、小结1、结语:人类社会之所以始终存在
22、细微,是因为总有无数平凡的人以自身高尚的品格 守护着社会的良知。只要人格高尚,平凡的人也和伟大的人一样他们的精神如同日月星辰, 在历史的苍穹永远放光。2、请同学们小结小说鉴赏的步骤。四、作业布置运用本课时所学的小说鉴赏法阅读一篇短篇小说。3、高中品质教学设计一等奖教学难点:鲁迅严于解剖自己,努力追求真理,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革命精神,认识作 者写作呐喊的缘由。指导过程与步骤:一:导入初中曾学过鲁迅的哪些小说?(故乡、社戏、孔乙己等)这些小说选自哪一个小说集?(呐喊(加点的字板书)呐喊是鲁迅先生的第一部小说集,共收集短篇小说14篇(第一版是15篇,多一 篇不周山。)1922年12月,鲁迅为自己的这
23、个集子写了序,这就是我们今天要 学的呐喊自序。二:介绍“序什么叫序?什么叫自序呢?请大家齐读自读提示前三句话。提示已讲得很清楚,序言,是写在著作前面的文章,可分为自序和他序,自序,多为说 明写书的目的和经过。而鲁迅的这篇序言中,鲁迅通过叙述自己的经历来反映思想发展过程, 并说明写作呐喊的缘由,这正是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内容。投影显示教学目标:1 : 了解鲁迅生活经历和思想发展过程;2 :理解写作呐喊) 的缘由及小说集命名为呐喊的含义。三:分析课文1 .引出梦问:缘由即来由,那么本文在哪里概括交代了呐喊)的来由?明确:开头部分,这不能全忘的一部分,到现在便成了呐喊的来由。问:是什么的一部分?明确:我年轻时候曾做过许多梦”的一部分。问:这里梦指的是什么?明确:指作者年轻时候的理想和追求。问:为何理想叫做梦呢?明确:由于这些美好的希望、理想都未能实现,所以后来回忆起来,就如同梦幻一般。问:年轻时的鲁迅曾做过哪些梦?梦的产生是与作者的生活经历、思想发展密切联系、相互影响的。我们先来看文中叙述 了作者怎样的生活经历,思想又是如何发展的呢?请对照下面的表格看课文,给大家两分钟 时间,找出地点并概括其生活经历和思想发展。根据课文内容,填表说明作者的生活经历思想发展的过程及写作特色*。(用投影复片)地点生活经历思想发展绍兴侍亲疾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