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酯涤纶PET生产工艺过程介绍.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聚酯涤纶PET生产工艺过程介绍.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聚酯涤纶PET生产工艺过程介绍.docx(1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聚酯涤纶PET生产工艺过程介绍第一节聚酯生产的工艺方法聚酯生产的工艺路线虽然多种多样,但归根到底是由酯化(或酯交换)和缩 聚两个步骤组成。其中酯化过程可以分一段酯化、二段酯化或者三段酯化,而缩 聚又可以分为预聚和最终缩聚等几个阶段。从整体上看,从酯化到缩聚,反应温 度由低到高,反应压力由高到低,PET得高分子量PET产品,在最终缩聚阶段 往往采用高真空技术,使缩聚反应平衡向目标产品方向移动。一、聚酯生产工艺流程(略)二、酯化1 .酯化系统工艺流程(略)2 .酯化过程的工艺操作条件工艺操作条件第一酯化釜第二酯化釜温度()264267压力(MPa,绝压)0.30.12停留时间(h)(内室)1.07
2、(内室)0.735(外室)0.33(外室)0.735酯化率(,mol)9296.5缩聚转化率(,mol)66.179.13 .酯化过程的分段根据不同的工艺要求,酯化过程可分一段、二段、三段来完成。以二段酯化 较普遍,也有采用一段酯化的工艺技术,少数老厂则采用三段酯化。不管酯化过 程的分段数量是多少,在酯化反应结束时,总要求其酯化率大于95%。在实际过程中,每段酯化过程需要一个反应器,所以,一段酯化工艺要比三 段酯化工艺少两只反应釜,在工艺流程上前者就显得十分紧凑,而且反应所需的第二酯化釜的温度控制过程实际上是由二个简单调节系统所组成,即通过二次热 媒温度测量信号,由调节器去动作一次热媒进料调节
3、阀,从而控制了由一次热媒 进入二次热媒的热媒流量,稳定了二次热媒的温度;而第二酯化釜的釜温测量后 由温度变送器转化成标准信号,通过调节阀去动作10R02热媒加热阀的出口阀, 从而控制了热媒在釜内列管或夹套中的流量,达到控制温度的目的。由于二次循环热媒温度的控制,使一次热媒的一些干扰因素得到排除,减少 了 10R02釜温控制的一些干扰因素,提高了调节精度。釜温单回路控制过程的 方块图如下。这里的调节对象为热媒管道和10R02釜,被调参数为釜温。由温 度计测量到温度t送到温度变送器转化成输出信号(测量值Z)进入比较机构, 与设定值信号X进行比较,得到偏差信号e送往调节器,而调节器则根据偏差信 号e
4、的大小发出调节信号至调节阀,使调节阀动作来克服干扰的影响,从而改变V釜温这一被调节数。同时重新调节后的釜温又将被温度计测量到,进一步通过上 述过程又进行一新的调节,使10R02釜温控制在设定值附近运行。比较机构温度调节器调节阀温度调节器调节阀干扰fl 干扰f2实际釜温t测量值i温度变送器(2)串级调节温度控制在10R01中,由于温差大、需热量多,物料粘度流动性差、导热系数小, 反应温度要求控制严格(2622),采用单回路调节不可能达到生产的要求。因 此,10R01采用串级调节温度控制。所谓串级调节系统是用两个调节器串级工作,主调节器的输出作为副调节器 的给定位,由副调节器操纵阀门动作的自动控制
5、系统。其串级调节系统方块图如 下:比较机构比较机构二次热媒温度调节器tt2调节阀 调节阀温度T2副环温度变送器主环TTi温度变送器由于一次热媒系统所引起的热媒温度变化的干2首先影响到二次热媒的温 度t2,然后经过加热管线或加热管套、列管等影响到釜内物料温度tl。而二次热 媒的热量惯性较小,干扰他的变化很快在t2上反映出来,所以,设计一个以t2 为被调参数来调节一次热媒进入二次热媒流量的调节系统,及时克服干扰f2,并 减少f2对釜温tl的影响。但是,由于聚酯生产过程中加入反应釜物料量及其温 度的变化(干扰位),需要经过一定的时间才能反映到二次热媒温度t2上,尤其 是当一次热媒温度偏低时,干扰f2
6、立即导致调节阀动作,增加一次热媒的进料 阀开度。这时另一个干扰口也在起作用,并导致釜温偏高时,酯化反应釜内的 温度就很难被降下来。因为从物料经器壁传热到二次热媒,再由二次热媒循环传 热到测温点需要一定的时间。同样,由控制系统动作调节阀,到热量传入釜内也 需要一定的时间。最终导致持续的高温,影响反应及其产品质量。为此,把釜温 调节器的输出作为二次热媒温度调节器的给定值,与二次热媒温度T2比较后的 偏差,作为二次热媒温度调节器的输入,即将两个调节系统串联起来,就可以达 到超前快速控制温度的目的。当一次热媒温度波动时,二次热媒温度也跟着波动, 这一波动尚未在反应器中表现出来,就可能被二次热媒测温点测
7、量到,并马上通 过副环调节一次热媒的进入量,消除二次热媒温度的波动,另一方面,反应釜温 度控制的主环中,出现温度波动时,也可以直接控制一次热媒的供应量,从而达 到控制反应器温度的目的。2.缩聚过程的温度控制由于缩聚过程是微放热反应,所以反应所需的热量较少,大部分需要只是用来保温。因此缩聚温度的控制比较容易,可采用一般的简单调节回路。例如,仪 化聚酯中,预缩聚的两个反应釜合同一个二次热媒温控系统,各自的反应釜段分 别构成本系统的温度调节回路。对于最终缩聚,则只考虑一个二次热媒的温度调 节回路,就可以满足生产的要求。二、压力的控制1 .酯化反应釜的压力控制酯化反应为常压或正压操作过程,其压力的控制
8、主要依靠气相的泄压或蔽压 来完成。为了防止超压运行,往往在系统中还必须考虑设定高于报警或超高压报 警,以提醒操作人员的注意。有时,为了保护设备,还设置一些其他联锁机构或 者防爆膜泄压。仪化聚酯装置的10R01压力设定为0. 18mMpa压,而10R02位0. 02MPa 表压,这一压差阶梯的形成,不但有利于较平稳的过渡到负压缩聚反应,而且也 有利于物料的输送。但是,这也给压力控制带来若干不利因素。由于两个酯化釜 的气相经调节阀保证各自釜中的压力后,都汇集到同一管线关10C01塔。当 10R01压力偏高时,气相调节阀的开度将加大,释放出大量较高压力的EG 水蒸汽,使气相管道压力增加,而10R02
9、所控制的压力较低,在气相压力调节 阀后管道压力超过0. 02MPa时,釜内压力调节就非常困难。这时,即时调节阀 全部打开,10R02釜内压力仍会居高不下,最后由可能导致超压运行,所以,在 实际压力控制中,10R01压力调节不能大起大落,而且工艺塔系统也应尽量避免 蔽压运行。2 .缩聚反应为负压操作过程,其压力控制主要依靠液环真空泵的小吸气量 来完成。为了保证预聚反应的真空度,一般采用串级压力调节控制。对于最终缩聚反应2真空度对反应过程影响较大,所以在控制手段上要比预 缩聚真空度控制要严格得多。首先采用一简单控制回路保证第三级喷淋冷凝器的 真空度,然后再用一简单控制回路稳定10R05气相出口管道
10、上的真空度,最后 用一个串级控制系统,以反应釜最终出料粘度为主调节参数,而以反应器气相出 口压力为副调节系数,来达到既保证产品粘度又控制10R05真空度的目的。三、液位的控制1 .液位测量元件液位的控制比较简单,只要根据反应器液位的变化起控制进料或出料流量(调节阀开度或泵的转速)即可。但是,关键的问题是测量液位的液位计要可靠。 液位测量元件较多,在聚酯生产中常见的有玻璃液位计,浮力式液位计,静压式 液位计和放射源液位计等。静压式液位计是利用液位高度与液位静压式成正比的原理来测量液位的。对 于常压系统,由于液体表面所承受的大气压几乎是恒定不变的,测量元件(如膜 片等)上反应出来的压力经换算后可准
11、确的表示出液位的高低。但对非常压系统 而言,则要求客器内的压力恒定不变,才能较准确的测出真实的液位。鼓泡式液 位计也属于静压式液位计。浮力式液位计又分浮筒式和浮球式两种,仪化聚酯装置中使用在R01, R02, R03, R04上的就悬浮筒式液位计。浮力式液位计是将浮筒(或称浮子)放入被 测液中,通过浮子上的链条与扭力管相连,根据液位高低的变化,浮筒受到的浮 力也不一样,扭力管就输出不同的信号,经换算后就可以显示出釜内液位的高低。对于浮筒液位计来说,当反应釜内液位翻腾很厉害时,液位测量的精度就会 明显下降;当物料粘度较高时,也容易使浮子粘结在器壁或导向环上,造成假液 位显示;当液位测量采用气动信
12、号传递(称气浮筒液位计)时,由于转换机构的 气源密封大多使用橡胶垫圈,长期处于反应釜周围较高温度的环境中,垫圈老化 漏气也会使显示的液位与实际液位与实际液位产生较大偏差。所以有许多厂家在 粘度较低的场合选用静压式液位计,而粘度较高的场合则选用放射源液位计。2 .液位控制的方法顺向控制顺向控制也称前置控制,当反应釜液位变化时,相当地调节其出料来保存液 位的恒定。逆向控制逆向控制又称反馈控制,当反应釜液位变化时,相应的调节其进料量来保持 液位的恒定。液位的顺向控制与逆向控制方法相比,后者的控制质量在理论上较前者要高, 但对停留时间较长的聚酯生产,逆向控制存在控制滞后的弱点,所以对第一酯化 釜液位的
13、控制比较困难。顺向控制由可以充分保证反应釜所需的停留时间。但在 稳定了第一酯化釜液位的同时,却把所有的干扰因素都集中到了最终缩聚釜,这 给最终产品质量的控制增加了难度,在装置的开停车过程中,采用顺向控制方案 有利于各工艺参数的调节和稳定,而逆向控制将无法进行这种操作。随着计算机 控制技术的应用,顺向控制和逆向控制可以做到无干扰动切换,使工艺过程中可 以方便选用控制方式。第四节聚酯生产工艺过程的计算一、工艺过程计算的基础1 .工艺过程的测试分析为了进行一些简单的工艺计算,必须对生产过程的一些参数进行测量和分析。 酯化过程的测试分析项目主要有以下几个:(1)酸值(AN)酸值一般是聚酯原料PTA或中
14、间产品中竣基含量的测定项目。所以调酸值 是指中和1克样品所需的氢氧化钾的毫克数,用mgKOH/g样品来表示。理论 上可以计算出PTA的酸值为675. 5mgKOH/gPTA实际上工业用的聚合及PTA 酸值不可能达到这一值。聚酯生产中,原料PTA的酸值也是衡量该PTA纯度的 一个重要指标。工业用PTA要求酸值在671674m g KOH/ g PTA,这时的纯度 在99. 399. 8%之间。酯化物的酸值表示了酯化产品中未参加反应的竣酸的 量。10R01出口酯化物的酸值为39455 g KOH/g样品左右。(2)皂化值(SN)皂化1克酯化物所需的氢氧化钾毫克数称为该酯化物的皂化值。它表示产物 中
15、酯基和游离PTA的竣酸以及产物分子中的端竣基的总和。单位为m g KOH/ g样品。10R01出口酯化物的皂化值为52054()mgKOH/g样品。(3)游离EG含量游离EG是指未参加反应的那一部份EG,它以单个分子的形式存在于反应 釜中。10R01出口酯化物中游离EG在1. 92. 3% (mt)左右。同样,缩聚过程所必须测定的项目除皂化值外,还有特性粘度端竣基 和二甘醇含量PET等。其中特性粘度PET的分子量大小的综合反映,可用毛细 管粘度计来测定。而DEG含量则一般是指PET大分子链上形成酸键结构的部分“二甘醇”和游离二甘醇的总和。端竣基含量实际上就是酸值,但习惯上将PET聚合物中,测到
16、的酸值称为 端竣基,因其含量较少,而用mol/106 g样品来表示。AN=0.0561 COOH式中,AN为酸值,mgKOH/g样品,COOH为端竣基mol/106 g样品。2 .物料计算物料计算的依据是质量守恒定律。物料计算虽可以由进出反应釜的物料量和 化学反应方程式等进行计算,但还有一个关键的问题是要选择一个基准。例如, 对固液体系常用质量作为基准;对流动体系,常用单位时间作为基准;对气体, 如环境条件不变,可用体积作为基准。对于物理变化过程,物料计算比较简单。 可以对某一组分分别进行衡算。但对化学变化过程,则计算比较复杂,最基本的 是用化学方程式直接进行计算。3 .热量衡算根据能量守恒定
17、律,在稳定的过程中,进入体系的能量必须等于排出系统的 能量。在聚酯生产中的能量计算往往都是热量的计算。在热量计算中,基准温度 的选择是非常重要的。许多场合的基准温度选为298 K (25)或293 K (20)o二、酯化过程的计算1 .酯化率e反应后产物中已由竣基反应生成的酯基两(EN)在原料PTA的总竣基中所 占的比例称为酯化率,即EN SN-AN ANP ISN SN SN2 .反应程度p =1.8383 + 0.7097e - 903.93 (1 % )SN-l式中力可有下式近似计算cf = 1.2eg + 0.415 deg其中EG和DEG分别为产物中EG和DEG的重量分率。三、缩聚过
18、程的计算1 .聚合物的特性粘度内与平均分子量Mn聚合物的特性粘度 国与平均分子量Mn之间的相互关系为:=aMnub这就是著名的马克方程。其中的常数a和b分别为a=7. 55x10-4, b =0. 6858 该式适用于分子量为3000-30000之间的PETo由式可得:M = 36119.5 河 462 .不同生产负荷下的进料量在物料衡算中,为了选择一个计算的基准,引入一个“PET平均摩尔数”,其 值为相当于结合到产品中PTA的摩尔数。在实际的稳定生产中,可以认为PTA 在整个反应过程中没有损失,全部转化成产品PET (事实上会有部分PTA升华 或部分齐聚物汽化被抽吸到真空系统中),即PTA为
19、计算时的关键组分。相反, EG在整个反应过程中是在不断变化的。因此,求得Neg对计算不同负荷或产量 下的进料量和产品的消耗具有重要的意义。在理想的情况下,产品中设有DEG及TiO2,最大的链节摩尔数(PET平均 摩尔数)n e Qm e x或由下式给出;Neqmex =-=5.2031 kmol / tPET MET这时,原料PTA消耗量Wpta为WPTA = Neeg max-MPTA = 5.2037x166.13 = 864.49KG产品如果生产负荷为200t/d ,则PTA的进料量为:Wpta=864249x200/24=7. 20t/h 这就是200t/ d负荷时理论上PTA的进料量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聚酯 涤纶 PET 生产工艺 过程 介绍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