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申请书范文.docx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申请书范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申请书范文.docx(2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报告正文(一)立项依据与研究内容(4000-8000字):1 .项目的立项依据(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动态分 析,需结合科学研究发展趋势来论述科学意义;或结合国民经济和社 会发展中迫切需要解决的关键科技问题来论述其应用前景。附主要参 考文献目录);研究意义碳纤维或石墨微粒等碳质相增强银基电接触材料主要用于制作 微电机的电刷和换向器,是保证微电机服役性能和寿命的关键。随着 微电机向高温、高速、高扭矩及低噪音方向发展,对碳质相增强银基 电接触材料提出了更高的性能要求,包括强度、耐磨、抗电弧侵蚀、 耐高温、抗腐蚀等1I?。与传统的碳质相增强体相比,得益于石墨烯 的Sp2轨道杂化以及二维薄层结
2、构,石墨烯材料展现出超高的强度、 优异热导率和电导率、透光率以及柔性轻质等特性。凭借以上独特的 物理性能,石墨烯受到了复合材料领域研究者的关注,期望石墨烯能 够带给复合材料新的性能。随着石墨烯量产工艺的逐步改进和完善, 低成本石墨烯增强体使得石墨烯复合材料的实际工程化变为可能。石 墨烯的高强、高导电导热性是区别已有增强体材料如石墨、碳纳米管 的最大优势特点,将这些性能优势引入到块体金属基电接触材料中, 将为金属基电接触材料的设计和性能提升带来巨大的影响目51。为此,本项目探究独具特性的石墨烯在银基体中的赋存状态、强 化作用、纳米界面行为,阐明石墨在提高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的同时 协调导电导热等物
3、理性能的内在原理以及改善银基体的抗电弧侵蚀 机理,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在大量文献调研及前期工作基础之上,项目提出采用化学包覆- 超声处理-行星式高能球磨一正向热挤压技术,加速石墨烯层片的纳米 化,实现石墨烯强化相在银基体中均匀分散并形成部分强界面结合, 合成新型石墨烯增强银基电接触材料,同时对新材料微观结构和使役 性能(电接触性能)的关联性进行研究,对新型银基电接触材料的制备 与应用而言,也具有较好的现实需要。contactsC/47th IEEE Holm Conference on Electrical Contact, 2001: 259-264.31 Borkowski P, Walc
4、zuk E, Wojcik-Grzybek D, et al. Electrical properties of Ag-C contact materials containing different allotropes of carbonC/56th IEEE Holm Conference on Electrical Contact, 2010: 1-9.32荣命哲.电器触点静态电接触热过程的数值分析J.电工技术学报,1994, 10(3): 34-38.33吴细秀,李震彪.电器电极材料喷溅侵蚀的理论计算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03,23(6):96-101.34陈松,管伟明,张昆华
5、,等.Ag/La2NiO4基电触头使用中温度场的有限元分 析和实验研究J,稀有金属,2008, 32(3): 320-325.35 Verma P, Pandey O P, Verma A. Influence of metal oxides on the arc erosion behaviour of silver metal oxides electrical contact materialsJ. Journal of Materials Science & Technology, 2004, 20(1): 49-52.36王松,付作鑫,王塞北,等.银基电接触材料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J
6、.贵 金属,2013, 34(1): 79-83.37 Li Jing, Ma Zhiying. Research on arc erosion of silver-based alloy contact materials under low voltage, resistive load and small current at 400 Hz and 50 HzJ. Academic Journal of Xi an Jiaotong University, 2009, 21(3): 149-154.38 Gunther S, Julia S M, Bernd K, et al. On t
7、he mechanism of Ag exudation during internal oxidation J. Acta Materialia, 2010, 58(6): 2091-2102.39余海峰,马学鸣,朱丽慧,等.新型Ag-5%C电接触材料的制备及其电弧磨 损特性的研究J.稀有金属,2004, 28(1): 1-4.40蒋鹏,王亚平,丁秉钧.碳素形态对Ag/C触头材料组织及性能的影响J. 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2003, 26(3): 28-30.2 .项目的研究内容、研究目标,以及拟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此 部分为重点阐述内容);研究内容本项目选用石墨烯作为增强相,采用化学包覆-超
8、声处理-行星式 高能球磨制备石墨烯/Ag备复合粉体,再通过等静压和正向热挤压技 术,合成新型石墨烯增强银基电接材料,其中石墨烯体积分数分别为 1.0%、2.0%和3.0%。研究高能球磨和正向热挤压过程中石墨烯银基 复合材料的组织演化规律和界面形成机制;分析石墨烯改善银力学性 能的强化机理,建立相应强化公式;分析石墨烯改善新材料耐电弧侵 蚀和抗金属转移能力的内在机理,建立描述新材料电接触过程中热、 电、力耦合物理场的有限元模型,为此开展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1)研究高能球磨过程中Ag-石墨烯复合粉体的机械合金化进 程,多层石墨烯片的纳米化演变,以及石墨烯/Ag两相界面结构;研 究正向热挤压时,石
9、墨烯/Ag两相界面的演变机制、复合材料致密化 过程以及复合材料微观结构、力学和电学性能。揭示石墨烯在银基体 中的赋存状态及其对复合材料宏观性能的改善原理。(2)研究低电压、小电流条件下复合材料的桥转移和电弧侵蚀现 象。分析侵蚀表面的形貌、成分、微观组织结构和侵蚀产物,分析电 接触过程中的伏安特性,研究复合材料转移的类型和方向,以及电路 通断过程中的电弧特性,确定其影响因素,揭示石墨烯改善新材料耐 电弧侵蚀和抗金属转移能力的内在机理。(3)基于(1)和(2)的实验结果,获得构建材料电接触过程中热、电、 力耦合物理场有限元模型所需的弹性模量、应力应变曲线、电弧的伏 安特性、电阻温度系数等相关参数,
10、从而建立表征电接触区域瞬时多 场耦合的温度、电流、应力分布的有限元模型,揭示新材料电接触过 程温度、电流及应力的分布和演化规律。2.1 研究目标项目开展石墨烯银基新型复合材料的合成与耐电弧侵蚀机理研 究,目的在于明确石墨烯在银基体中的赋存状态,阐明石墨在提高复 合材料的力学性能的同时协调导电导热等物理性能的内在原理,建立 强化公式。同时,通过数值模拟与实验相结合的方法,揭示石墨烯改 善新材料耐电弧侵蚀和抗金属转移能力的内在机理,构建表征新材料 电接触区域瞬时多场耦合的有限元模型,为石墨烯银基新型电接触材 料的合成与应用奠定理论基础。2.2 拟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1)提高石墨烯在银基体中的分散性
11、并建立石墨烯增强银基复 合材料的强度的理论公式石墨烯与银为互不相容、比重和尺寸相差较大的两相,如何将石 墨烯有效均匀分散于金属基体中并形成强界面结合,是合成石墨烯银 基电接触材料的关键所在。项目采用化学包覆-超声处理-高能球磨- 正向热挤压方法,降低石墨烯团聚成簇、促进石墨烯层片的纳米化, 使石墨烯与银之间形成部分强界面结合,提高石墨烯在银基体中的分 散性。同时,结合HaH-Petch公式和剪切滞后模型,建立石墨烯增强 银基复合材料的强度的理论公式。(2)揭示新型石墨烯银基电接触材料的耐电弧侵蚀与抗金属转 移机理不同材料体系、材料生产工艺、微观组织结构特征都会导致不同 的电弧侵蚀形式和侵蚀形貌
12、。电接触条件下,不同的电弧侵蚀机制将 导致触头之间出现熔焊、尖突与凹坑机械卡死、材料损耗、触头变形 等不同的宏观失效现象,而且具有时变性。项目采用实验和数值模拟 相结合的方法,对石墨烯银基新型电接触材料的耐电弧侵蚀与抗金属 转移机理展开研究,揭示该材料在瞬时热、电、力多场耦合作用下的 电接触行为,并建立有限元模型,为该类材料的研发应用提供理论基 础。3 .拟采取的研究方案及可行性分析(包括研究方法、技术路线、 实验手段、关键技术等说明);拟采取的研究方法(1) Ag-石墨烯复合粉体的制备将多层石墨烯片置于配好的AgNCh溶液中,同时施以机械搅拌 和超声波分散,用氨水调节溶液的pH值为7.0,在
13、反应温度为50 条件下,滴入还原剂甲醛,待反应完成后用去离子水反复冲洗反应产 物并抽滤,将收集的反应产物于80干燥得到Ag-石墨烯包覆粉末。 称取适量Ag-石墨烯包覆粉末和雾化银粉,配制成石墨烯体积分数为 1%、2%和3%的复合粉末进行行星式高能球磨。为有效防止冷焊和 颗粒之间的团聚,在球磨过程中加入适量硬脂酸作为表面活性剂。(2) Ag-石墨烯复合材料的制备采用粉末冶金法制取Ag-石墨烯复合材料。具体制备工艺为:采 用冷等静压(300 MPa/2 min)获得Ag-石墨烯成形坯并预烧结初步致 密化。然后采用热等静压(800/125Mpa/1 h)形成高致密的复合体材 料坯锭。坯锭通过正向热挤
14、压工艺(挤压温度为850挤压速率为 15mm/s、挤压比为6.6)制得直径为8 mm的粗丝材,再经过多道次 冷拉拔获得直径为1.36 mm的Ag-石墨烯丝材,丝材样品均采用 400/2h的工艺进行保护气氛退火。部分丝材样品经钏钉机冷锹为钾 钉备用。同时采用相同工艺制备了 Ag-石墨材料作为试验对比材料。(3)微观结构和性能表征通过金相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等,研究复合粉体及复合材料 丝材的组织形貌、尺寸,结合高分辨透射电镜,分析石墨烯的存在形 式、分布特点以及与银基体的界面结构。采用万能试验机、硬度仪等 设备,对样品进行力学性能分析,获得材料的弹性模量、延伸率、硬 度等力学性能参数;通过热分析
15、实验,获得相变潜热、熔点、热导率 等热学性能参数;通过涡流电导仪、电位计等仪器测试材料的电性能。 通过理论计算和试验数据获得有限元模拟计算所需的物性参数。(4)电侵蚀行为实验研究通过JFO4c型电接触实验机和电性能实验平台,获得接触电阻、 燃弧电压、燃弧电流、熔焊力等实验数据,通过金相显微镜、扫描电 子显微镜等研究侵蚀组织形貌,利用电子天平、电子探针等分析新材 料触头的材料转移机理、侵蚀表面的成分分布和演化、以及耐电弧侵 蚀机制。(5)电接触过程有限元模型建立根据实际钾钉尺寸3X0.7/L5X1.4/R8mm,建立2D轴对称 几何模型,为了使模型更加符合实际的接触状况,在该模型的接触区 做了一
16、层表面膜来引入接触电阻,厚度为O.lpmo采用ANSYS软件, 通过选用合适的电势方程、热传导方程和弹塑性应力-应变本构方程, 设定热边界条件、电边界条件和力边界条件,以及输入实验测定的材 料弹性模量、应力应变曲线、电弧的伏安特性、电阻温度系数等相关 参数,建立电接触过程的有限元模型,模拟计算耦合作用下的应力场、 温度场、电流和电压场分布及其随时间的变化,研究电接触过程多物 理耦合场的演化规律。3.1 技术路线项目采取的技术路线如图1所示。粉末性能表征与界面分析组织结构分析P二二 理 处 声一石墨烯/银包覆粉末一 一雾化银粉_ ( 1 1 - 1球磨参数优化I 一I银/石墨炜复合材料I物理性能
17、分析银/石墨烯复合粉末II1I热等静压及jI正向热挤压I电接触性能分析有限元模拟计算I i LI末II冷等静压低温退火,0的经耐电弧侵蚀机制分析图1技术路线图3.2 可行性分析项目的学术思想和研究方案是建立在对相关国内外研究现状与 发展趋势的深入分析和已有坚实的相关前期工作基础之上。课题组近 5年一直从事贵金属新型电接材料基础理论与制备应用工作,在与本 项目有关的研究的不同侧面,取得了理论研究和关键实验技术的重要 突破,并积累了较丰富的研究经验、研究基础和技术储备。(1)材料合成方面:项目课题组已经采用高能球磨、冷等静压、 热等静压、热挤压技术集成,成功研发出AgNiRE、Ag-SnCh、Ag
18、- 石墨、Ag-CNTs等银基电接触材料,具备合成石墨烯增强银基电接 触材料的工艺技术基础,同时课题组具备项目研制所需的反应釜、高 能球磨机、热挤压机等装备。(2)基础理论探索方面:项目课题组建立了单一强化相(氧化物颗 粒、石墨等)银基电接触材料的接触电阻理论计算公式和直流阻性负 载条件下银基电接触材料服役失效的综合电参数判据,以及基于气化 蒸发和液态喷溅的金属触头材料电弧侵蚀物理模型,具备坚实的理论 研究基础。(3)材料性能表征方面:项目组所在的稀贵金属综合利用新技术 国家重点实验室具备开展项目所需的组织结构表征、宏观物理性能测 试以及电接触性能测试(接触电阻、电弧能量、燃弧时间、电寿命)的
19、 分析检测设备。4 .本项目的特色与创新之处;(1)揭示石墨烯在银基体中的赋存状态,探讨石墨烯增强银基复 合材料的强化机理、纳米界面行为,阐明石墨在提高复合材料的力学 性能的同时协调导电导热等物理性能的内在原理。(2)探讨石墨烯增强银基电接触材料的耐电弧侵蚀和抗金属转 移机理,建立描述新材料电接触过程中热、电、力耦合物理场的有限 元模型,为新型银基电接触材料的研制提供理论指导。5 .年度研究计划及预期研究结果(包括拟组织的重要学术交流 活动、国际合作与交流计划等)。5.1年度研究计划本项目计划三年时间完成,研究期限为:2018年1月1日-2020 年12月31日。2018 年 1 月-2018
20、 年 12 月:(1)研究高能球磨过程中石墨烯层片的纳米化进程,复合粉体尺 寸、形貌以及两相界面结构;(2)研究复合材料成形、烧结和挤压过程中,Ag-石墨烯两相界 面的演变机制、复合材料致密化过程;(3)本年度预计发表研究论文2篇(其中SCI或EI收录1篇)。2019 年 1 月-2019 年 12 月:(1)对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和宏观物理性能进行表征,揭示石墨 烯在银基体中的赋存状态及其对复合材料宏观性能的改善原理;(2)开展复合材料的电接触试验,分析侵蚀表面的形貌、成分、 微观组织结构和侵蚀产物,研究电接触过程中液桥和电弧伏安特性;(3)本年度预计发表研究论文2篇(其中SCI或EI收录1篇
21、)。2020 年 1 月-2020 年 12 月:(1)研究复合材料电接触过程中材料转移类型和方向,探明材料 耐电弧侵蚀和抗金属转移的内在机理;(2)构建表征复合材料电接触区域瞬时多场耦合的温度、电流、 应力分布的有限元模型,揭示新材料电接触过程温度、电流、应力分 布和演化规律;(3)本年度预计发表研究论文2篇(其中SCI或EI收录1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项。52预期研究成果(1)揭示石墨烯在银基体中的分布、结合状态及其对复合材料宏 观性能的改善原理;(2)探明石墨烯增强银基复合材料的强化机理与耐电弧侵蚀机 理;(3)构建出一套用于表征石墨烯增强银基复合材料电接触区域 瞬时多场耦合的有限元模
22、型;(4)发表研究论文6篇(其中SCI或EI收录3篇),申请发明专利 1项。(二)研究基础与工作条件1 .研究基础(与本项目相关的研究工作积累和已取得的研究工 作成绩);项目课题组成员长期从事贵金属新型电接触材料的应用基础研 究和关键技术开发,已获得贵金属电接触材料方向的授权发明专利5 项,累计发表相关研究论文20余篇。在复合材料合成、电接触基础 理论研究与性能评价、材料界面反应控制及电接触行为研究等方面具 有较高的水平和实力。申请人所在课题组研制的AgNiRE、Ag-石墨、 Ag-SnCh、Ag-SnO21n2O3、Ag-CNTs等电接触材料,性能优异,已经 在中低压接触器、断路器、微电机等
23、领域得到实际应用。针对银基电 接触材料的合成与性能表征,近3年内,本课题组成员共发表SCI 或EI收录论文8篇;获授权发明专利2项;制定行业标准1项。在前期Ag-石墨烯电接触材料预研工作中,为了解决石墨烯在金 属基体中分散这一难题,采用化学沉积包覆、超声分散、高能球磨等 工艺,通过球料比、混粉时间、球磨转速等工艺参数优化,成功合成 出分散较均匀的Ag-石墨烯复合粉体,如图2和图3所示。图2化学沉积包覆Ag-石墨烯复合粉末 图3高能球磨Ag-石墨烯复合粉末同时,复合粉末进一步通过冷等静压、热等静压和正向热挤压工 艺合成了体积分数为1.0%和2.0%的Ag-石墨烯复合材料。复合材料 密度分别达到9
24、.13g/cm3 9.02g/cm3,导电率分别达到56.8%IACS 和55.2%IACS。新型Ag-石墨烯复合材料微观组织如图4和图5所示。图4Ag-1.0%石墨烯复合材料组织图5Ag-2.0%石墨烯复合材料组织在JF04C型电接触测试系统上对合成的新型Ag-2.0%石墨烯复 合材料钾钉触头进行电弧侵蚀试验,实验结果如表2所示。可以看出, 与传统Ag-5%石墨、Ag-10%SnO2电接触材料相比,新型Ag-2.0%石 墨烯复合材料的质量损失与转移均比前者低,其抗电弧侵蚀性能较前 者更优异。图6所示为DC 25V/15A阻性负载条件下Ag-石墨烯、Ag-石墨 电触头经30000次分断操作后阳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青年 科学基金 申请书 范文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