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2022届高考语文一轮专题集训提升练 三十三 古代诗歌阅读专项练·表达技巧的鉴赏.docx
《山东2022届高考语文一轮专题集训提升练 三十三 古代诗歌阅读专项练·表达技巧的鉴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2022届高考语文一轮专题集训提升练 三十三 古代诗歌阅读专项练·表达技巧的鉴赏.docx(1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三十三 古代诗歌阅读专项练表达技巧的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各题。(9分)送天台僧贾岛远梦归华顶阳,扁舟背岳阳。寒蔬修净食,夜浪动禅床。雁过孤峰晓,猿啼一树霜。身心无别念,余习在诗章。【注】华顶:浙江天台山主峰名。(1)以下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第一句写诗人梦到天台僧一路远行回到天台山,照应了题目中的 “送”,情真意切。B.第二句追忆了天台僧当时自岳阳乘船赶来的情景,与首句离别形成 对比,更显伤感。C.颔联通过写天台僧的饮食和参禅,为读者塑造了一个严格自律、坚 持修行的僧人形象。D.尾联写天台僧心无别念,唯保留了诗章之好,表达了诗人对天台僧 心性淡泊的肯定
2、。【解析】选B。“乘船赶来”错,第二句是写天台僧从岳阳离开。本诗的颈联和“杨柳岸,晓风残月”均为写景之句,请从艺术手法和表达效果的角度分析其异同。(6分)答:春烟寺院敲茶鼓,夕照楼台卓酒旗。浓吐杂芳熏撇崂,湿飞双翠破涟漪。人间幸有蓑兼笠,且上渔舟作钓师。【注】争得:怎得。撇(yin)崂*):指山。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诗歌首联从侧面入题,哪里能够有杜牧那样的才华横溢之士来西湖 题诗,以赞誉人间的美景呢?表达了诗人对杜牧的仰慕之情。B.眼前的山光水色,赏心悦目,诗人不禁雅兴遗飞,中间两联转入对西 湖春景的正面描写,描绘了一幅细腻真切的西湖春光图。C.颈联以“杂芳”烘托
3、山色,“熏喊嵋”给人以浓香扑面之感;借画舫 点缀湖光,“破涟漪”写出了游船的悠闲和湖水的平静。D.这首诗移步换景,不仅描摹出看到的画面,且从听觉、嗅觉、触觉各 种角度,使读者感受到西湖春日的繁忙兴旺和欣欣向荣。【解析】选A。A项,“表达了诗人对杜牧的仰慕之情”分析错误,这 里表达了诗人对西湖的赞赏之情。诗的尾联对全诗情感的抒发有怎样的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答:【解析】尾联在抒情上的作用一般是卒章显志或以景结情,在结构上 的作用一般是首尾呼应。答题时可从上述两方面作答,一定要结合诗 人的思想感情。答案:尾联抒写诗人对西湖的总体感受,意义上同首联呼应,措辞上 也同开头吻合。诗人眼望西湖风光,
4、恋恋不忍离去,产生了栖身湖山 的凝想和雅志。“幸” “且”两字,回应上文“争得”,使结构严谨, 浑然一体。7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第(1)、(2)题。(9分)望海楼米芾云间铁瓮近青天,缥纱飞楼百尺连。三峡江声流笔底,六朝帆影落樽前。几番画角催红日,无事沧洲起白烟。忽忆赏心何处是?春风秋月两茫然。【注】望海楼:宋时在镇江城内。后文的“铁瓮”即指镇江城。画角:古代以皮革或竹木制成的管乐器,声音哀厉高亢。沧洲:此 指镇江江边某幽僻之处。(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 “缥缈飞楼百尺连”句中“楼”能“飞”,是形容楼高如同凌空架 构,楼檐上翘,楼体大有飞腾之势。8 .颔联在
5、“江声”前冠以“三峡”,“帆影”前冠以“六朝”,使诗歌 意境得以扩展,可谓妙趣横生。C.颈联两句对比鲜明,蕴含色彩、远近、事物趋向等方面的对比,构成 一幅完整而富有情趣的画面。D.诗人立足江边,从仰视、俯瞰、远望、联想等角度着笔,绘成多幅美 好图画,也投射出内心的复杂情感。【解析】选D。D项,应为诗人立足“望海楼”,从仰视、俯瞰、远望 等角度着笔描写。请从虚实结合的角度赏析颔联。(6分)答:答案:颔联两句是写诗人登楼俯瞰而描绘的图景。望海楼下临大江, 昼夜奔流着的涛声传入耳际,这是实;“三峡”二字,让江声带着三峡 的凶险奔涌而来,触发了诗人挥笔作诗的雅兴,这是虚。江上片片征帆 映入眼帘,这是实
6、;“六朝”二字使帆影承载着历史的盛衰,又引动了 作者举樽饮酒的豪情,这是虚。虚实结合的手法使景与情一下子脱开 了眼前的实景,在空间、时间上大大扩展,引人驰骋想象,韵味无穷。8.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第(1)、(2)题。(9分)苏子瞻哀辞张舜民石与人俱贬,人亡石尚存。却怜坚重质,不减浪花痕。满酌中山酒,重添丈八盆。公兮不归北,万里一招魂。【注】张舜民:和苏轼感情深厚。苏轼知定州期间得墨石,作大 盆盛之,名其室为雪浪斋。后来苏轼被贬岭南。到宋徽宗时,作者知定 州,重新修葺雪浪斋,而此时得知苏轼病逝,于是写了这首哀辞。丈 八盆:指苏轼用来盛放墨石的盆。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7、.苏轼被贬,墨石也被贬,“石与人俱贬”中的“俱”字,道尽当时的 炎凉世态。B.首联下句是说,苏轼虽然已经去世,但“石尚存”,足以让作者感到 一丝欣慰。C. “重添丈八盆”体现了作者对苏轼遗物的珍重,表达了作者对苏轼 的思念之情。D.尾联直抒胸臆,情真意切,苏轼病逝,作者只能在万里之外的定州为 其招魂。【解析】选B。B项,“首联足以让作者感到一丝欣慰”错误,从 诗中来看,“石与人俱贬,人亡石尚存”,人亡石存,应是充满了物是人 非之悲。结合全诗内容,谈谈作者写“却怜坚重质,不减浪花痕”两句的手 法及用意。(6分)答:答案:手法:作者表面上写墨石坚硬厚重的特点,实则以石喻人; 墨石坚重之质,不轻易改
8、变本性,这正是苏轼坚贞品格的象征。用意: 作者借此句表达了对苏轼坚贞品格的赞美及对其逝世的悼念之情。【解析】这两首诗歌都运用的是想象的手法来进行虚幻的表达,通过 哀愁之景来衬托哀伤之情,这些具体的手法融入了作者内心的具体感 受,符离别之后想象的景物的特征进行细致的描绘来表达内心的伤感 之情,从而凸显出内心的孤寂。不同之处是柳永的词表达的是自己离 别后的具体情景,这种情景是内心的一种虚幻的表达,突出人生的哀 愁之感。而这一首诗表达的是朋友一路上孤寂的具体景象,通过描绘 友人孤寂的形象来反衬自己内心的惆怅之感。答案:相同:两诗歌都运用了想象的手法来虚写,哀景衬哀情,借景抒 情,融情于景,作者都通过
9、想象对离别后景物的描写,来表达离别后的 心情,让这种孤寂之情更显得孤寂。不同:柳永表达的是自己离别后的情景,本诗表达的是朋友一路上孤 寂的情景,描写友人孤寂清修的形象,实际反衬出自己内心的惆怅之 感。2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9分)赠边将施肩吾轻生奉国不为难,战苦身多旧箭瘢。玉匣锁龙鳞甲冷,金铃衬鹘羽毛寒。皂貂拥出花当背,白马骑来月在鞍。犹恐犬戎临虏塞,柳营阳时把阵图看。【注】柳营:汉代将军周亚夫驻军细柳防备胡人,以治军严明著称, 后称严整的军营为“柳营”。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用高昂激越的调子挈领全篇,“轻生” “奉国”两相对照,凸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山东2022届高考语文一轮专题集训提升练 三十三 古代诗歌阅读专项练·表达技巧的鉴赏 山东 2022 高考 语文 一轮 专题 集训 提升 古代 诗歌 阅读 专项 表达 技巧 鉴赏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