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史苏轼传】宋史《苏轼列传》原文及译文(一).docx





《【宋史苏轼传】宋史《苏轼列传》原文及译文(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宋史苏轼传】宋史《苏轼列传》原文及译文(一).docx(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宋史苏轼传】宋史苏轼列传原文及译文(一) 宋史苏轼列传原文及翻译(一) 宋史 宋史 【原】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生十年,父洵游学四方,母程氏亲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程氏读东汉范滂传,慨然太息,轼请曰:“轼若为滂,母许之否乎?”程氏曰:“汝能为滂,吾顾不能为滂母邪?” 【译】苏轼字叫子瞻,是眉州眉山人。十岁时,父亲苏洵到四方游学,母亲程氏亲自教他读书,听到古今的成败得失,常能说出其中的要害。程氏读东汉范滂传,很有感慨,苏轼问道:“我假如做范滂,母亲能答应我这样做吗?”程氏说:“你能做范滂,我莫非不能做范滂的母亲吗?” 【原】比冠,博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好贾谊、陆贽书。既而读庄子
2、,叹曰:“吾昔有见,口未能言,今见是书,得吾心矣。”嘉祐二年,试礼部。方时文磔裂诡异之弊胜,主司欧阳修思有以救之,得轼刑赏忠厚论,惊喜,欲擢冠多士,犹疑其客曾巩所为,但置其次;复以春秋对义居第一,殿试中乙科。后以书见修,修语梅圣俞曰:“吾当避此人出一头地。”闻者始哗不厌,久乃信服。 【译】到二十岁时,就精通经传历史,每天写文章几千字,喜爱贾谊、陆贽的书。不久读庄子,感叹说:“我从前有的见解,嘴里不能说出,现在看到这本书,说到我心里了。” 嘉祐二年,参与礼部考试。当时文章晦涩怪异的弊习很重,主考官欧阳修想加以改正,见到苏轼刑赏忠厚论,很惊喜,想定他为进士第一名,但怀疑是自己的门客曾巩写的,便放在
3、了其次名;又以春秋经义策问取得第一,殿试中乙科。后来凭推举信谒见欧阳修,欧阳修对梅圣俞说:“我应当让这个人出人头地了。”听到的人开头哗然不服,时间久了就信服此语。 【原】丁母忧。五年,调福昌主簿。欧阳修以才识兼茂,荐之秘阁。试六论,旧不起草,以故文多不工。轼始具草,文义粲然。复对制策,入三等。自宋初以来,制策入三等,惟吴育与轼而已。 【译】服母丧。嘉祐五年,调任福昌主簿。欧阳修因他才能识见都好,举荐他进秘阁。考试作策论六篇,过去人们应试不起草,所以文章多数写得不好。苏轼开头起草,文理就很清楚。又笔答制策,被列入第三等。从宋初以来,制策被列入第三等的,只有吴育和苏轼而已。 【原】除大理评事、签书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宋史苏轼传 苏轼列传 宋史 苏轼传 列传 原文 译文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