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政要原文及翻译】《贞观政要·诚信》原文及译文(二).docx
《【贞观政要原文及翻译】《贞观政要·诚信》原文及译文(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贞观政要原文及翻译】《贞观政要·诚信》原文及译文(二).docx(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贞观政要原文及翻译】贞观政要诚信原文及译文(二) 贞观政要诚信原文及翻译(二) 贞观政要 【原文】 贞观十年,魏徵上疏曰:臣闻为国之基,必资于德礼,君之所保,惟在于诚信。诚信立则下无二心,德礼形则远人斯格。然则德礼诚信,国之大纲,在于君臣父子,不行斯须而废也。故孔子曰:“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又曰:“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文子曰:“同言而信,信在言前;同令而行,诚在令外。”然而言而不信,言无信也;令而不从,令无诚也。不信之言,无诚之令,为上则败德,为下则危身,虽在颠沛之中,君子之所不为也。 【解释】 格:来,至。意谓信服,归顺。 斯须:须臾,一会儿。 【译文】 贞观十年,魏徵上疏说:
2、 臣听说国家的基础,在于道德和礼教;国君地位的保障,在于诚恳信用。有了诚信,就不会产生二心。实行德政,边远的人民也会来归顺。由此可见,德、礼、诚、信是国家的纲领,贯穿在君臣、父子关系中,一刻也不能偏废。所以孔子说:“君王以礼对待臣子,臣子以忠心侍奉君王。”还说:“一个人终有一死,得不到人民的信任,国家就无法存立。”文子说:“说出话来能够使人信任,是由于说话之前已经取信于人,发出令来能够得到执行,是由于命令之中含有诚意。”说了却不做,是言而无信,接受了命令却不执行,是没有诚意,假如是君王,就会败坏名声,假如是臣下,就会危及生命。因此,即使身不由己,境况困难,君子也不会做有失诚信的事情。 【原文】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贞观政要原文及翻译 贞观政要·诚信 贞观 政要 原文 翻译 诚信 译文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