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复童趣】沈复《童趣》原文与翻译.docx
《【沈复童趣】沈复《童趣》原文与翻译.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沈复童趣】沈复《童趣》原文与翻译.docx(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沈复童趣】沈复童趣原文与翻译 沈复童趣原文与翻译 沈复(1763年1825年),字三白,号梅逸,清乾隆二十八年生于长洲(今江苏苏州)。清代闻名文学家。著有浮生六记 闲情记趣。工诗画、散文。据浮生六记来看,他出身于幕僚家庭,没有参与过科举考试,曾以卖画维持生计。乾隆四十二年(公元1777年)随父亲到浙江绍兴求学。乾隆四十九年(公元1784年),乾隆皇帝巡查江南,沈复随父亲恭迎圣驾。后来到苏州从事酒业。他与妻子陈芸感情甚好,因遭家庭变故,夫妻曾旅居外地,历经坎坷。妻子死后,他去四川充当幕僚。此后状况不明。沈复既非秀才举人,也非文人墨客,达官贵族,他出身于“衣冠之家”,师读书,但后习幕经商,后又卖
2、画为生,浪迹四海。 原文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真鹤也;仰头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得意。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译文 我回忆自己年幼的时候,能够张大
3、眼睛直视太阳,也能留意到最微小的事物。(当我)见到微小的事物,必定会认真观看它的纹理,所以经常能感受到超出事物本身的乐趣。 夏天蚊子的嗡嗡声如雷,我暗暗把它们比作成群的白鹤在空中飘舞。我心里这样想,成千上百的蚊子果真变成白鹤了;我抬着头看它们,脖子也因此僵硬了。(我)又留几只蚊子在未染色的帐子里,渐渐地用烟喷它们,让它们冲着烟雾边飞边鸣叫,形成“青云白鹤”的景观,果真就像白鹤在云端飞鸣,因此我兴奋得拍手叫好。 我常在土墙凹凸不平的地方,花台旁小草丛生的地方,蹲下身来,让身子和花台一样高;聚精会神认真观看,把丛草比作树林,把虫蚁比作为野兽,把土块凸起的地方比作山丘,把低洼的地方比作山沟,靠着想像
4、在其中游玩,(感到)安适开心非常满意。 有一天,(我)观察两个小虫在草间争斗,便蹲下来观看。爱好正深厚(的时候),突然有一个庞然大物,推倒山压倒树地走来,原来是一只癞蛤蟆,(它)舌头一吐两只小虫就全被它吞掉了。我那时年纪小,正看得出神,不禁大吃一惊。我定了定神,捉住了这只蛤蟆,鞭打蛤蟆,(把它)驱逐别的院子去了。 1.节选自浮生六记闲情记趣(自传体散文)。题目是编者加的。沈复(1763-?)字三白,号梅逸,长洲(现在江苏苏州)人,清代文学家。 2.余:人称代词,我。 3.忆:回忆。 4.稚:幼小。 5.张目:张大眼睛。 6.明察秋毫: 形容视力好。 秋毫,鸟类到了秋天,重新生出来的特别纤细的羽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沈复童趣 童趣 沈复 原文 翻译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