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福州市六校联考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答案.docx
《福建省福州市六校联考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省福州市六校联考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答案.docx(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1-2022学年第二学期高一年段期末六校联考语文试卷参考答案一、语言文字运用I (6题,每题3分,共计18分)C。解析:本题考查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字音的能力。A项“前合后偃”的“偃” 读为“ydn” ; B项“畏蕙”的“蕙”读为“xi” ;D项“伺候”的“伺”读为“ci”。1. Do解析:本题考查辨析字形的能力。A项“战粟”应写作“战栗”;B项“在弘化璧” 应写作“我弘化碧”;C项“赢政”应写作“嬴政”。2. Bo解析:王实甫不属于“元曲四大家”。元曲四大家为郑光祖、白朴、关汉卿、马致远。3. Bo解析:不一而足:不止一种或一次,而是很多。层出不穷:接连不断地出现,没有穷 尽。结合
2、语境内容分析,主要讲一些个性十足的表达方式在网络上不断出现,应用“层出 不穷”。言不尽意:说的话未能表达出全部意思,表示意犹未尽(多用于书信结尾)。夸 大其词:说话或写文章不切实际,扩大了事实。结合语境内容分析,应用“夸大其词”。 子虚乌有:虚构的或不真实的事情。海市蜃楼:比喻虚幻的事物。结合“某国遭遇金融风 暴而跪求中国伸出援手等内容”分析,应用“子虚乌有”。无可厚非:不可过分指摘, 表示虽有缺点,但是可以理解或原谅。无可非议:没有什么可以指摘的,表示言行合乎情 理。可用来形容人、事、思想、行动、品质等。结合语境内容分析,应用“无可厚非”。4. Ao解析:B项成分残缺,应在“标题”后面加上“
3、中”。C项不合逻辑,主客颠倒,应 该是读者对浮夸的文风感到不适。D项表意不明,应去掉“了新形式”。5. Co解析:A项强调新闻信息产品要不断推陈出新,与后文内容不协调。B项强调信息产 品的价格,不合语境。D项主语是“新闻媒体”,有局限性,不合语境。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课内文言基础知识(本题共6小题,12分)Bo解析:是名词作动词/形容词作动词/使动用法/名词作状语6. Co解析:“速”是“招致”的意思。7. Co解析:是宾语前置句,是定语后置句,是判断句,是状语后置,是 被动句。8. Ao解析:B “气候”是“天气(雨雪阴晴)”的意思;C “智力”是“智谋和力量” 的意思;D “根
4、本”是“树根”的意思。9. Do解析:而,连词,表因果;而,连词,表转折;度,dud,考虑;度,d U,法度。10. Co解析:A毂,通“够” ;3从,通“纵” ;口振,通“震” o(二)课外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6分)C。解析:那六国相互图谋相互攻取,相互欺诈相互威胁,(他们)没有兄弟骨肉之亲,他们的事又不只是财物用度的小事。11. Bo解析:靖山是秦国和其他六国的天然屏障,秦国在嵯山之西,而不是华山。12. Bo解析:B项条件应为“以四无事之国,佐当寇之韩、魏”。13. 参考答案:用韩、魏两国对付秦国,而齐、楚、燕、赵四国在自己境内休养生息,来暗 中援助他们的急难。(以,用,1分;休
5、息于内,状语后置,1分;阴,暗中,1分;句意,1分。要求落实关键词,句意通顺。)14. 参考答案:李桢的六国论认为六国之亡,亡在他们力量弱小(1分)而又都想做秦国 所做的事(2分;这部分回答“沉溺于武力攻打,习惯于尔虞我诈、弱肉强食”等也可以得 2分,回答原句欲为秦所为”得1分)。解析:李桢的观点是“彼六国者皆欲为秦所为” “惟其终不克夷灭”,他认为六国本性 与秦国无异,也是沉溺于武力攻打,习惯于尔虞我诈、弱肉强食,六国之亡,就亡在他们力量 弱小而又“欲为秦所为”。【参考译文】我读过史记中六国世家的故事,内心感到奇怪:全天下的诸侯,凭着比秦国大五倍的 土地,多十倍的军队,全心全力向西攻打崎山西
6、边面积千里的秦国,却免不了灭亡。我常 为这件事作深远的思考,认为一定有能够用来自求安定的计策;我总是怪罪那时候的一些 谋臣,在考虑忧患时是这般的粗略,图谋利益时又是那么的肤浅,而且不了解天下的情势 啊!韩、魏是不能单独抵挡秦国的,可是全天下的诸侯,却必须靠着他们去隔开西边的秦 国,所以不如亲近韩、魏来抵御秦国。秦国人就不敢跨越韩、魏,来图谋齐、楚、燕、赵 四国,然后齐、楚、燕、赵四国,也就因此可以在他们的领域内安定自己的国家了。凭着 四个没有战事的国家,协助面临敌寇威胁的韩、魏两国,让韩、魏没有防备东边各国的忧 虑,替全天下挺身而出来抵挡秦国军队;用韩、魏两国对付秦国,其余四国在后方休生养 息
7、,来暗中援助他们的急难,像这样就可以源源不绝地应付了,那秦国还能做什么呢?诸 侯们不知道要采行这种策略,却只贪图边境上些微土地的利益,违背盟誓、毁弃约定,来 互相残杀同阵营的人,秦国的军队还没出动,天下的诸侯各国就已经困住自己了。直到让秦国人能够趁虚而入来并吞了他们的国家,怎不令人悲哀啊!节选自苏辅攵六国论宋朝苏洵和苏辙认为六国只会割地贿赂秦国,(六国的割地)是自己削弱自己而导致 灭亡的。(他们)不知道坚守合纵盟约的重要;齐国、楚国、燕国、赵国不知道帮助韩国、 魏国来(一起)抵抗秦国(的重要):认为必须像这样(割地贿赂秦国)之后,秦国的威 胁(就)可以消除。后人痛恨秦国的原因,难道不是因为秦国
8、统治者的残暴吗?据我看来,那六国都想做 秦国所做的事,未必只是因为秦国有罪。在这个时候,山东诸侯六国中,没有一个(诸侯 国的实力)能超过秦国的啊,他们沉溺于武力攻打,习惯于尔虞我诈,弱肉强食,(这) 与秦国相比没有什么不同。战争连续不断,战祸连年不绝。假使以前拥有的地理形势有利 如秦国(那样有利),并且得到上天的帮助,那么六国当中的一国也可以像秦国一样统一 中国。只是他们最终没有能够做秦国所做的事,因此(六国)是自己削弱(自己),而导 致灭亡的。那六国相互图谋相互攻取,相互欺诈相互威胁,(他们)没有兄弟骨肉之亲,他们的 事又不只是财物用度的小事,而(主张)连衡的人正在一天天地用强秦的威势,张嘴
9、威胁 六国,即使贤明(而有)智慧如燕昭王那样的,还只得俯首听命(于秦),不停地道歉谢 罪。你想要求长保合纵如亲,相互辅助,怎么可能啊!节选自李桢六国论(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2)不赂者以赂者丧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3)吴楚东南拆 乾坤日夜浮一个错别字扣1分。三、现代文阅读I(22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19.Bo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A. “西方戏剧在演技和唱腔方面不如 中国戏曲”错误,由材料一第二和第三段“中国的戏曲理论,无论是明代的汤显祖还是清 代的李渔,阐述的重点都是在演员的演技和唱腔方面,剧本的故事无不处于次要的位置”“西方的戏
10、剧注重情节,强调客观真实性。演员的演出力图逼真”可知,文中没有比较二 者哪方面更好,选项于文无据。C. “他们不看重演员的能力”错,由材料一倒数第二段“西 方看戏剧的观众十有八九是以认知的心态去观赏的。他们努力设身处地地沉浸到剧中去, 做一个事件过程的偷窥者或目击者走出剧场,他们感受的焦点在于,评判演员和 情节像还是不像,据此不能得出“不看重演员的能力”的观点,选项无中生有。D. “使得实物布景都成了累赘”错误,由材料二尾段“不须借助于实物的布置来显示空间, 恐怕位置相戾,有画处多属赘疣,排除了累赘的布景”可知,是不需实物的布置来显 示空间,排除了累赘的布景,选项曲解文意。故选B。20 . B
11、o解析:本题考查结合文本内容进行推断的能力。B.假设关系错误。材料一倒数第二 段的“他们感受的焦点在于,评判演员和情节像还是不像,反思自己知还是 不知。如果知了就不再进剧场。西方戏剧以及类似样式的艺术,一般很难吸引没 有偏爱的回客”,说的是观众对戏剧的演员和情节的“知”,选项是对“剧情”的“知”, 偷换了概念,所以逻辑关系不成立。21 . Do解析:本题考查分析论点与论据关系的能力。材料二核心观点是戏剧表演“虚实相 生”,并以从演员表演方式和舞台空间构成方面加以阐释。A.强调以真实形象感染人。B.说 明演员表演能力的重要。C.强调观众对戏曲的重要性。D. “在历史真实或生活真实的基 础上”为实
12、,“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不要拘泥于事实,让艺术高于生活”为虚,二 者结合才能创作出好作品;符合材料二观点。故选D。(二)现代文阅读H (13分).Ao解析:“豁达超脱”不恰当,刘建国不愿他人称他“您”,不愿因年长而以长辈自 居,但“豁达超脱”的表述有些言过其实,程度过重,比如“刘建国苦笑一声,反问一句: 酷帅? ”,为了寻找孩子,历经苦难和折磨,且一直在找寻的路上,可见不能说豁达 超脱。22 .参考答案。(1)正面描写:用肖像、动作等细节描写凸显人物的个性。如文中通过刘 建国的眼睛对翁子安的肖像和动作进行描写,“阴郁”“气质不俗”“奔向车子”等,使 这个人物在一出场时就蒙上了神秘的色彩。语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福建省 福州市 联考 2021 2022 学年 一下 学期 期末考试 语文 答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