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福建省南平市浦城县七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附答案详解).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2020-2021学年福建省南平市浦城县七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附答案详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2021学年福建省南平市浦城县七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附答案详解).docx(1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0.2021学年福建省南平市浦城县七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1 .古诗文默写。(1)回乐烽前沙似雪, O (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2)峨眉山月半轮秋, o (李白峨眉山月歌),崔九堂前几度闻。(杜甫江南逢李龟年)(4) ,山岛竦峙。(曹操观沧海)(5)夕阳西下, o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6)子曰:“三人行,。” (述而)(7)论语中感叹时光易逝,勉励自己和学生要珍惜时间求学的句子是: , o2 .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A.通过这次语文综合性学习,让我们感受到了戏剧的魅力。(删去“通过”)B.同学们对自己能否取得优秀成绩,充满了信心。(删去“否”)C.改革开放30年来,广东取得
2、了在经济改革方面巨大的成就。(“取得了”和“在经济改 革方面”互换位置)D.湄洲岛的潮音,紫霄山的怪石,广化寺的钟声,让我看得如痴如醉。(“看得”改为“听 得”)3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抚今追昔,心潮澎Mi.中华民族经过100多年前赴后继、浴血奋斗, 在“”之后,再经历100多年持续拼搏、开拓进取,在“”的基础上,又将“,这将最终(甲)(A.洗刷B.冲刷)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的全部耻辱, 重铸辉煌。透过十九大报告,民族复兴的伟大目标已经(乙) (A.挺立B.屹立)前方,鲜活具体,清晰可见。(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字注音。心潮澎pai重铸(2)从文中括号内选择
3、符合语境的词语分别填入甲、乙两处。(只填序号)甲:乙:语序,尤其是形容词的顺序问题。看搭配,比如说可以“提高能力”,却不能“养成能力”; 可以“提高水平”,却不能“培养水平”。有关联词的复句,主语相同,关联词置于主语后; 主语不同的句子,关联词置于主语前。3.【答案】【小题1】湃,zhU【小题2】A,B【小题3】B【解析】答案:(1)湃;zhu(2)甲A乙B3 3) B(1)本题考查字音字形。第一个字写作“湃”,第二个字读作zhu o(2)本题考查词语的运用。“洗刷”在水中清洗,清除,辩白冤屈或除去污辱;“冲刷”用水冲 去附着的东西;结合语境,甲处应选“洗刷”。“挺立”指直立,多指持身正直;“
4、屹立”高耸 挺立,像山峰一样高耸而稳固地挺立着,通常用来比喻人的意志十分坚定无法动摇;结合语境, 乙处应选“屹立”,(3)本题考查词语的运用。本题要结合相关历史知识和上下文选词作答。新中国70年的历史, 概括起来就是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历经艰难坎坷“站起来”:成立新中 国和建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发生根本转折。把握历史机遇“富起来”改革开 放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势不可当坚定“强起 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华民族前所未有地接近伟大复兴目标。故选:Bo综合读写就是灵活地联系生活,联系社会实际,考查学生在一个具
5、体情境中综合运用语文的能力, 看学生是否可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是否可以简洁、流畅地表达自己的见解,平时要多练习, 做题时方能得心应手。4 .【答案】【小题1】A【小题2】【解析】(1)本题考查对诗句的理解分析。A.有误,“次”是“停留、停泊”的意思,不是“游览”;BCD.正确;故选:Ao(2)本题考查对诗句的景物分析。由诗句的“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 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可以看出,这是诗人对眼前景物的描绘,依次可找到青山、舟、 绿水、潮、两岸、帆、海日、残夜等意象,因此可以归纳出,作者在北固山下停泊时所见为青山 绿水、潮平岸阔、海日初升、孤帆点点等壮丽之景。答案
6、:(1) A(2)重叠的青山,蜿蜒的山路荡漾的碧波,轻疾的小舟。【参考译文】郁郁葱葱的山外是旅客的道路,船航行在绿水之间。潮水涨满,两岸与江水齐平,整个江面十分开阔,帆顺着风端直高挂。夜幕还没有褪尽,旭日已在江上冉冉升起,还在旧年时分,江南已有了春天的气息。我的家书应该送到什么地方呢?北去的归雁啊,请给我捎回洛阳那边!这是一首五律诗,颈联被明代胡应麟赞为“形容景物,妙绝千古”。时序匆匆交替,这怎不让身 在“客路”的诗人顿生思乡之情?诗中“生” “入”用了拟人手法。虽是无意说理,却在描写景 物中蕴含理趣。海日生于残夜驱尽黑暗,江上景物呈现“春意”闯入旧年,赶走严冬,蕴含了时 序变迁,新旧交替的自
7、然规律,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哲理,给人乐观积极向上的力量。理解诗歌内容:L 了解诗歌基本意思;.结合关键词语理解诗歌内容;2 .注意重点句子。5.【答案】【小题1急,高兴地,曾经,只【小题2】略【小题3】C【小题4】略【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点是文言实词的理解。句意:不久,雪下得急了。骤:急;句意:太傅高兴地说。欣然:高兴地;句意:曾经(有一次)和多个小孩子游玩。尝:曾经;句意:只有王戎不动。唯:只、只有。(2)本题主要考查点是对句子翻译。重点词有:与,跟。儿女,子侄辈。句意:(谢太傅)跟侄儿侄女谈论文章的义理。重点词有:止匕,这。必、,一定。句意: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李树长在路旁
8、并且长满了 果实,这一定是苦的李子。(3)本题考查断句。句意:许多小孩争相奔跑去摘那些果实。只有王戎不动。断句为:诸儿竞走 取之/唯戎不动。故选:Co(4)本题考查对乙文中心的把握。乙主要讲了王戎和其他小孩子一起游玩,看见路上的李子树有 很多果子,别人都在摘果子,只有他不动。他认真观察,看到路边的李子树仍有很多果子,说明 果子一定苦,事实也确实如此。由此可知,我们仔细观察,善于思考,三思而后行,能根据观察 推理判断,少走弯路。答案:(1)急;高兴地;曾经;只有。(2)(谢太傅)跟侄儿侄女谈论文章的义理。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李树长在路旁并且长满了果实,这一定是苦的李子。(3) C(4)仔细
9、观察,善于思考,三思而后行,能根据观察推理判断,少走弯路。译文:【甲】谢安在寒冷的雪天举行家庭聚会,和他子侄辈的人讲解诗文。不久,雪下得大了,太傅高 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呢? 他哥哥的长子谢朗说:“在空中撒盐差不多可以相比。” 谢安大哥的女儿说:“不如比作柳絮凭借着风飞舞。”太傅大笑起来。她就是谢安大哥谢无奕的 女儿谢道嗣,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乙】王戎七岁的时候,曾经和多个小孩子游玩,看见路边的李子树有好多果实,枝断了,许多 小孩争相奔跑去摘那些果实。只有王戎不动。人们问他(为什么),(他)回答说:“(李)树 长在路边却有许多果实,这必定是(一棵)苦味李子。”摘取果实(品尝)确实
10、是这样的。识记和理解文言实词的含义是文言文阅读考查的重点之一。具体要求有准确理解实词的常用义; 辨别通假字及其本字,并解释其意思;正确理解一词多义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含义;准确理解古 今异义词的古义等。当然理解常见文言实词要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文”能用已学过的文言词语的意思,联系上下文进行理解。6.【答案】【小题1】D【小题2】【小题3】【解析】(1)本题考查文本内容的理解与分析。ABC.正确;D.有误,选文最后二段是运用生动的比喻,表现爱好的培养如种树,只有你的精心培育,才会有 意外的收获,运用的是议论的表达方式,以此来揭示全文的主旨。故选:Do(2)本题考查句子的赏析。句中的“浅粉色连衣裙
11、,捧着个游泳圈一般的大肚皮”,可见是对苏 珊的外貌描写,表现她的外貌的丑陋,形象有些滑稽的特点。结合后文内容来看,是为后文她发 出天籁般的歌声作铺垫,二者形成对比,从而突出全文的主旨。(3)本题考查阅读感悟与启示的表达。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答案不唯一。围绕苏珊成功的关键 因素一一爱好的培养来阐述即可。答案:(1) D(2)运用外貌描写的方法,生动地描绘了苏珊大妈其貌不扬、形象有些滑稽的特点,与后文她美 妙的天籁般的歌声形成强烈反差,突出体现文章主题。(3)示例:平凡的我们也可以像苏珊那样用爱好为自己增值。抓住机遇才能取得成功。为 自己的爱好付出时间、耐心和努力,总会有所收获。爱拼才会赢,敢唱就
12、会红。本文按时间顺序记叙了苏珊大妈在“英国达人”现场表演成功的事。文章先记述了比赛前苏珊大 妈的紧张与不安,在她走上舞台时,她都能感觉到观众与评委对自己的不屑与厌烦,但她没有看 重这些,展开自己的歌喉,终于让观众与评委为自己天籁般的噪音而臣服。文章最后以议论结束, 将爱好的培养比作是种树,指出苏珊的成功在于为自己的爱好付出时间、耐心和努力。从描写的角度赏析句子:1、人物描写格式:人物描写方法+内容+中心。表述形式:通过对人物的描写,写出了 表达了。2、景物描写格式:描写内容+作用(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等)。表述形式:通过描写烘托了7.【答案】【小题1】父亲踏露割稻【小题2】父亲焦心荚豆【小题
13、3】父亲翻晒谷子【小题4】C【解析】(1)本题考查文章情节的概括。本文围绕父亲的农活展开描写,六个情节都与劳动有关。 要填写的三个情节可模仿已给出的三个情节,写父亲所干的农活的具体内容,在“父亲”二字后 面用四字短语来概括。(2)本题考查句子的表达效果。第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父亲比作扑火流萤,写出了 了父亲不顾劳累,抓紧抢收庄稼的情景,表现了父亲吃苦耐劳的品格。第句,文章两处画线句 子,对空中“云”的描写是自然环境描写,既描写了真实的天气,为下文父亲淋雨作了铺垫,推 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又衬托了父亲不知疲倦、吃苦耐劳的性格特点。(3)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分析和概括。要求选出理解不正确的一
14、项,要逐项分析。ABD,理解正确。C.文章第段说父亲“敬畏着故园土地上的一切神灵”,写出了父亲的本分,对自然的敬畏, 并没有表示对父亲迷信神灵的遗憾之情。理解错误。故选:C(4)本题考查人物描写方法和情感的表达。链接的材料是课文台阶中的一个情节:父亲挑水 上台阶,闪了腰,因此非常伤感。画线句和链接材料运用了动作描写,但链接材料还运用了肖像 和语言描写。画线句和材料都表达了对父亲的赞美之情,但链接材料还表现了对父亲的心酸与怜 悯。答案:(1)父亲踏露割稻父亲焦心荚豆父亲翻晒谷子(2)运用比喻修辞,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父亲不顾劳累,全身心地抢收稻谷,表现了父亲吃苦耐 劳的性格。表现了那时的天气变化极快
15、,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为下文写父亲被雨淋透作铺垫, 衬托出父亲不知疲倦、吃苦耐劳的特点。(3) C(4)人物描写方法-相同点:都有对人物的动作描写。不同点:链接材料还有对人物的肖像描写 (或语言描写)。抒发情感方面-相同点:都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赞美之情。不同点:链接材料 除了对父亲的赞美之情,还表达了对父亲日益衰老和谦卑的心酸、怜悯之情。本文描述父亲抓紧秋日的晴朗天气,忙着收玉米、割稻、收豆子、晒稻谷等农活的情景,表现了 父亲为了一家人的生活,终日辛苦劳作的情形。在父亲看来,田地是人的衣食来源,是人们一切 生活的依靠,因此他一辈子都劳作在阳光下的农田里。身至暮年,子女都不再依靠他的劳动养活,
16、而他不忍心土地抛荒,仍继续劳作不止。这篇文章赞美父亲这样的劳动人民的朴实、勤劳的精神 和禀性。依据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一是要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二是依据带有感情色 彩的语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作者在字里行间表露出自己的观点和态度,有时甚至直接用抒 情、议论的方法来宣泄自己的感情。因而,抓住了文章中带有感情色彩的语句,就能体会出作者 的感情来。8【答案】【小题1】A【小题2】【解析】(1)本题考查材料与古诗词内容的理解。材料三介绍,“写境”即写实之境,结合后面 给出的实例,可以理解为,“写境”就是写真实的情景。结合四个选项中的诗句来看,写实景的 只有A, BCD所写都为虚景。故
17、选:Ao(2)本题考查观点的表达能力。表达观点类的题一般比较灵活,即根据材料或题目要求针对某一 现象、问题说出自己的看法,表达自己的观点。此题针对人们认为背古诗词会影响学习的观点发 表自己的看法即可。答案:(1) A(2)示例:我认为有必要,因为背诵古诗词能传承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对一个人文化素养的提升 有潜移默化的作用,还能拓展思维,激发灵感,促进学习。本题共给出三则材料,材料一,介绍王国维对诗词创作过程所分的三个境界;材料二,介绍中 国诗词大会的火热程度;材料三,人们对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的冠军得主是复旦附中16岁 高一学生武亦姝的不同看法。表达自己观点的题目,在答题时要注意以下三点:弄清题意
18、,注意要求。首先要读懂题意,按照题目要求的句式或使用修辞等准确作答,以免张 冠李戴,词不达意。合理发挥,见解独特。这类表达观点的题答案不局限于一个,在弄清题目要求的基础上,展开 联想,写出独特的答案。语言精炼,简洁明了。语言要精炼,简洁,得体,紧扣题意来写。9.【答案】【小题1】旧事重提,散文【小题2】无常【小题3】范爱农【解析】(1)本题考查作家作品。朝花夕拾创作于1926年,是鲁迅所写的唯一一部回忆性 的散文集,原名旧事重提,后由鲁迅改为朝花夕拾。(2)本题考查人物分析。无常通过无常这个“鬼”和现实中的“人”对比,深刻地刻画出了 现实生活中某些“人格”不如“鬼格”的人的丑恶面目无常中,从无
19、常也有老婆和孩子的事 实中,作者既写出了无常富于人情味的特点,又巧妙地讽刺了生活中那些虚伪的知识分子,入木 三分。(3)本题考查名著情节。范爱农描述了范爱农在革命前不满旧社会、追求革命,辛亥革命后 又备受打击的遭遇,表现了对旧民主革命的失望和对这位正直倔强的爱国者的同情和悼念。文章 以怀念友人的情感线索和范爱农的性格发展交织成文。“我”同范爱农在东京初识便产生了误会, 觉得他“很可恶”,甚至以为“要革命,首先就必须将范爱农除去”。到辛亥革命前一年,故乡 重逢时,笑谈各自经历,便加深了彼此的理解。答案:(1)旧事重提散文(2)无常(3)范爱农朝花夕拾创作于1926年,是鲁迅所写的唯一一部回忆性的
20、散文集,原名旧事重提,后由 鲁迅改为朝花夕拾。这些文章都是“从记忆中抄出来”的“回忆文”。本书为鲁迅一九二六 年所作回忆散文的结集,共十篇。前五篇写于北京,后五篇写于厦门。此文集作为“回忆的记事”, 多侧面地反映了作者鲁迅青少年时期的生活,形象地反映了他的性格和志趣的形成经过。前七篇 反映他童年时代在绍兴的家庭和私塾中的生活情景,后三篇叙述他从家乡到南京,又到日本留学, 然后回国教书的经历;揭露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种种丑恶的不合理现象,同时反映了有抱负的 青年知识分子在旧中国茫茫黑夜中,不畏艰险,寻找光明的困难历程,以及抒发了作者对往日亲 友、师长的怀念之情。做此类题目,要结合题目要求对各题作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0 2021 学年 福建省 南平市 浦城县 年级 期中 语文试卷 答案 详解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