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上海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
《上海市上海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海市上海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上海市上海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一、基础知识1 .根据提示默写。(1)故木受绳则直,O (荀子劝学)(2)人生如梦,o (苏轼赤壁怀古)(3)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 ”两句形象描绘出洞庭湖的壮阔气势。【答案】.金就砺则利.一尊还酎江月 .念奴娇 .气蒸云梦泽 .波撼岳阳城【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及识记文学常识的能力。注意以下字词的书写:砺、尊、酹、娇、蒸、撼。2 .解释句中加点字。(1)贼十余人皆披散(宗意乘风破浪)() (2)起冶铸兵(祖逖闻鸡起舞)()(3)尤工作马(画家赵广不屈)()*(4)绝不饮食(苏武牧羊北海上)()(5)道路以目(召公
2、谏厉王止谤)()【答案】.溃散 .兵器【答案】.溃散 .兵器.擅长.给吃.以目示意【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1) “披散”,溃散的意思。句意为“十几个强盗被打得四下溃散。”“兵”,兵器、武器的意思。句意为“建造熔炉冶炼浇铸兵器。”(2) “工”,擅长的意思。句意为“尤其擅长画马。”“食”,给吃的意思。句意为“断绝供应不给他东西吃,不给水喝。”(3) “目”,以目示意的意思,句意为“在道路中行走时相遇,却因有所顾忌而只敢以目示意,不敢发 百。二、阅读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拿来主义中国一向是所谓“闭关主义”,自己不去,别人也不许来。自从给枪炮打破了大门
3、之后,又碰了一 串钉子,到现在,成了什么都是“送去主义” 了。别的且不说罢,单是学艺上的东西,近来就先送一批古【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炼句的能力。首先,从意象的运用上,王勃的诗选用了 “山”“水”,但却将“一水”“山川”隐于句中。而王昌龄的 诗则将青山、明月两个意象前置,形象鲜明突出。青山象征思念,明月暗示友情,一句肯定,一句反诘, 反复致意,恳切感人。云雨相同,明月共睹,这种迁想妙得的诗句,既富有浓郁的抒情韵味,又意境开 阔,具有鲜明的个性。其次,空间处理上,王勃的诗化近为远。“已觉山川是两乡”由于离别,江水不再是一个小区域,而成 了两个不同世界的分界线,强调了心理距离之远,是送别
4、诗的传统写法。而王昌龄的诗则是化远为近。云 雨相同,明月共睹,使“两乡”为“一乡”,强调心理距离之近,它蕴涵的正是人分两地、情同一心的深 情厚谊。是创新性的表达,语意新颖,出人意料。最后,抒情方式上,“谁谓波澜才一水”“已觉山川是两乡”,王勃自问自答,以议论的形式直接表达了 别离的感伤。而王昌龄则以景作结,融情入景,反诘收尾,一面是对朋友的宽慰,另一面已将深挚不渝的 友情和别后的思念,渗透在字里行间了。诗人用乐观开朗又深情婉转的语言,以减轻对方的离愁,这是更 体贴、更感人的友情。这种“道是无情却有情”的抒情手法,比那一览无余的直说更加耐人寻味。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虞延字子大,陈留东昏人也。
5、及长,长八尺六寸,要带十围,力能扛鼎。性敦朴,不拘小节,又无 乡曲之誉。建武初,仕执金吾府,除细阳令。每至岁时伏腊,辄休遣徒系,各使归家,并感其恩德,应期 而还。有囚于家被病,自载诣狱,既至而死,延率掾史,殡于门外,百姓感悦之。*后去官还乡里,太守富宗闻延名,召署功曹。宗性奢靡,车服器物,多不中节。延谏日:“昔季文 子相鲁,妾不衣帛,以约失之者鲜矣。“宗不悦,延即辞退。居有顷,宗果以侈从被诛,临当伏刑,揽涕 而叹曰:“恨不用功曹虞延之谏! “光武闻而奇之。二十年东巡,路过小黄,高帝母昭灵后园陵在焉,时 延为部督邮,诏呼引见,问园陵之事,延进止从容,占拜可观,其陵树株蕖,皆谙其数,俎豆牺牲,颇晓
6、 其礼。帝善之,于是声名遂振。二十三年,司徒玉况辟焉。明年,迁洛阳令。是时阴氏有客马成者,常为奸盗,延收考之。阴氏屡 请,获一书辄加笞二百。信阳侯阴就诉帝,诺延多所冤枉。帝乃临御道之馆,亲录囚徒。延陈其狱状可论 *者在东,无理者居西。成乃回欲趋东,延前执之,谓曰:“尔人之巨蠹,久依城社,不畏熏烧。今考实未 竟,宜当尽法! ”成大呼称枉,陛戟郎以戟刺延,叱使置之。帝知延不私,谓成曰:“汝犯王法,身自取 之! ”呵使速去。后数日伏诛,于是外戚敛手,莫敢干法。永平初,有新野功曹邓衍,以外戚小侯每豫朝会,而容姿趋步,有出于众,显宗目之,顾左右曰: “朕之仪貌,岂若此人! ”特赐舆马衣服。延以衍虽有容仪
7、而无实行,未尝加礼。帝既异之,乃诏衍令自 称南阳功曹诣阙。既到,拜郎中,迁玄武司马。衍在职不服父丧,帝闻之,乃叹曰:“知人则哲,惟帝难之。信哉斯言!衍惭而退,由是以延为明。(节选自后汉书虞延传,有删改).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1)除细阳令()(2)谐延多所冤枉() 14 .为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选择正确的义项。(1)自载诣狱()*A.前往 B.造访 C.符合D.所达到的境地(2)恨不用功曹虞延之谏()A.怨恨 B.后悔 C.违逆 D.仇视15 .把第段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是时阴氏有客马成者,常为奸盗,延收考之。16 .综观全文,分条概括显宗评价虞延的“明”表现在哪些方面。【答案】1
8、4.授官、任职 .诬陷(1) A (2) B15. 这时阴氏家中有个门客叫马成,常做奸盗之事,虞延将其拘捕拷问。16. (1)把囚徒放遣归家,感化他们;(2)劝谏太守富宗戒奢侈;(3)依法惩治奸盗之徒;(4)有知人之 明。【解析】【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1)除:授官、任职。句意:任细阳县令。(2)谐:诬陷。句意:诬陷虞延多冤枉好人。【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1)诣:前往。句意:自己乘着车子返回监狱。故选Ao(2)恨:后悔。句意:只后悔自己不接受功曹虞延的劝谏。故选Bo【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
9、的能力。“是”,这;“客”,门客;“为”,做;“收考”,拘捕拷问。【1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明”指智慧、明智结合“除细阳令。每至岁时伏腊,辄休遣徒系,各使归家,并感其恩德,应期而还”可知,担任细阳令期 间,每到岁时伏腊节气,就把囚徒犯人放遣归家,囚犯们都感激他的恩德,按期返回。概括出:把囚徒放 遣归家,感化他们。结合“宗性奢靡,车服器物,多不中节。延谏日:昔季文子相鲁,妾不衣帛,以约失之者鲜矣。”劝 谏太守富宗戒奢侈。结合“时阴氏有客马成者,常为奸盗,延收考之”“成乃回欲趋东,延前执之”“后数日伏诛,于是外戚 敛手,莫敢干法”可知,阴氏家中门客马成,常做奸盗
10、之事,虞延将其拘捕拷问,最终正法,以儆效尤。 概括出:依法惩治奸盗之徒结合“延以衍虽有容仪而无实行,未尝加礼”可知,虞延有知人之明。参考译文:虞延字子大,陈留郡东昏县人。等到长大,身高八尺六寸,腰阔十围,力大能举鼎。虞延敦厚朴实, 不拘小节,又无乡里的美誉。建武初年,虞延供职执金吾府,后任细阳县令。每到岁时伏腊节气,就把囚 徒犯人放遣归家,囚犯们都感激他的恩德,按期返回。有一个囚徒在家里染上了病,还自己乘着车子返回 监狱,到监狱就死了,虞延率领掾吏送殡于门外,百姓感激喜悦。后来去官回乡里,太守富宗听到虞延名声,召他代为功曹。富宗性奢侈浪费,车服器物,多不合乎法 度。虞延劝谏说:“以前季文子为鲁
11、相,妾不衣帛,以节约而受到损失是很少有的。“富宗不高兴,虞延 即辞退。不久,富宗果因奢侈被诛杀,临刑之前,流泪而叹道:“只后悔自己不接受功曹虞延的劝谏!” 光武听说而认为他奇特。二十年,皇帝东巡,路过小黄,高帝母昭灵后园陵在这里,当时虞延为部督邮,帝下令让他来相见,问他园陵的事。虞延举止沉着,对答行礼得体,其陵园的树木株篥,都熟知其中的数 目,所陈俎豆牺牲,很通晓其中的礼节。皇帝称赞他,于是声名大振。建武二十三年(47),司徒玉况征召虞延。第二年,迁洛阳令。这时阴氏家中有个门客叫马成,常做奸 盗之事,虞延将其拘捕拷问。阴氏多次请求宽恕,虞延获一书就加打二百大板。信阳侯阴就就向皇帝告 发,诬陷虞
12、延多冤枉好人。皇帝于是到皇帝巡行道路的馆舍,亲自查问囚徒情况,虞延禀告说让那些案件 有可辩驳的站在东边,无理可诉的站在西边。马成就回转来想到东边去,虞延往前捉住他,对他说:“你 是人中的巨蠹,长久以来依赖权贵的庇护,不畏熏烧。现在审查核实没有完,应当依法处置! ”马成大呼 冤枉。皇帝的陛戟郎以戟刺虞延,叱责虞延放开马成。帝知虞延无私,对马成道:“你犯了王法,是你自 取的。”叱其赶快离开。没几天就正法了。于是外戚们收敛行径,不敢犯法了。明帝永平初年,有位新野县的功曹叫邓衍,因为有外戚小侯的身份常能参与朝会,此人姿容态度行步 投足跟众人不一般,明帝注视着他回头对左右侍从说:“朕的仪态容貌难道就像此
13、人吗!”特赐给他车马 衣服。虞延认为此人虽有姿容但无德行,没有对他表示尊重。明帝既看重了邓衍,便下诏让他自称南阳郡 功曹到朝门。既到,任为郎中,迁升为玄武司马。邓衍在职,父亲死了,他都不回乡守孝,明帝听说这件 事后,就感叹地说:“能了解人是智慧,只是皇帝在这方面难以做到。这话说得实在正确! ”邓衍很 惭愧,辞去了官职,从此明帝更认为虞延有知人之明。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材料一师说(节选)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 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 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
14、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 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 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日师日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日:彼与彼年相若也,道 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 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材料二劝学(节选)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珪步,无以 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莺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 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
15、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鲤 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18.解释下列加点字。(1)则耻师焉,惑矣()(2)用心躁也() 1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或师焉,或不焉 B.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士大夫之族 C.其可怪也欤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D.而神明自得犹且从师而问焉 .请赏析师说选文中画线句的表达效果。20 .劝学和师说都采用了对比论证法来证明观点,试以上述选文为例,比较两篇文章在使用对比 论证时有何不同?【答案】18.糊涂 .浮躁,不专心 19.B. “其皆出于此乎”,用推测语气作判断,既表明了作者的观
16、点,委婉含蓄,又不绝对化,体现了一种科 学严谨的态度。20 .使用论据不同:劝学结合比喻作为论据来进行对比,而师说则结合生活事例作为论据来进行对 比。对比思路不同。劝学分别从积累、坚持、专一三方面进行对比,而师说则是从现象到本质逐 层深入地对比。【解析】【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1)惑:糊涂。句意:却以从事学习为耻,真是糊涂啊。(2)躁:浮躁,不专一。句意:这是因为浮躁不专一的缘故啊。【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准确理解常见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 “焉”:兼词,翻译为在那里/语气助词,没有实际含义。句意:堆积土石成为山丘,风雨就在山中兴起/ 有的
17、跟从老师学习,有的不跟从。B. “之”:都是代词,这。句意:古代巫医、乐师等各种手艺人/士大夫之类的人。C “其”:语气助词,难道/指示代词,代“书”。句意:难道值得奇怪吗/ (是)教他们读书,(帮助他 们)学习书中断句的人。D. “而”:连词,表示因果关系/连词,表顺承。句意:于是就能达到很高的精神境界/尚且跟从老师来请 教他们。故选Bo【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语句表达效果的能力。“其皆出于此乎”一句中,用文言虚词“其”表示推测,表明自己对于“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 愚”的原因的分析。而前文韩愈所分析的原因“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 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
18、耻学于师”中,“古之圣人”与韩愈生活的时代已经相去甚远,他不可能看到古圣 人的现身说法,而只能是出于自己的推测和归纳;“今之众人”虽处同一时代,却数量庞大,韩愈也不可 能一一交流探讨。所以“古之圣人”与“今之众人”的对比主要是根据韩愈自己的心理推测得出。若用强 烈肯定的判断语气,则难免会落人口实。因此这里用委婉含蓄而又不绝对化的推测,反而更能体现韩愈说 理的科学严谨态度。2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写作手法的能力。首先,在论据使用上:劝学选文中,“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 明自得,圣心备焉”,作者先用两个比喻,从“积土”“积水”推论到人的“积善成德”,正面论述
19、了积 累的作用,说明学习上的成就都是不断积累得来的。而后“故不积陛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 海”句用“不积度步” “不积小流”从反面设喻,说明“不积”就不能“至”“成”,从而说明学习中注 重积累的重要作用。“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驾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 石可镂”则又用马行路和雕刻木头这两组比喻进行正反对比:“骐骥”与“弩马”进行对比,说明自身条 件的好坏不是成功的决定因素,坚持不懈才是关键;“朽木”与“金石”进行对比,说明学习只有坚持不 懈、持之以恒,才会有所成就。最后“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 跪而二螯,非蛇鳍之穴无可寄托
20、者,用心躁也”也是用螃蟹和蚯蚓来比喻学习。用蚯蚓的“用心一”和螃 蟹的“用心躁”进行对比,说明学习必须专心致志,才能获得成功。而师说中的三组论据:“古之圣人”与“今之众人”的对比,“爱其子”与“于其身”的对比,“巫 医乐师百工之人”与“土大夫之族”的对比,这三者或是社会存在的普遍现象,或是社会中的一些特殊群 体或普通人,都是我们日常社会生活中的常见现象,因此,师说的对比主要是针对社会生活中的不同 人来进行的。其次,在对比思路上:劝学选段中,从“积土”“积水”推论到“人的积德”,是正面论述积累的作 用,得出学习上的成就是不断积累起来的。“不积腔步”“不积小流”从反面阐述如果不积累就不能达到 远大
21、目标。这是本段第一个层次,阐述学习要积累。“骐骥”“鸳马”对比,得出主观条件的好坏,不是 学习的决定因素,坚持不懈才是学好的关键;“锲而不舍”“锲而舍之”对照,阐述只有坚持不懈、持之 以恒,才会有所成就。蚓和蟹两个比喻正反对照,阐述做到积累还耍专一。而师说在选段中运用的三组论据对比:“古之圣人”与“今之众人”的对比;“爱其子”与“于其身”的对比;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与“士大夫之族”的对比。第一组从社会存在的普遍现象这一角度进行论述,把“古之圣 人”与“今之众人”进行对比,得出“圣益圣,愚益愚”的结论;第二组从具体的个体这一角度进行论述,把“爱 其子,,与“于其身,,进行对比,得出“小学而大遗
22、,的结论;第三组从“土大夫”这一特殊的群体入手,把“巫医乐 师百工之人”与“土大夫之族”进行对比,深刻揭示了“土大夫”以从师为耻的精神本质。三组对比,从一般到 特殊,从现象到本质,层层深入,思维缜密,强有力地论述了必须从师学习的“学习之道”。三、写作22.阅读下材料,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记叙文。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一一错误生活中总有一些美丽的错误让你感动,心生感慨。请以此立意,记录下你所遇到的美丽错误。【答案】略【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 能力。审题:这是一道引语类材料作文题。本次材料的关键词在于“美丽的错误”。错误,在大多数人看来,意味着失误,更意味着失败。那么,材 料
23、又为何给“错误”冠以“美丽”之名呢?这就可以分别从“让人感动”和“心生感慨”这两个角度来理 解。首先,在这个过分讲究是非对错的时代,有些不伤原则也不伤大雅的小错误,恰恰成就了人生的美 丽。因为这些美丽的错误,让你拥有砰然心动的巧合,让你珍惜生命里的点点滴滴,让你包容命运中深深 浅浅的缘分。比如苏轼不小心弄错了赤壁之战的地点,却给我们留下了千古不朽的念奴娇赤壁怀古 和前后赤壁赋,这时候过分深究讲求科学正确反而会丧失那一份兴之所至;比如,我们偶尔看到旁人“故意”不小心犯的错误,其实是在向我们表达善意和帮助,这时候没有错误的契机反而不会有交流沟通 的机会。而还有一些错误,可能本身并不美丽,但却因错误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上海市 上海 中学 2022 2023 学年 高一上 学期 期中 语文试题 解析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