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记忆传统古村——柏庄古村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申报方案.docx
《红色记忆传统古村——柏庄古村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申报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红色记忆传统古村——柏庄古村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申报方案.docx(3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红色记忆,传统古村一一柏庄古村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申报方案加个目录 加个简介,尤其是介绍下柏庄获得的荣誉柏庄村位于山东省日照市莒县桑园镇,建村于明洪武初年,柏庄古村系新农村建设之初将原始村落形态完整保留, 结合红色资源、“数字乡村”等多重元素聚力打造而成的“老 屋石墙,古树花海”特色精品古村,先后入选为山东省乡村记 忆工程首批文化村落、国家级传统文化村落。自然和文化资源禀赋情况资源共有多少类,每类具体有什么?最好列表出来,清 晰条理柏庄古村位于桑园镇东3公里,北依万子山,西靠袁 公河,南与寨遗址接壤。始建于明洪武二年(公元1369 年),距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是国家级传统古村落、山 东省乡村
2、记忆工程首批文化村落。据桑园乡志记载: “明洪武二年,胡氏、葛氏从今五莲县街头镇迁来建村, 因见此地有一株大柏树,故名为柏庄二古村总占地面积约 190余亩,红石院落占全村院落的90%以上,形成独特的建 筑风貌。该地区曾是中共鲁东南特委所在地,八路军山东图6柏庄文化活动场地三、旅游产品开发情况产品类型有列表,产品特点要有总结提炼,这部分很重 要,是体现特色的重要部分。另外,该部分“文化内涵挖 掘”缺项,这是不行的,可以补充一些本村的文化传统习 俗旅游开发成旅游产品的实例,以及文化创意产品和旅游 商品,如农产品的包装等。(一)观光度假、农事体验、民俗文化、休闲游憩、乡村民宿、特色美食、节庆活动等产
3、品开发情况要有列表柏庄古村不断创新,以村内景区、高档民宿、共享农场 等为载体,形成集观光度假、农事体验、民俗文化、休闲游 憩、乡村民宿、特色美食、节庆活动等产品体系,实现了经 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一是旅游产品多元。柏庄古村以古村落和农耕文化为依 托,以科技为手段,精细化打造,推出四时田园共享农场等 多元化的文旅产品体系。并利用创小店及自有线上APP平台 把农产品和旅游商品与大市场联结起来,大力发展旅游商品 加工营销,实现群众在家门口致富。二是节庆活动丰富。2020年,举办农民丰收节,开启柏 庄节会展览产业篇章。加大力度传承发扬传统节日,举办各 种各样充满地方民俗特色和传统文化气息的旅游
4、表演活动 和农耕赛事活动,柳编、老花布印染、根雕等特色手工艺表演,丰富旅游业态。图7农民丰收节图8南瓜大赛(二)旅游产品开发特点、文化内涵挖掘、创新创意等情况创新驱动、精品不断。柏庄古村乡村旅游业保持长盛的秘方就是始终坚持创新引领,不断提升老景点,打造新 景点,持续挖掘古村的新文化内涵,不断寻找乡村旅游业 发展新的增长点。按照“一街一色、一户一品”的柏庄古 村特色发展道路,确定了柏庄古村旅游度假区文化旅游的 八种模式。1、“湿地湖心岛氧吧”模式:依托柏庄古村原生态“山 水林田湖”以绿色健康、修身养生为经营理念,提供颐养身 心、健康休闲、舒适度假的活动场所。2、“休闲农乐园”模式:以柏庄古村农业
5、资源和乡村生 活为依托,为游客提供观光、度假、采果、垂钓、食宿,了 解乡土风情的综合性农业区。3、“古村民宿文化体验”模式:以柏庄古村民宿建筑、 风俗生活形式以及生产方式为依托,集中展示民宿风情,提 供民宿风情体验为特色的旅游、休闲、娱乐、互动体验、综 合接待场所。4、“古村聚落”模式:以柏庄古村浓厚的古村聚落文化 和特色古村聚落建筑为核心吸引物,满足游客对古村历史和 文化体验需求,能够在实现乡村旅游发展的同时,达到古村 落建设与文化保护的目的。5、“乡村俱乐部”模式:乡村俱乐部是通过农村资源, 吸引相同兴趣的人进行社会交际、文化娱乐的场所。柏庄古 村可利用水库、湖泊建立垂钓俱乐部,还可建设以
6、登岛、潜 水、登山为主的“野外探险”俱乐部。6、“租赁农园”模式:就是农民将土地租给市民作为种 植粮食、花草、瓜果、蔬菜等园地。市民的主要目的是体验 农业生产过程,享受耕作乐趣。7、“农业教育公园”模式:是农业生产和科学教育相结 合的一种经营形式。农乐园可设置:蔬菜种植、瓜果采摘、 盆景制作、剪枝、水养花卉、陶泥雕塑、木制工艺品手工制 作、剪纸等培训项目,设立简单的农业“博物馆”并建立展 示区,再现农业生产历史。8、“乡野民宿”模式:乡野民宿是在自然风景优美、 气候舒适宜人的景观地带建成或利用原有特色民居改造而 成,以满足旅游者度假、休闲为主要目的场所。图9旅游产品深受游客喜爱K民宿建设情况要
7、清晰说明民宿的数量和接待能力,目前民宿的特色、民 宿的主题,民宿的传统保留情况和清晰明确,民宿的产品 或服务特色要逐一列举出。(一)建设数量、布局情况柏庄古村大力发展民宿,现有民宿样板间2处,在建民 宿有60余处,建成后可容纳200余人居住。民宿主要坐落 于古村内红石院落,遍布村内中心水系周边,方便游客游玩及休息。现已成为日照市民宿行业发展协会成员。(二)文化内涵挖掘、创意设计提升情况每一段的第一句话要明确说明到底是什么特色,什么传 统,什么习惯,什么特色。柏庄古村依托当地自然和文化资源禀赋发展特色乡村 民宿,注重创意设计,凸显地域、民族文化特色,统筹民宿 资源,科学规划、重新整合,根据所打造
8、民宿的各自特色, 划分了三大民宿区。精品民宿与周围民居相连,按照“外表 农村化、内在标准化”的理念,根据房屋结构打造特色民宿 户,每一个民宿都有不同的风格,有一户两个房间的,也有 一户三五个房间的,可根据游客的实际需求安排入住。民宿建设尊重原住居民生活形态和传统习惯,外观大部 分采用原有红砂岩作为基本因素,是典型的红石部落传统民 居,整体建筑风格与景区完美融合,体现地域特色。民宿内 配备空调、液晶电视、宽带上网,棋牌室,卫生间等设施设 备,并配有餐厅,吃住在民宿,可以让游客近距离感受莒地 乡土人情。民宿内环境整洁舒适、设施设备完善、服务接待 规范。在文旅融合上,柏庄民宿深挖文化内涵,形成以红色
9、文 化、康养文化、民俗文化等为特色的文化主题民宿。在民宿 发展中,打造旅游文化新动能,让好看的乡村更好玩;打造 美食文化新动能,让“好吃”的乡村更诱人;打造创意农业 文化新动能,让传统的产品更值钱。图10柏庄古村民宿(二)经营主体、经营模式、管理措施环境情况怎么样?设施设备怎么样?服务接待规范什 么样?2018年起,由陕西龙涟家居有限公司投资,正式开始 对该村进行保护性开发。目前已累计投入3000余万元,在 保护原有古村落生态环境的基础上进行复古修缮,建设了 村史馆、游客接待中心、景区办公、沿河商铺及研学特训 基地,配套建设了 “花海迷宫”、“紫藤花园”、“亲水草 堂”等景观元素,聚力打造“老
10、屋石墙,古树花海”特色 精品民宿村。除此之外,年初向省文物局申请316万元对 北海银行旧址、鲁东南特委旧址进行保护修缮,现已全面 开工。后续将重点对古村内部182处红石院落进行复古修 缮,实现修旧如旧,打造江北地区规模最大的红石部落。图11柏庄民宿舒适的居住环境五、生态环境保护情况分成四段:1、制度与措施,制定了什么制度什么措施, 实施情况怎么样。2、生活设施设备与环境和谐相处,没 有破坏环境的生活设施设备或特别重视使用无污染生活 设施设备。3、村庄建设要符合环境要求,与环境和谐共 处,融为一体,彰显环境特色。4、村容村貌美丽、有特 色,有垃圾污水处理设施和措施。(一)自然生态环境质量包括但不
11、限于空气质量等级、水体质量等级、绿化覆盖率柏庄所处的桑园镇,桑园镇对空面积133. 2平方公里,境内有十大流域,近10万亩山场,3. 4万亩公益生态林,森林覆盖率达41%,袁公河贯穿全境,境内有25处小 一、二型水库及100余处塘坝遍布全镇山谷沟壑,环境优 美,生态自然资源丰富,是莒县的东大门、县域东部重要 的生态屏障。(三)自然生态环境保护制度、措施、设施建设情况柏庄古村严格规划建设管控,有自然生态系统保护制 度或具体措施。制定地质遗迹保护制度,在景区内建立专 门保护区,在保护区内投放专门的警示牌等解说装置;相 关人员定期对景区内古树名木进行检查,及时防治病虫 害,张贴禁烟条幅来警醒游客,排
12、除火灾隐患;采取造林 种草及管护的办法,进行造林、种草和育林、育草,进一 步增加植被覆盖率,保护景区植被延续,维护和提高土地 生产力。在开发建设中,全面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维护生态 系统的生态特性和基本功能,保持和最大限度地发挥生态 系统的各种功能和效益。村内各项设施设备符合国家关于 环境保护的要求,不造成环境污染、自然资源破坏和其他 公害。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对全村、各景点的环境进行 整治,让保护生态环境成为村民的自觉行为。通过建立环 境卫生长效管理机制,制订环境卫生保洁和绿化养护等村 规民约,定期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强化工作措施,将 村庄环境维护工作落实到户,做到制度落实、人员落实、经费
13、落实,使全村的人居环境得到进一步提升,实现环境 景观错落有致、功能完善,使良好的村容村貌得以长期保 持。图12柏庄古村村容村貌六、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情况分五部分:1、外部交通便捷,设施完备2、内部交通设计合理,彰显环境特色3、公共服务设施完善,彰显村庄文化特色4、公共厕所建设较好:数量充足,分布合理,干净卫生, 标识醒目美观。彰显村庄文化特色5、管理规范,服务温馨(一)交通设施柏庄古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较完善,外部交通通 畅,进出便捷,具有旅游专线,交通标志、路灯、停车场 等交通设施配备齐全。内部游览线路设计合理,与景观环 境相协调。(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情况旅游接待中心位于古村南入口
14、,提供旅游集散咨询、住宿登记分配、餐饮就餐结算、会议培训等四项核心业 务。(1)旅游集散咨询。接待部门工作人员提供旅游集散 咨询服务,为游客提供旅游集散、旅游信息咨询、导游讲 解、停车休憩、失物招领、物品寄存、医疗服务、旅游投 诉、旅游安全救援等旅游服务。(2)住宿登记分配。住宿部门工作人员提供住宿标准 说明、住宿登记、住宿分配、住宿引导、住宿结算等服 务。(3)餐饮就餐结算。餐饮部门负责提供点菜服务、茶 水和酒水服务、席间服务、送餐服务、送客服务、停车服 务、婴儿服务、寄存酒水等服务内容。(4)会议培训服务。接待部门为团队提供会议培训场 地和会议培训设施,提供会议培训策划、会议管理、会场 布
15、置、会议礼仪等服务。(5)村内公共厕所布局合理,数量能够满足需求,标 识醒目美观,环境干净卫生。公共服务设施管理有序,经 营场所服务规范,服务人员文明礼貌、仪容得体。(6)柏庄古村建有停车场共2处,为停放区内旅游观 光车、小型私家车、大中型旅游巴士等提供各种服务,共抗日纵队第二支队、北海银行、特委青训班等曾在这里驻 扎,印染了浓厚的红色印记。柏庄古村周围青山环绕,袁公河自其西南蜿蜒流过,山 水自然协调,气候温和适宜,四季分明,田畴阡陌,绿树成 荫,碧波荡漾,鸟语花香,与北海银行、鲁东南特委、古村 红石房屋交相辉映,一派恬静的田园风光,犹如一部丰厚的 人文史书,一幅秀美的山水画卷。村落内一条小河
16、自东北蜿 蜒流过,有石拱小桥4座,宽敞石街3条,红石小巷20多 条,红石院落182处,其中30户尚有老年人居住,98户无 人居住但保存较为完整,其余54户为残垣断壁,所存最早的 红石院落距离现在已有200余年。大街小巷历经岁月洗礼, 光滑油亮,闪烁着时光的印记。古村落内现有50年以上榆树 H棵、200年以上杜仲1棵,石碾5盘,石磨8盘。村西袁 公河蜿蜒流向北后折向西而去,隔水西望,是南北走向的二 龙山,其上有仙姑庙、望海石等多处景观。古村周边现有莒县文物部门登记文物点24处,包括省 级文物保护单位2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处,县级文物保 护单位2处,其中大汶口文化遗迹3处,龙山文化遗迹2处, 周
17、代文物遗迹6处,汉代文物遗迹10处,在柏庄南边百米 处有柏庄遗址,属东周文化遗存,面积约3万平方米。紧邻 柏庄古村南部寨村西约50米处,有寨遗址,面积约25万平 方米,对研究莒地新石器时期文化具有重要价值。西去500 米袁公河北岸是雷音寺旧址;村北是瞳山、大小石鼓山,上 有点将台、跑马岭、阅兵场等传说中袁绍排兵布阵的景点和 设计停车位300个。设置安保人员共12名负责看管。停车 场有绿化隔离带,形成绿荫覆盖。(7)景区内配备了相应的垃圾箱(桶),根据景观环 境专门设计造型。有专门负责卫生清扫的工作人员,实行 每天清扫,实行划分区定点包干负责制。景区垃圾实行跟 踪清扫,分类收集,日产日清。(8)
18、景区解说设施是对景区总体以及主要景点进行讲 解、介绍的图文解说和多媒体解说系统。在休闲体验区设 置立体环绕音响,播放景区介绍、景点推荐、景区特色、 游玩路线、注意事项等内容。图13柏庄古村旅游综合服务中心八、体制机制建设情况(一)党组织在乡村旅游发展中发挥作用情况柏庄古村党支部在本村的乡村旅游发展中起到了核心作 用。柏庄古村今日的崛起离不开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 用。自2013年起柏庄古村村“两委”抢抓政策机遇,找准 与村庄发展的结合点,确定乡村旅游的发展定位。在推进 过程中,党组织带领全村开展土地流转推动乡村旅游发 展。在运行过程中他们坚持各地调研考察,不断创新经营 模式,形成“公司+党组织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红色 记忆 传统 柏庄古村 全国 乡村 旅游 重点 申报 方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