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医学专业复习资料-妇产科名词解释简答.docx
《大学医学专业复习资料-妇产科名词解释简答.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医学专业复习资料-妇产科名词解释简答.docx(1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1子宫峡部(子宫下段):子宫体与子宫颈之间形成最狭窄的部分,称为子宫峡部,在非 孕期长约1cm,其上端称为解剖学内口,下端称为组织学内口。妊分期子宫峡部逐渐伸展 变长,妊分末期可达710cm,形成子宫下段,成为软产道的一部分。2绝经综合征围绝经期由于雌激素水平降低,可出现血管舒缩障碍和神经精神症状,表现 为潮热、出汗、情绪不稳定、不安、抑郁或烦躁、失眠等3月经:指伴随卵巢周期性变化而出现的子宫内膜周期性脱落及出血。4月经周期:两次月经第一日的间隔时间称一个月经周期5排卵:卵C和它周围的卵丘颗粒C 一起被排出的过程6 Chadwick征:妊外期阴道黏膜变软,水肿充血呈紫蓝色7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
2、妊分晚期仰卧位时增大的子宫压迫下腔静脉,回心血量减少,心 排出量减少使血压下降8黄体:排卵后卵泡壁塌陷,卵泡外膜包围卵泡颗粒细胞和卵泡内膜细胞形成黄体9黑加征(Hegar sign):停经6-8周时,双合诊检查子宫峡部极软,感觉宫颈与宫体似 不相连10胎方位:胎儿先露部的指示点与母体骨盆的关系10胎产式:胎体纵轴与母体骨盆的关系10胎先露:最先进入骨盆入口的胎儿部分11流产:妊外不足28周,胎儿体重不足1000g而终止者12稽留流产(过期流产):指胚胎或胎儿已死亡滞留宫腔内未能及时自然排出者13复发性流产(RSA):同一性伴侣连续发生3次及3次以上的自然流产14异位妊金(EP):受精卵在子宫体
3、腔以外着床15持续异位妊合:输卵管妊分行保守手术后,残余滋养细胞有可能继续生长,再次发生出 血,引起腹痛等16早产:妊A满28周至不足37周(196-258日)间分娩者17先兆早产:有规则或不规则宫缩,伴有宫颈管的进行性缩短18过期妊会:平时月经周期规则,妊分达到或超过42周(2294)尚未分娩者19巨大胎儿:胎儿体重达到或超过4000g20死胎:妊外20周后胎儿在子宫内死亡21双胎输血综合征(TTTS ):双羊膜囊单绒毛膜单卵双胎的严重并发症22前置胎盘(PP):妊。28周后,若胎盘附着于子宫下段、下缘达到或覆盖宫颈内口, 位置低于胎先露部23凶险性前置胎盘(PPP):既往有剖宫产史,此次妊
4、外为前置胎盘,胎盘附着于瘢痕处,易 发生胎盘植入甚至穿透24胎盘早剥(PA):妊外20周后或分娩期,正常位置的胎盘在胎儿娩出前部分或全部从子 宫壁剥离25子宫胎盘卒中:也叫库弗莱尔子宫,胎盘早剥内出血急剧增多,可发生子宫胎盘卒中, 此时血液积聚于胎盘与子宫壁之间,胎盘后血肿压力增加,血液浸入子宫肌层,引起肌纤 维分离、断裂甚至变性,当血液渗透至子宫浆膜层时,子宫表面呈现紫蓝色瘀斑26羊水过多:妊外期间羊水量超过2000mL AFV8cm或AFIW25cm27羊水过少:妊为晚期羊水量少于300mL AFV2cm或AFI5cm28围产期:从妊外满28周(胎儿体重21000g,或身长235cm)至产
5、后1周29生理性缩复环 PRR:由于子宫肌纤维的缩复作用,子宫上段肌壁越来越厚,而下段肌壁 被牵拉越来越薄,由于子宫上下段的肌壁厚薄不同,在两者间的子宫内面形成一环状隆起 30产后出血(PPH):指胎儿娩出后24小时内失血量超过500ml,剖宫产时超过1000ml6骨盆组成:舐骨、尾骨、髅骨骨盆关节:耻骨联合,舐骼关节,舐尾关节骨盆韧带:舐棘韧带,舐结节韧带7骨盆类型:女人型,扁平型,类人猿型,男人型8骨盆底外层:球海绵体肌,坐骨海绵体肌,会阴浅横肌,肛门外括约肌中层:会阴深横肌,尿道括约肌内层:肛提肌(耻尾肌,骼尾肌,坐尾肌)9卵巢功能:排卵,分泌番体激素10子宫内膜组织学变化增值期分泌期月
6、经期11流产类型先兆流产难免流产不全流产完全流产12前置胎盘分类完全性前置胎盘部分性前置胎盘边缘性前置胎盘低置胎盘凶险 性前置胎盘13胎盘早剥并发症胎儿宫内死亡DIC产后出血急性肾衰羊水栓塞14四步触诊法子宫外形,宫底高度胎背四肢先露入盆程度15舐棘间径IS:2326cm舐崎间径IC: 2528cm舐耻间径EC: 1820cm坐骨结 节间径 IT: 8.59.5cm15枕先露分娩机制:衔接,下降,俯屈,内旋转,仰伸,复位及外旋转,胎肩及胎儿娩出16滴虫阴道炎分泌物特点稀薄脓性黄绿色泡沫状有臭味17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分泌物特点:白色豆腐渣样18盆腔炎诊断最低标准:宫颈举痛,子宫压痛,附件区疼痛1
7、9内异症类型卵巢型深部结节浸润型腹膜型特殊类型20子宫肌瘤常见变性玻璃样变囊性变红色样变肉瘤样变钙化21内膜癌常见部位:两侧宫角,宫底22前庭大腺开口:小阴唇与处女膜之间医学免疫学名解释抗原(antigen, Ag)是指能与TCR/BCR或Ab结合,促使 其增殖、分化,产生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并与之结合, 进而发挥免疫效应的物质。抗体(Ab):是介导体液免疫的重要效应分子,是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增值分化为浆 细胞所产生的糖蛋白,重要存在于血清等体液中,通过与相应抗原特异性结合发挥免疫 功能。体液免疫应答(humoral immune response, Hl)B细胞介导的特异性免疫应答。免疫:
8、免疫指机体识别“自己”与“非己” (self-nonself),对“非己”抗原发生清除、 排斥反应,以维持机体内环境平衡与稳定的生理功能,包括免疫防御功能、免疫监视功能 和免疫稳定三大功能。免疫忽视(immunological ignorance)自身应答T细胞克隆与 相应组织特异性Ag亲和力低,或Ag浓度低,并不致AID的状态。免疫耐受T/B细胞接触抗原性物质时所表现的一种特异性的无应答状态。已被耐受原 致敏的机体再次接触同一抗原时,呈特异性地免疫无应答状态,而对其他抗原的刺激 仍有免疫应答的能力。PRR(模式识别受体),指存在于固有免疫细胞表面的一类能够直接识别结 合病原微生物或宿主凋亡细
9、胞表面的某些共有的特定分子结构的受体。包括:MR、SR、TLRo免疫防御(immunologic defence):是针对外来抗原(如微生物或毒素)的一种免疫 保护作用,或称为抗感染免疫。如果免疫应答表现过于强烈,则在清除抗原的同时, 也会造成组织损伤,即发生超敏反应(变态反应)。如免疫应答过低或缺如,则可发 生免疫缺陷病。免疫监视(immunologicsurveillance):正常情况下,体内的某些免疫细胞能发现并处理(杀伤、消毁)体内经常出现的少量异常细胞。免疫稳定(immunologichomeostasis):正常情况下,机体可经常地清除损伤或衰老的自身细胞,以维持免疫 机能在生理
10、范围内的相对稳定性。抗原:能诱导机体免疫系统发生特异性免疫应答并能与相应应答产物(Ab或致敏淋巴细胞)在体内或体外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物质。亦称免疫原.免疫原性:指抗原能刺激特定的免疫细胞,使免疫细胞活化、增殖、分化,最终产生免疫效应物质抗体和致敏淋 巴细胞的特性。抗原特异性:机体对诱导免疫耐受的某一抗原无应答,而对其他抗原的刺激仍有正常免疫应答能力。抗原性:与抗体or致敏T淋巴细胞,即免疫应答产物发生特异性结合的能力。半抗原:仅具有抗原性而无免疫原性的物质称为半不完全抗原,又称为半抗原。半抗原与载体结合后,可成为完全抗原。完全抗原:时具有免疫原性和抗原性的物质。(表位)抗原决定族:是指抗原性物质
11、表面决定该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基 团,又称表位。共抗原:具有共或相似的抗原表位的不抗原。异嗜性抗原:在人不种属动物物和微生物细胞表面上存在的共抗原。它们之间有广泛交叉反应,与种属特异性无关。又称Forssman抗原。超抗原:只需极低浓度(l-10ng/ml )既可激活大量的T细胞克隆,产生极强的免疫应答效应,但其激活机制与方式有别于常规抗原与有丝分裂原.TD-Ag :胸腺依赖性抗原,这类抗原需在T细胞辅助才能激活B细胞产生Ab,绝大多数Ag属此类。如血细胞、血清成分、细菌等。共同特点:TD-Ag刺激 机体所产生Ab主要为免疫球蛋白G,且还可刺激机体产生细胞免疫。可引起回忆应答。多由蛋白质组成,
12、分子量大, 表面决定簇种类多,但每种决定簇的数量不多,且分布不均匀。TIAg:非胸腺依赖性抗原,不需T细胞辅助即可刺激机体产生抗体。少数Ag 属此类。如细菌多糖、聚合鞭毛蛋白等。共同特点:Tl-Ag刺激机体产生的Ab仅是免疫球蛋白M,不引起回 忆应答,不引起细胞免疫。免疫球蛋白:指具有抗体活性或化学结构与抗体相似的球蛋白。H链:免疫球蛋白分子是由二硫键连接的四条(两对)多肽链组成。其中长的一对称为重链,即H链。约由450-570 个氨基酸残基组成,分子量约为50-70Kdo每条H链由一个可变区、三或四个恒定区和一个钱链区构成。L链:免疫球蛋白分子是由二硫键连接的四条(两对)多肽链组成。其中短的
13、一对称为轻链,即L链。约由214个 氨基酸残基组成,分子量约为25Kdo每条L链由一个可变区和一个恒定区构成。可变区(V区):指免疫球蛋白多肽链的氨基轻链的1 / 2与重链的1 /4区段,氨基酸组成及排列顺序多变。恒定区:指免疫球蛋白多肽链的竣基轻链的1 / 2与重链的3 /4区段,氨基酸的组成和排列比较恒定。超变区:亦称互补决定区(CDR) o免疫球蛋白可变区中,氨基酸残基变异性更大的部分。系抗体分子与抗原分子 特异性结合的关键部位。骨架区:免疫球蛋白可变区中除去超变区的部位。该区域不与抗原分子直接结合,但对维持超变区的空间构型起 着重要的作用,其结构也较稳定。连接链Q链)为免疫球蛋白中连接
14、两个或两个以上免疫球蛋白单体的多肽链。分泌片是上皮细胞产生的一种多肽,以非共价键方式连接两个电单体分子,并与链共组成分泌型g起到抵抗蛋 白酶消化的作用。功能区构成免疫球蛋白单体分子的四条多肽链中,每条肽链又可被链内二硫键连接形成几个球形结构,并具有不 有生物学功能,这些具有生物学功能的球型结构称为免疫球蛋白的功能区。每条轻链有两个功能区(VL和CL)。IgG、IgD的H链有四个功能区(即VH、CHI、CH2、CH3) ; IgM和IgE重链有四个CH,即多一个功能区CH4。功能区之间的区域。含大量脯氨酸,具有弹性。适于与较链区指免疫球蛋白重链CHI和CH2 抗原结合,也与补体活化有关。源功能区
15、免疫球蛋白、T细胞抗原受体及MHC分子等的功能区中某些氨基酸具有共重复性、结构的相似形和功能的一致性,故称为源功能区。1g 超家族鉴于功能区具有源性的特性,将1g分子、T细胞抗原受体分子、MHC的I类和n类抗原分子以及某些CD抗原分子等,统称为1g超家族。Fab段即抗原结合片段。用木瓜酶消化IgG分子,可得到两个Fab和一个Pc段。Fab段含有一条完整的轻链和重链近氨 基端侧的1 / 2多肽链。该片段具有单价抗体活性,能与一个相应的抗原决定族特异性结合。Fc 段即可结晶片段。用木瓜蛋白酶消化IgG分子,可得到两个Fab和一个Fc段。Fc段含有两条重链竣基端侧的1/2多肽链。该片段无抗体活性,但
16、具有活化补体、结合细胞和通过胎盘等生物学功能。种型(isotype ) 一种属内所有个体共有的1g抗原特异性,可在异种体内诱导产生相应抗体。种型抗原特异性主要位于1g的c区,包括类和亚类,型和亚型。种异型(allotype )是指一种属不个体间的1g分于抗原性的不,主要反映在1g分子上的CH和CL上一个或数个氨基酸 的差异,这种差异是由不个体的遗传基因决定的,故称为遗传标志。独例 (idiotype ):指一个体不B细胞克隆所产生的免疫球蛋白分子可变区有不的抗原特异性,由此而区分的型 别称为独特型。独特型抗原决定簇主要是由于超变区的氨基酸的差异决定的。杂交瘤技术抗体产生细胞(B细胞)与骨髓瘤细
17、胞融合的人工方法,这种融合的细胞既具有肿瘤细胞无限繁殖的特 性,又具有B细胞合成分泌特异性抗体的能力,分离单克隆杂交瘤细胞后即可得到单克隆抗体。单克隆抗体(monoclonal antibody, McAb )由一个B细胞杂交瘤克隆产生的、 只针对于单一抗原表位的高度特异性抗体。补体系统:系统包括30余种组分,广泛存在于血清、组织液与细胞膜表面的,一组经活化后具有酶活性的蛋白质反应系 统,补体(complement, C)是存在于正常人和动物血清与组织液中的一组经活化后 具有酶活性的蛋白质。补体经典途径:为补体激活途径之一,激活剂主要为与抗原结合后的IgG或 IgM类抗体,并由C1到C9连续发
18、生级联反应,最终产生溶细胞效应的过程。C4b2b:是由Cl酯酶裂解C4和C2产生的裂解片段在细胞膜上形成的稳定复合体,具有裂解C3活性,所以被称为经 典途径的C3转化酶。C4b2b3bn:是多个C3b与细胞膜上已形成的C4b2b(C3转化酶)共价结合形成的复合物,具有裂解C5活性,所以是经典途径的C5转化酶。膜攻击复合体:是补体系统激活后形成的C5b6789大分子复合体,能使细胞膜发生严重损伤,导致细胞裂解。替代途径:是不经Cl、C4、C2活化,而是在B因子、D因子和P因子参与下,直接由C3b与激活物(如酵母多糖)结合 而启动补体(C3C9)酶促连锁反应,产生一系列生物学效应,最终导致细胞溶解
19、破坏的补体活化途径,又称旁路途径,或二途径。C3bBb:是在补体替代激活途径中,激活物表面的C3b与D因子裂解B因子产生的Bb结合形成复合物,即补体替代激活途径中的C3转化酶。I因子:亦称C3b灭活因子,能使C3b和C4b裂解灭活,从而对经典和替代途径的C3转化酶的形成产生限定抑制 作用。H因子:能辅助I因子灭活C3b,并能竞争抑制B因子与C3b结合,也能从C3bBb 中解离置换Bb,促进替代途径C3转化酶衰变灭活。P因子:亦称备解素,可与C3bBb结合使C3bBb趋于稳定,减慢衰变。补体受体:是细胞膜上能与补体成分或补体片段特异性结合的一种表面糖蛋白。免疫粘附:是抗原抗体复合物通过C3b或C
20、4b粘附于具有C3b受体的细胞表面的现象。通过粘附形成大的复合物, 便于吞噬细胞清除。TH1细胞:是CD4+辅助性T细胞的一个功能性亚群,主要分泌IL-2、IFN-g、TNF-b等细胞因子,辅助抗细胞内寄生微生 物和迟发型超敏反应的细胞免疫效应、功能。TH2细胞:是CD4+辅助性T细胞的一个功能性亚群,主要分泌IL.4、IL.5, IL-10, IL-13等细胞因子,主要对体液免疫应 答起辅助作用,如辅助B细胞产生抗体和吞噬细胞非依赖性的防御功能(指对寄生虫感染和对过敏原的反应)。Ts 细胞:即抑制性T细胞,是CD8+T细胞的一个功能性亚群,其功能是抑制免疫应答反应。CTL (Tc):是T细胞
21、的一个主要功能亚群,表达CB8分子,具有特异性细胞毒作用,识别抗原具有MHC-I类分子限 制,在抗病毒、抗胞内寄生菌和抗肿瘤免疫中起十分重要的作用,另外,还具有免疫调节作用。TH细胞:即辅助性T细胞,是T细胞的一个主要功能性亚群,表达CD4分子和TCR a b,识别抗原受MHC- II类分子 限制,在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应答中均具有辅助性和效应性功能。膜表面免疫球蛋白(Smlg):是表达在B细胞上的免疫球蛋白分子,成熟B细胞一般表达有单体IgM和IgD分子,是 B细胞抗原受体(BCR),可特异识别抗原。Smlg也是鉴别B细胞的主要标志。ADCC 效应:即抗体依赖性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其机制为靶
22、细胞膜抗原与特异性IgG类抗体结合形成免疫复 合物后,IgG抗体的Fc段与效应细胞(如NK细胞、巨噬细胞)上的Fc受体结合,使效应细胞活化,产生对靶细胞的杀伤作用。抗原递呈作用:指单核一巨噬细胞等一些细胞摄取、处理和传递抗原信息,诱导淋巴细胞发生免疫应答的作用。APC:抗原提呈细胞,又叫辅佐细胞,能摄取、加工、处理抗原并将抗原信息提呈给T淋巴细胞的细胞。细胞因子:机体多种细胞分泌的具有生物活性的小分子蛋白物质的统称。为生物信息分子,具有介导和调节免疫应答 及炎症反应,刺激造血功能,参与组织修复等功能。单核因子:由单个核吞噬细胞产生的细胞因子。生长因子:具有刺激细胞生长活性的细胞因子。集落刺激因
23、子:可刺激骨髓未成熟细胞分化成熟并在体外可刺激集落形成的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是由多种细胞产生并作用于多种细胞的一类细胞因子。由于最初是由白细胞产生又在白细胞间发挥作 用,所以由此得名,现仍一直沿用。淋巴因子:指由淋巴细胞产生的细胞因子。自分泌效应:指某种细胞因子的靶细胞也是其产生细胞,则该因子对靶细胞表现出的生物学作用。旁分泌效应:指某种细胞因子的产生细胞和靶细胞非一细胞,但二者相邻近,则该因子对靶细胞表现出的生物学作用。干扰素(IFN):是最早被发现的一种细胞因子;因其具有干扰病毒复制的能力,故得此名。根据产生细胞的不同分为 三种类型,即IFNa,主要由白细胞产生;IFNb,主要由成纤维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大学 医学专业 复习资料 妇产科 名词解释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