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改版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册知识点(精简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改版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册知识点(精简版).docx(1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原创:蒙蒙de雨科学课堂新教科版三上科学知识点2022年最新整理*全册精简复习版编辑:蒙蒙de雨科学课堂既然一个学生与教师的互动不能让全班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来,那么,教师可以 改变教学策略和方法,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学习中来。首先,将游戏的难度加 大,激发每一个学生学习的兴趣。给每个小组一个指定的标靶,在教室里选择一 束光,要求小组内的每个人都利用一面小镜子把光射到指定的标靶里,才算成功。 其次,不能让一个学生来思考和回答,每个学生都可以在小组内交流自己是如何 做的,并将想法画下来。教师还可以给学生提供便于记录和交流的小黑板。我用 了一个有磁性的小黑板,上面用白纸制作出手电筒、标靶和镜子,在后
2、面粘上软 磁铁。它们可以随意贴在黑板的任何位置。学生可以用粉笔在小黑板上画出光线, 在小组交流的过程中还可以随时用黑板擦擦掉,再重新画图,直至达成一致想法。 最后,小组在汇报时,可以把这块小黑板放在画架上,方便对全班进行分享和交 流。同样的教学内容,仅仅是教学方法和策略的改变就可以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 活动中来。有时,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适当地调整学习内容,也可以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 学习中来。本节课中的第二个主体活动:比较不同物体表面的反光情况,知道几 乎所有的物体都可以反射光,归纳出反光效果好的物体表面的特点。在第一次试 教时,我给学生提供了几种材料,比如:铁片、铜片、塑料片、布料、卡纸等。
3、我还给每个小组提供了一张记录单,方便学生记录和讨论。可是,观察学生的学 习过程,我发现:只有一个学生在记录,其他学生并没有仔细观察,更没有参与 记录和讨论。有些学生对我提供给他的材料并不感兴趣,反而去尝试衣服、文具 盒等物体。看到学生的探究兴趣并不在我给他们提供的材料上,后来,我尝试让 学生自己选择想要检验的物体。我发现,当学生寻找感兴趣的物体去检验时,他 们探究的欲望更强烈,更愿意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在学生寻找五种物体的过程 中,我发现,学生会本能的选择可以反光的物体进行尝试,比如玻璃、眼镜、桌 子、金属等,而很少选择像窗帘、衣服这样的物体。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引 导学生尽可能地选择多样的
4、物体,便于接下来进行比较和归纳。之后,当小组成员对五张卡片上的物体进行排序的时候,这个过程要经历对比和 分析的思维活动,需要小组成员全员参与,讨论后达成一致意见,才能在大组进 行汇报交流。相比第一次试教时,小组内只有一位同学观察、判断和记录,这种 改变,有利于更多的学生参与到学习中来,使学生之间相互影响和促进,让每一 个学生的学习真正发生。小学科学(新改版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知识归纳第一单元水第1课水到哪里去1 .水在一定条件下会变成(水蒸气),水蒸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2 .湿布擦黑板,过一会儿黑板上的水渍不见了,是因为水变成了(水蒸气)。第2课水沸腾了.(沸腾)是水受热超过一定温度时发
5、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沸腾时水的(温度) 不再发生变化。1 .水变成水蒸气后,体积会(大大增加)。2 .水在加热过程中,观察到的变化有(刚开始水温不断升高,杯底会产生气泡, 水面会看到热气,容器内壁出现大量的小水珠)等。第3课永结冰了.当环境温度低于(0),水的温度下降到(0)时,水会结冰。1 .水结冰后体积(增大),占据了更大的空间,所以冰块(浮在)水面上。2 .实验时,往烧杯里的碎冰加食盐,从而(降低温度),使试管里的水更容易结 冰。第4课冰融化了1 .当环境温度高于(0)时,冰开始(融化)。2 .冰在融化的过程中,要从周围(吸收)热量,(热量)是使水的状态发生变化 的重要因素。3 .用吸管
6、对着冰块某个部分吹热气,被吹的部分会被(融化),甚至会将冰块吹 穿。4 .冰融化成水后体积会(减小)。第5课水能溶解多少物质1 .溶解是指物质在水中化成肉眼看不见的(微粒),(均匀地)分布在水中,没 有(沉淀)。2 .许多物质能在水中溶解,比如(小苏打、味精、食盐、白糖、红糖)等。3 .一般情况下,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是有一定(限度)的。4 .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不同,50毫升的水大约可以溶解食盐(18)克,溶 解小苏打(5)克。第6课加快溶解1 .通过(提高水的温度)和(搅拌)等方法,可以加快食盐在水中的溶解速度。2 .溶解的快慢与(物体颗粒大小)、(水的温度)、(液体是否被搅动)等因素 有
7、关。第7课混合与分离1 .食盐溶解于水的变化过程是一个(可逆)的过程。2 .把溶解在水中的食盐和水分离出来,可以用(蒸发)的方法。3 .把一杯浓盐水放在阳光下,让杯里的水(蒸发),已经溶解的食盐会被(分离) 出来。第8课它们发生了什么变化1 .水(蒸发)变成水蒸气,水(凝结)成冰,冰(融化)成水,这些是水的三态 变化。2 .在水的三态变化中,水的(状态)发生了变化,但物质本身的(组成成分)没 有改变。3 .用橡皮泥做各种东西,将纸折叠或者撕扯,改变的是它们的(状态)。4 .将压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凹进去的部分鼓起来了,是因为乒乓球里的空气 受热(膨胀)。第二单元空气第1课感受空气1 .空气具
8、有(无色)、(无味)、(透明)、(会流动)、(没有固定形状)等 特征。2 .在传递空气的游戏中,我们又发现空气有(很轻)、(容易泄漏)、(不容易 密封)、(摸起来很软)、(不易被观察)等特征。3 .我们的周围充满(空气),泥土里、水里也有(空气)。4 .物体可以分为(固体)、(液体)和(气体)三种类型。水是(液体),石头 和沙子是(固体),空气是(气体)。第2课空气能占据空间吗1 .空气会占据(一定的空间)。2 .把纸团粘在杯子底部,然后把杯子倒扣入水中,纸团(不会湿)。3 .倒扣的杯子充满水,用打气筒往杯里打入空气,可以把水(挤出)杯子。第3课压缩空气.空气占据的空间可以被(压缩),压缩的空
9、气具有(弹性)。1 .篮球、轮胎、气垫船、充气沙发等运用(空气可以被压缩)的性质。2 .空气是由许多(微粒)组成的,受到压力后它们之间距离会变得(更小)。3 .用注射器抽取一部分空气,向下压可以(压缩)空气所占空间,向上拉可以(扩 张)空气所占空间。第4课空气有质量吗1 .空气是有质量的,但空气的质量(很轻)。2 .(质量)是空气的基本特征之一,并且可以被(测量)。第5课一袋空气的质量是多少1.一定量的空气有一定的质量。第6课我们未做“热气球”1 .空气受热后会膨胀(变轻)从而(上升)。2 .做热气球实验时,纸筒的作用是(防风)和(快速加热)。3 .通过加热,塑料袋中的冷空气变成(热空气),热
10、空气上升让塑料袋上升到(空中)。4 .孔明灯利用的是(热空气上升)原理,燃放孔明灯存在严重的(火灾隐患)。第7课风的成因1 .(空气流动)会形成(风)。2 .生活中有许多种制造风的方法,比如(用嘴吹、用扇子扇、用吹风机吹、用书本扇)等。3 .借助蚊香的烟雾和纸条,可以观察到空气的(流动)。4 .在无风的环境中,蚊香的烟雾是(往上飘)的。第8课空气与我们的生活1 .地球被一层厚厚的空气包围着,人们称它为(大气层)。2 .植物、动物和我们人类都离不开(空气)。3 .空气可以帮助(燃烧)。4 .风具有(能量),风能是一种清洁的(可再生)能源,可以用来(发电)。第三单元天气第1课我们关心天气1 .天气
11、是一个地方在某一时间里(大气的冷暖、阴晴雨雪以及风)等情况。2 .天气总是在不断(变化),有些天气会给我们带来(灾害)。3 .长期的(观察)和(记录)会使我们了解到更多的天气信息。4 .我们观察到的各种天气现象都是发生在(大气圈)中的自然现象。第2课认识气温计.(气温计)是测量气温的专用工具。1 .气温的常用单位是(C),读作(摄氏度)。2 .气温计由(液泡、液柱、刻度、测量单位)等部分组成。3 .使用温度计,应先了解它的(测量范围),读数时眼睛要(平视)。第3课测量气温1 .气温是指(室外、阴凉、通风)地方的空气温度。2 .气象预报一般会播报一天内的(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3 .气象站测
12、量气温,要将气温计放在(百叶箱)内。第4课测量降水量.降水量的多少可以用(雨量器)来测量。1 .降水的形式很多,常见的有(雨、雪、冰雹)等。2 .我们可以用(直筒)的透明杯来做雨量器,刻度条的0刻度线要与直筒杯的(内壁底部)对齐。3 .雨量器的集水漏斗用来收集(雨水),降水量的单位是(毫米)。第5课观察风1 .风可以通过自然界中(事物的变化)来感知,可以用(风向)和(风速)来描述。2 .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比如由北面吹过来的风就叫(北风)。风向可以用(风向标)来测量。3 .蒲福风速等级将风力划分为(13个)等级。第6课观察云1 .根据云量的多少,天气可分为(晴、多云、阴)几种类别。2 .
13、天空中飘浮的云实际上是由千千万万的(小水滴)或(小冰晶)组成的。3 .气象学家在对云进行描述时,通常把它们分成三类:(大团、堆积)的积云.(均 匀成层、灰色似雾)的层云,(纤维、羽毛状)的卷云。第7课整理我们的天气日历1 .天气是不断(变化)的。对长时间观察记录的天气信息进行(分析和整理), 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天气的一些(特征),了解天气变化的一些(规律)。2 .一个地区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叫(气候),不同地区气候各不相同。3 .整理天气日历,可以从(云量、风速、风向、气温、降水量)等方面进行统计 和分析。4 .我们可以从气温柱状图上找出这段时间的(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以及 这段时间(温度变
14、化)的趋势。第8课天气预报是怎样制作出来的1 .天气预报主要由分布在全球各地的(气象部门)制作并发布。2 .制作天气预报,大致有五个步骤:(数据收集、数值天气预报、气象员做出预 报、天气会商、发布天气预报)。3 .天气预报的制作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气象专家)要付出大量艰苦的 劳动。4 .天气预报一般包含(气温、湿度、风向和风速、气压、降水量)等信息。【教学反思】让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真正发生小学科学课程基本理念中提到,学习的主体是学生,教师应该是学习的组织者、 引导者和促进者。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应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的 认知水平为基础,创设合适的学习条件,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启发
15、学生积极思维。 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只关注自己的教学,更应该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因此, 观察学生的学习是如何发生的,有利于教师及时调整教学,从而使每一个学生的 学习真正发生。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储备。平面镜的反射现象很常 见,因此,在第一次试教时,上台演示的学生可以很容易地利用一面镜子将手电 筒的光照射到黑板上的指定位置。当学生进行解释时,也很轻松地说出镜子可以 反射光。这个过程看似十分顺利,可是观察学生的学习过程,我发现:和我积极 互动的只有上台演示的那一位学生。其他学生呢?几乎没有参与到活动中,他们 似乎没有真正经历刚刚的学习过程,他们真的认识反射现象了吗?小学科学课程倡导以探究式学习为主的多样化学习方式,突出创设学习条件,提 供更多的学习机会给学生。通过合作与探究,逐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这就要 求学生能运用多种学习方式,不仅仅是跟着老师学习,还要自己学习,不仅仅是 师生互动,更要生生互动,有效表达并与他人交流、分享自己的观点。生生互动 可以让学生的认知由点及面,步步深入,可以调动来自不同学生、不同维度的学 习资源,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内驱力,使之成为引发每个学生深度学习的催 化剂。因此,教师要设法创造机会和条件,让学生之间共同学习,让一个学生影 响另一个学牛C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