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明代通俗小说的流行.docx
《浅论明代通俗小说的流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论明代通俗小说的流行.docx(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浅论明代il俗小说的流行明中叶以后,书籍贩售成为一项热门的商业活动,民间书坊日渐增多,各种出版物层出不穷。明洪武元年,朱元 璋曾下令:“除书籍田器税,民间逋负免征。”印刻书籍不需纳税,因而成为商人获利的机会,产生了大批书商。明朝胡 应麟的少室山笔丛中曾言:今海内书,凡聚之地有四:“燕市也、金陵也,阊阖也、临安也。”同时也说明当时印刻 书坊和书商多集中在这四个地方。俱今人统计,燕市即北京有书坊13家,金陵即南京大约有书坊104家,阊阖即苏州 有书坊67家,临安即杭州有书坊36家。规模可见一斑。当时,朝廷颁布大明律大诰等典章制度以及南北两 京国子监监生的学习用书都需要印刻发行,因此在南北两京征召有
2、大批印刻工匠制作上述官方书籍。而这些工匠在向朝 廷服役的同时,也受雇于书坊商人,制作流行于市井的民间书籍。除此以外,苏州与杭州临近南京,经济繁荣,这四地 又多科举应试的读书人,他们属于书籍买卖的受众人群,对各类书籍都有需要,因此书坊商人聚集于此,便不足为奇。通俗小说的流行在各种民间书坊的出版物中,通俗小说无疑是印刻最多,销量最好的书籍商品。明人何良俊所撰四友斋丛说 便记载称:“今小说杂家,无处不刻。”清人金缨的格言联璧中也道:“卖古书不如卖时文,印时文不如印小说。”这也 从侧面说明了明清之时通俗小说的广为流传。“小说”一词最早见于庄子:“饰小说以干县令,其于大达亦远矣。”此时 的“小说”与明朝
3、人口中的“小说”含义不同,庄子中所提到的“小说”其意为“琐屑之言,非道术之所在。后来随着朝代 的变迁,“小说”一词的含义也逐渐演变。这里所说的明代通俗小说实际来源于宋元时期的话本,并经过书商和士人们的 整理与创造,渐驱流行起来。清人钱大昕在十驾斋养新录中甚至提出“小说设教”,他言道:“古有儒释道三教,自明 以来,又多一教,曰小说。小说演义之书,士大夫,农、工、商、贾无不习闻之。以至儿童妇女不识字者,亦皆闻而如 见之。是其教较之儒释道而更广也。”可见当时小说的流行程度,其内容故事,哪怕是不识字的人也都知晓,好似读过原 文一般。但小说毕竟是“演义之书”,文笔浅白,内容又多言情志怪一类,与传统的儒家
4、经典和史籍古册难以相提并论,因此 在明代前期,朝廷内外的许多士大夫都对小说表示鄙夷。杜信孚在明代版刻综录中收录有明代小说117种,而其 中只有两种是官刻,其余皆为私刻和书坊刻,这从侧面反映了官方对小说的态度。甚至在正统七年,时任国子监祭酒的 李时勉认为,如剪灯夜话这样的小说,是俗儒假托怪异之事,饰以无根之言,是邪说异端,惑乱人心。因此上奏说: “凡遇此等书籍,即令焚毁,有印卖及藏习者,问罪如律,庶俾人知正道,不为邪妄所惑。从之。”但随着通俗小说在民 间被普遍接受,朝廷的禁令也随之松弛甚至废除。这一方面是由于明中叶以后,前期那种严厉压抑的文化氛围开始转变, 商品经济的发展推动市民文化兴起。另一方
5、面,朝廷上层人士也逐渐接受了通俗小说这一娱乐性读物。明人周晖在金 陵琐事剩录中记载一则故事称:“武宗一日要金统残唐小说看,求之不得。一日待以五十金买之以进览。”这说明 此时的皇帝也有了阅读小说的习惯。而刘若愚的酌中志更是记载称崇祯初年,内府司礼监所刻板书中,除了各种经 典史籍以外,也有三国志通俗演义这样的通俗小说。由此可见,通俗小说在传播的过程中得到了上下社会阶层的一 致认可,也为它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二、行业进步与书商推广明代中后期,商品经济不断发展,如谢肇涮在五杂俎中写道:“金陵秦淮一带,夹岸楼阁,中流箫鼓,日夜不 绝。”城市的奢靡之风反映出社会财富的增加,而社会财富的积累又推动了商业
6、资本对手工业的投资生产。与此同时,随 着十段法、一条鞭法等徭役征银的推广,基层里甲制的束缚在减弱,使得大批农民可以离开土地,从事专门的手工业生 产,这便为书籍印刻行业提供了支撑生产扩大的劳动力。如前所述,北京、南京、苏州、杭州等地都出现了大量的书籍 印刻作坊,正得益于此。而书籍印刻行业的进步还体现在印刻技术的精湛上。嘉靖年间以来,原本向政府亲身应役的工 匠们可以输银代役,降低了人身依附的程度。这些技术娴熟的工匠因此流入市场,受雇于各书坊、作坊,并为其投入了 先进的生产技术,使得民间私刻书籍的质量大幅度提高,成为不亚于官方刻本的优秀产品。此外,小说作为商品,在书商眼中本为赚取利益的货物,为了使货
7、物能够畅销,自然需要各种商业手段来进行宣 传和推广。方志远在明代城市与市民文学一书中对于明代书商地书籍销售方式进行了讨论。这些方式多种多样,例 如请名家作序或点评,比较出名的有王世贞为剑侠传作序,李贽给三国志通俗演义作序,金圣叹、袁宏道点评 水浒传等便属于此类。再者,书商们为了获取更大的利益,也会雇佣文人创作新书,其中一个比较方便的做法便是, 创作已经成为畅销书的续作或仿照畅销书的内容作同类书,然后就可以借原书的名声来宣传新书。如剪灯新话天下 闻名,李昌祺便作剪灯馀话:“皆摹仿唐传奇小说,依瞿佑剪灯新话体而成。”其他如冯梦龙起初撰写了智囊, 因为卖得好,而后他又作了智囊补。凌濠初的初刻拍案惊奇
8、名声大震以后,他又写出了二刻拍案惊奇并且 借着初作进行宣传。在他之后,又有梦觉道人作的三刻拍案惊奇,皆属此类。甚至有的书商为了卖书,故意将书籍 的名字改变,以此来吸引顾客。如石点头换名作醒世第二奇书,利用“醒世”“奇”这样的字眼来暗示读者本书的与 众不同和珍奇程度,以此来吸引顾客购买。三、戏曲等文艺活动的宣传明代通俗小说能够流行,也离不开戏曲的宣传作用。一些耳熟能详的小说故事,被剧作家改编成戏曲,搬到舞台 上表演与传播,增强了小说的知名度。例如明杂剧刘玄德独赴襄阳会,讲的是刘备自古城与兄弟相会后便来到襄阳 投靠刘表,后来蔡瑁欲杀刘备,便请刘备来襄阳赴会,结果被刘备识破逃脱。之后又有刘备拜徐庶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明代 通俗 小说 流行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