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高考诗歌鉴赏专题复习(技巧+实例).docx
《高中语文高考诗歌鉴赏专题复习(技巧+实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高考诗歌鉴赏专题复习(技巧+实例).docx(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题复习一、山水田园诗(一)山水田园派以山水等自然景观为主要描写对象,歌咏田园生活,大多以农村的景物和 农民、牧人、渔夫等的劳动为题材。诗人们以自然山水或农村自然景物、田园生活为吟咏对象,把细腻的笔触投向静谧的山林, 悠闲的田野,创造出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借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山水田园诗属于写景诗的范畴,这类诗歌的主要特点就是“一切景语皆情语”,亦即作者笔 下的山水自然景物都融入了作者的主观情愫,或者借景抒情,或者情景交融。(二)山水田园的具体风格:清新、韵致高远、格局阔大,气象万千。(三)山水田园诗派:以孟浩然、王维为代表,此外还有储光羲、常建、祖咏、
2、裴迪、禁毋 潜等人。他们继承晋、宋以来陶渊明、谢灵运、谢跳等人的田园诗、山水诗的创作传统,形成了 具有共同题材内容和相近艺术风格的诗歌流派。(四)鉴赏训练:1、借以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田园乐(王维)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1)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在诗中,作者写景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解析】(1)第一首诗歌表达了作者对春光的怜爱。第二首描绘了一幅花红柳绿的静谧的山村景色图, 表达了诗人闲居乡间的悠闲逸致。(2)渲染色彩,用桃红柳绿来写春景,给人艳丽感;视听结合;以声衬静,莺啼清脆,但山 客仍沉
3、眠未醒,显示出环境之清静。2、诗人借山水的奇伟壮丽抒发个人的雄心壮志。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客中初夏(司马光)四月晴和雨乍晴,南山当户转分明。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1)分析这首诗的景物表现手法。(2)谈谈对最后一句诗的思想感情的理解。【解析】(1)这首诗,抓住能体现初夏景色的典型景物来描写,既有远景南山、近景葵花,又有虚景 柳絮、实景葵花,前后相互衬托,烘托出一种恬静的情调。(2)作者把君主比喻成太阳,以葵花向日倾的特性委婉含蓄地表达了自己忠贞不渝的情志。(五)总结、归纳:山水田园诗歌的鉴赏有一定的规律,有的诗歌借景抒情,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对宁静平和 生活的向往;有的诗
4、人借山水的奇伟壮丽抒发个人的雄心壮志;有的正在遭贬谪的诗人,寄托着 坚守信念、乐观旷达的情怀;有的抒发诗人独特的哲理感受。在鉴赏时,常常可以用以下的术语:1、思想内容一一热爱自然向往自由归(退)隐闲适淡泊悠然自得2、表现手法一一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虚实结合、动静结合、衬托、对比、白描。3、语言特点一一清新自然质朴自然清新洗练。二、怀古咏史诗怀古咏史诗(怀古诗、咏怀诗):我国有数千年的悠久历史,江山胜迹,人物风流。尽管历史 如大浪淘沙,但无数前人在历史舞台上叱咤风云,留下多少辉煌业绩,令人钦佩仰慕;留下多少 经验教训,让人唏嘘感慨。于是以历史故事、古人事迹为题材的怀古咏史之作在魏晋甚至更早一
5、些时候便已产生,到了唐代蔚然成风,甚至出现了像刘禹锡、杜牧等卓有成就的咏史大家。(一)咏史诗多以简洁的文字、精选的意象,融合对自然、社会、历史的感触,或喟叹朝代 兴亡的变化,或感慨岁月倏忽变幻,或讽刺当政者的荒淫无耻,从而表现作者阅尽沧桑之后的沉 思,蕴涵了深沉的伤今怀古的忧患意识。(二)咏史诗的代表人物主要有刘禹锡、杜牧等。刘禹锡的咏史诗名篇有乌衣巷、石头 城等;杜牧的咏史绝句被人称为“二十八字史论”,艺术造诣之深,其咏史诗名篇有泊秦淮、 过华清宫绝句、赤壁等。怀古诗一般是怀念古代的人物和事迹,融合对自然、社会、历史的感触,一般以古代遗迹为 生发点,以地名或“览古”“怀古”为标题的一类诗歌。
6、(三)诗人怀古咏古,大致有这样几种情况:1、对历史作冷静的理性思考,诗人自己不置身其中。如杜牧和王安石都写过题乌江亭诗。 杜牧为项羽自刎而惋惜:“江东弟子多俊才,卷土重来未可知。”然而王安石却感到项羽的失败 历史的必然:“江东弟子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 ”2、把史实和现实扭和在一起,或是感慨个人遭遇,或是抨击社会现实。两首宋词念奴娇赤 壁怀古和京口北固亭怀古,便是如此。3、只抓住历史的影子,故意借题发挥。如李商隐的贾生就是这么一首借古讽今和杰作。(四)鉴赏训练: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蜀先主庙(刘禹锡)天下英雄气,千秋尚凛然。势分三足鼎,业复五铢钱。得相能开国,生儿不象贤。凄凉蜀故妓
7、,来舞魏宫前。注:五铢钱:汉武帝元狩五年铸行的一种钱币。后来王莽将它罢废,东汉初年,光武帝刘 秀又恢复。典出汉晋春秋:“司马文王(昭)与禅宴,为之作故蜀伎。旁人皆为之感怆,而禅 喜笑自若。”1、“蜀先主”是指三国时期的刘备,“天下”二字既表明了刘备志在天下的气魄,也指出他 威摄天下的功业。“千秋尚凛然”渲染、突出了刘备的,也表达了作者对刘备的 之情。2、“得相”句中指刘备得到 的辅助,开创了大业。“生儿”句是指由于儿子刘禅,葬送了基业。3、耳关系注释思考,作者在尾联使用的典故有什么含义?4、全诗先写蜀之盛,后写蜀之衰,在鲜明的对比中总结了什么历史教训?【解析】1、英雄气概;仰慕、崇敬2、诸葛亮
8、;不能效法先人的贤德(或答“不象贤”亦可)3、写刘禅不惜祖业,只求享乐而毫无廉耻,进一步揭示蜀国败亡的原因。4、人才得失是大业成败的关键,善于择相使刘备开创大业,短于教子却葬送了基业。三、咏物诗咏物诗的特点在于托物言志。大自然的万物,大至山川河流,小至花鸟虫鱼,都可以成为诗 人描摹的对象,都可以寄托诗人的感情。(一)鉴赏咏物诗,要注意以下几个角度:1、欣赏作者对于所咏之物特点的把握和刻画,即意象分析。古人说写咏物诗要做到“不即不 离”,就是说既不停留在事物的表面(不滞于物),又要切合所咏之物的特点(曲尽其妙)。2、把握作者在描摹事物中所寄托的感情。一首好的咏物诗,总是以其生动的形象和强烈的美感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中语文 高考 诗歌 鉴赏 专题 复习 技巧 实例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