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歌阅读(解析版)-2021-2022高二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真题分类汇编(湖南专用).docx
《古诗歌阅读(解析版)-2021-2022高二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真题分类汇编(湖南专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诗歌阅读(解析版)-2021-2022高二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真题分类汇编(湖南专用).docx(2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专题04古诗歌阅读学校:姓名:班级:考号:一、古代诗歌阅读(2022.湖南.长郡中学高二期末)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江上李商隐万里风来地,清江北望楼。云通梁苑路,月带楚城秋。刺字从漫灭,归途尚阻修。前程更烟水,吾道岂淹留。【注】梁苑,一名梁园,西汉梁孝王刘武所建园围,故址在今开封市东南。刺字,刺于名帖上的字(官 职、姓字)。后汉书祢衡传:“祢衡避难荆州,来游许下。始达颍川,乃阴怀一刺,既而无所之适,至于 刺字漫灭。”.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起句以“万里”二字落笔,境界阔大;“风”渲染出凄冷氛围,奠定情感基调。B.三四两句写诗人眼前所见,云彩浮动,飘向梁园;月
2、照楚地,带着浓浓秋意。C.第六句中的“阻修”,意为阻隔又遥远,与兼葭中“道阻且长”意思相同。D.全诗前半部分写景,后半部分抒情,感叹遭遇,悲凉之中又包含着些许愤慨。1 .请简要分析本诗所抒发的思想感情。【答案】1. B 2.诗人借云寄意,望月怀乡,含蓄地抒发了有家难归的郁闷之情;借用祢衡刺字漫灭的典故,抒发仕途坎坷、怀才不遇的失意之情;尾联写前程似“烟水”般渺茫,诗人无奈滞留他乡,抒发前途迷茫之感。【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能力。Bf三四两句写诗人眼前所见”错误。“梁园路”并非诗人眼前所见,当为想象,意思是说故乡远在天边。故选B。2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思想感情的能力。首联“
3、万里风来地,清江北望楼”意思是“迎面吹来的风似乎从万里之外的故乡吹来,我站在高楼上眺望远方、 颈联“云通梁苑路,月带楚城秋”意思是“云彩浮动似乎通向远处的故乡,月照楚地,带着浓浓秋意”。诗人于 月夜登高怀远,借云寄意,含蓄地抒发了有家难归的郁闷之情。颔联“刺字从漫灭,归途尚阻修”意思是“那名帖上的字已经渐渐淡去,而归途茫茫诗人借用祢衡刺字漫灭 的典故,抒发了仕途坎坷之意;“阻修、意为阻隔又遥远。官场不得已,而归途又漫漫,抒发了怀才不遇的C.诗人流离福建,眼见吴地江海连通、陵阙芳草连天,不由得心生感伤。D.全诗情感细腻,格律谨严,用典恰当,体现出了诗人创作技艺的老道。16.三月本是春光大好,为什
4、么诗人反倒生出愁绪?请结合诗句分析。【答案】15. C 16.诗人老去。四时本来每年轮转,常有三月春光,但人的年华老去却是不可逆的; 政局动荡,王朝覆灭。诗人借咏叹汉代陵园芳草连天,隐含对朱温篡唐、唐朝覆灭的感慨;诗人对此无 可奈何。诗人年老流离,远离朝廷,对时光流逝和政局动荡都无力改变,只得借醉酒和酣睡聊以消愁。【分析】15.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C.“眼见吴地江海连通、陵阙芳草连天”错误。结合注释“本诗是他晚年流寓福建所作”可知,“吴国地遥江接 海,汉陵魂断草连天”是虚写,并非诗人亲眼所见。故选C。16 .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本题问的是诗人产生愁绪的原因,
5、因此答案的内容应是一些能引发“愁的事件或情况。第一句就说明写诗时是早春时节,这样的时节是充满生气的,绿地草长莺飞,万物渐欣渐荣。在这样的日 子出去踏青是再好不过的了。颔联的前半句“四时最好是三月”,正好说明“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就好比一 个人的少年时期个精力充沛、活力无限的时期,然而少年时期也像春天的三月那样,晃一晃就过去 了。韩倨在这里就借用短暂的三月来感叹少年时期的一去不复返,让人不禁感伤起来。颈联中“汉陵魂断草连天”,“汉陵”是汉朝天子的陵园,“汉陵魂断草连天”,汉朝天子建立的辉煌大业早已成 为历史,今也只剩陵墓断碑伴着杂草丛生。诗人借咏叹汉代陵园芳草连天,隐含对朱温篡唐、唐朝覆灭的
6、感慨。尾联“新愁旧恨真无奈,须就邻家瓮底眠”,新增添的忧烦苦闷和旧有的遗憾悔恨,让诗人无可奈何,如今的 他除了借酒醉酣睡,还能做什么来改变这些事实呢?诗人对时光流逝和政局动荡都无力改变,只得借醉酒 和酣睡消愁。整首诗由春光短暂的三月写到人生的少年,又寄寓着国家灭亡的哀痛。春天的三月快得让人无奈,少年的 大好光阴逝去让人无奈,国家变迁更让人无奈,这首诗倾注着诗人对国家的眷恋。(2022.湖南高二期末)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书愤二首(其一)陆游白发萧萧卧泽中,只凭天地鉴孤忠。厄穷苏武餐毡久,忧愤张巡嚼齿空。细雨春芜上林苑,颓垣夜月洛阳宫。壮心未与年俱老,死去犹能作鬼雄。【注】写作此诗时,
7、陆游73岁,闲居镜湖边已多年。张巡,安史之乱中,死守睢阳数月,被俘后仍骂 敌不止。最后竟嚼齿吞舌,不屈而死。17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歌首联的一个“卧”字形象地表现出自己孤居山野,无所作为的状态,为下文情感的抒发做铺垫。B.诗歌颔联写苏武的“厄穷”,张巡的“忧愤,这是运用典故来含蓄地表达诗人自己的困境与忧愤。C.诗歌颈联对仗精工,细腻地描画出“上林苑”“洛阳宫”这些皇家园林宫殿在春雨夜月中美好的景象。D.诗歌尾联一吐胸臆,直点主题,语气激昂,情绪悲壮,表现出“亘古男儿一放翁”的英雄本色。18.陆游曾说:“盖人之情,悲愤积于中而无言,始发为诗”(渭南文集,试结合全
8、诗,分析诗中积累了陆 游怎样的“悲愤”。【答案】17.C 18.首联以“白发萧萧”的外貌描写,一个“卧”字的动作描写,表达出诗人因年迈力衰,远 离朝廷而生的悲愤;颔联运用典故,以苏武忠心不改,却遭遇长久的困厄,张巡的矢志不渝也只能徒然地死去而感伤自己也空 有报国之志却无报国之门的悲愤;颈联虚写沦陷区的皇家园林与宫殿已经如此荒凉与颓败,朝廷却没有收复的行动与打算,让诗人悲愤不已。 总之,这首诗歌抒发的是自己满怀壮志和一片忠心不被人理解的悲愤。【解析】17.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能力。Cf细腻地描画出,上林苑为各阳宫,这些皇家园林宫殿在春雨夜月中美好的景象”错误。这里是虚写想象中的 沦陷区
9、皇家园林宫殿荒凉颓败的景象。故选C。18 .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首联写到作者这白发稀疏的老头幽住在镜湖旁,只有公正的天地能洞察我报国无门的忠肝义肠,其中“白发 萧萧”为外貌描写,写出作者白发稀疏的情景,表现诗人的年迈力衰。“卧”字为动作描写,作者幽住在镜湖 旁,远离朝廷生活,而作者对朝廷的忠肝义胆只有天地能洞察,却报国无门,所以首联表达出诗人因年迈 力衰,远离朝廷而生的悲愤。颔联写到遭难的苏武熬住了十数年吞毡咽雪的风霜,忧愤的张巡面对叛贼恨得把牙齿咬碎嚼光,这里面运 用苏武和张巡的典故,以苏武忠心不改,却遭遇长久的困厄,张巡的矢志不渝也只能徒然地死去来感伤自 己也空有报
10、国之志却无报国之门的悲愤。颈联写到丝丝的春雨飘洒在上林苑的乱草上,清冷的夜月照见了洛阳宫的断砖破墙。因作者现在居住在镜 湖旁,所以这里对皇家园林和宫殿的描写为虚写,想象沦陷区的皇家园林与宫殿已经如此荒凉与颓败,朝 廷却没有收复的行动与打算,让诗人悲愤不已。尾联写到我的壮心并没有同年岁一起衰老消亡,纵然死了我也能做鬼中雄杰英明流芳。直接抒发了作者的壮志和忠心,但自己的壮志和忠心却不被理解的悲愤。(2022湖南师大附中高二期末)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李凭箜篌引李贺吴丝蜀桐张高秋, 江娥啼竹素女愁, 昆山玉碎凤凰叫, 十二门前融冷光, 女娟炼石补天处, 梦入神山教神妪, 吴质不眠倚桂树,空
11、山凝云颓不流 李凭中国弹箜篌 芙蓉泣露香兰笑 二十三丝动紫皇 石破天惊逗秋雨 老鱼跳波瘦蛟舞 露脚斜飞湿寒兔.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诗的首句开门见山,以“吴丝”“蜀桐”突出箜篌构造精良、工艺精湛,借此衬托演奏者技艺的高超娴熟。B.前四句先写琴、声,再写人,时间和地点一前一后穿插其中。这样突出了乐声,有先声夺人的艺术效果。C. “梦入”两句,用“老”和“瘦”突出羸弱乏力的鱼龙竟伴着音乐腾跃起舞,形象地写出了音乐的神奇魅力。D.诗人通过对乐声及其效果的摹绘和自我感受的直接描述,既表达了对李凭技艺的赞赏,也寄托了自己的情思。20.清人方扶南把这首诗与白居易的琵琶行、韩愈的听
12、颖师弹琴推为“摹写声音之至文”,请结合全 诗分析本诗是如何摹写琴声及其效果的。【答案】19.D 20.运用比喻、通感(以声摹声、以形喻声)、视听结合的手法来正面摹写琴声的特点。 比如“芙蓉泣露香兰笑”描写乐声从悲戚转为欢快。如“芙蓉泣露”“香兰笑九通过夸张地描摹音乐效果来侧 面烘托音乐本身。比如“空山”江娥两句。运用浪漫主义(想象)的方法,通过瑰丽的神话世界来表现音 乐的世界。诗歌后六句,写到女婿补天、神山神妪、老鱼瘦蛟、吴刚月兔都为李凭的弹奏沉迷不已。想象 大胆,意象瑰丽神奇,令人浮想联翩,充满浪漫主义色彩。【分析】19.本题考查学生综合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D.“诗人通
13、过对乐声及其效果的摹绘和自我感受的直接描述”错,诗歌是通过对琴声及其效果的描摹和联想, 含蓄地表达了自己的对乐曲的感受和评价。故选D。20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运用比喻、通感(以声摹声、以形喻声)、视听结合的手法来正面摹写琴声的特点。“芙蓉泣露”以哭泣的 声音摹写乐声的凄惨,又以露水在残荷上滚动、滑落的视觉感受比喻乐声的悲切。“香兰笑”既描摹出乐音听 觉上的流丽爽朗,它还能给人以“笑懵如花”的视觉感受。通过夸张地描摹音乐效果来侧面烘托音乐本身。比如“空山”江娥”两句,写出乐声使浮云凝滞,仿佛在俯 首谛听,使善于鼓瑟的湘娥与素女,也被打动得潸然泪下。极力夸张音乐的魅力,侧面烘托
14、了音乐的动听 和凄美。运用浪漫主义(想象)的方法,通过瑰丽的神话世界来表现音乐的世界。“女婿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 秋雨)乐声传到天上,正在补天的女娟听得入了迷,竟然忘记了自己的职守,结果石破天惊,秋雨倾泻。 这种想象是何等大胆超奇,出人意料,而又感人肺腑。“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诗人又从天庭描 写到神山。那美妙绝伦的乐声传入神山,教令神妪也为之感动不已;乐声感物至深,致使“老鱼跳波瘦蛟舞二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成天伐桂、劳累不堪的吴刚倚着桂树,久久地立在那儿,竟忘了睡眠; 玉兔蹲伏一旁,任凭深夜的露水不停在洒落在身上,把毛衣浸湿,也不肯离去。诗歌后六句,写到女纲补 天
15、、神山神妪、老鱼瘦蛟、吴刚月兔都为李凭的弹奏沉迷不已。想象大胆,意象瑰丽神奇,令人浮想联翩, 充满浪漫主义色彩。(2022.湖南郴州.高二期末)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哭鉴湖女侠(其三)徐自华慷慨雄谈意气高,拼流热血为同胞。忽遭谗谤无天日,竟作牺牲斩市曹。羞煞衣冠成败类,请看巾帼有英豪。冤魂岂肯甘心灭,飞入钱塘化怒涛注:鉴湖女侠:即近代民主革命烈士秋瑾。衣冠:古代土以上的服装,后引申指世族、土绅,亦指男 人。相传伍子胥被赐剑自刎而投尸江中,死后发怒而掀起了钱塘江潮。2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豪气纵横。秋瑾性格豪爽气度高尚,流血牺牲不为己,寓赞美之情于高
16、度评价之中。8 .诗歌感情蕴藉。秋瑾遭受统治者的诽谤最后还被杀害于闹市,诗人愤懑不平之情溢于言表。C.诗歌语言浅近。颈联说古往今来的男子中有衣冠禽兽之徒,亦有英雄豪杰,明白如话。D.诗歌善于用典。尾联化用伍子胥衔恨化作钱塘怒涛之事,说秋瑾死不甘心,用典贴切自然。22 .本诗感情真挚,意蕴丰富。请结合全诗,作具体分析。【答案】21. C 22.品质高贵。首联直白地写出了秋瑾流血牺牲不为己的忘我、无私、无畏的革命崇高 品质和视死如归、义无反顾的斗争精神。情感愤懑。颔联写秋瑾“遭谗谤”后又被“斩市曹”既表现了作者对挚友英勇献身的沉痛悼念,又表达了愤懑 不平之情。讽刺有力。颈联中“羞煞衣冠”一词,痛斥
17、民族败类,表达了诗人对背叛革命的走狗的嘲讽与鞭挞,盛赞了 秋瑾这样的“巾帼英豪,希望暗含。尾联写秋瑾烈士的英魂必将化作革命怒涛,寄寓了诗人对革命前景的期盼与信念,希激起千 百万后继者继续不屈不挠的斗争。【解析】2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鉴赏能力。C. “颈联说古往今来的男子中有衣冠禽兽之徒,亦有英雄豪杰”理解错误。颈联之意:请看女子里面有秋瑾 这样的英雄,她的行为足以使那些成为民族败类的男子极度羞愧。“巾帼”本指古代妇女的头巾,后指妇女。 故选C。23 .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情感的能力。诗的首联“慷慨雄谈意气高,拼流热血为同胞写出了秋瑾的英雄气概与为同胞的自由而英勇牺牲的精神
18、。从 而突出了她高贵的品质。颔联“忽遭谗谤无天日,竟作牺牲斩市曹”描写了秋瑾悲惨的遭遇,她因为“谗谤”而被斩首在闹市。此处作者 满怀愤懑,对秋瑾的北海充满沉痛悼念之情。颈联“羞煞衣冠成败类,请看巾帼有英豪”中,作者痛斥那些民族败类,他们枉称自己为土绅,却干着背叛革 命甘为清廷走狗的勾当。此处作者用充满嘲讽的语气痛斥出卖秋瑾的朝廷走狗。同时也盛赞了秋瑾是“巾帼 英豪”。尾联“冤魂岂肯甘心灭,飞入钱塘化怒涛”中化用伍子胥的典故,写秋瑾烈士的英魂必将化作革命怒涛,带领 广大革命者取得革命的成功。这一句寄寓了诗人对革命前景的期盼与信念,表明了作者坚定的革命信念。(2022湖南邵阳.高二期末)阅读下面这
19、首诗,完成各题渭上秋夕闲望潘闽秋色满秦川,登临渭水边。残阳初过雨,何地不鸣蝉。极浦涵明月,孤帆没远烟。渔人空老尽,谁似太公贤?【注】此诗作于潘间早年落拓江湖之时。太公,即吕尚,相传他垂钓于渭滨溪,周文王和他相遇,谈 得极为投机,即拜为师。后帮助武王伐纣灭殷,建立周朝。24 .下列对诗歌相关内容和艺术手法的鉴赏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写景、叙事,“满”字突出了秋意的浓烈,“渭水边”是诗人选取的登临之地,为下文详细具体描写秦 川秋色作了铺垫。B.颈联中的“明月”二字,照应了诗题中的“秋夕”,“没远烟”写出了水面上孤帆慢慢消失在缥缈的水烟之中 的情状,含有一个时间、空间的变化过程。C.该诗通
20、过对渭上秋夕幽美景色的描绘,借助太公垂钓的典故,表达了诗人热爱自然、又不愿老死江湖, 渴望得到重用的情感。D.尾联使用对比手法,拿“渔人”的“空老”和“太公”的“贤”进行对比,同时也揭示出“渔人”悲剧命运的根源 在于自身才德不够。25 .本诗颔联写了哪些意象?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简要分析。【答案】23. D 24.意象:残阳、秋雨、鸣蝉。手法:采用视听结合或声色结合的手法,“残阳初过雨”属于视觉描写,“何树不鸣蝉”属于听觉描写。动静结合,“残阳初过雨”属于静态描写,“何树不鸣蝉”属于动态描写。借景抒情,静谧的黄昏时分,一阵小雨刚过,天上挂着一轮西沉的残阳,四周响起了蝉的鸣叫声。诗人 借助不同景物
21、,勾画出一幅清新幽美的秋日黄昏图景。【解析】23.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综合赏析能力。D.”同时也揭示出,渔人,悲剧命运的根源在于自身才德不够”分析有误。尾联表面是感叹无人如太公之贤,实 则是说无人赏识,无太公的际遇。故选D。26 .本题考查学生概括诗歌的意象、赏析诗歌手法的能力。第一问:颔联“残阳初过雨,何地不鸣蝉”,描写的是秋天傍晚的景致,雨后还能看到残阳,树上的蝉都在鸣 叫。颔联描写的意象是:残阳、秋雨、鸣蝉三个意象。第二问:“残阳初过雨”属于静态描写,“何地不鸣蝉”属于动态描写:静谧的黄昏时分,一阵小雨刚过,天上挂着一轮 西沉的残阳,四周响起了蝉的鸣叫声。诗人借助不同的景物,勾画出一幅静中
22、有动、时空交融的清新幽美 的画面。运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作者写看到的残阳和听到的蝉鸣,残阳如血,鸣蝉高歌,运用了视听结合的手法。初雨刚过,残阳显得更加温馨美好,鸣蝉又唱起歌来,在傍晚的寂静中增添了无限生机与活力,颇有人间 的热闹,抚慰了诗人的孤寂。诗人借助丰富多彩的自然景物,表达出对自然的喜爱之情,运用了借景抒情 的手法。(2022.湖南永州.高二期末)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山中送别王维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渡荆门送别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注】楚辞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
23、兮篓篓。”此诗为李白辞乡出蜀时作。27 .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王维诗开篇以“山中相送”点题:次句用“日暮”“掩柴扉”二语渲染凄清孤寂的氛围,离情别绪尽寓于其中。 B.李白诗以哀怜故乡江水不离不弃,奔流万里为己送行作结,既表达了送别之意,又抒发了思乡之情,寄 慨深沉。C.王维诗化用楚辞招隐士之典,不粘不滞,不落痕迹,自然真切地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厚真挚之情。 D.李白诗的颈联以水中月明如圆镜反衬江水的平静,以天上云彩构成海市蜃楼衬托江阔天远,奇幻瑰丽, 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28 .两首诗均为“送别”诗,但在构思上别具匠心,极具特色。请简要分析。【答案】25. B 26.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诗歌 阅读 解析 2021 2022 上学 语文期末 考试 分类 汇编 湖南 专用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