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李小云:从城市扎根偏远乡村他改变了很多人的命运.docx
《语文:李小云:从城市扎根偏远乡村他改变了很多人的命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李小云:从城市扎根偏远乡村他改变了很多人的命运.docx(1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李小云:从城市扎根偏远乡村,他改变了很多人的命运重建一个“系统”:新建瑶族木楼李小云住在坡顶,村民们都叫他李老师,他们觉得这几年李小云老 了不少,头发都白了。全村人都知道李小云睡眠不好,他一躺下就忍不 住琢磨寨子里的事,他想重建一个系统。李小云最初来到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劭腊县劭伴镇河边村, 是在2015年初。那时,劭腊县还是国家级贫困县,背靠雨林的河边村 还没有一条好路,一下雨,村民就被水堵在家中。2015年3月,李小云在勘腊县注册了公益组织小云助贫中心(以 下简称小云助贫),并招募了 3个专职人员和不少志愿者,他在中 国农业大学的同事和博士生也陆续进村。师生几人住在一间废弃的木屋 里,
2、这个住所也是李小云的第一间办公室。在李小云看来,只有在村里产生了现代化的就业,才更有可能留住 更多的年轻人。李小云坦言,河边村实验是不是可持续,目前仍是一个问题。将来, 农民有没有能力把合作社运营下去,仍是一个未知数。在他看来,唯一的希望就是把合作社里年轻人的能力培养起来。很多村民的命运在悄然改变平时,中国农业大学的老师出去办事,尽量会把周志学他们带上, 让他们学着跟政府部门、各个机构打交道,每一个细节,都要从头教起。如何可持续脱贫?4年共同生活的经历让李小云明白,这种类型的村庄,未来可持续 脱贫仍面临着诸多挑战。早在两年前,因河边村项目的扶贫创新,李小云获得了 2017年全 国脱贫攻坚奖。如
3、今,项目日趋完善,成了众多相关机构、团体参观 考察的样板。20世纪80年代,李小云在原中央书记处农村政策研究室开始从事 农村政策研究,之后他在中国农业大学农村发展学院、人文发展学院等 先后担任机构负责人。研究扶贫理论20多年,最后选择蹲在一个村庄里,在李小云看来, 这是他自己补的一课,河边村就是他希望将传统与现代对接的一个实验。一个村庄就是一个小社会,里面一样有斗争、有政治,李小云在村 里始终能摆得平,这一方面由于他超常规的投入,另一方面,他刻 意保持距离他不希望和个别村民陷入特殊的关系,而是始终保持研 究的独立视角。多年下来,李小云时常能感受到村民发自内心的善意他的睡眠 不好,夏夜,年轻人们
4、就到房子周边帮他抓蝴蝴。哪怕躺下,李小云的 大脑也闲不下来,他总是忍不住琢磨村里的工作。4年里,很多人的命运在悄然改变。务工青年周志学成了农业合作 社的总经理,5户村民成了餐厅老板,40多户村民成了民宿主人,还有 十几名学龄前儿童成了幼儿园的学生。在小云助贫办公室的二楼,他们开设了一间免费的儿童活动中心, 作为村里的幼儿园,18岁的本村姑娘邓颖当起了幼儿园老师这是 她初中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每天清晨,邓颖带着孩子们早读古诗:”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 处有人家。幼儿园里,自小说瑶话长大的孩子们逐渐学会了普通话,甚至比一 些村外的小学生讲得还好。碰上夏令营的团客,孩子们就当起雨林小导游,他们从不认
5、生,见 人会主动打招呼,还习惯问一句,你们是从北京来的吗? 这几年,众多北京来的师生进驻河边村,镇里把这儿叫作小北京”。如今,李小云待在北京的时间越来越少。他和几位专家出资在山顶 盖了一所教授工作站,自此常住,这个工作站的客房也成了村集体收入 的来源。河边会议厅和专家工作站客房给村集体带来将近10万元的收 入。在李小云看来,现在还无法真正评价河边村实验是否成功,”等过 几十年,我们回头再看。李小云曾经,这种木屋是村里最常见的房子一木板围一圈,石棉瓦搭个 顶,矮小、无窗,开门才能采光。那时,人畜混居的情况也很普遍,村 民们习惯散养猪和鸡,晚上就圈在屋里。当地的易地搬迁政策落实到河边村,是在201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语文 李小云 城市 扎根 偏远 乡村 改变 很多 命运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