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DB地方标准》DB44T2387-2022.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最新《DB地方标准》DB44T2387-2022.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DB地方标准》DB44T2387-2022.pdf(3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ICS 91.140.90 CCS Q 78 44 广东省地方标准 DB44/T 23872022 重大活动特种设备安全保障规范 电梯 Specifications for special equipment security measures for major eventsLifts 2022-08-15 发布 2022-11-15 实施 广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DB44/T 23872022 I 目次 前言.II 1 范围.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1 3 术语和定义.1 4 工作程序.2 4.1 基本原则.2 4.2 前期准备.2 4.3 保障实施.2 4.4 应急处置.2 5
2、工作职责.2 5.1 使用单位.2 5.2 维护保养单位.3 5.3 制造单位.3 5.4 检验机构.4 5.5 应急处置机构.4 5.6 监管部门.4 6 保密要求.5 附录 A(资料性)重大活动电梯使用单位安全主体责任自查.6 附录 B(资料性)重大活动电梯维护保养单位安全主体责任自查.8 附录 C(资料性)重大活动电梯安全保障性检验项目.10 附录 D(规范性)重大活动电梯安全保障性检验项目分级.26 附录 E(资料性)重大活动电梯保障性检验意见通知书.27 附录 F(资料性)重大活动电梯安全监管检查表.28 DB44/T 23872022 II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
3、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本文件由广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省级人民政府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提出、归口,并组织实施。本文件起草单位:广东省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广州市越秀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广州特种机电设备检测研究院、深圳市质量安全检验检测研究院、广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广州市黄埔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广州市番禺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珠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佛山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惠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东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中山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江门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肇庆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日立电梯(中国)有限公司、广州广日电梯工业有限公司、上海三菱电
4、梯有限公司广东分公司、广州市特种设备行业协会。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郭晋、任馨、张保卫、方刚、陈力、蔡少林、潘海宁、苏健、彭啸亚、林铄众、廖迪煜、张鹏飞、崔天柱、王姝、张炜宁、陈振辉、何建新、张剑斌、肖卫成、张新红、徐俊杰、张丹、张研、廖庶标、李永坚、喻彪、陈冬青、叶亮、杨世界、佘昆。DB44/T 23872022 1 重大活动特种设备安全保障规范 电梯 1 范围 本文件提出了重大活动电梯安全保障的工作程序,规定了电梯使用单位、维护保养单位、制造单位、特种设备检验机构(以下简称检验机构)、应急处置机构、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以下简称监管部门)的具体工作要求及保密规定。本文件适用于广东省内重大活
5、动涉及的曳引与强制驱动电梯、自动扶梯与自动人行道,其他类别电梯可参照执行。注:电梯应急处置机构由监管部门确定。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 70242008 电梯、自动扶梯、自动人行道术语 GB/T 7588.12020 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 第1部分:乘客电梯和载货电梯 GB/T 7588.22020 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 第2部分:电梯部件的设计原则、计算和检验 GB 168992011 自动扶梯和自动人
6、行道的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 GB/T 24474.12020 乘运质量测量 第1部分:电梯 GB/T 24474.22020 乘运质量测量 第2部分: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 GB/T 248072009 电磁兼容 电梯、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的产品系列标准 发射 GB/T 248082009 电磁兼容 电梯、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的产品系列标准 抗扰度 3 术语和定义 GB/T 70242008中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重大活动 major events 由地市级(含)以上人民政府组织或认定的、具有重大影响和特定规模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体育等活动,分为、级:级:党中央、国务
7、院举办的活动;级:中央各部委、国务院各部委举办的活动,以及由省、市人民政府举办的国际性活动;级:省、市人民政府举办的活动。3.2 保障性检验 supportability safety inspection 检验机构受活动组织方或相关政府部门委托,针对活动所涉及的电梯,在电梯检验合格的基础上,对其安全性能等进行验证性的技术检验活动。DB44/T 23872022 2 3.3 保障责任方 responsible parties 电梯安全保障活动中涉及的使用单位、维护保养单位、制造单位、检验机构、应急处置机构以及监管部门等相关责任主体。3.4 保障区域 supportability region
8、由地市级(含)以上监管部门根据活动涉及场所划分区域,分为核心区、关联区、外围区:核心区:重大活动涉及的场馆、宾馆、酒店等区域;关联区:重大活动涉及的机场、车站、地铁等区域;外围区:重大活动涉及的其他区域。4 工作程序 4.1 基本原则 重大活动电梯安全保障工作应遵循“超前部署、规范管理、各负其责、相互协作”的工作原则,严格按照电梯相关技术规范、标准以及活动组织方的要求,根据活动级别落实经费并组织实施,满足以下要求:a)级:由省级(含)以上监管部门确定电梯安全保障总体方案,地市级监管部门组织实施并接受上级主管部门全面监督。b)级:由地市级监管部门确定电梯安全保障总体方案,组织实施并配合上级主管部
9、门重点抽查。c)级:由地市级监管部门确定电梯安全保障总体方案,区(县)监管部门组织实施并配合上级主管部门随机抽查。4.2 前期准备 重大活动电梯安全保障准备阶段,主要包括下达工作通知、明确活动级别、成立工作组、制定保障方案、建立应急处置机制等工作。保障方案至少包括:工作原则、主要目标、保障程序、工作要求、保障区域、日程安排、注意事项。4.3 保障实施 重大活动电梯安全保障实施,主要包括明确主体责任、落实人员到岗、开展全面自查、确保备件供给、实施保障检验、开展应急演练、反馈现场信息等。4.4 应急处置 重大活动电梯安全保障应急处置,主要包括应急救援、隐患排查、落实整改、信息上报等。5 工作职责
10、5.1 使用单位 5.1.1 使用单位负责人应牵头成立使用单位保障工作组,建立保障工作组织架构。5.1.2 应根据保障工作要求,拟定需保障的电梯清单,及时报送监管部门。5.1.3 应制定使用单位保障方案,配合检验机构完成保障性检验以及相关问题整改,如仍存在风险项DB44/T 23872022 3 目,应采取加强维护保养、监护使用等措施,确保使用安全。5.1.4 应确保电梯安全技术档案、岗位责任、隐患治理、应急救援等相关安全管理制度齐全,规范“一梯一档”,做好归档,并长期保存。5.1.5 应确保特种设备使用标志、警示标志、安全注意事项以及服务、投诉、救援电话等相关信息,标明在电梯显著位置。5.1
11、.6 应委托取得相应资质的单位维护保养电梯,进行定期自行检查,及时排查和消除故障隐患,并作出记录。5.1.7 对需要使用电梯运载专用设备等大件物品的,应采取有效的安全防护技术措施或者安排人员进行现场管理。5.1.8 如需将相关乘客电梯转换为司机操作的专用状态,应安排专人操作,并通知电梯维护保养单位给予配合。5.1.9 应确保电梯紧急报警装置有效,确保电梯运行期间值班人员在岗。5.1.10 电梯发生故障或者存在事故隐患的,应立即停止使用,并张贴标识、采取防护措施。5.1.11 发生电梯困人等应急事件时,应立即通知电梯维护保养单位,配合实施救援、安抚及安全指引工作,并按规定及时上报给监管部门和(或
12、)电梯应急处置机构。5.1.12 应对核心区使用的电梯实施实时视频监控,监控数据应当保存不少于一个月。5.1.13 应制定电梯事故与故障的应急措施和救援预案,在活动举办前完成应急演练,并作出记录。5.1.14 应开展使用单位主体责任自查(见附录 A),并作出记录,自查结果应由使用单位相关负责人签字确认。5.1.15 活动保障期间,应安排电梯安全管理员 24 小时值班,对于级、级活动,应配备专职安全管理员,级活动可配备专职或兼职安全管理员,确保做好日常巡视检查以及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5.1.16 应协助工作人员办理活动现场出入证件,并为维护保养单位提供常用零部件的专用存储场所。5.2 维护保
13、养单位 5.2.1 维护保养单位负责人牵头成立维护保养保障工作组,制定维护保养保障方案,建立保障工作组织架构,落实保障期间岗位职责和排班部署,并按时报送使用单位和监管部门。5.2.2 应根据检验机构要求,配合完成电梯检验,并在规定期限内完成整改,结果上报检验机构和监管部门。如仍存在风险项目,应配合使用单位提出可行方案,并采取有效措施,确保使用安全。5.2.3 应储备充足的电梯维修必要零部件,以应对电梯故障等突发情况。5.2.4 应配合使用单位,对应急预案进行演练,并作出记录。5.2.5 应对活动涉及电梯开展全面维护保养,在年度维护保养和电梯定期检验规定的项目基础上,重点检查制动器制动距离、层门
14、和轿门导向及保持装置与地坎槽啮合深度、梯级和踏板与围裙板间隙、梳齿板梳齿与踏面齿缺损等项目。5.2.6 应开展维护保养单位主体责任自查(见附录 B),并作出记录,自查结果应由维护保养单位相关负责人签字确认。5.2.7 如发现电梯存在故障隐患,应及时告知使用单位,消除隐患,实施 24 小时监测运行,并做好故障记录,如收到电梯困人报告后应在 10 分钟内赶到现场实施救援。5.2.8 活动保障期间,对核心区的电梯应安排持有效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工作经验 2 年(含)以上且未发生过违规行为的维护保养人员实行 24 小时驻场值守,值守人员实施救援时应不少于 2 人,级活动至少配备 1 名工作经验 6 年
15、(含)以上的维护保养人员,关联区、外围区电梯的维护保养保障可视情况参照执行。5.3 制造单位 DB44/T 23872022 4 5.3.1 应委派专职人员牵头成立制造单位保障工作组,制定制造单位保障方案。5.3.2 应保障电梯维修必要零部件的供应,建立整机、重要零部件溯源制度,对于已停产或老旧部件,应提前进行更换或维修改造。5.3.3 应提供电梯安全运行和故障处理的技术指导,协助开展应急救援等专业技能培训,配合检验机构完成保障性检验。级活动核心区,应安排技术人员在活动期间值守。5.3.4 如发现电梯存在安全隐患的,应及时告知使用单位、维护保养单位,并向监管部门报告,积极配合完成隐患整改。5.
16、4 检验机构 5.4.1 应成立检验机构保障性检验专项工作组,并满足以下要求:a)级:检验专项工作组组长由机构法定代表人担任,现场检验人员应从事电梯检验工作 6 年(含)以上,或具备电梯检验师资格,且从未出现检验责任事故。b)级:检验专项工作组组长由机构技术负责人担任,现场检验人员应从事电梯检验工作 4 年(含)以上,且从未出现检验责任事故。c)级:检验专项工作组组长由机构法定代表人委派的项目负责人担任,现场检验人员应从事电梯检验工作 2 年(含)以上,且从未出现检验责任事故。5.4.2 应制定检验机构保障方案,方案由检验专项工作组组长审核通过。检验项目应涵盖定期检验要求,再根据需要依据电梯相
17、关技术规范、标准增加检验项目(见附录 C)。5.4.3 应根据活动级别及保障区域,开展针对性检验(见附录 D)。5.4.4 保障性检验期间,检验专项工作组应定期召开工作会议,统计检验完成情况,并及时上报给监管部门。5.4.5 现场检验发现隐患时,应详细填写电梯保障检验意见通知书(见附录 E,以下简称通知书),并跟进整改情况。如发现严重隐患,应立即向监管部门报告。5.4.6 活动保障期间,应配合监管部门开展监督检查、应急处置等工作。5.5 应急处置机构 5.5.1 应成立电梯应急处置保障工作组,应急处置人员应从事电梯应急处置工作 6 年(含)以上,熟悉电梯应急处置流程,具备沟通服务能力。5.5.
18、2 应建立 24 小时应急处置管理体系,包括但不限于地理信息系统、应急救援热线电话标识、电梯应急救援编码等信息。5.5.3 应设立 24 小时应急处置优先响应机制,全程跟进处置情况,发现严重风险隐患,应立即报告监管部门。5.5.4 应委派技术专家指导电梯应急处置演练的实施。技术专家应由从事应急处置工作 5 年(含)以上或取得高级工程师(含)职称以上人员担任且熟悉应急处置流程。5.5.5 宜设置电梯运行安全监管平台,实时监测电梯运行状态。5.6 监管部门 5.6.1 应设立省级或地市级指挥机构,负责辖区内重大活动电梯安全保障的指挥协调,监管部门负责人应牵头成立监管部门保障工作组,落实重大活动电梯
19、安全保障经费,及时向各保障责任方下达工作通知。5.6.2 应协助使用单位为保障人员办理活动现场出入证件。5.6.3 应明确保障区域,确认保障清单,制定电梯安全保障总体方案。5.6.4 应对电梯使用管理及日常维护保养情况进行专项检查(见附录 F)。DB44/T 23872022 5 5.6.5 应督促电梯使用单位、维护保养单位在活动举办前完成全面维护保养以及隐患整改。5.6.6 应督促检验机构及时落实电梯保障性检验,以及隐患整改确认工作。5.6.7 应严格落实执行关键岗位 24 小时值班制度,严格执行重大活动突发事件信息报告制度,加强相关部门的沟通协助,增强应急处置能力,及时有效应对各类突发事件
20、,完善应急救援预案。5.6.8 保障完成后,应对电梯安全保障总体方案、工作记录、检验报告、整改见证、工作总结等资料归档。6 保密要求 保障责任方应遵守相关保密规定。DB44/T 23872022 6 A A 附录A (资料性)重大活动电梯使用单位安全主体责任自查 重大活动电梯使用单位安全主体责任落实检查项目、要求见表A.1。表A.1 使用单位安全主体责任情况自查表 序号 检查项目 检查要求 检查结果 1 电梯使用标志 特种设备使用标志是否有效并张贴在电梯显著位置。2 电梯安全管理人员持证情况(1)电梯安全管理人员档案是否齐全;(2)电梯安全管理人员是否持证上岗、证书作业项目与实际作业项目是否一
21、致;证书是否在有效期内;证书聘用栏目有无聘用信息并加盖公章;(3)电梯安全管理人员和作业人员安全教育和技能培训记录是否齐全。3 安全管理制度、电梯三角钥匙使用管理制度 是否建立安全管理制度、岗位安全责任制度和电梯三角钥匙使用管理制度。4 电梯事故风险防范、应急救援预案和演练记录(1)是否按要求制定针对性的电梯应急预案;(2)是否在活动举办前开展电梯应急演练,并作出记录。5 日常检查与使用状况记录、运行故障和事故记录 电梯档案,日常检查与使用状况记录、运行故障和事故记录、近两年电梯的大修和改造维修记录以及重大部件更换记录是否齐全。6 定期检验和整改情况(1)电梯监督检验、定期检验报告是否齐全;(
22、2)特种设备检验意见通知书 重大活动电梯保障性检验意见通知书中反馈的问题,是否采取有效的措施完成整改。7 电梯维护保养单位资质及人员资质、定期自行检查记录(1)电梯维护保养合同是否在有效期内;(2)维护保养单位是否有相应资质;(3)电梯维护保养人员作业资格证是否有效。8 维护保养记录情况 电梯维护保养记录,是否有 2 人以上维护保养人员到场维护保养;是否按计划进行维护保养;是否有持证维护保养人员及使用单位的安全管理人员签字确认;维护保养记录是否完整、及时、真实和有效。9 安全注意事项和警示标志张贴情况 电梯安全注意事项、警示标志、紧急报警标志、应急救援标识等是否齐全、有效,是否按规定张贴。10
23、 电梯内报警装置 紧急报警装置是否能正常接通,值班岗位紧急报警装置是否专梯专用且有详细操作指引,是否配备安全管理员 24 小时值班。11 呼层、楼层等显示情况 内外选按钮和楼层显示功能是否正常。12 防止门夹人的保护装置 防止门夹人的保护装置是否有效。DB44/T 23872022 7 表A.1 使用单位安全主体责任情况自查表(续)序号 检查项目 检查要求 检查结果 13 限速器 维护保养单位出具的限速器动作速度校验记录,是否在校验有效期内(使用年限不超过 15 年内的每 2 年一次,超过 15 年的限速器每 1 年一次)。14 机房温度 机房工作环境是否满足要求。15 井道和底坑环境 井道和
24、底坑环境是否满足电梯正常工作条件。16 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急停”开关 自动扶梯或自动人行道出入口处红色中文“停止”开关是否有效,指示标识张贴是否符合要求。17 自动扶梯与自动人行道防护挡板 当扶手带外缘与障碍物之间距离小于 400mm 时,是否按要求在扶梯在与楼板交叉处以及各交叉设置的自动扶梯或自动人行道之间应设置固定防护挡板。18 自动扶梯与自动人行道梯级、踏板或者胶带与围裙板间隙 自动扶梯或者自动人行道的围裙板设置在梯级、踏板或者胶带的两侧时,任何一侧的水平间隙是否不大于 4mm,并且两侧对称位置处的间隙总和不大于 7mm。19 自动扶梯与自动人行道梯级和梳齿板 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的
25、梯级和梳齿板是否缺损。20 核心区电梯实施实时视频监控 查看使用单位是否对核心区电梯实施了实时视频监控,监控数据是否保存不少于一个月。DB44/T 23872022 8 B B 附录B (资料性)重大活动电梯维护保养单位安全主体责任自查 重大活动电梯维护保养单位自查项目及要求见表B.1。表B.1 重大活动电梯维护保养单位自查表 序号 检查项目 检查要求 检查结果 1 维护保养合同(1)是否取得符合要求的维护保养单位资质;(2)是否与使用单位签署合法有效的维护保养合同。2 维护保养人员持证上岗以及相关培训(1)是否按要求配备维护保养人员;(2)维护保养人员是否取得有效的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3)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DB地方标准 最新 DB 地方 标准 DB44T2387 2022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