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东营市东营区实验中学(五四制)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
《山东省东营市东营区实验中学(五四制)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东营市东营区实验中学(五四制)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2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2.2023学年山东省东营市东营实验中学七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五四学制)一、积累与运用。(21分).(2分)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汉字。可可漂亮而温驯,几个礼拜后,这个可怜的家伙才渐渐从它因长期被禁锢所受的精 神虐待中恢复过来,变得活泼而神采yi yi 了。锢yi .(2分)依次填入下列句中空缺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莫言从“内部”中国社会,将魔幻现实主义与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社会融合 在一起,令人震撼地挖掘了其中最隐秘的真实。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个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 共同 o以最美女教师张丽莉为代表的一大批平凡人物“舍生忘死” “舍己救人”的
2、英雄壮举, 沉沦在冷漠与麻木中的人们:善与美主宰着世界,恶与丑终将被埋葬。A.审视期待警醒B.审查期盼唤醒C.审查期待唤醒D.审视期盼警醒.(2分)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邓稼先被张爱萍将军称为“两弹元勋”,是当之无愧的。 B.据调查:在各种不文明行为中,市民对不遵守交通法规乱闯红灯的行为深恶痛绝。 C.“低头族”的注意力都集中在手中的方寸屏幕上,往往对身边的世界不以为然。殊不 知,无论移动终端中的虚拟世界多么精彩,却无法替代现实世界的真实美好。D.中华文明中以家谱、家礼、家规、家训、家祭为主要内容的家教传统举世罕见,已成 为具有世界意义的文化遗产,但这一宝贵遗产在其发源地
3、大陆已鲜为人知。 .(2分)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通过这次上岗前的集中培训,使他们的专业技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B.为了避免用户信息卡的信息不被犯罪分子盗用,各大银行采取了许多相应的安全措施C.会不会用心观察,能不能重视积累,是提高写作水平的基础D.因为运用了科学的复习方法,所以他的学习成绩有了明显提高.(5分)填空。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的“,”使本来无知无情的明压缩句子,看搭配是否得当,找出病因。【解答】A.缺少主语,去掉“通过”或“使二B.否定词乱用,去掉“不二C.前后表述不一致,改为“是能否提高写作水平的基础”;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病句的辨析,注意把
4、握常见类型及修改方法,平时在语言表达中, 要注意病句的发生。5.(5分)填空。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的“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昌” 使本来无知无情的明月成了善解人意的朋友,意境新颖,令人回味无穷。王湾次北固山下中表达深切思乡之情的句子是: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论语十二章中论述君子对富贵的正确态度的句子是:不义而富且贵,于我 如浮云 。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一诗中,常被用来表达久别重逢,幸会难得的心情的诗句是: 正是江南好风景, 落花时节又逢君。诫子书是三国时期政治家诸葛亮临终前写给他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他写道:“非 淡泊无以明志, 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 才须学也, 非
5、学无以广 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考点】理解型默写;直接型默写.【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 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出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理解性 识记,注意结合语境填充。【解答】(1)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君直到夜郎西(2)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重点字:雁)(3)不义而富且贵 于我如浮云(4)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5)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 才须学也 非学无以广才【点评】为了保证在默写名句时不出错,关键还是平时要加强背诵和记忆,准确书写。 下面几种方法可供借鉴。1 .保持良好的心态,培
6、养识记兴趣。2 .多种方式相结合,提高识记效果。3 .提倡使用名句,巩固识记成果。4 .留心特别词句,规避识记误区。6 .(2分)名著阅读。中国古典文学名著西游记的作者是明代的 吴承恩,全书的前七回写孙悟空 出世和 大闹天宫,表现的是孙悟空对自由的无限追求和斗争最终失败的悲剧,体现 出了人性的自由本质与现实生活的约束的矛盾处境。第8至12回写 唐僧 的来历、 魏征斩蛇、唐太宗入冥府,交代取经的缘起;第13回至100回是小说故事的主体,讲述了 西天取经的故事。【考点】名著情节;西游记.【分析】本题考查西游记、名著情节。要求我们对西游记的情节、常识、主题等 有所了解。【解答】西游记的作者是明代的吴
7、承恩,全书的前七回写孙悟空出世和大闹天宫,第 8至12回写唐僧的来历、魏征斩蛇、唐太宗入冥府,交代取经的缘起;第13回至100回是小说故事的主体,讲述了西天取经的故事。答案:吴承恩 大闹天宫 唐僧 西天取经【点评】阅读名著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名著表面的知识,如作者、背景、特 色、涉及人物及故事,还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 逐步深化印象。做题时才能信手拈来,得心应手。7 .(5分)某班级开展“孝亲敬老,文明知礼”主题活动,请你参加。材料一:甲讣文的本字孝精后的本宇说文解字老部云:“孝,善事父母者。从老省,从子,材料二:“当代青少年对传统孝道的认知与传承状况
8、调查”统计表你认为有必要遵守传统的孝道吗?你觉得现在对待自己的父母怎样?有必要76.07%已经很好13.97%遵守部分22.69%一般29.82%没必要1.24%做得不够56.21%材料三:王礼同学考试完后回到家,一进门就把书包扔到沙发上,翘起腿看电视。此时, 爷爷正和来串门的张大爷在聊天。妈妈走过来说:“礼礼,见到客人要问好,坐有坐相!“王礼觉得很委屈,大声说:“哪那么多规矩,你不是说考试考好就行啦!” 王爷爷一向被当地人称颂为家教有方。晚上,王爷爷找王礼谈心。爷爷说:(1)请结合材料一的图片及文字,简要说说“孝”的含义。(2)从材料二的统计数据中,可得出什么结论?(3)根据材料三的情境,以
9、下最符合爷爷说话内容的一项是CA.礼礼,你真不像话!没有规矩能成方圆吗?不讲规矩,学习又有什么用!8 .礼礼,你考试这么辛苦,在自己家里不用讲究那么多规矩,放松一下,没事的,别听 你妈的。C.礼礼,妈妈要你讲文明有礼貌,这是对的,这也是我们王家的传统。学习、考试也是 为了今后更好地为人处事啊!D.礼礼,现在你要以学习为主,考上一中最重要,规矩的事长大了自然就知道了。(4)假如你就是材料三中的王礼,在听完爷爷的话之后,怎么回答爷爷呢?请用30-50 字表述出来。【考点】图表分析.【分析】题目中所给三则材料都与中华传统美德“孝道”有半。第一题考查图文转换。 第二题考查从表格中得出信息。第三题考查语
10、言表达。第四题考查语言表达。【解答】(1)仔细观察图片和三个“孝” “老”的写法,图片画的是一个小孩子牵着一个 老人,表现对老人的关心,甲骨文的“孝”和“老”上半部分是相同的,甲骨文的“孝” 和楷书的“孝。表示“孝”都是“老”在上,“子”在下,结合说文解字中有关“孝” 的释义,可以知道“孝”就是子女对父母尽心奉养。(2)仔细阅读统计表,可以发现76.07%的青少年都认为有必要遵守传统的孝道,但“当 问到你觉得现在对待自己的父母怎样”时,只有13.97%的青少年认为做得很好。据此 分析答题,意对即可。(3) A.语气太生硬,还把这件事和一个人有用没用关联到一起,是不恰当的。B.爷爷这样说,不仅和
11、妈妈的教育观念互相顶牛,而且这样教育对孩子的成长没有好处。 C.说话得体。D.爷爷的这种说法是错误的,一旦养成坏习惯,将来改都不好改。故选:C(4)本题为开放类试题。首要要有礼貌性的称呼,然后向爷爷承认自己的错误,最后保 证以后要讲文明有礼貌,要听妈妈的话,不和妈妈顶嘴。语言得体,文从字顺,符合字 数要求即可。答案:(1) “孝”就是子女对父母尽心奉养。(或:“孝”就是晚辈侍奉长辈。)(2)当代大多数青少年知道有必要遵守传统的孝道,但只有少数人认为自己做得很好 (或:大多数人认为自己做得还不够好)。(3) C(4)对不起爷爷,是我错了。您说的对,我以后一定要讲文明有礼貌,并且听长辈的话, 不跟
12、长辈顶嘴,请您相信我!【点评】要想使语言表达得体,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看准对象,把握分寸;适应 场合,恰当用语;注意遣词,谦敬恰当;把握语体,用语准确。答题时,要把题目 中各个选项与上述几个方面逐一对比,从而选出符合题意的答案。二、阅读。(49分)8. (4分)阅读雷震的村晚,完成下列各题。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注】陂(bM):水岸。漪:水波纹。腔:曲调。(1)诗的哪两句描绘山村晚景?(2) “山衔落日浸寒漪”中的“衔”字富有表现力,请作简要赏析。(3)这首诗融情于景,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考点】山水田园;主旨情感.【分析】这首诗歌展示的是一幅牧童
13、骑牛晚归图,真正达到了 “诗中有画”的境界。这 是一首描写农村晚景的诗:在四周长满青草的池塘里,池中的水灌得满满的,太阳正要 落山,红红的火球好像被山吃掉一样,倒映在冰凉的池水波纹中。放牛回家的孩子横坐 在牛背,他拿着短笛随意的吹奏,诗人即景而写,构成了一幅饶有生活情趣的农村晚景 图。【解答】(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的理解与掌握。首句“草满池塘”是说节令已在 春末,池塘里的青草已经长满,借鉴谢灵运登池上楼名句“池塘生春草”,但以“满” 字易“生”字,显出节令的不同。“水满陂”,是说正逢多雨季节,因此水涨得很高。次 句写远山落日。用一个“衔”字,形象地现出落日挂在山头上的情况,与杜甫“四更山
14、 吐月”的“吐”字同见炼字之工。又用一个“浸”字,写落日青山倒映水中,与王安石“北山输绿涨横陂”句情景非常相似。诗围绕池塘为中心,以池塘中的绿草与澄净的池 水,带出青山与落日,中间以一 “浸”字作维系,使池塘显得很热闹,色彩也十分绚丽。(2)根据诗句的内容,分析动词的表达效果,“山衔落日”中“衔”是有生命的物体才 有的动作,这里把山拟人化,写出了落日时的景色情态。(3)诗摄取的画面不大,写景则集中在池塘上,写人则集中在牧童上,又都紧紧围绕着 “村晚”二字落笔,把人引入了江南优美的田园之中,使人对悠然恬静的乡村生活充满 着向往。因此表达的是诗人对乡村生活的向往之情。答案:(1) 一二句(2)“衔
15、”字运用拟人手法,写活了山,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落日将沉未沉的情态;“横” 字表明牧童不是规矩地骑,而是随意横坐在牛背上,表现了牧童的调皮可爱、纯真无邪。(3)抒发了诗人对乡村晚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或表达了诗人对悠然宁静的乡村生活 的向往之情。)译文:在四周长满青草的池塘里,池中的水灌得满满的,太阳正要落山,红红的火球好像被山 吃掉一样,倒映在冰凉的池水波纹中。放牛回家的孩子横坐在牛背,他拿着短笛随意的 吹奏。【点评】诗家有“一切景语皆情语”的说法,解答这类写景抒情诗,我们要能够对诗词 的内容理解、感知,感悟,把握景和情,进行分析即可。9.(8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甲】曾子日:“吾日三省吾身
16、: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 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J(选自论语十二章)【乙】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 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 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诫子书)(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传不习乎传授的知识饭疏食,饮水吃夫君子之行句首发语词,不译意与日去意志(2)翻译下列句子。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3)在治学方面【甲】【乙】两文都强调了什么?【甲】【乙】
17、两文分别运用了什么修辞?(4)请写出【乙】文中提到“志”的句子,联系上下文,说说你对文中“志”与“学” 的关系是如何理解的?【考点】文言实词;文言翻译;内容理解;读书学习.【分析】【参考译文】【甲】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了呢? ”孔子说:“我整天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做枕头,也自得其乐。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 的富贵,我把它看作天上的浮云。”【乙】君子的行为操守,从宁静来提高自身的修养,以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不恬静 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 自学习。所
18、以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没有志向就无法使学习有所成就。放纵懒散就无 法振奋精神,急躁冒险就不能陶冶性情。年华随时光而飞驰,意志随岁月而流逝。最终 枯败零落,大多不接触世事、不为社会所用,只能悲哀地坐守着那穷困的居舍,其时悔 恨又怎么来得及?【解答】(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在理解句意的基 础上解释词语,尤其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句意: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了呢?传:传授的知识;句意:我整天吃粗粮,喝冷水。饭:吃;句意:君子的行为操守。夫:句首发语词,不译;句意:意志随岁月而流逝。意:意志。(2)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
19、、达、雅”,翻译的方法是 “增、册k调、换、补、移”,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 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 分补充完整。重点词:于,对于。如,像。句意: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我把它看作天上的 浮云。重点词:明,明确。志,志向。句意: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 法达到远大目标。(3)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与修辞的判定。了解甲文段两段话,曾子的话突出了诚信、忠 诚的重要性;孔子的话突出安贫乐道的快乐,表达对不义之财的鄙弃。二者讲述的都是 做人的品行问题。乙文开篇即点明“夫君子之行”,表明讲述的也是如何做人的问
20、题,由 此可见两文的共同点是:都强调了做人要重视品德的修养。甲文“为人谋而不忠乎?与 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三个句子句式相同,是排比的修辞;“不义而富且贵, 于我如浮云。将不正当手段获得的富贵比作“浮云”,是比喻的修辞;而乙文中“静以 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 治性”则多为对偶句,句与句之间的内容形成对比。(4)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的能力。答题时需要通晓全文大意,理解 相关的语句,分析其含义即可。一方面要靠淡薄、宁静以“明志”,时时将志放在眼前, 不断磨砺;一方面强调无“志”则不足一成学,以为没有志向,则学无目
21、标必然学习庞 杂,不能专一。诸葛亮教育儿子,要“淡泊”自守,“宁静”自处,鼓励儿子勤学励志, 从淡泊和宁静的自身修养上狠下功夫。“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 非志无 以成学二意思是说,不安定清静就不能为实现远大理想而长期刻苦学习,要学得真知必 须使身心在宁静中研究探讨,人们的才能是从不断的学习中积累起来的;不下苦功学习 就不能增长与发扬自己的才干;没有坚定不移的意志就不能使学业成功。答案:(1)传授的知识;吃;句首发语词,不译;意志。(2)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我把它看作天上的浮云。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3)重视品德的修养;排比、比喻;对比(或
22、对偶)。(4) “非淡泊无以明志” “非志无以成学”只有内心宁静,才能养成定力,有了定力,才能明确志向,安心学习,增长才干。即有 志向去学习,多学习才能养成好的才干。【点评】“之”的用法:旁人皆为之感怆。(之:代词)吾欲之南海,何如?(之:往,到去)与民同游观之乐。(之:的)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之:用于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久之,目似瞑,意暇甚。(之:补充音节)何陋之有?(之:宾语前置的标志)马之千里者。(之:定语后置的标志).(9分)阅读植树的牧羊人选段,完成小题。这样过了一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了。我应征入伍,在军队里待了五年。战争结束 了,我只得到一笔微薄的酬劳。好想去
23、呼吸一下纯净的空气啊!不由得我又踏上了去往 那片高原的路。这一带乍看好像没有什么变化。不过,当我来到那个废弃的村庄旁,向 远处望去,看到了一片灰灰的薄雾,像地毯一样,铺在高原上。从昨天晚上开始,我又 想起了那个植树的牧羊人。我想,那一万颗橡树应该已经长成一大片树林了吧!牧羊人还活着,而且,身体还很硬朗。现在,他不再放羊。他说,羊吃树苗,就不养 羊了,只留下了四只母羊。他添置了一百来个蜂箱,改养蜜蜂了。战争并没有扰乱他的 生活。他一直在种树。种橡树,种山毛桦,还种白桦树。1910年种的橡树,已经长得比我都高,真让人不敢相信。我吃惊得说不出话来,他还 是那么沉默寡言。我们就这样静静地,在他种的森林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山东省 东营 实验 中学 五四 2022 2023 学年 年级 上学 期中考试 语文试题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