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赏诗歌景物形象(教师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鉴赏诗歌景物形象(教师版).docx(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课题鉴赏景物形象(教师版)教学目标(核心素 养)复习古代诗歌鉴赏中的景物形象的概念把握命题者的命题方向。积累鉴赏术语。训练答题思路与规范表述教学重点 与难点把握命题者的命题方向。积累鉴赏术语。训练答题思路与规范表述教学过程:集体备课个性设计(手 写补充)景物形象是指诗歌中描绘的自然景物和人文景象。诗中的景物形象是情中之景, 有单个景物形象,也有多个景物形象组合成的一种意境。命题者常常考查考生对景 物形象的整体把握能力,或者对某种意境的概括能力。鉴赏景物形象包括四个层面。考向(一)描绘诗中景象,概括景物特征描绘诗中的景象,要找出诗中所写的景物,展开联想和想象,用自己的语言再 现画面。再现画面时既
2、要忠于原诗,又要力求语言优美,切忌直接翻译。概括景物的特征,要抓住描述该景物的关键性词语,把握其外在特征。要特别 关注有关景物的时令色彩和冷暖色调的词语,因为不同季节、不同色调所呈现出的 特征不同。景物特点常用术语一般有绚丽、明丽、雄奇、峻峭、雄伟、萧瑟、清幽、凄冷 等。H 典例1阅读卜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使青夷军入居庸三首(其二)高适古镇青山口,寒风落日时。岩峦鸟不过,冰雪马堪迟。出塞应无策,还家赖有期。 东山足松桂,归去结茅茨。【注】 青夷军,唐戍边军队。此诗是四十七岁的高适送兵往青夷军,归途 入居庸关时所作,他曾到边塞寻求避身之路,但未成功。东山,东晋谢安在时局 混乱时退居东山,相
3、机而作。前两联描绘了怎样的景象?突出了居庸关怎样的环境特征?【规范解题】 第一步,了解要求,明确方向。第二步,阅读诗句,分析鉴赏。本诗写诗人入居庸关时的所见所思。首联点明了诗人观察的时间是(冬 日傍晚),地点是(古镇青山口),天气是(寒风呼啸),这些是对环境 大背景的刻意渲染。颔联写诗人看到的景象(峰峦高耸,冰雪凄迷,路途艰 险),暗示了(诗人仕途的渺茫)。面对时局混乱,良臣进阶无路的现状,诗 人十分失望、愤懑,想暂居家中以修身养性。尾联追述先贤在时局混乱时退居草莽, 相机而动的故事。全诗情景交融,前四句写景,极尽凄美,作者感到此时不是报效 朝廷的时候,于是追述先贤,自然而然地生发出“归去”之
4、念。但诗人的“归去” 不是真的归隐,而是为了出仕,是保存实力、积蓄力量的行动。第三步,整理答案,规范书写。自主试笔】【答案】 示例:描绘了冬日傍晚居庸关寒风呼啸、峰峦高耸、冰雪凄迷、路 途艰险的景象。交代了时间、地点,突出了居庸关荒寂、凄冷的环境特征,暗示了 诗人前途渺茫的悲凉心境。考向(二)分析描写角度,鉴赏运用技巧景物描写的角度,即从什么角度对景物进行描写。如杜甫的登高:“风急天 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视角从仰视高 远的天空到俯瞰洁净的沙洲,再由近及远写了盘旋的飞鸟、无边的落叶和滚滚的长 江。景物描写的常见角度有以下方面:时间早晚、四季视角远观、近看、
5、仰望、俯瞰、平视感官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味觉动静动态、静态、动静结合、以动衬静等声色声音、色彩点面点的描绘、面的描写正侧正面描写、侧面烘托景物(意象)描写的技巧,主要指描写景物所运用的表现手法。这里应该注意的是:有 些诗歌鉴赏题要求回答,诸如“这首诗在写景上有什么特点? ”这类题目也主要从 景物描写的角度、技巧的角度进行回答。景物描写的技巧非常多,理解难度比较大, 除描写角度中提到的一部分外,还有如正面渲染、点面结合、虚实结合、以乐景写 哀情等。如柳永的雨霖铃中“寒蝉凄切,对长亭晚,臊雨初歇”实写眼前之景, 而下片“杨柳岸,晓风残月”则是想象之景,采用虚实结合的手法,就使作者因离 别而伤怀
6、的情感表达得更加全面。有关知识将在“分点突破三”详述。L 典例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西睦废圃(宋)周密吟国鸣蜩引兴长,玉簪花落野塘香。园翁莫把秋荷折,留与游鱼盖夕阳。诗的一、二两句表现了废圃的景色,请简要分析这首诗在描写景物上有什么特 点。【规范解题】 第一步,了解要求,明确方向。第二步,阅读诗句,分析鉴赏。诗的一、二两句,写到了萤吟蜩鸣、玉簪花落、满塘花香。稍加分析,可看出 这些景物是从诗人的(听)觉、(视)觉和(嗅)觉角度来描绘; 再从动静的角度来看,第一句是(动)景,第二句是(静)景,两句采 用了(动静结合)的表现手法。最后要指出其表达的效果。第三步,整理答案,规范书写。【自
7、主试笔】【答案】 示例:分别从听觉、视觉与嗅觉描绘景色。听觉:蟋蟀、蝉儿的 鸣叫;视觉:玉簪花凋落一地;嗅觉:落花的阵阵香味。动静结合,以动衬静。 动态的鸣蝉、蟋蟀,静态的玉簪花、夕阳。突出表现了废圃的幽静。考向(三)概括景物作用,分析表达效果景物描写的作用及效果主要指景物描写的效果层面,这类题目一般考查景物描 写的作用,或这种描写取得了怎样的表达效果。景物描写的作用及效果一般从以下几方面考虑:(1)点明时间、地点、天气、季节、人物等基本信息,它多表现为多个意象(景物) 组成意象群,为人物的活动提供环境或背景。如白居易的琵琶行中寻阳江头 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点明了时间是“晚上”,地点是“
8、江边”,人物是“我 和客人”,事情是“送别”。(2)衬托人物性格,烘托人物情感。如白居易的琵琶行中:“东船西舫悄无 言,唯见江心秋月白。”演奏停止了,听众却仍然沉浸在美妙的琵琶声中,这时只 看到江心浸着一轮明月。这样,诗歌就从侧面烘托出琵琶女的高超技艺。而“春江 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以春江花朝秋月夜这些美好的事物反衬了作者内心 的寂寞和愁苦。(3)奠定基调、渲染气氛、营造氛围意境。如杜甫的秋兴八首(其一)开头两 句“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就为全诗营造了一种凄冷阴森的氛围。(4)起到结构上线索、铺垫的作用。有的意象(景物)贯穿始终,则往往成为线索, 有的景物描写为下文的抒情作铺
9、垫。L 典例3 (2020.新高考卷I)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题目。赠别郑炼赴襄阳杜甫戎马交驰际,柴门老病身。把君诗过日,念此别惊神。 地阔峨眉晚,天高觇首春。 为于耆旧内,试觅姓庞人。【注】把:握,执。幌首山,在襄阳。耆旧:年高望重的人。姓庞人:指庞德公,汉末襄阳高士。诗的颈联写到峨眉、觇首两座山,对表达离情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规范解题】 第一步,审明要求,明确方向。要求分析写峨眉、觇首两座山对表达离情的作用,考查分析诗歌形象的能力。第二步,分析诗句,正确解读。借助诗句及注释可知“(峨眉)是诗人的居住地,“(觇首) 是襄阳庞德公隐居的地方,也是郑炼将要前往之地。上句“峨眉晚”写出离别之际
10、 因天色薄暮,流露出诗人(不得不与友人离别的依依不舍)之情;下句想象友 人到达襄阳,正是春光明媚之时,包含了(对友人一帆风顺抵达目的地的美 好祝愿)。用“地阔”“天高”刻画出峨眉与觇首两座山相距遥远,借景抒情,抒发 了(离别之后两人分居两地,相隔遥远的孤独寂寞)之情。第三步,整理语言,规范书写。自主试笔】【答案】 示例:峨眉山位于蜀地,觇首山位于襄阳,二者相距遥远;以 两山相距之远代指自己与朋友远离,不舍之情见于言外。考向(四)借助景物形象,分析诗中情感诗歌鉴赏题往往会单独来考查这一层面。解答景物描写的情感及意味类题目, 学生的疑难之处不是答不出情感,而是无法把作者描写的景物和作者的情感联系在
11、 一起,即不会进行分析。分析诗人的情感可以考虑三个方面:(1)看作者选取的意象。这是最直观的方法,如李清照的声声慢中选用了暗 含凄清愁苦的“梧桐细雨”等意象。(2)分析景物的色彩倾向。一般来说景物的色调和作者内心的情感是相辅相成的, 暖色调和积极向上有关,冷色调和哀愁有关。(3)关注体现情感的重要词语。古代诗人特别注重关键词,并以此作为情感表达、 意境营造的核心。如“缺、疏、幽”等词语。A 典例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江乡故人偶集客舍戴叔伦天秋月又满,城阙夜千重。还作江南会,翻疑梦里逢。风枝惊暗鹊,露草泣寒虫。羁旅长堪醉,相留畏晓钟。颈联描绘了怎样的情景?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试作简
12、要分析。【规范解题】 第一步,了解要求,明确方向。第二步,阅读诗句,分析鉴赏。颈联“惊暗鹊”“泣寒虫”,描写出秋天夜晚客舍的(沉寂与凄凉),实际 上寄寓了诗人(怀乡的悲凉况味)。“惊”“泣”二字,含义深刻,既指使“暗 鹊”“惊”,“寒虫”“泣”,也指自己“惊” “泣联系尾联所表达的情感, 可知这两句表现了诗人(身世飘泊)之感。第三步,整理答案,规范书写。【自主试笔】【答案】 示例:通过鸟鹊的惊动和秋虫的悲鸣表现了夜色的沉寂和凄凉,抒 写了作者身世漂泊之感和宦海浮沉之痛,寓有怀乡思亲的悲凉况味。【微知点】 鉴赏景物形象的三个步骤描绘营中展现的画面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
13、要忠一 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如孤寂冷清、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 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分析情感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只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 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感伤”一、专项练习(2020天津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按要求完成第1题。纪村事韦庄绿蔓映双扉,循墙一径微。雨多庭果烂,稻熟渚禽肥。酿酒迎新社,遥砧送暮晖。数声牛上笛,何处饷田【注】归。【注】饷田:到田间送饭。1. “酿酒迎新社,遥砧送暮晖”描写了什么样的乡村场景?(2分)答:示例:为准备祭祀、祈求丰收,农人在忙于酿酒
14、;暮色渐浓,远处飘来捣 衣的声音。描写了忙碌而祥和的农村生活场景。【解析】 本题考查赏析诗句的能力。首先,翻译句子“酿酒迎新社,遥砧送 暮晖”:为准备祭祀、祈求丰收,农人在忙于酿酒;暮色渐浓,远处飘来捣衣的声 音。其次概括出场景特色:描写了忙碌、祥和的生活场景。阅读下面的这首宋诗,完成第2题。渭上秋夕闲望潘闻秋色满秦川,登临渭水边。残阳初过雨,何树不鸣蝉。极浦涵新月,孤帆没远烟。渔人空老尽,谁似太公贤。【注】 此诗作于潘间早年落拓江湖之时。太公:即吕尚,相传他垂钓于 渭滨溪,周文王和他相遇,谈得极为投机,即拜为师。后帮助武王伐纣灭殷,建立 周朝。2 .本诗颔联写了哪些意象?运用了什么手法描绘了
15、一幅怎样的画面?请简要分 析。(6分)答:示例:诗歌颔联主要写了残阳、雨、鸣蝉三种意象。(2分)运用视听结合的 手法,“残阳初过雨”属于视觉描写,“何树不鸣蝉”属于听觉描写:静谧的黄昏 时分,一阵小雨刚过,天上挂着一轮西沉的残阳,四周响起了蝉的鸣叫声。诗人借 助不同的景物,勾画出一幅静中有动、时空交融的清新幽美的秋日黄昏图。(4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第3题。点绛唇送李琴泉吴大有江上旗亭,送君还是逢君处。酒阑呼渡。云压沙鸥暮。漠漠萧萧,香冻梨花雨。添愁绪。断肠柔橹。相逐寒潮去。3 .这首词运用哪些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试作简要赏析。(6分)答:这首词用“旗亭” “暮云” “沙鸥” “柔橹”
16、 “寒潮” “梨花雨”等意象 描绘了一幅隽永的景致,营造出凄凉伤感的意境,写出词人与友人分别时的惆怅和 无限眷恋不舍之情。【解析】 上阕起笔两句,写出离别的地点,词人抚今追昔,触景生情,以逢 君的快乐衬托送君的伤感。后两句承接上文,“酒阑”与“旗亭”互相照应;“呼 渡” “沙鸥”与“江上”照应。下阕前两句由梨花开放点明离别的时节,“萧 萧” “香冻”点明风雨萧萧春意寒,描绘出一片凄凉之景。结尾两句描绘了一幅“暮 雨江畔送行图”,呼应标题,照应上阕开头,意蕴深远。(2022.河南重点高中调研联考)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0-11题。玉楼春王国维西园花落深堪扫,过眼韶华真草草。开时寂寂尚无人,今日偏
17、嗔摇落早。昨朝却走西山道,花事山中浑未了。数峰和雨对斜阳,十里杜鹃红似烧。10 .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D )A.上阕前两句写到花期本就不长的西园春花凋零殆尽,令作者心生韶华易逝之 慨叹。B.上阕后两句运用对比的写法,再现了观赏者对春花在绽放和凋零之际的不同 态度。C.西园之花“寂寞开无主”,给作者一种“花美无人赏识”的遗憾。D.词的下阕运用工笔细描的手法描绘出西山中“花事浑未了”的状态。【解析】 D项,“词的下阕运用工笔细描的手法”错误,词的下阕“昨朝却 走西山道,花事山中浑未了。数峰和雨对斜阳,十里杜鹃红似烧”,并非工笔细描, 而是简笔勾勒的白描写法。最后一句“红似烧”,用了比喻,着墨不多貌似也没用 力,巧妙在于言简义丰,引发读者去想象浓烈的颜色,并非作者刻意用浓墨重彩来 渲染刻画。11 .作者在下阕后两句勾勒出怎样的画面,又能给人们以怎样的生活启迪?请 结合词句加以赏析。(6分)答:示例一:(1)下阕描绘的是夕阳映照下、春雨中的西山似火一般的杜鹃绽放 图。(2)感受:转换看问题的角度,就会柳暗花明。示例二:(1)后两句写出了一边的山峰还在承受着风雨的滋润,另一边天空露出 斜阳,一片杜鹃盛开似火。(2)感受:当我们换了一个更开阔的角度来观察人生的时候,总会发现顺境与逆境的转换关系,进而得到一个超脱的境界。教学反思巩固作业 预设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