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7《归园田居》导学案二高中语文部编版必修上册.docx
《第三单元7《归园田居》导学案二高中语文部编版必修上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单元7《归园田居》导学案二高中语文部编版必修上册.docx(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7归园田居(其一)(二)导学目标(1分钟)L了解陶渊明其人及其文,体会诗人归隐田园的心境。2,通过对诗歌意象的解读把握诗歌的意境,领悟诗人的田园情怀,体会田园生活的情趣。(1分钟)有这样一位诗人,他向往祥和安宁、与世隔绝的世外桃源;有这样一位隐士,他淡泊名 利,陶然于耕种;有这样一位耕者,他一生种菊、爱菊,活得像菊花一样高洁、飘逸。千年 已过,我们还在回味那菊花的清香,品读那高洁的灵魂。同学们,我刚才说的是谁呢?(学 生回答:陶渊明。)好!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他的作品一一归园田居(其一)。预学回顾(4分钟)1 .认识作者陶渊明(约365427),字元亮,一说名潜,字渊明,东晋大诗人。他幼年时,
2、家道衰 落,家境贫寒。青年时期曾有建功立业的大志,但未得重用,只做过几任小官。东晋末年统 治阶级内部矛盾尖锐,仕途充满风险,加之政治腐败,陶渊明对现实很失望。他不愿在纷乱 黑暗的现实里随波逐流,曾几次退离仕途,最后,从彭泽令职位上隐退,此后终老农村,死 后世人称他为“靖节先生”。陶渊明开创了田园诗,为古典诗歌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陶渊 明的作品大多写退隐后的生活,表现农村风物、劳动生活,表达对黑喑现实的不满。他的诗 情感真实,诗味醇厚,语言清新,风格平淡自然,对后世有很大的影响。2 .写作背景陶渊明于太元十八年(公元393年)初次出仕,做江州祭酒,不久就回家了。在家闲居 了五六年后,又先后担任僚
3、佐,时间都不长。至义熙元年(公元405年)八月,出任彭泽县 令,在任八十余天后,辞官归田。直到去世,他再也没有出仕。晋义熙二年,亦即陶渊明辞 去彭泽令后的次年,他写下了归园田居五首。3 .了解常识魏晋风度是在魏晋这个特定的时期形成的人物审美形态,伴随魏晋玄学兴起并与玄学倡 导的玄远精神相表里,是指魏晋士人的个性气质、人生态度、价值追求等在言谈、举止、趣 味、习尚等日常生活中的外在表现。国活动探究探究一、探讨诗歌的内容1 .试分析归园田居(其一)前四句中“韵”与“误”的含义。应结合具体诗句,将“韵” “误”两字放在具体语境中分析。明确:“韵”指人们的气质性情的素养。“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说明
4、诗人的性格 与世俗官场生活的不适应。“适俗”就是适应仕途中繁缗礼节的限制和尔虞我诈的权势之 争,诗人说自己缺乏应酬官场的气质和素养,显示了不同流俗的高尚情操。第二句写自己流 连山水喜爱田园,说明了诗人归隐田园的意向。“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这两句写诗人沉痛悔恨误入仕途的生活。用上“尘网” 一词,足见他对钩心斗角、尔虞我诈的官场的极端厌恶。“误”字显示出诗人的悔恨之深。 东晋末年权力之争剧烈,陶渊明既不愿成为上层统治阶级矛盾斗争的牺牲品,也不愿成为政 治野心家争权夺势的工具,但是仕途生活却将他紧紧束缚在野心家们政治斗争的罗网之中, 因此他十分痛苦。“三十年”实为“十三年”,用夸大了的数字,说
5、明了时间之长、痛苦之 深。2 .归园田居(其一)中“方宅十余亩”到“鸡鸣桑树颠”八句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田园生 活的?按照由近及远的顺序安排,结合诗句来具体分析所写景物的这种位置变化。明确:“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四句写近景,从自己的 住宅写起。住宅周围有十余亩土地、八九间草屋,地方虽不广,房屋虽不多,但毕竟是自己 的小天地,是自由自在的王国。榆树、柳树的阴影遮住了后房檐,桃树、李树罗列在屋子前 边,环境十分幽雅美丽。表现出诗人心满意足的欣慰之情。“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写远景,远望村庄轮廓模糊,炊烟袅袅,一切是安详的、 舒缓的、柔和的。“狗吠深巷中”写远闻,以动衬静,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归园田居 第三 单元 园田 导学案二 高中语文 部编版 必修 上册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