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学概论制药》课程实施大纲.docx
《《中医药学概论制药》课程实施大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药学概论制药》课程实施大纲.docx(5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中医药学概论课程实施大纲目录1 .教学理念13.课程介绍31 .1课程的性质32 . 2课程在学科专业结构中的地位、作用32. 3学习本课程的必要性3.教师简介33.1 教师的职称、学历错误!未定义书签。3.2 教育背景错误!未定义书签。3.3 研究兴趣(方向)错误!未定义书签。4 .先修课程3.课程目标35 .课程内容46. 1课程的内容概要47. 2教学重点、难点48. 3学时安排47.课程实施67. 1教学单元一:61.1 2教学单元二:77.3 教学单元三:117.4 教学单元四:137. 5教学单元五:177. 6教学单元六:207. 7教学单元七:247. 8教学单元八:287.
2、9教学单元九:327. 10教学单元十:357. 11教学单元H:387. 12教学单元十二:417. 13教学单元十三:457. 14 教学单元十四:487. 15教学单元十五:499. 16教学单元十六:528.课程要求568.1 学生自学要求5610. 2课外阅读要求569 .课程考核561 .1作业等的要求569 . 2成绩的构成与评分规则说明56引申:凡具有生长、升发、条达、舒畅等性质或作用的事物,皆归属于木。火曰炎上引申:凡具有温热、升腾、温通、昌盛、繁茂等性质或作用的事物,皆归属 于火土爰稼不啬引申:凡具有受纳、承载、生化等性质或作用的事物,皆归属于土。金曰从革引申:凡具有清洁、
3、肃降、收敛等性质或作用的事物,皆归属于金。水曰润下引申:凡具有滋润、下行、寒凉、闭藏性质或作用的事物,皆归属于水。(2)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五行学说的基本规律包括二个方面相生、相克:用以说明事物之间的相互正常关系以及人体的生理现象; 相乘、相侮:用以说明事物发展变化的反常现象以及人体的病理变化。1)五行的生克相生含义生:资生、助长、促进之意。相生:是指一行对另一行具有资生、促进和助士入位.金I告/水相生的意义:五行相生,说明事物与事物间具不,至 I、/?进的关系,正是这种促进使事物得到发展相克含义土/、;木克:克制、制约之意。隹0 V佳,相克:是指一行对另一行具有抵制、制约的关系。7 火性五行相
4、生,说明事物与事物间具有相互促进的关系,正是这种促进使事物得到发展如此相互制约,无有终始,维持动态平衡。2)五行的乘侮相乘含义乘:有乘虚侵袭或以强凌弱的意思。相乘:指五行中某一行对其所胜的一行过度克制。相乘的次序:(顺五行相克次序)相侮含义侮:有欺侮之意相侮:指五行中的某一行对其所不胜的一行的反克。相侮的次序:(逆五行相克次序)(3)五行学说在中医药学中的应用1)说明五脏的生理功能及其相互关系2)说明五脏病变的相互影响3)用于疾病的诊断4)用于疾病的治疗7. 2. 5教学方法讲授,辅以ppt7. 2. 6作业安排及课后反思(1)阴阳学说的内容。(2)五行相生相克的含义及规律次序。1.1.1 3
5、教学单元三:731教学日期1.1.2 教学目标掌握气血津液的基本概念和功能;(2)熟悉气血津液间的关系;了解气血津液、精神、神的病理表观。1.1.3 教学内容(含重点、难点)气;血;津液;气血津液间的关系。重点:气、血、津液的基本概念和生理功能。难点:(1)气血津液的生成和生理功能;气、血、津液的的相互关系。7. 3. 4教学过程第三章、气血津液概述:精、气、血、津液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也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 基本物质。既是人体脏腑生理活动的产物,又为脏腑经络进行生理活动提供必须 的物质和能量。所以,精、气、血、津液也是脏腑经络功能活动的物质基础。(1)气1)中医学概念:气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
6、体生命活动的精微物质:如水谷之气,呼吸之气;脏腑、经络的生理功能,如脏腑之气、经络之气。2)气的来源与生成肾藏精一先天之精气肺主呼吸一自然界之清气脾胃运化一水谷之精气3)气的运动气机:气的运动称为气机。气的运动形式:升、降、出、入4)气的主要功能推动作用:激发和促进人体的生长发育及脏腑经络的功能;推动血液、津 液的生成、运行、输布及排泄。温煦作用:气的运动是人体热量的来源,维持体温的相对恒定;促进血、 津液的正常运行。防御作用:护卫肌表,抵御外邪。固摄作用:固护、统摄和控制体内的液态物质。如血、津液等。气化作用:气的运动所产生的变化。即精气血津液各自的新陈代谢及其相 互转化。5)气的分类元气含
7、义:又称“原气”、“真气”。是人体最根本、最重要的气,是人体生 命活动的原动力。生成:“元气根于肾”,由肾中精气所化,又赖水谷之精培育和充养。宗气含义:是指积聚于胸中之气。宗气在胸中积聚之处,称作气海。生成:由肺吸入自然界之清气与脾胃运化的水谷之精气在胸中结合而成。营气含义:行于脉中,具有营养作用的气。生成:脾胃运化之水谷精微中的精华部分所化生。卫气含义:行于脉外,具有护卫机体作用的气。生成:脾胃运化之水谷精微所化生,其中彪悍滑利部分的气。(2)血1)血的基本概念血:为运行于脉中,循环流注全身,具有营养与滋润作用的红色液体。是构 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之一。脉:“血府”,血液运行的
8、管道,具有约束血液运行的作用。2)血的生成及运行脾胃:脾胃运化的水谷精微所化生的营气和津液是血液生成的物质基础肾:精血同源。肾藏精,精生髓,精髓化生为血,肾精化生元气,促进脾 胃运化,有助于血液化生。3)运行主于心;肺调之;藏于肝;统于脾;行于脉4)血的主要功能营养和滋润(濡养);运载;血是精神活动的物质基础。(3)津液1)津液的概念津液是人体一切正常水液的总称,包括各脏腑组织的内在体液及其正常分泌 物,如胃液、肠液、涕、泪、唾等。2)津液的生成、输布与排泄3)津液的主要功能。7. 3. 5教学方法讲解,ppt演示7. 3. 6作业安排(1)气的中医药学含义及分类。(2)血的概念、生成和作用。
9、7. 4教学单元四:7.1.1 教学日期7.1.2 教学目标(1)掌握脏腑的生理功能及与体液志窍等的关系;熟悉脏腑功能失常时所产生的病理变化。7.1.3 教学内容(含重点、难点)五脏。重点:五脏各自的生理功能及生理特点;7. 4. 4教学过程第四章脏腑经络概述(1)脏腑:即人体内脏的总称。五脏:指心、肺,脾、肝、肾,从形态上为实体 性器官,其共同生理特点是化生和贮藏气血、津液、精气等精微物质。(2)六腑:指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从形态上为中空管腔性器官, 其共同生理特点是受纳和传化水谷。(3)奇恒之腑:指脑、髓、骨、脉、胆、女子胞。第一节五脏(1)心 Heart1)主要功能:主血脉;
10、主神志(为生之本、“君主之官”、五脏六腑之大 主)。心主血脉主一主持、管理、主宰、血一心脏及全身的血液、脉一血脉,为气血运行 的通道。心主血脉,包括主血和主脉两个方面,是指心具有化生血液、推动和调控全 身血液运行的作用。心主神志心主宰人体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心主宰五脏六腑、形体官窍的生理活动; 心主神志与心主血脉密切相关。2)心与形窍志液的关系心在体合脉、其华在面;心在志为喜;心开窍于舌;心在液为汗。(2)肺位高近君,犹如宰辅,故称“相辅之官”。肺在五脏六腑中位居最高,覆盖 诸脏,故称“华盖”。1)生理功能肺主气肺主呼吸之气;肺主一身之气。肺主宣肃肺主宣发和肃降的合称。a肺主宣发:所谓“宣发”
11、,即宣通、布散的意思,是指肺气的向上升宣和 向外布散的作用b肺主肃降:所谓“肃降”,即清肃、洁净、下降之意,是指肺气的向内向 下清素通降的作用。肺朝百脉肺朝百脉,是指肺与百脉相通,全身的血液都通过百脉会聚于肺,通过肺的 呼吸,进行体内外清浊之气的交换,然后再通过肺气的宣降作用,将富含清气的 血液输送至全身。肺主治节肺主治节,治节,即治理调节之意;肺主治节,是指肺辅助心脏治理和调节 全身气、血、津液及各脏腑组织生理功能活动的作用。2)与形窍志液关系肺在体和皮,其华在毛;肺开窍于鼻,上系于喉;肺在志为忧(悲);肺在液为涕。脾1)生理功能脾主运化脾主升清脾主升清,是指脾具有将其运化和吸收的水谷精微等
12、营养物质向上输送至 心、肺、头目,通过心肺的气化作用化生气血,以营养全身,并通过脾气的升举 作用维持人体内脏位置相对恒定的作用。脾主统血脾主统血的实质是脾气对血液的固摄作用(气摄血)。2)与形窍志液关系脾在体和肉,主四肢;脾开窍于鼻,其华在唇;脾在志为思;脾在液为涎。(4)肝1)肝的生理功能肝主疏泄-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a含义:是指肝具有维持全身气机疏通畅达,通而不滞,散而不郁的作用。b机理:与肝的升发条达之性密切相关,由肝主升主动的生理特点所决定。肝藏血a含义:指肝具有贮藏血液,调节血量及防止出血的功能。b机理:肝为实质性全血器官,故能藏血;肝的疏泄作用是肝调节血量的动 力。2)与形窍志液
13、关系肝在体和筋,其华在爪;肝开窍于目;肝在志为怒;肝在液为泪。(5)肾1)生理功能主藏精a先天之本:由于肾藏先天之精,主生殖,为人体生命之本原。b五脏阴阳之本:肾精化肾气,肾气分阴阳,肾阴与肾阳能资助、促进、协 调全身脏腑之阴阳。肾主水指肾气具有主司和调节全身水液代谢的功能。肾主纳气肾有帮助肺保持吸气的深度,防止呼吸表浅的作用。“肺为气之主,肾为气 之根”。肾主纳气的功能是肾主封藏功能在呼吸运动中的具体表现。2)与体液志窍的关系肾在体合骨,生髓,其华在发;肾开窍于耳及二阴;肾在志为恐;肾在液为唾。7. 4. 5教学方法讲解,ppt演示7. 4. 6作业安排(1)五脏的生理功能。(2)五脏分别与
14、体液志窍的关系。1.1.1 5教学单元五:751教学日期1.1.2 教学目标(1)掌握经络的概念及经络系统的组成;了解藏象学说的特点、脏腑之间关系,经络学说的重要性。1.1.3 教学内容(含重点、难点)(1)六腑;(2)奇恒之腑;(3)脏腑之间的关系;(4)经络。重点:(1)六腑概念;(2)经络系统的组成。难点:脏腑与经络之间的关系;7. 5. 4教学过程第四章脏腑经络第二节六腑概述六腑,即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的总称。以传化饮食和水液为主 要功能,以“泻而不藏”为其生理特点。六腑以降为顺,以通为用。(1)胆位于右胁下,附于肝之短叶间。又属于奇恒之府。生理功能:贮存和排泄胆汁;主决断。
15、(2)胃为曲屈状的囊状器官,胃腔称为胃脱,分为上、中、下三部。生理功能:主受纳、腐熟水谷:受纳一又称“太仓”、“水谷之海”、“水谷气血之 海”。临床强调“保胃气”。腐熟,即初步消化饮食物。主通降指胃气宜保持通畅下降。使食物向下输送。古语“胃气以降为和”。(3)小肠位于腹中,上与胃相接(幽门),下与大肠相接(阑门)。包括十二指肠、空 肠和回肠。生理功能主受盛和化物主泌别清浊(4)大肠位于腹中,上口与小肠相接(阑门),下端为肛门(魄门)。生理功能:传化糟粕,大肠接受由小肠下传的食物残渣,吸收其中多余的水 液,形成粪便。(5)膀胱位于小腹,居肾之下,大肠之前。生理功能:贮存和排泄尿液。(6)三焦1)
16、六腑之三焦形态结构:认为是腹腔中的肠系膜及大小网膜。生理功能:通行元气,疏通水道,运行水液。2)部位之三焦上焦,膈以上(心肺);中焦一膈至脐(脾胃、肝胆);下焦一-脐以下(肾、 膀胱、大肠、小肠等)。第三节奇恒之腑功似脏,形似腑,包括脑、髓、骨、脉、胆、女子胞,故日“奇恒”统称 奇恒之腑。(1)脑脑居于头颅内,由髓汇集而成。又称“髓海”。生理功能主宰生命活动,“脑为元神之府”主精神意识,“头者,精明之府”主感觉运动(2)女子胞又称“胞宫”,即子宫。位于小腹部,在膀胱之后,大肠之前,呈倒梨状。生理功能主持月经孕育胎儿第四节脏腑之间的关系(1)脏与脏之间的关系;(2)脏与腹之间的关系;第五节经络(
17、1)经络的含义经络是运行全身气血、联络脏腑肢节、沟通上下内外的通路,是经脉和络脉 的总称。1)“经”:有路径的含义,为直行的主干;2) “络”:有网络的含义,为横行的分支。r 十二经脉L奇经八脉r十五络脉I孙络、浮络(2)经络系统的组成经脉经络y络脉(3)十二正经包括手足三阴、三阳手三阴经手太阴肺经足三阴经足太阴脾经手厥阴心包经足厥阴肝经手少阴心经足少阴肾经手三阳经手阳明大肠经足三阳经足阳明胃经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阳膀胱经(4)十二经脉的分布规律有脏的经络都在手臂和腿部的内侧,以及身体的前侧。腑属阳,有腑的经络 则在手臂和腿部的外侧,以及身体的背面.1)十二经脉的循行走向十二
18、经脉的循行走向总的规律是:手三阴经从胸走手,手三阳经从手走头,足三阳经从头走足,足三阴经从足走腹胸。2)十二经脉的交接规律十二经脉的交接,阴经与阳经多在四肢交接;阳经与阳经在头面交接;阴经 与阴经在胸腹交接。从肺经开始逐经相传,至肝经而终,再由肝经复传于肺经, 流注不已,从而构成了周而复始、如环无端的循环传注系统。9. 3考试形式及说明5710.课程资源5710. 1教材与参考书5711. 2专业学术著作5712. 3专业刊物5711.教学合约5713. 2阅读课程实施大纲,理解其内容5711.2同意遵守课程实施大纲中阐述的标准和期望5712.其他说明57(5)经络的功能作用1)生理功能联系脏
19、腑、沟通内外;运行气血、营养全身。经脉者,所以行血气而营 阴阳,濡筋骨,利关节者也;抗御病邪、保卫机体,当病邪侵犯人体时,孙络 和卫气可以发挥重要的抗御作用。2)病理反应病理状态下,经络是病邪传注的途径,可反映症候征候。中医学说中的“痛 则不通,不通则痛”的病理学说就是根据经络及其运行气血功能失调,气滞血瘀 时出现的病理反应的规律性的总结。经络穴位可以反映人体内在的毛病,叫“以 表知里”。3)经络诊断辨证归经一一在经络学说的指导下,通过辨析患者的症状、体征以及相关部 位发生的病理变化,以确定疾病所在的经脉。4)经络治疗7. 5. 5教学方法启发性讲解,ppt演示7. 5. 6作业安排(1)六腑
20、及奇恒之腑的含义。(2)经络的组成。(3)十二正经的命名。7. 6教学单元六:761教学日期教学目标(1)掌握六淫的基本概念、性质与致病特点;掌握七情概念与致病特点;熟悉饮食劳逸和其他病因的概念特点。教学内容(含重点、难点)六淫;疫疣;七情;饮食劳逸。重点:(1)发病的基本原理。六淫、七情内伤的概念、致病特点,难点:不同病因致病特点,七情与脏腑关系。7. 6. 4教学过程第五章病因概述病因:指凡能破坏人体阴阳的相对平衡状态,而引起疾病的原因。病因学说三因极一病证方论(简称三因方)中指出六淫邪气侵犯为外 因,七情所伤为内因,饮食劳倦、跌仆金刃及虫兽所伤等为不内外因。现代对病 因的分类,基本沿用此
21、法。六淫(外因L疫厉病因分类 内因一七情精神致病因素r饮食劳逸其它因素 ,. mI外伤、病理产物等第一节六淫(1)六淫的概念1)六淫:即风、寒、暑、湿、燥、火(热)六种外感病邪的统称。2)六气:指风、寒、暑、湿、燥、火六种不同的正常气候变化,是万物生 长化收藏和人类赖以生存的必要条件。3)六气变为六淫的条件:自然界气候异常变化,超过了人体的适应能力;或人体的正气不足,抵抗力下降,不能适应气候变化而发病时,六气则成 为病因,称为六淫,也称“六邪”。人体的正气不足是主要条件。(2)六淫的共同致病特点1)外感性:多从肌表、口鼻而入,或两者同时受邪。六淫所致疾病为外感 病。2)季节性:如春季多风病,夏
22、季多暑病,长夏多湿病,秋季多燥病,冬季 多寒病。3)地域性:西北多燥病,东北多寒病,江南多湿热为病;久居潮湿环境多 湿病。4)相兼性:“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5)转化性:六淫致病在一定的条件下,其证候可发生转化。(3)六淫各自的性质和致病特征1)风邪风为阳邪,其性开泄,易袭阳位风性主动,善行而数变风为百病之长2)寒邪寒为阴邪,易伤阳气:寒为阴气盛的表现故称为阴邪;表现:恶寒、肢冷、 鼻塞等寒性凝滞主痛:寒性凝滞,指寒邪侵人,易使气血津液凝结,经脉阻止之 意;不通则痛。特点:受寒、得温则减寒性收引。3)湿邪湿为阴邪,易损伤阳气,阻遏气机。湿为阴邪,易伤人体阳气,最易伤脾 阳,常先困脾一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医药学概论制药 中医 药学 概论 制药 课程 实施 大纲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