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标准规范》SL 313-2004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地质勘察规程.pdf





《最新《标准规范》SL 313-2004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地质勘察规程.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标准规范》SL 313-2004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地质勘察规程.pdf(8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行业标准 S L aftSL3 1 3-2 0 0 4S D J 1 8-7 8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地质勘察规程G e o l o g i c a l c o d e o f c o n s t r u c t i o n p e r i o d f o rw a t e r r e s o u r c e s a n d h y d r o p o w e r p r 可e c t2 0 0 4-1 2-0 8 发布2 0 0 5-0 3-0 1 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关于批准发布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地质勘察规程 S L 3 1 3-2 0 0 4 的
2、通知 水国科 2 0 0 4 5 9 1 号部直属各单位,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水利(水务)厅(局),各计划单列市水利(水务)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水利局:经审查,批准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地质勘察规程为水利行业标准,并予发布。标准编号为S L 3 1 3 一2 0 0 4。代替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地质规程(试行)S D J 1 s-7 8,本标准自2 0 0 5 年 3 月 1日起实施。标准文本由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出版发行。-0 0 四 年 十 二 月八 日前言 本标准系根据水利部 关于下达 2 0 0 1 年度水利水电勘测设计技术标准制定、修订项目计划及主编单位的通知(水总局科 2 0 0 1 1
3、号)中下达的任务,按照水利部 2 0 0 3 年1月发布的 水利技术标准编写规定(S L 1 一2 0 0 2),在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地质规程(试行)(S D J 1 8-7 8)的基础上修订而成。S D J 1 8-7 8 颁布已经 2 6年。在此期间,我国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步人了鼎盛时期,不断出现新的施工技术和手段,勘察技术手段有了长足发展,工程施工管理体制逐步与国际接轨,施工地质工作的地位和作用更加显示出来。生产和科学技术的发展,需要对S D J 1 8-7 8 进行修订,同时也为其修订创造了条件。本标准共 1 0 章 2 2 节 1 4。条和 7 个附录,规定了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地质工作的
4、内容、方法、程序和技术要求。本次修订的主要内容有:适用范围扩展到中型水利水电工程;增加了术语、基本规定、工程边坡、岩(土)体防渗和排水工程、水库和天然建筑材料六章;一 增加r7 个附录;增加了标准用词说明和条文说明;一 增加了土基、土坡、土中隧洞的相关内容;一 重新界定了施工地质工作的内容;一 规定了施工地质工作的基本程序,提出地质巡视作为基本程序之一;一 重新界定了“地质编录”的含义,取消了施工地质工作分两期的划分;将“资料整编与归档”修改为“资料整编与技术成果编制”;-一删除了“定向爆破筑坝和水下岩塞爆破施工地质工作”一章;一 删除了“表 3水利水电地下工程围岩工程地质分类表”。本标准为全
5、文推荐。本标准所替代标准的历次版本为:-S DI 1 8 一 7 8本标准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本标准主持机构: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管理局本标准解释单位: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本标准主编单位: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本标准参编单位:新获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本标准出版、发行单位: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薛果夫满作武石安池陈又华 王正波饶旦杨火平彭敦复 赵克全李正光王晓卫童克昌本标准审查会议技术负责人:李广诚本标准体例格式审查人:窦以松目次1 总则 ,。12 术语 。23 基本规定,.,-,44 地面建筑物 。,7 4.1 地质巡视与观测.7 4.2 取样、
6、试验与专项勘察 ,9 4.3 地质预报与建议 二9 4.4 地质编录与测绘.一1 0 4.5 地基评价与验收 ,1 25 地下开挖工程.1 4 5.1 地质巡视与观测 ,.。1 4 5.2 取样、试验与专项勘察 。1 6 5.3 地质预报与建议 。,1 7 5.4 地质编录 一1 8 5.5 围 岩评价与验收 2。6 工程边坡 4 4 ,.2 2 6.1 地质巡视与观测 ,2 2 6.2 取样、试验与专项勘察 2 3 6.3 地质预报与建议 2 4 6.4 地质编录与测绘 2 5 6.5 边坡评价一与 验收 .2 77 岩(土)体防渗与排水工程 ,2 9 7.1 地质巡视与观测 。2 9 7.
7、2 取徉、试验与专项勘察 甲,“3 0 7.3 地质预报与建议 3。7.4 地质编录 ,3 1 7.5 评价与验收 3 28 水库 3 49 天然建筑材料 。3 61。资料整编与技术成果编制 3 7 1 0.1 资料整编 。3 7 1 0.2 技术成果编制 。3 7附录 A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地质巡视卡 。3 9附录B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地质日志 .4 1附录C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地质编录综合描述卡 4 2附录D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地质编录图样图 。4 5附录E X X工程竣工工程地质(施工地质)报告编写提纲 ,“4 6附录F火X工程竣工上程地质(施工地质)报告附图名称及比例 4 9附录G水利水电工程竣
8、工工程地质图样图 5 0标准 用词说明 。5 1条文说 明 5 21 总则1.0.1 为统一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地质工作程序,明确施工地质工作内容、方法与技术要求,保证施工地质工作质量,特制定本标准。1.0.2 本标准适用于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地质工作。小型水利水电工程和病险水库除险加固_ L 程施工地质工作可参照使用1.0.3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地质工作是工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消除地质隐患、优化设计、选择合理的施工方法、保证工期、控制投资和保障工程正常运行具有重要意义。施工地质工作应自工程开工起至竣工验收止,贯穿于工程施工的全过程。L0.4 本标准引用以下标准: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G
9、 B 5 0 2 8 7-9 9)水利水电工程制图标准(S 1 _ 7 3-9 5)水利水电建设工程验收规程(S L 2 2 3-1 9 9 9)水利水电工程地质测绘规程(S L 2 9 9-2 0 0 4)1.0.5 水利 水电工程施工地质工作除 应符合本标准外,尚 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2 术语2.0.1 地面建 筑物s u r f a c e h y d r a u l i c s t r u c t u r e s 在地表兴建的各类水利水电工程建筑物,诸如挡水坝、堤防、水闸、溢洪道、电站厂房、通航建筑物、渠道(人工河道)及渠系工程等。2.0.2 地下开 挖工程u n d e r
10、 g r o u n d o p e n i n g s 在岩土中开挖的地下空间,如隧洞、竖井、斜井和大型洞室等。2.0.3 工程边坡e n g i n e e r i n g s l o p e s 由于兴建水利水电工程而改变了自然形态的边坡或人工开挖的边坡,承受工程荷载的自然边坡,以及对水工建筑物、居民区、工业和交通设施等安全有影响而需要治理的边坡的统称2.0.4 软弱层带i n c o m p e t e n t l a y e r s o r z o n e s 软弱夹层、风化夹层、溶滤层带、软弱断层带、层间剪切带等工程地质性状较差的层(带)状地质体的总称。2.0.5地 下 开挖工 程
11、超前 地质预 报p r e d i c t io n o f t h eg e o l o g i c a l c o n d i t i o n s a h e a d o f w o r k i n g f a c e 地质预报的一种特殊形式,指利用地质编录、导洞、先导孔、物探等手段和地质综合分析方法,对井、洞开挖前进方向的地质条件及可能遇到的影响洞室施工安全或围岩稳定的重要地质问题(断层破碎带、喀斯特、软弱层带、含有害气体的地层、突泥、突水等)所作的预报2.0.6 地质巡视g e o l o g i c a l i n s p e c t i o n 对施工状况和揭露的地质现象进行日常性
12、观察、调查、测量和记录(文字、图表、素描、摄影、录像等),并提出需要立即开展的施工地质工作项目及部位建议的工作。2.0.7 地质观测g e o l o g ic a l m o n i t o r i n g 施工过程中,对特定的地质现象及其发生的变化进行追踪观察或简易量测的工作。2.0.8 地质编录d e t a i l e d g e o l o g i c a l m a p p i n g 用大比例尺(不小于 1:2 0 0)测图、文字描述、摄影、录像等形式将各类人工开挖面上的地质现象随开挖过程逐块(段)记录下来的工作。3 基本规定3.0.1 施工地质工作应包括下列内 容:1 地面建筑
13、物:1)检验前期地质勘察成果,深化对工程地质条件和问题的 认识 2)进行地质预报。3)进行工程地质问题处理措施的研究,提出处理建议 4)提出专项勘察的建议。5)核定岩(土)体的物理力学参数 6)提出运行期间的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监测项目及其技术 要求 7)进行地基的工程地质评价。2 地下开挖工程:1)应符合本条第 1 款 1)项及3)一6)项的规定。2)超前地质预报。3)围岩工程地质分类和围岩工程地质分段。4)及时提出需加强临时支护的部位 5)进行围岩的工程地质评价。3 工程边坡:1)应符合本条第 1 款 1)项及 3)-6)项的规定 2)施 L过程中边坡稳定性评价与预报,提出处理与监测 意 见
14、 3)进行边坡的工程地质评价。4 岩(土)体防渗与排水上程:1)应符合本条第 1 款 1)-4)项及 6)项的规定。2)进行防渗与排水上程的1程地质评价。3.0.2 施工地质上作宜遵循下列基本程序:4 1 编制施工地质工作大纲 2 地质巡视 3 地质观测、取样、试验及专项勘察 4 地质编录或测绘。5 编发施工地质简 报,提出地质预报与建议。6 参加地基、围岩、边坡处理方案及与地质条件相关的安全监测方案的研究。7 参加与地质有关的验收。8 资料整编与技术成果编制。3.0.3 施工地质工作应由具有相应资质的地质勘测单位承担。参加施工地质工作的人员应熟悉该工程的地质情况,工作中及时与设计、监理、施工
15、单位互通信息3.0.4 施工单位应根据地质要求及时清理和冲洗建基面、洞室围岩及特定部位的开挖面,并为施工地质作业提供必备的工作条件。3.0.5 施工地质工作应建立地质值班制度。地质值班人员应进行地质巡视与观测,及时填写“施工地质巡视卡”和“施工地质日志”,填写格式宜符合本标准附录 A、附录B的规定。1 施工地质巡视卡应记载巡视中发现的可能影响工程施工期或运行期安全与稳定的地质内容,并应提出观测、取样、试验、编录、测绘及预报工作的建议。对重要地质现象的地质描述卡片、素描图、影像资料,应作为施工地质巡视卡的附件存档。2 施工地质日志应及时记载施工地质日常工作事项、技术问题讨论意见及结论、工程处理措
16、施及实施情况,以及工程重大书项。3 施工地质巡视卡应及时送交相关的地质负责人。3.0.6 地质编录的测图方法宜采用方格网法、丈量法或视距法,也可采用数码相机摄影一计算机成图法。采用隧洞掘进机法和盾构法施工时,应根据具体情况制定与之相适应的编录方法3.0.7 地质测绘应符合S I.2 9 9 一2 0 0 4 的规定。3.0.8 地质预报与建议应采用书面形式及时向有关部门提出,必 5要时可先作口头预报。书面材料应系统编号、统一格式。3.0.9 施工地质单位在参加地基、围岩、边坡等的工程处理措施研究时,应综合前期及施工期地质成果,提出相关的地质边界条件及处理建议3.0.1 0 施工地质单位在参加地
17、基、围岩、边坡、防渗与排水等与地质条件相关的安全监测方案的研究时,应依据施工地质资料,提出运行期专项监测的部位、项目和技术要求的建议3.0.1 1 施工地质单位应参加建基面、围岩、边坡验收和S I.2 2 3-1 9 9 9 规定的与地质相关的工程各阶段验收建基面、围岩、边坡验收时,应在验收文件中填写地质结论并签署意见。阶段验收应按有关规定提供相应地质资料并签署结论性意见。3.0.1 2 摄影、录像时,应做好比例、实物等标记,并编写说明。说明应包括编号、位置、方向、日期及地质内容等。具有重要意义的照片宜附与之相对应的素描图。4 地 面 建 筑 物 4.1 地质巡视与观测4.1.1 岩质地基地质
18、巡视内容应包括基本地质条件,并应侧重以下方面:1 施工开挖进度,施工程序、方法、工艺及其对建基岩体的影响,特别是因开挖引起的卸荷回弹、结构面张开及建基面岩体损伤现象。2 软弱层带的产状、性状、厚度及其变化、结构及其分带性、延伸情况、界面起伏特征和破碎、泥化情况,膨胀岩、盐渍岩、特殊矿体的产状、性状、厚度及其变化,岩脉的岩性、产状、厚度及其接触带的蚀变、充填、泥化程度和破碎情况。3 规模较大或性状较差断层以及活断层的出露位置、产状、J性质、宽度(或厚度)、断距、延伸情况,构造岩类型、胶结情况、透水性和密实程度,断层交汇切割情况及其与建筑物的关系。4 对建筑物地基岩体稳定有影响的缓倾角结构面。5
19、深、厚风化地段岩体的风化程度、深度、类型、特性,风化夹层的风化深度与性状。6 喀斯特洞穴和溶蚀裂隙的位置、高程、尺度、形态、发育情况,充填物质组成和密实程度 7 基坑涌水量及水位,地下水出露位置、高程、活动情况(特别是沿软弱夹层、断层和节理裂隙的活动情况)、出露形式、压力水头、流量、水温、颜色、气味、携出物、溶蚀和沉淀情况、补排关系等 8 渠道地基的外渗条件。,地基岩体现场测试情况 1 0 地基处理措施的实施情况,土石坝(闸)防渗体与坝肩岩体的接触 与处理情况4.1.2 土质地基地质巡视内容应包括基本地质条件,并应侧重以下方面:1 施工进度,施工程序、方法、工艺及其对建基土体的影响 2 软土、
20、粉土、细砂土、膨胀土、湿陷性土、分散性土、盐渍土、冻土、填土等的性状、分布情况和变化趋势,以及卵石、漂石和块石的架空现象。3 活断层活动迹象。4 基坑涌水量及水位,地下水的出露位置、流量和水质,管涌、流土等情况(包括当时的河水位、地下水位、基坑水位等)。5 采用井点降水时,所用井管的直径、过滤器下入深度以及层位、水位和排水量。6 渠道地基的渗透性和外渗边界条件 7 对地基有影响的地裂缝、人工洞穴、生物洞穴的分布位置及规模。8 地基土体现场测试情况。,地基处理措施的实施情况,特别是表层清理情况和碾压、振冲、强夯等处理后的干密度,松软地基采取预压加固时基础的沉陷、侧向位移、地下水位及孔隙水压力4.
21、1.3 施工期间宜进行下列地质观测,必要时应编制专门的观测技术要求:1 地基岩(土)体胀缩、回弹、隆起、沉降、蠕滑、挤出、开裂等变形现象 2 易风化岩体的风化速度和易崩解岩(土)体的崩解速度,软弱层带和含水溶盐地层的渗水恶化现象 3 土质地基中的管涌、流土等现象。4 地下水动态(流量、水位、水温、水化学成分),包括新揭露的泉水点或入渗点的情况,围堰及施工期大坝临时挡水时坝基及坝肩地下水变化,水库蓄水初期坝基及坝肩的渗漏情况。5 爆破引起的岩体松动开裂现象。6 其他异常情况.4.2 取样、试验与专项勘察4.2.1 开挖期间宜采集下列标本存档备查,1 建筑物区系统的岩土标本 2 建基面各典型地段代
22、表性岩土标本。3 地基处理段岩土标本及特殊土层代表性标本 4 对工程有影响的断层构造岩、软弱层带、岩脉、易溶岩等岩石标本 5 其他(如水泥结石、显示灌浆后结构面状态的岩样)。4.2.2 岩质地基浅部岩体质量检测宜采用弹性波测试等简易 快速方法。对建筑物稳定有严重影响的软弱层带、构造岩、岩脉、蚀变带、风化岩体等,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复核性力学试验。4.2.3 应根据具体情况,对土质地基进行取样试验或原位测试(十字板剪切、静力触探、动力触探等),核定地基的物理力学参数及地基承载力。必要时,应进行渗透性试验。4.2.4 当喀斯特管道系 统在勘 测期未能查清且影响施工时,宜进行连通试验等试验。4.2.5
23、 施工期间遇到下列情况时,应提出进行专项勘察的建议:1 局部地段存在地基变形、抗滑稳定、渗透变形问题,需要核定其边界条件和稳定性。2 与建筑物关系密切的喀斯特洞穴需要进一步查明 3 可利用岩(土)体顶面的埋藏深度及形态发生较大变化需要重新核定 4 坝基、坝肩、渠道等的防渗处理范围需要重新核定 5 地基处理方案需要重新核定 6 施工期新出现的环境地质问题需要查明43 地质预报与建议4.3.1 根据施工 地质工作获取的资料,预计 地基的实际情况与 原设计所依据的地质成果有出入而需修改设计,或可能出现新的不 9利地质因素而影响建筑物安全时,应及时进行地质预报,并提出地基处理的建议。4.3.2 施工地
24、质预报应包括下列内容:1 与原设计所依据的地质资料和结论有较大出入的工程地质条件和问题 2 基坑可能出现的管涌、流土或大量涌水。4.3.3 地基处理措施的地质建议应包括下列内容:1 开挖处理的位置、范围、深度和体积。2 固结灌浆的位置、范围、方向和深度。3 锚固处理的位置、范围、方向和深度。4 土基置换、压(振、挤)密、桩基等加固处理的位置、范围和深度。防渗帷幕、排水孔(洞)的位置、范围、方向和深度。地下水的引、排、封、堵。5乙”4.4 地质编录与测绘4.4.1 建基面应进行地质编录或地质测绘。混凝土建筑物、土石坝防渗体和溢洪道建基面应进行地质编录;土石坝坝壳、渠道(人工河道)及其他对地基要求
25、较低的非主体建筑物的建基面,且地质条件相对简单时,可进行地质测绘。4.4.2 岩质地基地质编录应包括下列内容:1 开挖形态、高程、桩号或坐标。2 地层代号、岩性特征、岩性界线、岩层产状、单层厚度,特别是软弱夹层的产状、厚度、延伸情况、结构特征、破碎泥化情况及界面起伏特征。3 断层、破碎带、层间剪切带、节理裂隙或裂隙密集带,特别是缓倾角结构面的位置、产状、宽度、延伸情况、性状、交汇和切割情况,褶曲的形态、轴面位置及主要特征。4 岩体风化、卸荷特征及其分带。5 喀斯特洞穴和溶蚀裂隙位置、形态、连通性、充填物质组成和密实程度,岩层盐渍化程度及节理裂隙被水溶盐充填情况。6 岩体结构类型、岩体质量分级及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标准规范 最新标准规范SL 313-2004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地质勘察规程 最新 SL 313 2004 水利水电 工程施工 地质 勘察 规程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