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3第2单元第2讲 群落公开课.docx





《必修3第2单元第2讲 群落公开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必修3第2单元第2讲 群落公开课.docx(1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2讲群落i.下列能量流动模型表示寄生关系的是解析 选项B表示的是寄生关系,分别为寄生在体内和寄生在体表;选项C 表示的是竞争关系;选项D表示的是捕食关系。答案B2.下列有关顶极群落的说法,正确的是()A.极度缺水的环境不能形成顶极群落B.苔原植被结构简单,种类稀少,不是顶极群落C.北温带的落叶阔叶林,虽然一年四季季相不同,但它是顶极群落D.弃耕的农田第一年长出许多杂草,是顶极群落解析极度缺水的环境也可以形成顶极群落,如沙漠;苔原植被的形成是长 期自然选择的结果,都与当地环境条件相适应,是顶极群落;弃耕农田的演 替要经过禾草、灌木、乔木、森林的阶段,最终演变成顶极群落;地球上现 存的群落大都为
2、顶极群落,如落叶阔叶林。答案C3 .将两种仓库害虫拟谷盗和锯谷盗共同饲养于面粉中,二者数量变化如图所示。 据实验判断,正确的是()A.拟谷盗种群增长率的最大值出现在第50天以后B.拟谷盗种群似“S”形增长,其增长受种内斗争因素制约C.拟谷盗种群和锯谷盗种群为竞争关系,竞争程度由强到弱D.拟谷盗种群和锯谷盗种群为捕食关系,因此拟谷盗必须依赖于锯谷盗种 群解析 由图示可知,拟谷盗种群增长率在第50天之前就已达到最大值,A选 项错误。拟谷盗种群数量呈“S”形增长,其增长受种内斗争制约,B选项正确。 拟谷盗和锯谷盗共同饲养,50天后,锯谷盗种群数量明显下降后趋于稳定, 而拟谷盗种群数量急剧增加后趋于稳
3、定,这说明两种害虫在食物、空间方面 存在竞争,竞争强度为弱到强再到弱,C、D选项均错误。答案B4 .下图表示某弃耕农田植物种类随时间变化的情况。有关该地群落变化的叙述, 正确的是()演替年数 11010-2525-100100以上植物类别 草地灌木林松林硬木林A.在硬木林阶段仍可找到生活在草地阶段的植物,此类演替隶属原生演替 B.在演替过程中,植物种类发生变化,动物种类也会随之改变C.在演替过程中,群落的垂直结构发生了变化,而水平结构未变D.在演替过程中,物种丰富度增加,稳定性都有所降低解析在硬木林阶段仍可能找到生活在草地阶段的植物,该演替类型应属次 生演替,在演替过程中,由于植物种类发生变化
4、,提供给动物的食物也会发 生改变,导致动物的种类随之改变。在演替过程中,群落的垂直结构和水平 结构都将发生变化。在演替过程中,物种丰度增加,稳定性应增强。答案B5 .如图,纵轴表示海洋不同深度中鱼类的食物分布状况,曲线甲、乙、丙分别表示三种鱼的数量变化。下列对此图的分析,错误的是、,丙,、呷1-一种群数量A.海洋中的鱼类具有垂直分层现象B.此图表明鱼类对食物的竞争状况C.此图表明海洋中鱼类的捕食状况D.此图表明海洋中鱼类的共生关系解析本题考查种间关系及群落的结构。解题时,要弄清楚纵横坐标的含义, 在此基础上,分析甲、乙、丙三者之间的关系。从曲线可以看出,甲、乙、 丙生活的区域不相同,表现出明显
5、的垂直分层现象;它们的生存区域和食物 有重叠部分,存在竞争;三种鱼主要食物有所不同,有利于各种群的生存。 答案D6 .生态系统的生产力是指生态系统的生物生产能力。有学者以“生产力假说” 来解释生物多样性的原因,认为是高生产力造成高的物种丰度。研究者在某 山区研究发现其生产力随着海拔高度增加而递减,且海拔高度与物种丰度关 系如图所示。由此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1 1110 1 000 2 000 3 000 4 000 海拔高度/mA.海拔1 000 m处物种丰度低而生产力高B.生产力最高的地区是物种丰度最高的地区C.高海拔地区的生产力比低海拔地区的高D.此研究结果支持“生产力假说”解析 物种
6、丰度是指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群落中物种数目越多,物种的丰度就越高。据题图可知,海拔1。00 m处的物种数目少,物种丰度低,海 拔2 0003 000 m处的物种数目多,物种丰度高,海拔4 000 m处的物种数 目相对较少,物种丰度相对较低。根据题意“生产力随着海拔高度增加而递 减”分析可知,低海拔地区如海拔1 00。m处的生产力比高海拔地区的生产 力相对较高,而物种丰富低,此研究结果很显然和“生产力假说”是矛盾的。答案A7 . 一个废弃鱼塘的演替过程如图所示,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演替先后顺序:乙一丙一甲一丁B.生物多样性:丁甲丙乙C.此演替过程属于原生演替D.此演替过程属于次生演替解析 在废
7、弃鱼塘中的演替为原生演替,演替过程应为丁f甲一丙f乙。答案C8 .如图表示云杉林被采伐开垦为农田,农田退耕后的演替过程,下列分析正确 的是()I云杉林云杉定居阶段 保松杨、桦混交群落)采伐消退农业才胖落阔叶树种阶段 (桦树、山杨群落)杂草群落 W采伐迹地A.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中的生态关系起着促进、抑制、改造和重建的作用B.图中的演替类型既有原生演替又有次生演替C.演替过程中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越来越强D.在该群落演替过程中,生态位重叠程度在上升命题立意本题考查群落的演替条件,难度较小。解析农田弃耕后的演替是次生演替;演替过程中,群落结构越来越复杂, 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越来越强,恢复力稳定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必修3第2单元第2讲 群落公开课 必修 单元 群落 公开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