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解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解读.docx(1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解读 加随访次数。随访中若发现有意外情况,建议其及时转诊。(四)产后访视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在收到分娩医院转来的产 妇分娩信息后,应于37天内到产妇家中进行产后访视,进行产褥期健康管理, 加强母乳喂养和新生儿护理指导,同时进行新生儿访视。1 .通过观察、询问和检查,了解产妇一般情况、乳房、子宫、恶露、会阴或 腹部伤口恢复等情况。2 .对产妇进行产褥期保健指导,对母乳喂养困难、产后便秘、痔疮、会阴或 腹部伤口等问题进行处理。3 .发现有产褥感染、产后出血、子宫复旧不佳、妊娠合并症未恢复者以及产 后抑郁等问题的产妇,应及时转至上级医疗卫生机构进一步检
2、查、诊断和治疗。4 .通过观察、询问和检查了解新生儿的基本情况。(五)产后42天健康检查1 .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正常产妇做产后健康检查,异常产妇到 原分娩医疗卫生机构检查。2 .通过询问、观察、一般体检和妇科检查,必要时进行辅助检查对产妇恢复 情况进行评估。3 .对产妇应进行性保健、避孕、预防生殖道感染、纯母乳喂养6个月、婴幼 营养等方面的指导。老年人健康管理服务规范一 服务对象辖区内65岁及以上常住居民。二、服务内容每年为老年人提供1次健康管理服务,包括生活方式和健康状况评估、体格 检查、辅助检查和健康指导。(一)生活方式和健康状况评估。通过问诊及老年人健康状态自评了解其基 本健
3、康状况、体育锻炼、饮食、吸烟、饮酒、慢性疾病常见症状、既往所患疾病、 治疗及目前用药和生活自理能力等情况。(二)体格检查。包括体温、脉搏、呼吸、血压、身高、体重、腰围、皮肤、 浅表淋巴结、心脏、肺部、腹部等常规体格检查,并对口腔、视力、听力和运动 功能等进行粗测判断。(三)辅助检查。包括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血清谷草转氨酶、血清谷 丙转氨酶和总胆红素)、肾功能(血清肌肝和血尿素氮)、空腹血糖、血脂和心电 图检测。(四)健康指导。告知健康体检结果并进行相应健康指导。1 .对发现已确诊的原发性高血压和2型糖尿病等患者纳入相应的慢性病患 者健康管理。2 .对体检中发现有异常的老年人建议定期复查。3
4、 .进行健康生活方式以及疫苗接种、骨质疏松预防、防跌倒措施、意外伤害 预防和自救等健康指导。4 .告知或预约下一次健康管理服务的时间。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服务规范一 服务对象辖区内35岁及以上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二、服务内容(一)筛查1 .对辖区内35岁及以上常住居民,每年在其第一次到乡镇卫生院、村卫生 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就诊时为其测量血压。2 .对第一次发现收缩压2140mmHg和(或)舒张压290mmHg的居民在去除可 能引起血压升高的因素后预约其复查,非同日3次血压高于正常,可初步诊断为 高血压。如有必要,建议转诊到上级医院确诊,2周内随访转诊结果,对已确诊 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纳入高
5、血压患者健康管理。对可疑继发性高血压患者,及时 转诊。3 .建议高危人群每半年至少测量1次血压,并接受医务人员的生活方式指 导。(二)随访评估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每年要提供至少4次面对面的随访。(1)测量血压并评估是否存在危急情况,如出现收缩压2180mmHg和(或) 舒张压NllOmmHg;意识改变、剧烈头痛或头晕、恶心呕吐、视力模糊、眼痛、 心悸、胸闷、喘憋不能平卧及处于妊娠期或哺乳期同时血压高于正常等危急情况 之一,或存在不能处理的其他疾病时,须在处理后紧急转诊。对于紧急转诊者, 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应在2周内主动随访转诊情况。(2)若不需紧急转诊,询问上次随访到
6、此次随访期间的症状。(3)测量体重、心率,计算体质指数(BMI)o(4)询问患者疾病情况和生活方式,包括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吸烟、 饮酒、运动、摄盐情况等。(5) 了解患者服药情况。(三)分类干预(1)对血压控制满意(收缩压140且舒张压(90mmHg)、无药物不良反应、 无新发并发症或原有并发症无加重的患者,预约进行下一次随访时间。(2)对第一次出现血压控制不满意,即收缩压2140 mmHg和(或)舒张压 290mmHg,或出现药物不良反应的患者,结合其服药依从性,必要时增加现用药 物剂量、更换或增加不同类的降压药物,2周内随访。(3)对连续两次出现血压控制不满意或药物不良反应难以控制以及
7、出现新 的并发症或原有并发症加重的患者,建议其转诊到上级医院,2周内主动随访转 诊情况。(4)对所有的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与患者一起制定生活方式改 进目标并在下一次随访时评估进展。告诉患者出现哪些异常时应立即就诊。(四)健康体检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每年进行1次较全面的健康检查,可与随访相结合。 内容包括体温、脉搏、呼吸、血压、身高、体重、腰围、皮肤、浅表淋巴结、心 脏、肺部、腹部等常规体格检查,并对口腔、视力、听力和运动功能等进行粗测 判断。具体内容参照城乡居民健康健康档案管理服务规范健康体检表。2型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服务规范一服务对象辖区内35岁及以上2型糖尿病患者。二、服务内容(-
8、)筛查对工作中发现的2型糖尿病高危人群进行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建议其每年 至少测量1次空腹血糖,并接受医务人员的健康指导。(二)随访评估对确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每年提供4次免费空腹血糖检测,至少进行4次 面对面随访。(1)测量空腹血糖和血压,并评估是否存在危急情况,如出现血糖、 16. 7mmol/L或血糖W3. 9mmol/L;收缩压21.80mmHg和/或舒张压2nommHg;有 意识或行为改变、呼气有烂苹果样丙酮味、心悸、出汗、食欲减退、恶心、呕吐、 多饮、多尿、腹痛、有深大呼吸、皮肤潮红;持续性心动过速(心率超过100次 /分钟);体温超过39摄氏度或有其他的突发异常情况,如视力突然骤
9、降、妊娠 期及哺乳期血糖高于正常等危险情况之一,或存在不能处理的其他疾病时,须在 处理后紧急转诊。对于紧急转诊者,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站)应在2周内主动随访转诊情况。(2)若不需紧急转诊,询问上次随访到此次随访期间的症状。(3)测量体重,计算体质指数(BMI),检查足背动脉搏动。(4)询问患者疾病情况和生活方式,包括心脑血管疾病、吸烟、饮酒、运 动、主食摄入情况等。(5) 了解患者服药情况。(三)分类干预(1)对血糖控制满意(空腹血糖值7.0mmol/L),无药物不良反应、无新发 并发症或原有并发症无加重的患者,预约进行下一次随访。(2)对第一次出现空腹血糖控制不满意(空
10、腹血糖值N7.0mmol/L)或药物 不良反应的患者,结合其服药依从情况进行指导,必要时增加现有药物剂量、更 换或增加不同类的降糖药物,2周内随访。(3)对连续两次出现空腹血糖控制不满意或药物不良反应难以控制以及出 现新的并发症或原有并发症加重的患者,建议其转诊到上级医院,2周内主动随 访转诊情况。(4)对所有的患者进行针对性的健康教育,与患者一起制定生活方式改进 目标并在下一次随访时评估进展。告诉患者出现哪些异常时应立即就诊。(四)健康体检对确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每年进行1次较全面的健康体检,体检可与随访 相结合。内容包括体温、脉搏、呼吸、血压、身高、体重、腰围、皮肤、浅表淋 巴结、心脏、肺
11、部、腹部等常规体格检查,并对口腔、视力、听力和运动功能等 进行粗测判断。具体内容参照城乡居民健康档案管理服务规范健康体检表。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服务规范一服务对象辖区内诊断明确、在家居住的重性精神疾病患者。重性精神疾病是指临床表 现有幻觉、妄想、严重思维障碍、行为紊乱等精神病性症状,且患者社会生活能 力严重受损的一组精神疾病。主要包括精神分裂症、分裂情感性障碍、偏执性精 神病、双相障碍、癫痫所致精神障碍、精神发育迟滞伴发精神障碍。二服务内容(一)患者信息管理在将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纳入管理时,需由家属提供或直接转自原承担治疗任 务的专业医疗卫生机构的疾病诊疗相关信息,同时为患者进行一次全面评估,为
12、 其建立一般居民健康档案,并按照要求填写重性精神疾病患者个人信息补充表。(二)随访评估对应管理的重性精神疾病患者每年至少随访4次,每次随访应对患者进行危 险性评估;检查患者的精神状况,包括感觉、知觉、思维、情感和意志行为、自 知力等;询问患者的躯体疾病、社会功能情况、服药情况及各项实验室检查结果 等。其中,危险性评估分为6级(0级:无符合以下15级中的任何行为;1级: 口头威胁,喊叫,但没有打砸行为;2级:打砸行为,局限在家里,针对财物。 能被劝说制止;3级:明显打砸行为,不分场合,针对财物;不能接受劝说而停 止;4级:持续的打砸行为,不分场合,针对财物或人,不能接受劝说而停止。 包括自伤、自
13、杀;5级:持管制性危险武器的针对人的任何暴力行为,或者纵火、 爆炸等行为,无论在家里还是公共场合)。(三)分类干预根据患者的危险性分级、精神症状是否消失、自知力是否完全恢复,工作、 社会功能是否恢复,以及患者是否存在药物不良反应或躯体疾病情况对患者进行 分类干预。1 .病情不稳定患者。若危险性为35级或精神病症状明显、自知力缺乏、 有急性药物不良反应或严重躯体疾病,对症处理后立即转诊到上级医院。必要时 报告当地公安部门,协助送院治疗。对于未住院的患者,在精神专科医师、居委 会人员、民警的共同协助下,2周内随访。2 .病情基本稳定患者。若危险性为12级,或精神症状、自知力、社会功 能状况至少有一
14、方面较差,首先应判断是病情波动或药物疗效不佳,还是伴有药 物不良反应或躯体症状恶化。分别采取在规定剂量范围内调整现用药物剂量和查 找原因对症治疗的措施,必要时与患者原主管医生取得联系,或在精神专科医师 指导下治疗,经初步处理后观察2周,若情况趋于稳定,可维持目前治疗方案,3个月时随访;若初步处理无效,则建议转诊到上级医院,2周内随访转诊情况。3 .病情稳定患者。若危险性为0级,且精神症状基本消失,自知力基本恢复, 社会功能处于一般或良好,无严重药物不良反应,躯体疾病稳定,无其他异常, 继续执行上级医院制定的治疗方案,3个月时随访。4 .每次随访根据患者病情的控制情况,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有针对性
15、的健康 教育和生活技能训练等方面的康复指导,对家属提供心理支持和帮助。(四)健康体检在患者病情许可的情况下,征得监护人与患者本人同意后,每年进行1次健 康检查,可与随访相结合。内容包括一般体格检查、血压、体重、血常规(含白 细胞分类)、转氨酶、血糖、心电图。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理服务规范一 服务对象辖区内服务人口。二、服务内容(一)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管理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其他专业机构指导下,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和社区 卫生服务中心(站)协助开展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排查、收集和 提供风险信息,参与风险评估和应急预案制(修)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突 然发生
16、,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 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二)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现、登记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应规范填写门诊日志、入 /出院登记本、X线检查和实验室检测结果登记本。首诊医生在诊疗过程中发现 传染病病人及疑似病人后,按要求填写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报告卡;如发 现或怀疑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按要求填写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 卡。(三)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1 .报告程序与方式。具备网络直报条件的机构,在规定时间内进行传染病和 /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的网络
17、直报;不具备网络直报条件的,按相关要 求通过电话、传真等方式进行报告,同时向辖区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送传 染病报告卡和/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卡。2 .报告时限。发现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人或疑似病人,或发现其他传染病、不明 原因疾病暴发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时,应按有关要求于2小时内报告。 发现其他乙、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规定报告的传染病病原携带者,应于 24小时内报告。3 .订正报告和补报。发现报告错误,或报告病例转归或诊断情况发生变化时, 应及时对传染病报告卡和/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卡等进行
18、订正;对漏报的传染病病例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及时进行补报。(四)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理1 .病人医疗救治和管理。按照有关规范要求,对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采取 隔离、医学观察等措施,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伤者进行急救,及时转诊,书写医 学记录及其他有关资料并妥善保管。2 .传染病密切接触者和健康危害暴露人员的管理。协助开展传染病接触者或 其他健康危害暴露人员的追踪、查找,对集中或居家医学观察者提供必要的基本 医疗和预防服务。3 .流行病学调查。协助对本辖区病人、疑似病人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开展流 行病学调查,收集和提供病人、密切接触者、其他健康危害暴露人员的相关信息。4 .疫点疫区处理。做好
19、医疗机构内现场控制、消毒隔离、个人防护、医疗垃 圾和污水的处理工作。协助对被污染的场所进行卫生处理,开展杀虫、灭鼠等工 作。5 .应急接种和预防性服药。协助开展应急接种、预防性服药、应急药品和防 护用品分发等工作,并提供指导。6 .宣传教育。根据辖区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性质和特点,开展相关 知识技能和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五)协助上级专业防治机构做好结核病和艾滋病患者的宣传、指导服务以 及非住院病人的治疗管理工作,相关技术要求参照有关规定。卫生监督协管服务规范一、服务对象辖区内居民。二、服务内容(一)食品安全信息报告发现或怀疑有食物中毒、食源性疾病、食品污染等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或可 能造
20、成危害的线索和事件,及时报告卫生监督机构并协助调查。(二)职业卫生咨询指导在医疗服务过程中,发现从事接触或可能接触职业危害因素的服务对象,并 对其开展针对性的职业病防治咨询、指导,对发现的可疑职业病患者向职业病诊 断机构报告。(三)饮用水卫生安全巡查协助卫生监督机构对农村集中式供水、城市二次供水和学校供水进行巡查, 协助开展饮用水水质抽检服务,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协助有关专业机构对供 水单位从业人员开展业务培训。(四)学校卫生服务协助卫生监督机构定期对学校传染病防控开展巡访,发现问题隐患及时报 告;指导学校设立卫生宣传栏,协助开展学生健康教育。协助有关专业机构对校 医(保健教师)开展业务培训
21、。(五)非法行医和非法采供血信息报告定期对辖区内非法行医、非法采供血开展巡访,发现相关信息及时向卫生监 督机构报告。城乡居民健康档案管理服务规范4健康教育服务规范5预防接种服务规范606岁儿童健康管理服务规范7孕产妇健康管理服务规范9老年人健康管理服务规范10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服务规范112型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服务规范12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服务规范13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理服务规范15卫生监督协管服务规范16实施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是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的重要内容,也是 我国公共卫生制度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自2009年启动以来,在 城乡基层医
22、疗卫生机构得到了普遍开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为进一步规范国家基本公共卫 生服务项目管理,卫生部在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2009年版)基础上,组织专家 对服务规范内容进行了修订和完善,形成了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20H年版)(以 下简称规范)。规范包括11项内容,即:城乡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健康教育、预防接种、06岁 儿童健康管理、孕产妇健康管理、老年人健康管理、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2型糖尿病患者 健康管理、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理以及卫生监督协 管服务规范。在各项服务规范中,分别对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服务对象、内容、流 程、要求、考核指标及服务记录表
23、等作出了规定。规范是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等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 为居民免费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参考依据,也可作为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开展基本公共卫 生服务绩效考核的依据。城乡居民健康档案管理服务规范一 服务对象辖区内常住居民,包括居住半年以上的户籍及非户籍居民。以06岁儿童、 孕产妇、老年人、慢性病患者和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等人群为重点。二、服务内容(一)居民健康档案的内容居民健康档案内容包括个人基本信息、健康体检、重点人群健康管理记录和 其他医疗卫生服务记录。1 .个人基本情况包括姓名、性别等基础信息和既往史、家族史等基本健康信 息。2 .健康体检包括一般健康检查、生活方式
24、、健康状况及其疾病用药情况、健 康评价等。3 .重点人群健康管理记录包括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要求的06岁儿 童、孕产妇、老年人、慢性病和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等各类重点人群的健康管理记 录。4 .其他医疗卫生服务记录包括上述记录之外的其他接诊、转诊、会诊记录等。(二)居民健康档案的建立1 .辖区居民到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接受服务时, 由医务人员负责为其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并根据其主要健康问题和服务提供情况 填写相应记录。同时为服务对象填写并发放居民健康档案信息卡。2 .通过入户服务(调查)、疾病筛查、健康体检等多种方式,由乡镇卫生院、 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组织医
25、务人员为居民建立健康档案,并根据 其主要健康问题和服务提供情况填写相应记录。3 .已建立居民电子健康档案信息系统的地区应由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社 区卫生服务中心(站)通过上述方式为个人建立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并发放国家 统一标准的医疗保健卡。4 .将医疗卫生服务过程中填写的健康档案相关记录表单,装入居民健康档案 袋统一存放。农村地区可以家庭为单位集中存放保管。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的数据 存放在电子健康档案数据中心。(三)居民健康档案的使用1 .已建档居民到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复诊时, 应持居民健康档案信息卡(或医疗保健卡),在调取其健康档案后,由接诊医生 根据复诊情况,及时
26、更新、补充相应记录内容。2 .入户开展医疗卫生服务时,应事先查阅服务对象的健康档案并携带相应表 单,在服务过程中记录、补充相应内容。已建立电子健康档案信息系统的机构应 同时更新电子健康档案。3 .对于需要转诊、会诊的服务对象,由接诊医生填写转诊、会诊记录。4 .所有的服务记录由责任医务人员或档案管理人员统一汇总、及时归档。健康教育服务规范一 服务对象辖区内居民。二、服务内容(一)健康教育内容L宣传普及中国公民健康素养一一基本知识与技能(试行)。配合有关 部门开展公民健康素养促进行动。2 .对青少年、妇女、老年人、残疾人、06岁儿童家长、农民工等人群进 行健康教育。3 .开展合理膳食、控制体重、
27、适当运动、心理平衡、改善睡眠、限盐、控烟、 限酒、控制药物依赖、戒毒等健康生活方式和可干预危险因素的健康教育。4 .开展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哮喘、乳腺癌和宫颈癌、结核病、肝炎、 艾滋病、流感、手足口病和狂犬病、布病等重点疾病健康教育。5 .开展食品安全、职业卫生、放射卫生、环境卫生、饮水卫生、计划生育、 学校卫生等公共卫生问题健康教育。6 .开展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防灾减灾、家庭急救等健康教育。7 .宣传普及医疗卫生法律法规及相关政策。(二)服务形式及要求.提供健康教育资料(1)发放印刷资料印刷资料包括健康教育折页、健康教育处方和健康手册等。放置在乡镇卫生 院、村卫生室、社区卫生
28、服务中心(站)的候诊区、诊室、咨询台等处。每个机 构每年提供不少于12种内容的印刷资料,并及时更新补充,保障使用。(2)播放音像资料音像资料包括录像带、VCD、DVD等视听传播资料,机构正常应诊的时间内, 在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候诊区、观察室、健教室等场所或宣传活 动现场播放。每个机构每年播放音像资料不少于6种。1 .设置健康教育宣传栏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宣传栏不少于2个,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 务站宣传栏不少于1个,每个宣传栏的面积不少于2平方米。宣传栏一般设置在 机构的户外、健康教育室、候诊室、输液室或收费大厅的明显位置,宣传栏中心 位置距地面1. 5-1. 6米高。每个
29、机构每2个月最少更换1次健康教育宣传栏内 容。2 .开展公众健康咨询活动利用各种健康主题日或针对辖区重点健康问题,开展健康咨询活动并发放宣 传资料。每个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每年至少开展9次公众健康咨询活 动。3 .举办健康知识讲座定期举办健康知识讲座,引导居民学习、掌握健康知识及必要的健康技能, 促进辖区内居民的身心健康。每个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每月至少举办 1次健康知识讲座,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站每两个月至少举办1次健康知识讲 座。4 .开展个体化健康教育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的医务人员在提供门诊医 疗、上门访视等医疗卫生服务时,要开展有针对性的个体化
30、健康知识和健康技能 的教育。预防接种服务规范一 服务对象辖区内06岁儿童和其他重点人群。二、服务内容(一)预防接种管理1 .及时为辖区内所有居住满3个月的06岁儿童建立预防接种证和预防接 种卡等儿童预防接种档案。2 .采取预约、通知单、电话、手机短信、网络、广播通知等适宜方式,通知 儿童监护人,告知接种疫苗的种类、时间、地点和相关要求。在边远山区、海岛、 牧区等交通不便的地区,可采取入户巡回的方式进行预防接种。3 .每半年对责任区内儿童的预防接种卡进行1次核查和整理。(二)预防接种根据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免疫程序,对适龄儿童进行常规接种。在部分省份对 重点人群接种出血热疫苗。在重点地区对高危人群实
31、施炭疽疫苗、钩体疫苗应急 接种。根据传染病控制需要,开展乙肝、麻疹、脊灰等疫苗强化免疫、群体性接 种工作和应急接种工作。1 .接种前的工作。接种工作人员在对儿童接种前应查验儿童预防接种证(卡、 薄)或电子档案,核对受种者姓名、性别、出生日期及接种记录,确定本次受种 对象、接种疫苗的品种。询问受种者的健康状况以及是否有接种禁忌等,告知受 种者或者其监护人所接种疫苗的品种、作用、禁忌、不良反应以及注意事项,可 采用书面或(和)口头告知的形式,并如实记录告知和询问的情况。2 .接种时的工作。接种工作人员在接种操作时再次查验核对受种者姓名、预 防接种证、接种凭证和本次接种的疫苗品种,核对无误后严格按照
32、预防接种工 作规范规定的接种月(年)龄、接种部位、接种途径、安全注射等要求予以接 种。3 .接种后的工作。告知儿童监护人,受种者在接种后应在留观室观察30分 钟。接种后及时在预防接种证、卡(簿)上记录,与儿童监护人预约下次接种疫 苗的种类、时间和地点。有条件的地区录入计算机并进行网络报告。(三)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处理如发现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接种人员应按照全国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 应监测方案的要求进行处理和报告。06岁儿童健康管理服务规范一服务对象辖区内居住的06岁儿童。二、服务内容(一)新生儿家庭访视新生儿出院后1周内,医务人员到新生儿家中进行,同时进行产后访视。了 解出生时情况、预防接种
33、情况,在开展新生儿疾病筛查的地区了解新生儿疾病筛 查情况等。观察家居环境,重点询问和观察喂养、 睡眠、大小便、黄疸、脐部情 况、口腔发育等。为新生儿测量体温、记录出生时体重、身长,进行体格检查, 同时建立06岁儿童保健手册。根据新生儿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对家长 进行母乳喂养、护理和常见疾病预防指导。如果发现新生儿未接种卡介苗和第1 剂乙肝疫苗,提醒家长尽快补种。如果发现新生儿未接受新生儿疾病筛查,告知 家长到具备筛查条件的医疗保健机构补筛。对于低出生体重、早产、双多胎或有 出生缺陷的新生儿根据实际情况增加访视次数。(二)新生儿满月健康管理新生儿满28天后,结合接种乙肝疫苗第二针,在乡镇卫生院
34、、社区卫生服 务中心进行随访。重点询问和观察新生儿的喂养、睡眠、大小便、黄疸等情况, 对其进行体重、身长测量、体格检查和发育评估。(三)婴幼儿健康管理满月后的随访服务均应在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偏远地区可 在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进行,时间分别在3、6、8、12、18、24、30、36 月龄时,共8次。有条件的地区,建议结合儿童预防接种时间增加随访次数。服 务内容包括询问上次随访到本次随访之间的婴幼儿喂养、患病等情况,进行体格 检查,做生长发育和心理行为发育评估,进行母乳喂养、辅食添加、心理行为发 育、意外伤害预防、口腔保健、中医保健、常见疾病防治等健康指导。在婴幼儿 68、18
35、、30月龄时分别进行1次血常规检测。在6、12、24、36月龄时使用 听性行为观察法分别进行1次听力筛查。在每次进行预防接种前均要检查有无禁 忌症,若无,体检结束后接受疫苗接种。(四)学龄前儿童健康管理为46岁儿童每年提供一次健康管理服务。散居儿童的健康管理服务应在 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集体儿童可在托幼机构进行。服务内容包 括询问上次随访到本次随访之间的膳食、患病等情况,进行体格检查,生长发育 和心理行为发育评估,血常规检测和视力筛查,进行合理膳食、心理行为发育、 意外伤害预防、口腔保健、中医保健、常见疾病防治等健康指导。在每次进行预 防接种前均要检查有无禁忌症,若无,体检结束后
36、接受疫苗接种。(五)健康问题处理对健康管理中发现的有营养不良、贫血、单纯性肥胖等情况的儿童应当分析 其原因,给出指导或转诊的建议。对口腔发育异常(唇腭裂、高鄂弓、诞生牙)、 踽齿、视力低常或听力异常儿童应及时转诊。孕产妇健康管理服务规范一 服务对象辖区内居住的孕产妇。二、服务内容(-)孕早期健康管理孕12周前为孕妇建立孕产妇保健手册,并进行第1次产前随访。1 .孕12周前由孕妇居住地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孕产妇 保健手册。2 .孕妇健康状况评估:询问既往史、家族史、个人史等,观察体态、精神等, 并进行一般体检、妇科检查和血常规、尿常规、血型、肝功能、肾功能、乙型肝 炎检查,有条件的
37、地区建议进行血糖、阴道分泌物、梅毒血清学试验、HIV抗体 检测等实验室检查。3 .开展孕早期个人卫生、心理和营养保健指导,特别要强调避免致畸因素和 疾病对胚胎的不良影响,同时进行产前筛查和产前诊断的宣传告知。4 .根据检查结果填写第1次产前随访服务记录表,对具有妊娠危险因素和可 能有妊娠禁忌症或严重并发症的孕妇,及时转诊到上级医疗卫生机构,并在2周 内随访转诊结果。(二)孕中期健康管理孕1620周、2124周各进行1次随访,对孕妇的健康状况和胎儿的生长 发育情况进行评估和指导。1 .孕妇健康状况评估:通过询问、观察、一般体格检查、产科检查、实验室 检查对孕妇健康和胎儿的生长发育状况进行评估,识别需要做产前诊断和需要转 诊的高危重点孕妇。2 .对未发现异常的孕妇,除了进行孕期的个人卫生、心理、运动和营养指导 外,还应进行预防出生缺陷的产前筛查和产前诊断的宣传告知。3 .对发现有异常的孕妇,要及时转至上级医疗卫生机构。出现危急征象的孕 妇,要立即转上级医疗卫生机构。(三)孕晚期健康管理1 .督促孕产妇在孕2836周、3740周去有助产资质的医疗卫生机构各进 行1次随访。2 .开展孕产妇自我监护方法、促进自然分娩、母乳喂养以及孕期并发症、合 并症防治指导。3 .对随访中发现的高危孕妇应根据就诊医疗卫生机构的建议督促其酌情增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