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徐州市一中高三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ocx
《江苏省徐州市一中高三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徐州市一中高三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ocx(1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徐州一中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 注意事项:1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 .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 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 卷上无效。3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 (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中国不仅推动企业加快复工复产,而且在谋划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以下 简称“新基建”)来推进经济增长。“新基建”能否真正实现既定目标,
2、核心在于能否顺利出现技术革命。如果“新基建”投资符合新技 术革命的发展方向,那么“新基建”投资将有助于促进或者加快技术革命的出现,助力促进经济发展的生 产力加速变革就值得期待,但如果“新基建”投资偏离经济社会发展轨道,那么新技术革命可能就无法如 期出现。从这个角度看,“新基建”实现既定目标的前提是政策制定部门能够有效研判下一轮科技革命, 只有认清未来科技革命的方向、演变路径及重点领域,才能有效地推动“新基建”有的放矢,这样的“新 基建”才能形成经济发展新动力,否则可能会出现巨大浪费甚至巨大损失。然而,技术创新是小概率事件。观察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技术革命往往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企业 等微观主体
3、通常不愿意进行大规模研发创新的投入,世界主要国家大多注重对研究创新的支持,以提高企 业等微观主体的创新意愿,但政府的介入未必就能实现加速技术创新或者技术革命的目标。新能源汽车作 为“新基建”的重要内容,截至目前在电池材料等重要领域尚未取得实质性突破,当前新能源汽车发展方 向仍不明朗。(摘编自陈建奇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如何膨成增长新动力,学习时报2020年3月18日) 材料二:“要致需、先修路”,这句广为流传的话道出了基础设施建设对于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和先导作 用。基础设施的一个重要功能,是实现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等顺畅流动,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提供基础性条件。基屈设施犹如经济社会发展的
4、筋骨,节点布局合理、网络密度适宜、通道运行高效、传 彻夜难安。21.下列各句中的破折号,和文中破折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A. “唉,天可真凉了一一”(这“了”字念得很高,拖得很长)B.第五年他跑了第一名一一他几乎绝望了,橱窗里只有一幅环城跑群众场面的照片。C.这句名言蕴涵哲理,给人们一一特别是热衷改革、勇于创新的人们以深刻的启示。D.为了自己的“种子事业”,钟扬的足迹延伸到了植物学家的“无人区”一一西藏。22 .调整文中两处画波浪线句子的语序,使之语序合理,与上下文衔接紧密。答:(1)调整为:(2)调整为:23 .文中画横线 句子“女子的笑容令斯人陶醉”表达直向,缺乏想象力。请加以修改,要求形
5、象生动, 25个字以内。四、写作(60分).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讲述敦煌研究者与莫高窟故事的七集系列视频一事一生,一人一窟于近期播出。一人一窟,每个 研究者都有最钟情的一个洞窟,也是人生的标志性研究成果;一事一生,研究者选择热爱的敦煌研究为事 业,终其一生,而这也是敦煌研究院的传统。一代代敦煌人择一事、终一生,将一生的热情投射在洞窟之 中。63岁的阿木爷爷从13岁起学习木匠手艺,凭一双巧手把寻常木头打造成各种精巧工艺品;故宫的文物 修复师耗时几年甚至几十年临基一幅画,把碎成100多片的青铜器拼接完整当今社会日新月异、飞速发展,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你赞成“择一事,终一生”的人生选择吗?请
6、你写 一篇发言稿,在班会上谈谈你的感触和思考。要求:自拟题目,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试卷相关说明本试卷的题干、答案和解析均由组卷网( )专业教师团队编校出品。登录组卷网可对本试卷进行单题组卷、细目表分析、布置作业、举一反三等操作。试卷地址:在组卷网浏览本卷组卷网是学科网旗下的在线题库平台,覆盖小初高全学段全学科、超过900万精品解析试题。关注组卷网服务号,可使用移动教学助手功能(布置作业、线上考试、加入错题本、错题训练I学科网长期征集全国最新统考试卷、名校试卷、原创题,赢取丰厚稿酬,欢迎合作。钱老师 QQ : 537008204 曹老师 QQ : 713000
7、635输能力符合社会需要,筋骨就强健有力,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就稳固有效。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设施”形式日益多样,但“基础”作用并未改变。在农业社会,水对于耕 作的重要性不言而榆,水利设施的好坏直接决定农耕水平与农民生活质量。我国古代修建的都江堰、郑国 渠等一批大型水利工程,为提高农业生产力奠定了重要基础,对增强国力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工业社会, 机械设备等在生产生活中的作用日益突出,交通运输、管道运输、电力网络等成为重要基础设施。英国工 业革命后,原有水运体系难以满足运输需要,铁路迅速发展,加速了其工业化进程。进入信息时代,数据 和信息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要素,互联网成为重要基础设施,对
8、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不可估量的彩响。 可见,基础设施只有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不断升级,才能持续发挥支撑作用。基岫设施的重要地位决定了其 建设需既适应当下又面向未来,既科学安排又适度超前。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各种资源要素空间分布不平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基础设施建设成绩斐 然,配置各类资源的能力不断增强,抵御自然灾害的水平大幅提升,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了有力支 撑。我国用几十年时间走完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创造了举世瞩目的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在 很大程度上得益于适度超前的基础设施建设。同时也要看到,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 中国家的国际地
9、位没有变,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仍然突出。其表现之一就是城乡和区域之间基础设施 发展不够均衡、人均基础设施存量水平与发达国家还有较大差距,实现基础设施现代化尚需时日。还应看 到,我国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适应新型城镇化建设、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调整优化产业布局等需要, 基础设施改造升级势在必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推进,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基础设施建设 必须先行。当前,既要合理扩大基建规模,又要抓紧补齐基建短板:既要加强传统基础设施改造升级,又 要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只有统筹好存量与增量、传统基建与新基建,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才能 为我国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为满足人民群众的美
10、好生活需要提供稳固支撑。近年来,党中央在基础设施建设领域谋篇布局,从“补齐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短板” “加 强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到审议通过关于推动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再到“加快推进国家 规划已明确的重大工程和基础设施建设” “打造集约高效、经济适用、智能绿色、安全可靠的现代化基础 设施体系” “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度”等,充分体现了统筹推进传统基建和新基 建的重要思路。认真贯彻落实这一系列重要决策部署,必将显著提升我国基础设施现代化水平,为实现“两 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摘编自殷鹏统筹推进传统基建和新基建人民日报202
11、0年4月20日) 材料三:在党中央决策部署下,“新基建”进入了加速推进的快车道。中经论坛特别邀请专家学者、企业家, 共同围绕“新基建”的话题展开深入讨论。“新基建”成为疫情期间舆论关注的热点话题,“新基建”到底“新”在哪里?与传统基建的区别是 什么?“新基建”的“新”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技术新。“新基建”主要以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 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为依托;二是模式新。“新基建”加速新技术的产业应用,并催生大 量创新应用和产业形态,扩大了新供给,形成新的经济模式,从而带动现代服务业、生产性服务业、文化 创意等相关产业和经济发展,同时借助新兴的服务模式和技术手段为更大范围的
12、经济活动提供可能,甚至 推动产生新的新兴战略产业;三是领域新。“新基建”不同于以铁路、公路、桥梁等为主的传统基建,有 全新的应用领域,如全联网应用、天地通讯、智慧城市等。加快推进“新基建”面临哪些困难和挑战?应采取哪些有效举措加快“新基建”建设进度,进一步释 放我国经济发展新动能?刘韵洁:目前,我国正处于从跟踪模仿向创新驱动迈进的关键阶段,部分核心技术仍受制于人。我国 在未来网络与通信领域的制造工艺、标准制定、产业生态等方面,距离国际先进水平仍然存在一定差距, 自主创新能力有待加强,需加强核心关键技术攻关。张新红:发展“新基建”,面临技术、资金、体制、模式等方面的困难和挑战。目前,具备条件的地
13、 区和企业加快推进“新基建”的热情很高,但相关资料显示,真正与“新基建”相关的项目并不多,占基 建总投资的比重也不高。各地应加快研究制定专门的“新基建”指导意见和行动计划,研究建立“新基建” 绩效考评体系,包括覆盖面、渗透率、质量、用户体脸、普遍服务落实程度等多维度考察,及时了解建设 成效及其社会经济效应。(摘编自增强“新基建”带动性释放经济发展新动能,“中国经济网” 2020年4月17日).下列对“新基建”和“传统基建”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新基建”主要以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为依托;“传统基建”则主要以铁路、 公路、桥梁等技术要求不高建设为主。B.“新基
14、建”不局限于有形的基础设施建设,也包括无形的平台、应用系统的建设;“传统基建”主要围 绕与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有形设施建设。C.“新基建”能催生大量创新应用和产业形态,推动产生新的新兴战略产业;“传统基建”则需要在原有 设施的基础上改造升级以适应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D.“新基建对经济效率提升显著,在我国拥有较大发展空间;“传统基建”提供的主要是基建项目自身的 功能,对未来经济增长的影响力有所弱化。2 .下列对材料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如果政策制定部门能够有效研判下一轮科技革命,那么将会为接下来的“新基建”指明方向,更好地发 挥稳定经济发展的作用。B.由于技术革命的不确定性,企业等
15、微观主体在大规模研发创新上不愿过多投入,只要国家政府不断介入, 就能加速技术创新发展。C.基础设施建设的内容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而不断发生变化,只有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基础设施建设才 能持续发挥支撑作用。D.我国的“新基建”虽然面临技术、资金、体制等困难,但目前已经进入加速推进的快车道,未来会给行 业带来新的挑战和机遇。3 .下列对材料一和材料二的论证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材料一运用假设论证的方法,从正反两方面具体明确地论证了 “新基建”与技术革命之间的密切关系。B.材料一以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为例,旨在论述“新基建”的发展需要依靠政府强有力的补贴。C.材料二开篇运用引用和比喻论证的方法,论证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江苏省 徐州市 一中 高三上 学期 期末 语文试题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