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求平均数教案例文.docx
《2022求平均数教案例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求平均数教案例文.docx(6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2求平均数教案求平均数教案1师:(看着生2)你能给你的这种方法取个名字吗?(由于平时有渗透过这种方法,生2很自然地说出是“移多补少”)师板书:算术法 移多补少法师小结:刚才生1和生2分别用算术法和移多补少法求出了第一组的平均数是83,那有谁求出第二组的平均数了?(生摇头,大胆学生说:除不尽的)师:(乘机)那你们有什么好办法?生:用我们学过的“估算”师:好,那你们试试吧!(指1名板演)板书:(78+83+82+83)/481师:从两组平均数83和81中,你知道了什么?生:第一组平均数大,所以还是第一组总体水平好一些。3、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师:第一组的83表示什么?你怎么理解“83”这个数?(
2、引导学生明白:“83”是个“虚数”,第一组的83不表示每人真跳了83下,有可能小于83,有可能大于83,还有可能等于83。)师:通过刚刚的情景,当人数不相等,比总数不公平时,是谁帮助了咱们?(平均数),那你想对“平均数”说什么心里话?生(自由发言)生1:平均数,你真厉害,使不公平的事变公平了。生2:平均数,因为有了你,世界上才会太平4、沟通平均数与生活的联系。师:在平时生活中,你们见过平均数吗?生举例:统计考试成绩需要平均数;平均每月用电量;节目比赛打分用到平均数。(三)、联系生活,拓展应用1、多媒体呈现:下面是某县199920xx年家庭电脑拥有量的统计图。图略:1999年350台,20xx年
3、600台,20xx年1000台,20xx年1600台,20xx年2500台(1) 求出这五年来,平均每年拥有电脑多少台?(出现算术法和移多补少法两种方法)(2) 估计一下,到20xx年这个县的家庭电脑拥有量是多少?为什么?(3) 从图上你还知道些什么?2、多媒体呈现一幅统计图,内容为:小刚家每个季度用水分别是16吨、24吨、36吨、27吨师:请你帮他算一算平均每月用水多少吨?应该选择哪个算式?(1)(16+24+36+27)/4(2)(16+24+36+27)/12(3)(16+24+36+27)/365a、生举手表决b、辩论交流得出正确答案(2)c、师生小结:计算平均数时,得从问题出发去选择
4、正确的总数和总份数后,再总数/总份数=平均数(四)、总结评价,提高认识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师:你觉得这些知识对你以后生活或学习有什么影响或作用?板书设计求平均数(算术法 移多补少法)第一组:(82+86+81)/3=83 第二组:(78+83+82+83)/481当人数不相等,比总数不公平时,我们就得看“平均数”。“平均数”是个“虚数”(大于平均数 ;小于平均数 ; 等于平均数)“平均数”可用来预测未来发展趋势。求平均数教案2教学目标:1知道平均数的含义和求法。2加强学生对平均数在统计学上意义的理解。3运用数学思想方法解决生活中有关平均数的问题,增强数学应用意识。教师重点和难点
5、:理解平均数的含义,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长方形。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1谈话引入:(出示幻灯教师家的书架)师:这是老师家的书架,咱们一起来看看。现在我的书架上上层有8本书,下层有4本书,我想请同学帮忙,重新整理一下,使每层书架上的书一样多。你有什么办法?2感知(1)学生思考,想象移的过程。生:把上层书架上的8本书 ,拿2本放在下层书架上,现在每层书架上的书就一样多了。(2)教师操作并问:现在每层都有几本书了?(6本)(3)师:像这样把多的移给少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我们给它起个名字叫:移多补少。(4)师:你还有什么方法?生:把上层书架上的书和下层书架上的书先合起来,再平均
6、放在两层书架上,这样每层书架上的书就一样多了。师:像这种把几个不同的数先合并起来,再平均分成这样的几份的到相同的数,解决问题的方法我们也给它起个名字叫:先合后分。(5)师:现在每层书架上的书一样多了吗?生:一样多了。师:都是几本?(6本)师:它是我们通过什么方法得到的数?(或者:谁来说一说我们可以通过什么方法来得到这个数?)生:用的是移多补少和先合后分的方法。师:像这样得到的数,它也有自己的名字平均数。师:所以6就是8和4的平均数。谁再来说说6是谁和谁的平均数?(生说)(6)师: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下“平均数”这个新朋友,好吗? (板书:平均数)二、合作探究,深化理解1、师:老师又新增添了一层
7、书架,第三层书架上有几本书了?生:第三层书架上有3本书了.师:用我们刚才解决问题的方法,你能求出这三层书架上书的本数的平均数吗?师:请拿出学具,来摆一摆,注意摆时要一一对应。摆完把你的想法讲给你的同伴听一听。(学生活动,教师巡视。)师:谁来说一说,你的方法。学生汇报:生:从8本书里拿出1个放在第二层4本书里,再从第一层拿出2本书放在第三层书里,这样他们每层就一样多了。师:现在每层有几本书了?生:现在每层有5本书了。师:5就是8、4、3的什么数?生:5就是8、4、3的平均数。师:还有其他方法吗?生:先把三层书合起来,在平均分成3层。师:你能有算式表示表示出来吗?生:(8+4+3)3=5(本)(师
8、板书)师:8+4+3表示什么?为什么要除以3?5表示什么?(1) 找2-3人来汇报。(2) 把这个算是各部分表示什么?同伴之间互相说一说。2、师:下面我们来解决一个生活中的小问题。(出示统计图)(1)师:仔细观察这幅统计图,你获得了那些数学信息?生:小红收集了47个矿泉水瓶。小兰收集了33个矿泉水瓶。小亮收集了25个矿泉水瓶。小红收集了35个矿泉水瓶。师:根据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一个跟我们今天学习有关的数学问题吗?生:这一小队平均每人收集了多少个矿泉水瓶?师:怎样求出这一小队平均每人收集了多少个矿泉水瓶?师:你先独立思考一下,把自己的想法和同伴交流交流,再把自己的想法用算式表示出来。学生活动,教
9、师巡视。组织汇报:生:(47+33+25+35)4=(80+60)4=1404=35(个)答:这一小队平均每人收集了35个矿泉水瓶。师:观察这个算式,哪部分体现了合?哪部分体现了分?哪个数是平均数?生:47+33+25+35体现了合, 4体现了分, 35是平均数。师:35是哪些数的平均数?生:35是47、33、25、35平均数。师:有用移多补少的方法的吗?师:你们怎么不用这种方法呢?生:数太大不好操作。师:好,老师把这种方法放到了上了,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吧。(放,学生体验一本一本的移比较麻烦)。师小结:看起来,真像同学们说的一样,用“移多补少”的方法解决这个问题真是不方便。我们以后在遇到问题时,
10、一定要根据不同问题选择合适的方法来解答。(2)师:老师把平均数也放到了统计图中,请你用这个平均数与这四位同学实际的收集的矿泉水瓶个数比一比,你发现了什么?(看情况,让学生小组交流)生:小红收集的个数比平均数多;小兰和小亮收集的个数比平均数少;小明收集的个数与平均数同样多。师:它是每个人实际收集到的矿泉水瓶吗?生:不是。师:它只是反应了这组数据的总体情况。三、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师:看来同学们已经对平均数有了较深的认识,那我要出几道题考考大家。1、判断并说明理由学校篮球队队员的平均身高是160厘米。(1)李强是学校篮球队队员,他身高155厘米,可能吗?(生判断。)说说你的理由。师:说得好!为了使同
11、学们对这一问题有更深刻的了解,我还给大家带来了一道题。(2)学校篮球队可能有身高超过160厘米的队员吗?师:看来,还真有超出平均身高的人。不过,既然队员中有人身高超过了平均数,那么。生:那就一定有人身高不到平均数。师:没错。看来,平均数只反映一组数据的总体水平,并不代表其中的每一个数据。好了,探讨完身高问题,我们再来看看小马过河的问题。2、有一匹小马要过河,可是河上没有桥,河边有个告示牌:平均水深120厘米,请注意安全!小马想:我的身高是140厘米,比平均水深要高,一定能安全过河。师:同学们,你们说小马能安全过河吗?和你的同伴讨论讨论。学生们判断并说明理由。师:看来小马能否安全过河是不确定的,
12、小马听了你们的分析,一定会谨慎从事的,谢谢同学们。3、在一次采摘活动中,小明摘了52个苹果,小刚摘了56个苹果,小红和小兰共摘了84个苹果,他们平均每人摘了多少个苹果?(列 综合算式)学生独立解决,集体订正。四、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新的收获?五、师总结:同学们,刚才我们利用平均数解决了这么多的问题,走出课堂,愿大家能带上今天所学的内容,更好地认识生活中与平均数有关的各种问题。求平均数教案3一、教学目的1使学生了解计算器上有关统计计算的符号2使学生会用计算器求一组数据的平均数、标准差与方差3使学生体会到用计算器统计的省时、省力的优越性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掌握用计算器计算平均数、方差
13、的方法难点:计算器上符号的准确识读与应用三、教学过程复习提问1我们学过哪些计算一组数据的平均数的方法?2我们学过哪些计算一组数据的方差与标准差的方法?引入新课随着科学的进步,一些先进的计算工具逐步进入千家万户,我们可以用这些计算工具来进行计算本课我们学习用计算器计算一组数据的平均数与方差的方法新课让学生阅读并在教师指导下计算教材例中两组数据的平均数、标准差与方差同时,通过应用计算器,了解的作用接下来让学生作如下练习:填空题:2计算器中,STAT是_的意思,DATA是_的意思3计算器键盘上,符号与书中符号_意义相同,表示一组数据的_4在CZ1206型计算器上设有标准差运算键,而未设_运算键,一般
14、要通过将标准差_得到_选择题:1通过使用计算器比较两组数据的波动大小,只需通过比较它们的_即可 A标准差B方差C平均数D中位数2如果有重复出现的数据,比如有10个数据是11,那么输入时可按 3用计算器计算样本91,92,90,89,88的标准差为 A0 B1 C约1。414 D24用计算器计算7,8,8,6,5,7,5,4,7,6的平均数、方差分别为 A6。3,1。27 B1。61,6。3C6。3,1。61 D1。27,1。61教师可先用投影片(或小黑板或示意图纸)写好操作效果图和学生的计算结果进行对比接下来师生共同继续作课本上练习小结1熟悉计算器上各键的功能2学会算(用计算器)平均数、标准差
15、、方差四、教学注意问题1本课教学内容关键是动手,要让学生动手作,为帮助学生中动手能力差者,要提倡互相帮助2学生做作业时可提示他们可核对以前的题目的准确性求平均数教案4教学目标:1. 通过活动,初步感知“平均数”的概念。2. 了解“平均数”的意义,初步学会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能运用生活经验对“平均数”做出解释。3. 能运用“平均数”解决现实中的问题,强化数学在生活中的运用。教学准备:教具:十个小皮球、两个小筐、多媒体课件学具:五个笔筒、十五根铅笔、统计表三张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设计意图 教学预设一、游戏导入,激发兴趣师:同学们,我们曾经玩过投球游戏,今天咱们再来一场比赛,好吗?男队、女队各出三人
16、,看哪队能赢。请两队各派一名记录员做好统计。其他同学做裁判。学生进行比赛。赛完后展示统计表进行比较。(游戏开始,老师事前制好统计表,分发给两个统计员,进行记录。比赛两次)二、巧设冲突,理解意义师:听说亮亮他们也在举行投球比赛呢,咱们一起去看看吧。(多媒体展示书上的两个统计表。)咦,怎么吵起来了?喔,原来他们在争执哪组投的成绩好呢。引导学生看课件中的两个统计表,从表中知道了什么?(人数不等及每人投中的个数)请大家帮着兔博士一起给评判一下吧。(最后定为比较平均每人投中的个数公平,多者为胜。)师:怎样才能求出平均每人投中的个数呢?(幻灯单独出示第一组的统计表。)师:那第一组平均每人投中的数7个,就是
17、这组同学投球的“平均数” 。(板书)师:谁能求一下第二组投中球的平均数?师:为什么第一组是除以4,而第二组却除以5呢?师:现在比较一下,哪组获胜?生:第一组获胜。三、自主探究,归纳方法师:刚才我们用的是求平均数的方法裁决出第一组获胜。看来平均数用处不小啊,这不,亮亮看到妈妈经常使用不能降解的塑料袋买菜,就暗暗做了统计,想用真实的数据来说服妈妈保护环境呢。出示统计表。师:请大家帮亮亮算一算,妈妈平均每天丢弃几个塑料袋?师:请大家仔细观察我们上边三道题的解答过程,你知道怎样求平均数了吗?(出求平均数的数量关系式: 用总数/份数平均数)师:不过兔博士还有一个问题要问问大家呢。出示“议一议”1.求出的
18、“3个”是每天实际丢弃塑料袋的个数吗?生:不是每天丢弃的塑料袋的个数,而是算出的一个平均数。师:出示2.求出的 “3个”与星期四妈妈丢的塑料袋3个一样吗?不一样,求出的“3个”只是一个平均数,而星期四妈妈丢的塑料袋3个是一个实际的数,是实际丢了3个。四、动手操作,巩固验证师:看学得这么认真,兔博士决定来个小测验,记住,既要动手又要动脑呀。出示做一做。下面笔筒中放有根数不同的铅笔,如果要使每个笔筒中放的铅笔根数不同,每个笔筒放几根?师: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怎样做的。师:大家轻松一下,来一个拍球比赛怎么样?每组为一个队,由组长做好记录,发统计表。最后看哪组平均成绩好,哪组就获胜。比赛。最后表
19、扬优胜小队。师:大头蛙有几个问题实在是弄不明白,谁能帮帮它?(判断题)1.河北省篮球队队员的平均身高是厘米,a王刚是这个篮球队的队员,他身高185厘米,可能吗?b这个球队有没有身高超过厘米的队员?2.小明所在的三年级的平均体重是28千克,小明的体重一定是28千克吗?师:兔博士站又添新内容了,想去看看吗?出示:我国每人平均住房面积:城镇24平方米;农村28平方米。我国平均每人年收入为8800元。我国平均每人生活用水量每日为208升。我国平均每人每年用电量为1081千瓦时。我国男性平均身高为1.68米。我国女性平均身高为1.54米。看完这组数据你想说什么?五、学以致用,拓展延伸1. 调查自己家水费
20、、电费平均每月要交多少元?2. 统计本小组成员假期读书情况,并计算出小组平均每人读书多少本。课前让学生亲历一个自己十分感兴趣的游戏,在活动中复习统计的过程,让学生感知到:“人数相等可以比总数”,为后面人数不等求“平均数”的情况埋下伏笔。由于人数不同,(再用比较总数的方法就不公平了)所以不能用比较总数的方法来决定胜负,一时找不到解决的方法,激起学生进一步探究的欲望和兴趣,老师把富有挑战性的问题大胆抛向学生,在学生的认知思维冲突中,在解决问题的需要中,自然而然地逼近了平均数,让学生在不经意间感受到了平均数产生的价值和必要。通过实际问题,让学生自己感悟,经历求平均数的过程,为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建立了平
21、台,又从不同的角度探索出求平均数的方法,使解决问题的方法多样化。求完平均数提出这一问题的目的是让学生明白总量与份数是要一一对应的,加深学生对平均数计算方法的印象。在学生学习平均数的同时进行环保教育,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充分印证求平均数的计算方法)让学生在探究的基础上,独立概括出求平均数的数量关系式。训练学生的观察、概括的能力。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悟平均数的意义,知道“3个”不是妈妈某一天丢弃塑料袋的真实个数,而是一个平均数。让学生再次明确平均数的意义。与实际数据加以区别。通过动手动脑再次验证、巩固求平均数的方法。要给学生充分的操作时间,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根据认知规律,适当地加入学生熟悉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 平均数 教案 例文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