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教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语文教学案.docx(2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七年级语文教学案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审批人:科目语文年级七年级备课教师课题热爱生活热爱写作课型新授上课时间2020年月日学 习 目 标1、 通过学习要求明确习作目标。2、 学习例文,潜移默化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写作。学习 重点通过学习要求明确习作目标。学习 难点学生进行自主写作学生活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交流、达标测试)教师活动(环节、精讲释疑)一、自主学习1 .学生交流:新学期印象深刻的见闻感受。2 .方法指导:见闻、感受和想法可能很多,可以围绕自己感受最深的某一点来写。在写作 时,可以参考以下话题:新的校园,新的环境 我是中学生了,感觉真棒我的新同桌真幽默校园里有这么一个有趣的地方
2、范文:我的新同学他像一朵凌寒开放的菊花,没有那么引人注目,却芬芳四溢,沁人心脾。他个子不高,中等身材,高高的鼻梁,一对明亮的双眼,黑色的双眸透出他 的深邃,脸上那层出不穷的痘痘透出他的青春活力。午饭过后,教室如菜市场,嘈杂声连绵起伏。我如同深陷一片巨大的“泥潭” 之中,逗打声、游戏声、哼歌声、背单词声,让人耳不暇接,坐立不安。就在此时,一个人引起我的注意,他如同一只鹤站立在鸡群之中。他1.导语:秋天是个 多彩的季节,秋高 气爽,黄叶翻飞, 大自然向我们展示 了另一番多彩的景 致,如今我们已经 走进秋的天地,让 我们来感受它给我 们带来的美韵。七年级语文教学案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审批人:科
3、目语文年级七年级备课教师课题观沧海课型新授上课时间2020年月日学 习 目 标1 . 了解诗词有关知识。2 .品味语曰,体味诗词忌境。3 .有感情地反复诵读并熟练地背诵。学习 重点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健康高尚的审美情操。学习 难点启发学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学生活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交流、达标测试)教师活动(环节、精讲释疑).一、自主学习曹操(155220),字孟德,沛国谯(今安徽毫州)人,东汉末年著名 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建安时期的代表诗人之一。东汉末年,在 镇压黄巾起义军中,逐步扩充军事力量。建安元年迎汉献帝到都许昌, 用他的名义发号施令,“挟天子以
4、令诸侯”,先后削平吕布等割据势 力。官渡之战大破军阀袁绍后,逐渐统一了北方。建安十三年,进 位为丞相,率军南下,被孙权和刘备的联军击败于赤壁。后封魏王。 曹操一生未称帝,他病死后,曹丕继位后不久称帝,追尊曹操为武帝。他在北方屯田,兴修水利,解决了军粮缺乏的问题,对农业生产 的恢复有一定作用;用人唯才,打破世族门第观念,罗致地主阶级中 下层人物,抑制豪强,加强集权,所统治的地区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和 发展。精于兵法,著孙子略解、兵书接要等书。善诗歌,其 诗内容较为丰富,风格慷慨悲壮,观沧海、龟虽寿、短歌 行和蒿里行等篇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求贤若渴之心,或反映 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气魄雄伟,苍劲悲凉。
5、散文亦清峻整洁。著作 有魏武帝集,今有整理排印本曹操集。后人对其评价,尤其 三国演义将其刻画为舌L世奸雄形象,与历史颇有出入。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曹操乐府诗步出夏门行组诗中的第一 章一一观沧海。乐府,是原来是汉武帝是掌管音乐的官署机构名 称,后来演化为诗体名称,是可以入乐歌唱的诗歌,后来有不入乐的 也被称为乐府或拟乐府。观沧海正是北征乌桓归途中经过碣石山时写的。大战之前, 身为主帅的曹操,登上当年秦皇汉武也曾登过的碣石山,又当秋风萧 瑟之际,展现在他眼前的是一幅怎样的图景?他的心情又是怎样的 呢? 一起来看课文。二、合作探究整体感知导入新课古代诗词是我国古代文学宝 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其中 有很
6、多佳作,不仅语言隽美, 而且意境深远;它们有的充 满了生活的情趣,有的蕴含 着深刻的哲理 -因此千百年 来广为传诵,成了流传千古 的名篇。我们在课外已经接 触了不少优秀的古代诗词, 从今天开始,我们将陆续学 习课本中的五首古代诗词, 主要是领会古人融情于景, 借景抒情的手法,和讲究炼 字炼句的创作精神。大家知道曹操吧?说起 曹操,常常听到两种截然不 同的评价,有人说他是英雄, 有人说他是奸雄,我们同学 从历史或文学作品中认识了 曹操,你认为他是怎样一个 形象呢?(作一个简单的名 义调查)评价一个人物,历 史和文学两种角度是不同 的,前者更注重客观性,后 者强调艺术性,加上不同时 代不同个体,出
7、现对立的观 点是可以理解的,但要科学学生活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交流、达标测试)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教师配乐范读。学生自由朗读,扫清文字障碍,教师正音。学生个人配乐朗读。全体学生有感情地齐读课文。三、展示交流疏通文意,注解重要字词请学生翻译,并注意提醒校正。补充:临;至U,登上,登临;何;多么;萧瑟:树木被秋风吹动的声 音东行登上碣石山,来观赏大海。海水多么宽阔浩荡,碣石山高高耸立在海边碣石山上树木丛生,各种草长得很繁茂。在萧瑟的秋风中,海上涌起巨大的波涛。日月运行不息,好像是从这浩淼的海洋中出发的。银河星光灿烂,好像是从这浩淼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真是幸运极了,用歌唱来表达自己的豪
8、情壮志吧。四、达标测试全诗围绕哪个字展开来写的?这首诗写了几层意思?哪些诗句是写现实的?哪些诗句是想像的?诗中哪些诗句最能体现作者博大的胸怀?参考:全诗以“观”字统领全篇,以下由“观”字展开,写登山所 见。全诗写了三层意思。第一层(开头两句):交代观海的地点,直陈其事,“观”字领全篇。 第二层(“水何澹澹”至“洪波涌起”):描写海水和山岛。这一层全是 写现实中的实景。问:实写观海的诗句一共有6句,所写的内容和角度有什么不同?研读与赏析“日月之行”至“若出其里”诗句学生想像画面。展现一幅怎样的图景?展现大海之大,有吞吐日月星 辰的气派。问:为什么曹操会产生这样的想像?联系作者写这首诗的背景,我们
9、想一想,这里集中反映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5、小结:虚实结合,借景抒情,描写沧海的壮丽景色,表现博大的胸怀,抒发 统一天下的宏伟抱负。基调苍凉慷慨,历来被视为“建安风骨”的代 表作毒学反教师活动(环节、精讲释疑)地评价一个历史人物,还是 以客观为准。今天,我们先来历史地 客观地认识一下曹操。哪位 同学可以为我们简单介绍一 下曹操?参考:“水何澹澹,山岛 竦峙”两句是总写全景,其 中前一句写海波动荡,后一 句写山岛巍然耸立。海水荡 漾,山岛耸立一一动静相映 衬,显示了大海的辽阔和威 严。接着两句写岛上的草木,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一 派生机勃勃。这两句是紧扣 上文“山岛竦峙”展开。下 面两句
10、“秋风萧瑟,洪波涌 起”,写出了海上景象的变 化,表现了大海的雄伟气势。 “洪。大的意思。这两句是 照应上文“水何澹澹”而写 的。树木百草,秋风洪波一 一静动相配,显示了大海的 盎然生机和宏伟气象。这一层6句诗,结构非 常严密,可见作者构思的精 心。第三层(“日月之行”至 “若出其里”):借助奇特的 想像来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 辰的气概。是虚景,从两个 “若”字可以看出。最后两句是附文,是为和乐 而加,与诗的内容无关。思七年级语文教学案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审批人:科目语文年级七年级备课教师课题王昌龄左迁龙林遥有此寄课型新授上课时间2020年月日学 习 目 标1、知识与能力:学习诗歌,培养学
11、生欣赏古诗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指导学生朗读,在读时用心揣摩每一首诗的内容和情感。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文化的感情,提高审美情趣。学习 重点初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审美情趣。学习 难点通过诗歌的语言和诗中的形象体会诗人在诗中蕴含的思想感情。学生活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交流、达标测试)教师活动(环节、精讲释疑)一、自主学习1 .李白(701年一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 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 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其人爽 期大方,爱饮
12、酒作诗,喜父友。李白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 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越女词、早发白帝城等多首。李白所作词赋,宋人已有传记(如文 莹湘山野录卷上),就其开创意义及艺术成就而言,“李白词”享有极为 崇高的地位。2 .标题:闻:听说左迁:迁,调动官职,一般是升官;古人以右为尊,左迁就是降职寄:寄托,托付3 .背景:诗人王昌龄于天宝8年被贬偏远之地,当时李白正在扬州,听说此事, 便写下此诗,寄托对朋友的牵挂。4,听范读,正字音,注意语速,语调,节奏(听一遍,跟读两遍,自读两遍) 二、合作探究赏析诗歌L第一句写了哪些事物?杨花,子规的啼鸣(不是子规)。2 .写这两个事物
13、的作用是什么?(1)点明时令:暮春时节(2)渲染气氛:黯淡、凄楚的气氛杨花:漂泊不定,如友人的身世;子规啼鸣:离愁别恨,与友人分离的痛苦导入新课在中华民族的艺术宝库中有 两朵奇葩唐诗和宋词。 (板书)今天我们就来学一 首唐诗一首宋词。(3)烘托心情:痛苦,痛惜,悲痛学生活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交流、达标测试)教师活动(环节、精讲释疑)(1)明月是圆的,让人 想起“团圆”这个概念,如 果月圆人不圆(全),就会引 起望月人的情思。(2)明月升起时,天地 之间是宁静的,明月的光辉 是柔和的,人们在夜的宁静 中沐浴柔和的月光,容易引 起无限的遐想;(3)明月升起,远隔两 地的亲友都能同时看到它,
14、 千里可共,因而人们望月时 容易想起远方的亲朋和故 乡。(4)明月给人的感受如 冰似玉,晶莹润泽,它象征 了亲情友情的纯洁。其他任何事物都不同时 具备以上特点,所以,再也 没有什么比一轮明月更能让 人产生思乡,怀旧,念远之 情。3 .这句景物描写中含有作者怎样的感情?对友人遭遇的同情,对友人离别的痛苦一一景中含情,融情入景.写景的目的:一般诗文,写景的目的,基本上都是为了抒情,绝大多数景物描 写本身,就蕴含了作者的情感。写景是为抒情铺垫(准备)。4 .第一句是写景,第二句是叙事。“闻道”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闻道:听说。表现了作者的惊惜之情:友人已经走了,而且已走了很远, 而且是受了贬谪而走。
15、龙标:地名,本是王昌龄迁谪之地,这里指王昌龄本人,古人常以籍贯、 职务、任职之地名称其本人。5 .“过五溪”表明了友人怎样的处境(状态)?这表明了作者怎样的心情?迁谪之偏远;道路之艰难;未及与朋友告别,朋友已走了很远。表明作者 内心的悲痛,对友人的前途和命运的关切之情。6 .前两句的写景叙事,都是为了下两句的抒情作铺垫(准备)。7 .第三句的“愁心”是什么意思?作者因何而“愁” ?寄:寄托,托付。与:给“愁心”即对朋友远行偏远蛮荒之地的牵挂之心;是对朋友自身遭遇的同 情之心。作者因友人无端被贬而愁,为友人的前途命运而愁。三、展示交流8 .为什么要把“愁心”寄与明月?9 .最后一句,为什么寄托在
16、明月中的对友人的关切之情托风来传送?因为风既迅疾又轻柔,可以快速而轻柔地把自己的关切之情带到朋友身边。四、达标测试.明月与轻风本来是没有情感的,作者为什么还要这样写?有什么好处?作者在这里把明月和轻风人格化了,把本来无知无情的明月,变成了一个 了解自己、富有同情心的知心人。什么叫把客观事物人格化?就是把自己的情 感赋予客观事物,让它同样具有情感。通过把明月人格化,让明月成为自己的替身,伴随着不幸的友人到偏远荒 凉的所在。同时,还不仅表现出诗人和朋友的心灵都如明月般纯洁光明,而且 也寓有只要明月还在,两人的友谊就会像皓月一样长存之意。把客观事物人格化,能表达更强烈、更深厚的情感。五、作业自主整理
17、对诗歌的理解教 学 反 思七年级语文教学案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审批人:科目语文年级七年级备课教师课题次北固山下课型新授上课时间 2020年月日学 习 目 标1 .掌握诗歌的内容并背诵全诗。2 .品位诗歌意境,领悟诗歌主题。3 .感受中国诗歌的思乡旋律。学习 重点掌握诗歌的内容并背诵全诗。学习 难点品位诗歌意境,领悟诗歌主题。学生活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交流、达标测试)教师活动(环节、精讲释疑)一、自主学习朗读明义1 .学生自由朗读。2 .听老师范读。3 .作朗读指导并齐读。次/北固山下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
18、何处达?归雁/洛阳边。二、合作探究整体感知参照注释,同桌互译诗句。合作赏析.客席,当指驿道,是旅客来往所走的道路。镇江是当时水陆交通的枢 纽,故以“客路”与“舟行”相对应。潮平,指潮与岸齐,因而两岸显得宽阔,这是春潮初升时的景象。风正,指顺风,且风力不大,所以帆是悬挂之形。残夜,夜将尽时分,太阳从东方升起,又因镇江跟东海相距不远,故 称海日。旧年,相对于新年而言,旧年未尽而江上春潮已生,故谓“江春入旧 年”。乡书即家书,指诗人寄给洛阳家中的信;旧谓鸿雁可以传递书信,故 诗人有托书于归雁之意。按:鸿雁传书,实无其事。汉书苏武传载:苏武 被匈奴扣留19年,汉使求苏武,单于谎称武已死,后汉使得密报,
19、知武在某 泽中,于是也谎称汉天子在上林苑射落一只大雁,脚上捆着苏武从某泽中寄来 的信,单于无可奈何,只好放还苏武。5 .请一位学生讲述诗歌内容。一条弯曲幽深小路伸向青山外边,山前澄清碧水中泛着一只小船。 潮水汹涌平漫显得两岸更加阔宽,轻风吹动的水面上荡着一片孤帆。导入新课古时交通不发达,流落 外乡或在外任职的人久不得 归,自然会产生故园之思, 因此乡愁成了诗歌中的一个 重要主题。这首诗就是写乡 愁的,且以“海日生残夜, 江春入旧年”这一联而闻名 于天下。作者王湾,生卒年 不详,只知道他是洛阳人, 先天元年(712),也就是杜甫 出生那年中了进士,以后曾 往来于吴、楚间,终洛阳尉。 这首诗是他在
20、吴、楚期间写 的。北固山,在今江苏省镇 江市北,三面环江,为名胜 之地。王湾是一个生卒年不 详的唐朝诗人,今天我们还 记得他的名字,就是因为他 写下了这首千古传颂的诗 歌,这印证了 “人以诗传” 的道理。学生活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交流、达标测试)教师活动(环节、精讲释疑)海上朝日刺破残夜吐出霞光万道,江南春早已经进入了寒冷的旧年。 写好的书信如何才能寄回到家乡?急切地拜托这些北飞洛阳的归雁。三、展示交流感悟抒情1 .氛围创设:2 .次北固山下这首诗哪一句直接抒情?哪些句子属于写景?能说出来这是 什么写作手法吗?明确:第四句“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直接抒情,其他三句属于 写景。先写景
21、,再抒情,景为情设,情因景生,这是诗歌里常用的情景交融写 作手法。3、把握。问:诗人此刻在船上,而“客路”在青山之外,他是看不见的,为 什么诗一开头就提到“客路”呢?(这是诗人的想象,很明显,船到镇江后,他 要上岸再乘驿车转往别的地方去。)“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是诗人在何 时何地见到的景象?(在天将明未明之时,在船接近目的地即北固山的长江之 中)你能想象出船行的图景吗?(自由发言)为什么要特地提到“潮平” ?(为下句“江春人旧年”张本)这个“旧年”指的是一年中哪一段时间?(残冬腊月)为什 么诗人突然想到要寄一封家书呢?(由于新年将到,这正是家人团聚之时,而他 却不能回家,自然要写一封平安家
22、书,更何况他此刻看见了北归的雁,必定要 路经洛阳的一一洛阳在镇江西北方。)4、四联各写了什么内容?四联之间有怎样的关系?首联:诗人在船上,想像船到镇江后,还要乘驿车到别处,暗含旅途奔波 之劳。颔联:船上所见景色。“潮平”,两岸才显得宽阔;“风正”,帆才有悬空的 态势。“潮平”又为“江春”作铺垫。颈联:既写景又点明了时令。“残夜”指夜将尽而未尽之际,即将是天亮 时的情景,残夜而东方海日已升,旧年而江上已是春天一一时间过得太快了, 诗人已来,少有此句。尾联:诗人离家已久,尚不能归,见到此景,自然想到要借雁足来传递家 书了。这首五言律诗四联之间,相为因果,浑然一体。5、诗句直接表达了思乡之情?尾联直
23、接表达思乡之情。全诗笼罩着一层淡淡的乡思愁绪。四、达标测试6、研读与赏析学生自主探究想像“潮平两岸阔,风正 帆悬是怎样的情景。如果你身临 其境,将会有怎样的感受?五、作业自主整理故事及理解古时交通不发达,流落 外乡或在外任职的人久不得 归,自然会产生故园之思, 因此,乡愁成了诗歌中的一 个重要主题。同学们能例举 一些学过的写乡愁的诗歌 吗?(如李白的静夜思、 王安石的泊船瓜州等)6 .讨论明确:“阔”是“潮平”的结 果。春潮涌涨,江水浩淼, 放眼望去,江面似乎与岸平 了。船上的人视野也因之开 阔。此句写得恢弘阔大;“风 正一帆悬”愈见精彩。“悬” 是端端直直高挂着的样子。 诗人不用“风顺”而用
24、“风 正”,是因为光“风顺”还不 足以保证“ 一帆悬”,风虽顺, 却很猛,那帆就鼓成弧形了。 只有既是顺风,又是和风, 帆才能“悬”,而“正”字兼 包“顺”与“和”的内容。 可见写景极为传神。全诗和 谐优美。教 学 反 思七年级语文教学案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审批人:科目语文年级七年级备课教师课题天净沙-秋思课型新授上课时间2020年月日学 习 目 标1,知识与技能:有感情地朗读,直至背诵;体味词句,揣摩作者的感情,体会作品的意韵。2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3.道德、情感、价值观:领悟诗中蕴含的节奏美,提高对古代诗歌作品的鉴赏力。学习 重点背诵诗歌。学习 难点品味语言,体会
25、作品的意韵。学生活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交流、达标测试)教师活动(环节、精讲释疑)一、自主学习解题:在中国古代文学长廊中,宋以前一直以诗最盛行,宋不仅继承了唐朝的 诗而形成了宋诗独具的特点,而又有词的兴起。到了元代,另一新兴的体裁就是 曲,曲大致分为两种,一是剧曲,一是散曲。散曲没有动作、说白,包括散套和 小令。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就是有标题的小令。“天净沙”是曲牌名,“秋 思”是题目。了解作者:马致远(1250? 一 1321?),字千里,号东篱,大都(今北京市) 人,元代戏曲作家、散曲家。有“曲状元”之称。他的散曲描写景物意境优美, 语言凝炼,流畅自然。后人把他和关汉卿、白朴、郑光祖并
26、提,称为“元曲四大 家”。元末明初的贾仲更称他是“战文场,曲状元,姓名香贯满梨园”(凌波仙 吊词)。马致远年轻时热衷功名,但由于元统治者实行民族高压政策,因而一直 未能得志。他几乎一生都过着漂泊无定的生活。他也因之而郁郁不志,困窘潦倒 一生。本曲是这种漂泊生涯体验的结晶,是作者用血和泪写成的,是元曲中的“绝 唱”,元人誉之为“秋思之祖”。二、合作探究整体感知1 .师配乐范读2.学生齐读3.学生给诗歌划分节奏,注意重音:古人说,书读 百遍,其义自见。下面请大家听一遍朗读,划出节奏。体会枯、老、昏、小、流、 人、古、西、瘦这些词语对表达作者感情所起的作用。导入新课同学们,在你们眼 中,秋天是一个怎
27、样的季 节?也许是丰收的,也许 是浪漫的,也许是多愁善 感的。那么,在一个游子 的心中,秋天是什么样的 呢?今天,我们一起走进 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 中去体会体会。学生活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交流、达标测试)教师活动(环节、精讲释疑)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 在/天涯。三、展示交流品读赏析,感受诗情1 .本曲前三行列出了哪些景物?分别渲染了怎样的氛围?明确: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九种景物,一字一词,一字一景,真可谓“惜墨如金”,但是凝练而并不简陋, 九种景物名称之前分别冠以枯、老、昏、小、流、人、古、西、瘦等
28、表现各自特 征的修饰语,使各个景物都带上了鲜明的个性,又使本来互不相干的事物,在苍 凉的深秋暮色笼罩下,构成了一个统一体,简约之中见出深细。前二句渲染了一种凄清孤寂的氛围。笼罩在苍茫暮色中的枯藤、老树、乌鸦,呈 现出一派萧瑟凄凉的景象。昏鸦归巢反衬出游子的漂泊无所归宿。小桥流水旁的人家虽然简陋清贫,却有亲 人团聚的天伦之乐,透露出游子对宁静温馨的家园生活的向往,也反衬出有家归 不得的悲苦。寒风飕飕,一匹瘦骨嶙峋的老马正在蜿蜒古道上艰难跋涉。这里虽 然没有直接写入,但已不难想见马背上的游子疲惫、憔悴的神情。三句十八个字, 不用任何动词和关联语作联缀,只是分别并列三个名词性词组就和谐地构成一幅 以
29、“昏鸦”“人家”“瘦马”为重点的意境深远的画图,羁思旅愁借景物自然显现, 使人联想无穷。(举例:“枯藤”、单说“藤”的形态是多样的,把它置于上下文 中“枯藤”,形象就具体了,我仿佛看到了枯萎的藤、颓废的藤、没落的藤、毫 无生机的藤,于是枯藤这一意象渲染出凄凉、萧杀的晚秋气氛。同学们可以类推。)四、达标测试1.大家想一想,这首曲子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怀?2 .秋思是如何运用对比映衬手法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藤、树、桥、人家、古道是静景,鸦、水、风、马、夕阳是动景,动 静结合,相互辉映。落日余晖的明亮,深秋晚景的暗淡,色调一明一 暗,相反相成。昏鸦归巢衬托了游子归宿无处,小桥流水人家的天伦 之乐衬
30、托了羁旅生活的艰难凄苦,感情上也成鲜明对照。五、作业:自主整理知识点,背诵并默写词。小结:这首小令一、三、 五句押尾韵“a”,二、四 句押尾韵“ia”,读来朗 朗上口,前三句是典型的 整句排列,结构相同、字 数相等、句式工整,要读 出一气呵成、淋漓痛快的 酣畅美和明快的节奏感。 试一试。最后一句是散 句,要读得曲折跌宕,读 出落拓无助的生存境遇。 试一试。再一起把整首小 令朗读一遍。这样朗读我 们感受到了它整散相间, 长短结合的形式美。达标测试明确:这首小令寄情于 物,通过对众多自然景物 的描写,天涯游子思乡的 那种孤寂凄楚的心情。明确:作品中动景与静 景、暗淡的色调与明亮的 色调、天伦之乐与
31、羁旅之 苦,都形成鲜明的对比映 衬,增强了视觉效果和感 情色彩。教 学 反 思教师活动(环节、精讲释疑)学生活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交流、达标测试)面容冷静,对身边的噪声置若罔闻,不屑一顾;他只是专心致志地做作业, 真是一只“出淤泥而不染”的红莲。“你身边这么吵,你也能静心写作业? ”我带着疑问,并拍拍他的肩膀问。“你把心沉下来后,就不会感到吵了,”他转向我,平静地说,“首先自己 要心静。”“唉!你成绩这么好,还这样专心。”我叹了一口气说,“我成绩这么糟, 却总不能静下心学习。我算完了!”他可能看到我满脸的愁云,就安慰说:“你不能这样说:你要时刻问自己, 是否自己已经将心沉下来了。要知道
32、,珍珠总是沉在海底,浮萍总是浮在水 面。内心沉得下来,才不在乎外界的噪音,才在有限时间里有所收获。如果 你能这样,成绩一定能提高。”顿时,他的话,像千丝万缕的阳光,驱散了我心中的迷雾,惆怅的心情顷刻 化为乌有,我眼前仿佛一片霞光,深深地鼓舞着我。看着他的脸庞,看到了 他的心中的炽热,看到了他的执着,看到了他的坚韧。他的话像一根银针,刺破我浮在心中的气泡,打开我的心结;像一枚指南针 指引我前进的方向,像一艘潜艇载着我去寻找海底更美的珍珠。我对他充满感激地说:“朋友,你真好!感谢你对我的开导,感谢你的鼓励。 今后,你就是我的偶像。”三、展示交流写作实践(三)学生交流:成长过程中难忘的事。回忆成长经
33、历中最受触动或印象最深的事,选定其中一件,先与同学交流一 下,看他们是否也受到了触动。注意语言表达流畅清晰,叙述完整。 注意 事项:(1)将这件事的来龙去脉写清楚,写出起因、经过、结果。(2)在结尾 处梳理一下自己的感受,比如你为什么对这件事印象深刻,它在你的成长中 留下了怎样的印迹等,可起到篇末点题的作用。过渡语:成长是无 尽的阶梯,一步一 步地攀登,回望来 路,会心一笑;转 过头来,面对前方, 无言而努力地继续 攀登。成长路上, 有欢笑,有感动, 也会有泪水,有悲 伤这些构成了 人生的丰富多彩, 一点一滴都是生命 中宝贵的财富。在 你成长的过程中, 有什么经历让你深 受触动,难以忘 怀?四
34、、达标测试根据要求写一篇 记叙文教 学 反 思七年级语文教学案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审批人:科目语文年级七年级备课教师课题济南的冬天课型新授上课时间2020年月日学 习 目 标1、初步掌握文章的内容,以了解济南冬天“温晴”这一主要特征。2、了解文章的结构脉络。学习 重点了解济南冬天“温晴”这一主要特征。学习 难点体会作者在景物描写中融入自己鲜明的印象和感受这也是教学的难点。学生活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交流、达标测试)教师活动(环节、精讲释疑)一、自主学习1 .介绍文学常识多媒体展示作者情况:老舍:( 1 8 9 9 1 9 6 6 )现代小说家,戏剧家,人民艺术家。原名舒庆 春,字舍
35、予,满族人。生于北京一个城市贫民家庭。“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开始用白话文创作。作品有小说骆驼祥子,话居IJ龙 须沟茶馆等,收在老舍文集里。本文写与1 9 3 0到1 9 3 1年间,是作者在济南齐鲁大学任教时写的。2 .指点学生有感情的分段朗读课文学生点评朗读情况3 .把握全文结构文章的第一段写了什么?写了济南冬天总的特点:温晴作者是用什么手法写出的这一特点?具体是怎样应用的?对比手法。用北平对比济南,突出无风声的特点;用伦敦对比济南,突出 响晴的特点;用热带对比济南,突出无毒日,温和的特点。接下来作者是抓住哪些景物来描写济南冬天的呢?济南的山和济南的水。作者写了哪些情形下的山,分别具有什么特点
36、呢?阳光朗照下的山,温暖.舒适的特点;薄雪覆盖下的山,小.太秀气的特点; 城外远山,小水墨画的特点。济南的水有哪些特点?温,绿,清4.结合课文结构分析本文的写景顺序扣住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由里往外,由山到水描写景物。作者以自己的 感受通过济南和北平.伦敦.热带的对比,突出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然后扣紧“温晴”描写了济二南冬天的全景,济南冬天的山,:齐南冬天的水。在写山景时,导入新课老舍先生是我国著名的文学 家,他曾经在济南的齐鲁大 学任教,这期间,他曾经写 过两篇文章,分别是济南 的秋天和济南的冬天。 在济南的秋天这篇文章 里他曾这样写道:“上帝把 夏天的艺术赐给瑞士,把春 天的赐给西湖,秋
37、和冬的全 赐给了济南”。瑞士是世界 著名的避暑胜地,被称为世 界花园,夏日美景宜人,西 湖山水更是名闻天下,作者 却说济南的冬天足以和夏天 的壬欷t,春天的西湖想媲美, 究竟济南的冬天有怎样的魅 力让作者如此不遗余力的赞 美它,热爱它呢,下面就让 我们一起走进济南的冬天, 去体味作者笔下如诗如画的 美景。学生活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交流、达标测试)教师活动(环节、精讲释疑)用拟人的手法,形象生 动,具体可感,十分传神的 照应了 “暖和安适的睡着”本文抓住济南冬天温晴的天 气特点,描绘了一幅幅济南 特有的动人的冬景图,抒发 了作者深深的喜爱和赞美之 情。语言优美生动,准确传 神。先写阳光朗
38、照下的山,再写薄雪覆盖下的山,最后写城外远山,在对山山水水 的描写中充分体现了 “温晴”的特点。二、合作探究整体感知1 .赏析下面这段话请闭上眼睛想: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的睡着, 只等春风来把他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写山水之前,用拟人的手法烘托出一个暖和安适的理想的境界,给人以济 南冬天总体的印象。文章紧扣这一点,绘山景,描水色,既表现济南山水之美, 又寄寓对祖国山河真挚的爱。而且其中一睡一晒一醒更烘托出一种舒适温暖的 优美意境,表达出作者的赞美之情。2 .体会文中这几个字的妙用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屋顶上卧着点雪。三、展示交流.章描写山水冬景之美的段
39、落中划出你最喜爱的句子,并在旁边的空白处写下 你喜爱它的原因。学生交流,教师点评4.出示课件,展示济南冬天山水之美的图片,并配以适当文字描述,引导学生 立体体会济南冬天之美四.达标测试五课件展示问题,学生回答1 .给下列生字注音:暖和()宽敞()地毯()狭窄()髻()水藻()2 .解释加横线词语在下列句中的意思响亮的天气,反有点叫人害怕。慈善的冬天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屋顶上卧着点雪那些小山太秀气五.小结本课六.布置作业学习本文作者描写景物的方法,用生动鲜活的语言描述今年潍坊的第一场雪。教 学 反 思七年级语文教学案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审批人:科目语文年级七年级备课教师课题济南的
40、冬天课型新授上课时间2020年月日学 习 目 标1、进一步体会抓住景物的特征展开描写,在描写中融入自己感受的写法。2、体会文中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在景物描写中的作用,学习生动的描写景物的方法。3、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培养审美情趣。学习 重点学习生动形象的描写景物的方法。学习 难点1、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学生活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交流、达标测试)教师活动(环节、精讲释疑)一、自主学习1、第2自然段作者怎样描写济南古城的地理环境?作者是从什么角度来写 济南的可爱的?明确:“小山把济南围了个圈儿”,这是济南地理环境的特征, 也是济南“温晴”的原因。作者从人的感受和对人们的心理描写, 来表现济
41、南的可爱。指导学生画出拟人、比喻的句子,体会其作用。即表现了济南人对这“慈善”冬天的真切留恋,也洋溢着作者 对济南冬天的无限喜爱之情。2、第3自然段这段也是写山,是小雪点染了山之后的景色。那么,作者从什么角 度描写了哪些景物?议论后在全班交流。指导学生画出拟人、比喻的句子,体会其作用。学生齐读本段。3、第4自然段作者在写了冬天济南“温晴”、“秀气”之后,把 视线放到城外的景色。作者以城内的“狭窄”与城外的“宽敞”对照, 用“小村庄”来点缀山坡,以小雪点染屋顶,这样,读者就看到了济南导入新课济南冬天的总的特点是什 么?作者从什么角度运用 怎样的手法表现出来的?之后明确:温晴,从 作者自身的感受角
42、度,运 用对比手法。明确:作者从色彩和变化 两个角度描写了山上的矮 松、黄草和薄雪等景色。学生活动教师活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交流、达标测试)(环节、精讲释疑)的全貌。体会“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句中 两个“卧”字的作用。二、合作学习第5自然段作者是怎样写水的“温晴”的?明确:课文紧扣“暖”字,写水“不但不结冰,倒反在绿萍上冒着 点热气”,写水中的水藻“把终年贮藏的绿色全拿出来”,所以它“不忍 得冻上”。水还多情地让“长枝的垂柳在水里照个影儿”。读到这里,让 我们感受到济南的冬天真是风情万种,使人留恋不舍。作者是如何收束全文的?作者紧扣“亮”字,由下而上,再由上而
43、下,从河水的清亮引出整 个空间的清亮,并把红屋顶、黄草山、灰树影都溶人其中,在天水一色 的广阔背景下,描绘了冬天济南瑰丽的色彩。在此铺垫下,以高度概括而充满激情的句子“这就是冬天的济南” 自然而然地收了尾。三、展示交流总结全文。学生默读全文,找出作者的各个观察点。四、达标测试归纳课文的各种表现手法。运用对比手法。作者不仅细致观察和描写冬天济南的景色,而 且把自己的主观感受,以此来感染读者,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巧妙地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五、布置作业:1、完成练习册上的二、三两题。2、要求学生实地 观察某处的景物特征,仿照课文,写一篇题为XX的冬天(春天)的 短文。3、背诵第3段。学反济南的
44、冬天老舍没有风声一一与北平比 (奇迹)总的特征晌 晴一 一与伦敦比(怪事)一一 一总写温晴一一与热带比(日光毒)全城在晒着阳宝 地 像摇篮城内慈善的冬天分山松上的雪一一像 看护妇写山 色 山 尖上的雪一一给蓝天镶上 银边山坡上的雪一一水纹的花衣 城外房顶上的雪一一小水墨 画冒着点热水水藻更绿像块蓝水晶思七年级语文教学案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审批人:科目语文年级七年级备课教师课题雨的四季课型新授上课时间2020年月日学 习 目 标1 .感受文章的语言美、画面美,学习抓住景物特征的描写方法。2 .学习鉴赏方法、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学习 重点指导学生将学到的景物描写方法应用到实践中。学习 难点
45、欣赏文章的画面美,体会作者用笔之细腻,培养学生抓住景物特征描写的能力。学生活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交流、达标测试)教师活动(环节、精讲释疑).一、自主学习作者简介刘湛秋,男,19 35年出生,安徽芜湖人,当代著名诗人,翻译 家,评论家,。 刊前副主编,中国散文诗学会副会长。其作品清新空灵,富石现代意识,手 法新颖洒脱,立足表现感觉与情绪,既面对生活,又超越时空。早在八十年代 中期,他就被一代大学生誉 为“抒情诗之王。”他结集出版有诗歌、散文、评论 翻译、小说等三十余种,其诗集无题抒情诗获过中国新诗 奖。他译的普彳 金抒情诗选、叶赛宁抒情诗选为广大读者喜爱,并一度成为畅销书。二、通读全文,整体感知1 .重点生字词检查斗笠(li) 吝啬(lin)静逾(mi)高邈(miao)莅临(li洗淋淋(lin)由 快(chdng) 驱走(qu)诱惑(y6u hud)粗犯(guing)逮出(yang)十涩(se)掩饰(yan shi)绿茵茵(yin)瓷色(ci)瓢泼(po)淅沥(xili )花苞(bGo) 咄咄逼人(duo duo)睫毛(ji6)2 .词语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