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勘探行业生产安全事故致因分析.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质勘探行业生产安全事故致因分析.pdf(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地质勘探行业生产安全事故致因分析地质勘探行业生产安全事故致因分析地质勘探行业生产安全事故致因分析依据事故缘由综合论的思想,结合单位二十七年的进展历史,生产安全由事故风险导致为事故的缘由有以下五个方面:1、社会安全根底比拟薄弱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快速进展进程中,处于生产安全事故易发多发的顶峰期,安全根底仍旧比拟薄弱,重特大事故尚未得到有效遏制,非法违法生产经营建立行为屡禁不止,安全责任不落实、防范和监视治理不到位等问题在一些地方和企业还比拟突出。对单位而言,详细表现为七个方面。(1)国家对地勘单位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不健全,金属非金属矿产资源地质勘探单位安全生产监视治理方法把煤炭资源、气体矿产
2、资源、水资源勘查排斥在外,安全许可仅限于金属非金属地质勘探,在能源矿产和水资源勘查招投标、安全生产监视治理方面缺乏法律依据,造成人为的假借安全生产许可证违规行为;(2)安全监管体制不顺,责任不清,对地质勘探单位过去仅有上级主管部门负责监管即地质勘探行业治理,施工所在地不负责地质勘探单位安全生产监管。如今实行属地化监管后,地质勘探单位安全监管存在双重监管问题,即地质勘探单位机关驻地安全监管和施工所在地安全监管,存在都监管、都不监管,安全生产状况好与坏无人出示证明;(3)应急治理制度执行不彻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行业标准企业安全生产标准根本标准(AQ/T90062022)5.11.2 条规
3、定“企业应急预案应依据有关规定报当地主管部门备案,并通报有关应急协作单位”,在执行过程中地勘探单位将本单位应急预案在当地安全主管部门备案后,有关应急协作单位并没有与地勘单位签订应急救援协作协议,应急救援治理还流于形式;(4)地震勘探爆破安全生产技术规程和标准陈旧,缺乏地震勘探起爆方式和起爆前孔内填塞碎土,井口压沙袋的定性和定量规定,造成地震勘探爆破后井口飞溅物难以掌握,施工现场险象环生,安全隐患比拟大;(5)劳务外协方面缺乏法律保障,企业外协用工的安全治理规定 仍未正式出台,单位外协用工缺乏法律依据;(6)社会上缺乏外协工安全培训考核机构,单位对其进展培训考核又缺乏资质。(7)社会民众安全意识
4、和安全法律法规意识较差,在文明行车,遵守交通公共秩序方面,表现得尤为突出。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得知,国家安全法律法规不健全、监管体制不顺、监管责任不到位,是单位安全生产最大的制度体制上的隐患,外协用工缺乏法律保障是当前安全生产由事故风险转化为事故的前提条件,社会民众安全意识和安全法律法规意识较差,是导致安全事故的根底因素,测区四周社会公共交通和企业重特大事故极有可能损害到本单位职工,单位安全生产处于不稳定的安全环境之中,事故风险转化为事故的几率较高。2、极端天气和自然灾难事故频发受全球变温和地壳活动顶峰期的影响,近几年我国极端天气和自然灾难事故频发,如 2022 年初南方冰雨雪灾,5 月份汶川特大
5、地震,2022 年11 月中旬山西省普降暴雪,2022 年甘肃舟曲特大泥石流洪涝灾难,使地质勘探作业环境进一步恶化。虽然近几年单位没有发生过灾难损失,但是极端天气和自然灾难事故频发已经影响到单位安全生产的正常进展。3、卫生防疫公众大事突发 2003 年我国发生了非典型肺炎急性传染病大事,2003 年2004 年初又消失了禽流感传染病,2005至今禽流感传染病全都未能消退,2022年 11 月中期山西省禽流感又处于顶峰期。另外,近几年食品企业的奶粉大事、地沟油大事、食品添加剂大事、重金属镉污染大事,使地质勘探作业卫生环境恶化,成为单位安全生产的制约因素。4、单位内部安全治理根底比拟薄弱点多、线长
6、、高度流淌分散是地勘单位生产特点,同时又是安全生产治理的难点,安全生产治理还存在七个方面的缺陷:(1)安全生产责任制治理缺乏严格的考核标准体系,还没有到达企业标准化治理的要求,在平常的安全检查、监视、奖惩等方面,还没有通过安全奖惩促进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进一步落实;(2)对地勘工程工程没有实行安全审核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行业标准地质勘探安全规程(AQ20042005)4.9 条规定:“地质勘探工程立项报告应有工程工作地区安全生产条件内容描述;工程设计应有安全生产、职业安康设计,工程设计审查应有安全生产职能部门人员参与;工程实施应有安全防范和防护措施”,单位目前在地质勘探工程工程安全治理方
7、面还存在着安全与技术部门相脱节,没有有效地贯彻执行地质勘探工程工程安全审核制,导致地勘工程工程开工前安全生产条件不明确,没有明确的安全生产预防措施和事故应急处置措施,使生产系统处在危急状态;(3)外协用工安全治理存在缺陷。单位外协用工需求量较大,单位生产一线正式职工的总数占不到外协用工总量的 20%;外协工文化程度和劳动技能较低比拟低,安全意识比拟薄弱,有“拿起锄头干农活,放下锄头当工人”的俗称,另外,外协工流淌性强,单位难以对外协工进展长期持续培训。外协用工安全治理缺陷是产生人的担心全行为,导致施工环境存在物的危急状态,使生产过程存在隐患,由事故风险转化为事故的根本条件。(4)基层班组安全建
8、立比拟薄弱。对班组长的培训还留于传统的简洁培训,没有聘请有资质的安全讲师结合行业实际,传授安全法律法规、安全生产技术、安全治理和应急处置预案等安全治理学问。安全培训考核松散,没有进展严格的闭卷考试。从而导致班组长安全法规意识比拟薄弱,安全治理还缺乏根本学问和技能。(5)特种作业实行安全许可制的缺陷。易燃易爆场所的焊接、用火、用电、进入有毒的容器、场所、设备工作,地质勘探的高处作业(距离地面 2 米及以上)、坑探、巷探、槽探矿山井下测量作业、有限空间作业地震勘探的爆破作业以及使用燃气炉做饭的食堂厨房以及其他简单发生危急的场所(发动汽车后驾驶室内一氧化碳、菜窖甲烷气体、掩盖的地沟甲烷气体和其他有毒
9、害气体)作业,都必需在工作前制定牢靠的安全措施,包括应急后背措施,向安全监视部门提出申请,经审查批准前方可作业,必要时设专人监护。对特种作业,单位虽印发了工作标准,但在特种作业申请、批准程序上欠缺,致使生产系统产生新的危急因素,安全措施难以应对变化的施工环境。(6)安全检查的缺陷。安全生产检查是消退担心全、不卫生隐患,防止事故发生,改善劳动条件的重要手段,是单位安全卫生治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安全检查可以发觉企业及生产过程中的危急因素,以便有打算的实行安全措施,保证安全生产。但是安全检查制度仍有缺陷,目前还没有一套系统、严密、针对性很强的安全检查方法,安全检查工作难免存在隐患遗漏,增加了事
10、故风险转化为事故的可能性。(7)安全培训训练的缺陷。劳动法第 52 条规定:用人单位“必需对劳动者进展安全生产训练。”安全生产训练是指对职工进展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及安全专业学问等方面的训练。安全生产训练是提高企业职工安全生产素养的重要手段,是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安全训练使职工熟识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把握安全生产方面的技术学问,树立安全生产的思想。在安全训练方面,单位虽然加大了安全培训力度,对决策层、治理层、特种作业人员进展了安全治理资格培训和特种作业资格培训,取得了安全合格证和特种作业证。但是单位的三级安全培训训练,对班组长和一般职工的安全培训训练尚有欠缺,主要表现为安全法律法规、
11、安全技术学问、安全应急常识、事故案例训练缺乏反复、深刻的安全培训,使职工还没养成良好的安全习惯。(8)设备安全治理存在缺陷。单位目前采纳的生产设备有专业仪器、交通运输设备、钻机、室内绘图设备及其生产设备附属的发电机、电焊机、氧焊切割机、水泵、地震勘探遥爆机等,除电焊机、氧焊切割机、地震勘探遥爆机属于特种设备外,其他设备均属一般生产及其附属设备。由于设备目前归属生产单位负责治理,设备安全爱护装置、安全失效装置及其设备性能和维护治理,没有完全做到按时、定点、定人、定责维护和保养,使生产过程中产生危急因素,导致设备事故发生。总之,单位安全治理的缺陷是导致生产安全事故发生的主要因素,加强安全生产治理降
12、低事故风险的根本措施。5、对供给商和承包商等相关方的安全治理存在缺陷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行业标准 企业安全生产标准根本标准(AQ/T90062022)5.7.4 条规定:“企业应执行承包商、供给商等相关房治理制度,对其资格进展预审、选择、效劳前预备、作业过程、供应的产品、技术效劳、表现评估、续用等进展治理。”企业应建立和各相关方的名录和档案,依据效劳行业行为定期识别效劳行业风险,并实行行之有效的掌握措施。企业应对进入同一作业区的相关方进展统一安全治理。不等将工程托付给不具备相应资质或条件的相关方,企业和相关方的工程协议应明确规定双方的安全责任和义务。依据以上规定,单位对供给商和承包商等相
13、关方的安全治理还存在缺陷,详细表现在四个方面:(1)缺乏单位供给商和承包商等相关方安全治理制度;(2)在与相关方签订协议之前,没有按程序对供给商和承包商进展资格审查、选择、效劳前预备、作业过程、供应的产品、技术效劳、表现评估、续用等进展治理;(3)对进入同一作业区的单位,没有建立统一的安全治理制度和统一的安全治理;(4)受地质工程本钱的影响,还不能要求地质勘探工程承包商必需具备相应的资质,目前只是通过加强监管,实现生产安全。对供给商和承包商等相关方安全治理的欠缺,加大了单位生产安全治理风险,使事故风险转化为事故的几率进一步提高。总之,通过事故致因分析,单位安全生产既面临着外部环境担心全因素的压力,又面临着内部安全治理对象、范围和要素的增多,同时还要对承包商和供给商等相关方进展监视治理,安全生产本钱愈来愈大。单位在安全生产方面的唯一出路在于躲避外部环境风险,实施时时、事事、到处、人人全方位安全治理,加大安全治理和对相关方的监管力度,消退和阻挡环境、人为、设备及生产过程等方面产生的危急、有害因素,实现安全生产。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