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产风险管控标准制度.doc.pdf
《安全生产风险管控标准制度.doc.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全生产风险管控标准制度.doc.pdf(1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安全生产风险管控制度1、目的为加强安全管理,消除或减少危害,实现安全生产关口前移,增强事故防控能力,有效遏制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降低安全风险,特制定本制度。2、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本单位的危害因素识别,风险分析、评价、管控等全过程的管理工作。3、编制依据DB37/T 2882-2016DB37/T 2971-2017DB37/T 2883-2016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通则化工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细则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通则化工企业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细则DB37/T 3010-2017GB50156-2012(2014 版)汽车加油加气站设计与施工规范AQ30
2、10-2007加油站安全作业规范4、主要职责4.1 主要负责人负责本单位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活动的宣传、策划与组织工作,同时组织审批重大危险源,审批危险源风险评价结果和风险控制措施。4.2 双重预防体系领导小组是安全风险分级管控的职能管理部门。具体负责、指导本单位的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管理工作,并负责本单位重要风险的评价分析;负责本单位风险评价记录的审查与控制措施落实、效果验收,建立、健全及维护重要危险源管理档案,定期进行风险信息更新。4.3 双重预防体系领导小组负责人负责本单位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工作,明确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的目的、范围,选择科学的风险评价方
3、法和评价准则,进行风险评价;确定本单位危险源、风险点、控制措施,并负责落实监督或整改危险源,确保危险源分析准确、可控。4.4 双重预防体系领导小组负责新、改、扩建项目的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在规划设计前应交由有资质机构做安全预评价;负责项目建设过程中的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4.5 各岗位员工负责本岗位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工作。评价初期,可由双重预防体系领导小组负责对从业人员进行培训和指导、示范,逐渐转变由从业人员自行进行评价。5、术语解释5.1 危险因素:指能对人造成伤亡或对物造成突发性损害的因素。-5.2 有害因素:指能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导致疾病或对物造成慢性损坏的因素。通常情况下,并不对两者加以
4、区分,而统称为危险、有害因素,主要指客观存在的危险、有害物质或能量超过临界值的设备、设施和场所等。5.3 危害识别:指认知一个危害的存在并确定其特性的过程。需要注意危害是造成事件的根源或状态,不是事件的本身。5.4 风险:一个特定危害事件发生之可能性及后果的组合。5.5 可忍受风险:组织顾虑其法律责任与其自身之职业安全卫生政策,而降低其风险至能忍受的程度。5.6 风险评价:指用定量或定性的方法,对建设项目或生产经营单位存在的职业危害因素和有害因素进行识别、分析和评估。5.7 危险源:是指可能导致人身伤害和(或)健康损害和(或)财产损失的根源、状态或行为,或它们的组合。5.8 风险分级管控:是指
5、按照风险不同级别、所需管控资源、管控能力、管控措施复杂及难易程度等因素而确定不同管控层级的风险管控方式。6、风险辨识实施6.1 每年制定安全生产目标时,由单位主要负责人组织相关班组对本单位危险、有害因素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活动进行策划,并将策划结果形成文件。6.2 双重预防体系领导小组根据策划要求组织对所属范围内危险、有害因素进行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汇总后报主要负责人审查。7、风险辨识的范围加油站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所涉及到的加油、卸油、检维修作业活动以及加油站的油罐区、加油机、配电设施等。8、辨识危险、有害因素原则8.1 科学性:危险、有害因素的识别是分辨、识别、分析确定系统内存在的危
6、险,而并非研究防止事故发生或控制事故发生的实际措施。危险、有害因素识别必须要有科学的安全理论作指导。8.2 系统性:危险、有害因素存在于生产活动的各个方面,要对系统进行全面、详细地剖析、研究系统和系统及子系统之间的相关和约束关系。分清主要危险、有害因素及其相关的危险、有害性。8.3 全面性:识别危险、有害因素时不要发生遗漏,以免留下隐患,要从厂址、自然条件、总图运输、建构筑物、工艺过程、生产设备装置、特种设备、公用工程、安全管-理系统,设施,制度等各方面进行分析、识别;不仅要分析正常生产运转,操作中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还要分析、识别开车、停车、检修,装置受到破坏及操作失误情况下的危险、有害后果
7、。8.4 预测性:对于危险、有害因素,要分析其触发事件,亦即危险、有害因素出现的条件或设想的事故模式。9、危险和有害因素辨识依据9.1 按照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规定导致事故的直接原因将生产过程中的危险、有害因素分为6 类。9.2 按照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GB6441-86),综合考虑起因物、引起事故的诱导性原因、致害物、伤害方式,将危险因素分为20 类。,将危险有害因素分为7 类。9.3 按照职业病范围和职业病患者处理办法的规定10、常用危害辨识方法(风险评价方法)10.1 工作危害分析(JHA)附件 110.2 安全检查表分析(SCL)附件 210.3 预先危险性分析(PH
8、A)附件 310.4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LEC 法)附件 410.5 风险评价方法的选择参考作业活动直接作业活动岗位、部位、装置选用方法工作危害分析(JHA)首选工作危害分析(JHA)次选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LEC 法)安全检查表分析(SCL)备 注检维修作业等一个系统如钢材预处理、分段制作、分段合拢等气站、供气管网、起重机、压力容器等对系统存在危险类别、出现条件、事故后果等进行概略性的分析关键、重要设备设计的开始阶段预先危险性分析(PHA)11、风险评价11.1 双重预防体系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召开安全风险评价活动,成立风险评价小组。成员由有安全评价工作经验和安全生产管理经验丰富的人员组成
9、。安全风险评价组织编制评价大纲。11.2 风险评价小组根据各班组危险源辨识结果,首先通过集体讨论,采用主观评价法,确定可忽略风险和可容许风险。11.3 对于集体讨论不能确定风险水平的危险源,可采用风险水平评估法、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危险源风险评价专家打分法来确定风险水平等级。11.4 对重要风险和不可容许风险应作为建立部门目标指标的依据,各班组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编制管理方案。12、风险控制措施的制定12.1 风险控制策划:对危险源依据风险水平实施分级管理。12.2 风险控制措施制定原则(1)如果可能消除,则完全消除危险源或风险,如用安全无害物质替代危险或有害物质;(2)如果不可能消除
10、,则应努力降低风险,如使用低毒阻燃物料代替高毒易燃物料;(3)将危害进行隔离,如通过局部排风把有毒气体排除;(4)采取工程技术措施,如远距离操作,防爆墙等;(5)制定和完善管理措施,加强员工教育;(6)在其他控制措施均已考虑后,做为最终手段,可使用个人防护用品作为暂时性控制措施,但应注意使用个人防护用品不能消除和降低风险;(7)必要时,确定预防性测量指标,以便监控。12.3 控制措施实施部门等相关部门对风险控制措施进行评审,评审应包括管理现状分析、原有风险控制措施和准备采取的风险控制措施。评审的要点是:(1)准备采取的控制措施是否使风险降低至可容许水平;(2)是否会产生新的危险源;(3)是否己
11、选定了投资效果最佳的解决方案;(4)准备采取的控制措施能否应用于实际工作中。12.4 双重预防体系领导小组根据评价结果,编制“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及分级管控清单”、“风险点分级管控清单”,经主要负责人批准后发各班组组织实施。13、风险控制措施的实施13.1 双重预防体系领导小组负责实施“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及分级管控清单”、“风险点分级管控清单”,在实施前应组织培训,做好培训记录。13.2 双重预防体系领导小组负责对“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及分级管控清单”、“风险点分级管控清单”的实施进行检查、监督和考核。13.3 当“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及分级管控清单”、“风险点分级管控清单”实施后未达到减少
12、伤害和损失的目的,双重预防体系领导小组负责重新制定措施。14、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措施的更新-14.1 当发生下列情况,主要负责人应及时组织对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措施的效果进行再评审。(1)事故、事件发生后,发现新的危险源;(2)内部作业条件的改变,使用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生产新产品等;(3)外部因素引起的变化:如法律法规的修订,职业健康安全知识和技术的发展等;(4)方针、目标的调整;(5)相关方的要求。14.2 更新要求(1)双重预防体系领导小组负责每年结合管理评审,组织各班组全面评审公司危险源和控制措施,适时调整和补充;(2)双重预防体系领导小组负责对设计和开发的产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安全生产 风险 标准 制度 doc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