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福建省厦门市同安区七年级(下)期末语文试卷(附答案详解).docx
《2021-2022学年福建省厦门市同安区七年级(下)期末语文试卷(附答案详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2022学年福建省厦门市同安区七年级(下)期末语文试卷(附答案详解).docx(2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L2022学年福建省厦门市同安区七年级(下)期末语文试卷第I卷(选择题)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30分)1.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随着创建文明卫生城市活动的深入,使全市社区环境越来越整洁。B.我市今年将进一步开展普法工作,推进平安天津、法治天津建设。C.人类历史发展的过程,就是各种文明不断创新、融合、交流的过程。D.为了优化育人环境,英才中学加快了校园环境改造的速度和规模。第II卷(非选择题)二、默写(本大题共1小题,共10.0分)2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 ,闲敲棋子落灯花。(赵师秀约客)(2) 不若燔土, o (沈括活板)(3) 念天地之悠悠, o (
2、陈子昂登幽州台歌)(4) ,隔江犹唱后庭花。(杜牧泊秦淮)(5)不畏浮云遮望眼, o (王安石登飞来峰)(6) ,对镜帖花黄。(木兰诗)(7)山重水复疑无路, o (陆游游山西村)(8)落红不是无情物, o (龚自珍己亥杂诗)(9)爱莲说中比喻君子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句子是 , o三、名著阅读(本大题共2小题,共6.0分)3 .将空白部分补充完整。(1)祥子曾经是个善良的人,从不抢老弱病残的买卖,还为 (人物)买包子。(2)尼摩船长为救印度采珠人,与鲨鱼激烈搏斗,被鲨鱼掀翻在地,情况非常危急。这时, (人物)手持钢叉救出了压在鲨鱼底下的船长。答案和解析1 .【答案】B【解析】A.缺少主语,删去“
3、随着”或“使”;B.正确;C.有误,语序不当,把“创新、融合、交流”改为“交流、融合、创新”;D.有误,搭配不当,删去“和规模”。故选:Bo本题考查病句辨析和修改。根据常见的病句类型,结合选项内容,逐项分析作答即可。了解常见病句的类型及修改方法是解答这道题最基本的策略。平时要注意正确表述,避免病句的 发生;还要与同学多交流,尤其是在作文互评中,要按照以上病因来衡量句子,避免病句的出现。 这样长期坚持下去,语感会逐渐增强,对病句的辨析和修改能力也会提高。2【答案】【小题1】有约不来过夜半【小题2】用讫再火令药铭【小题3】独怆然而涕下【小题4】商女不知亡国恨【小题5】自缘身在最高层【小题6】当窗理
4、云鬓【小题7】柳暗花明又一村【小题8】化作春泥更护花【小题9】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解析】答案:(1)有约不来过夜半(2)用讫再火令药铭(注意“错”的书写)(3)独怆然而涕下(注意“怆”的书写)(4)商女不知亡国恨(5)自缘身在最高层(6)当窗理云鬓(注意“鬓”的书写)(7)柳暗花明又一村(8)化作春泥更护花(9)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注意“濯”的书写)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 根据语境写出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为了保证在默写名句时不出错,关键还是平时要加强背诵和记忆,准确书写。下面几种方法可供 借鉴。1
5、.保持良好的心态,培养识记兴趣。2 .多种方式相结合,提高识记效果。3 .提倡使用名句,巩固识记成果。4 .留心特别词句,规避识记误区。3【答案】【小题1】老马【小题2】尼德兰【小题3】潜水艇【解析】(1)本题考查对名著人物的把握。祥子曾经是个善良的人,从不抢老弱病残的买卖,还 为老马买包子。(2)本题考查对名著人物的把握。尼摩船长为救印度采珠人,与鲨鱼激烈搏斗,被鲨鱼掀翻在地, 情况非常危急。这时,尼德兰手持钢叉救出了压在鲨鱼底下的船长。(3)本题考查对名著情节的把握。海底两万里设想了潜水艇的强大功能,描绘了奇幻美妙的 海底世界,体现了人类自古以来渴望上天下海、自由翱翔的梦想,也显示了作者非
6、凡的想象力。 答案:(1)老马(2)尼德兰(3)潜水艇骆驼祥子讲述普通人力车夫祥子,为实现能拥有一辆自己的车的梦想,经历三起三落,最终 失去生活的信心,自暴自弃、堕落沉沦的故事。揭示了二三十年代战乱频繁、黑暗混乱的社会对 底层劳动人民的摧残与迫害,告诉人们:单靠个人的力量奋斗是没有出路的,从而表现了作者对 当时社会的痛恨和对底层劳动人民的同情,同时批判了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人民愚昧、保守、 落后的国民性。海底两万里主要讲述“诺第留斯号”潜艇的故事。法国生物学家阿龙纳斯带着仆人康塞尔和 捕鲸手尼德兰,跟随尼摩船长乘坐“诺第留斯号”潜艇在海底做两万里的环球探险旅行。阅读名著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
7、要注意名著表面的知识,如作者、背景、特色、涉及人物及故 事,还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做题时才 能信手拈来,得心应手。4.【答案】本题考查对名著骆驼祥子故事情节的掌握。第一问,由文段中的“直闹了一点多钟,她的眼珠已慢慢往上翻。陈二奶奶还有主意,不慌不忙 的教祥子跪一股高香”“陈二奶奶和童儿已经偷偷的溜了”可知,写的是陈二奶奶迷信,害 死了虎妞。虎妞一个大龄妇女,由于平时好吃懒做,导致胎儿过大,又头一次生孩子,本该早早 进医院,一则虎妞和祥子都不懂大龄产妇生孩子的危险,二则祥子也没钱。连请接生婆的钱也是 虎妞自己以前攒的。虎妞的孩子胎位不正,接生婆无
8、能为力,装神弄鬼了一番当然也是无济于事。 虎妞在万分痛苦中死去了。第二问,当祥子又一次拉上自己的车,是以与虎妞成就畸形的婚姻为代价的。和虎妞结婚后祥子 忍受家庭生活的牵系与精神上的痛苦。虎妞终于拗不过祥子,虎妞为祥子用低价买了邻居二强子 一辆二手车,无奈祥子想做一流车夫的信心已被不愉快的婚姻生活所磨灭。好景不长,因虎妞死 于难产,他不得不卖掉人力车去料理虎妞的丧事。答案:虎妞之死虎妞为祥子买了一辆二手车,可是祥子想做一流车夫的信心已被不愉快的婚姻生活所磨 灭。又一年过去了,虎妞因为难产与未出世的孩子一起过世了。祥子为了帮虎妞办丧事,无奈又 决定卖了洋车。【解析】骆驼祥子是中国现代著名作家老舍的
9、代表作,最初于1936年发表在杂志宇宙风。骆驼祥子描写了 20世纪20年代,老北京的一个人力车夫的辛酸故事。此小说大量应用北京 口语、方言,还有一些老北京的风土人情的描写,是现代白话文小说的经典作品。它深刻揭露了 旧中国的黑暗,控诉了统治阶级对劳动者的剥削、压迫,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向 人们展示军阀混战、黑暗统治下的北京底层贫苦市民生活于痛苦深渊中的图景。解答此类问题,在平时的阅读中,注意对重点的人物及其情节进行重点记忆。5【答案】【小题1】D【小题2】【小题3】【小题4】【小题5】【解析】(1)本题考查文本内容理解。ABC.正确;D.有误。第段连用几个反问引发读者的思考,体现劳作
10、后睡熟父亲的恬静和幸福,并非强调热 爱劳动的美德。故选:Do(2)本题考查对重点字词的理解。首先了解词语的本义,然后在具体语境中从表达效果方面分 析其含义。“跪拜”的意思是跪着拜倒。结合“父亲用自己最虔诚的跪拜来侍弄棉花一一育秧、 间苗、施肥、打药、锄草,每一个环节他都一丝不苟,就像培育着襁褓中的婴儿”中的“跪拜” 是用来写父亲侍弄棉花的态度,突出了棉花在父亲心目中的地位,表现了父亲侍弄棉花时的细心。 本题考查修辞方法及作用。结合语境首先写出修辞方法,然后写出表达效果和体现的情感。结 合划线句分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父亲的脸”比喻“核桃”,把“父亲的手”比喻“枯 树枝”,生动形象地刻画
11、了父亲满脸皱纹,两手粗糙的苍老、瘦弱的形象,突出地表现了父亲的 劳作的艰辛。结合“看着日渐苍老的父亲,我真想摸一摸他粗糙的手,抚一抚他的白发”分析, 表达了对父亲的怜爱,疼惜之情。(3)本题考查句段作用。内容上:结合“一朵厚实、热烈的棉花在我的心里霍然盛开分析,这里的“棉花”不再仅仅是 表面意义上的棉花了,而是象征着父亲的勤劳、对生活满含希望等精神,“在我的心里霍然盛开” 写出了父亲的精神给“我”的影响,深化了文章的主题,且饱含着“我”对父亲的感激和爱; 结构上:结合“因为有一朵厚实、热烈的棉花在我的心里霍然盛开”照应题目“棉花里的父亲”, 收束全文,照应开头第段“赶到大叔家一问,他说父亲去前
12、山捡花去了”,使文章结构更加完 整。且用抒情的方式收束了全文。(4)本题考查理解标题含义的能力。一般从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两个方面来分析,表层含义即标题的字面意义,深层含义即引申义、 比喻义、象征义。根据第段“我循声站进棉田里。父亲正弓着背捡着棉花,腰间系着蛇皮袋,鼓鼓囊囊的,每移 动一步都显得吃力。两只手却不闲着,熟练地抓住盛开的棉花随手塞进袋里”第段“他侧着身 子,躺在灰色的棉花壳上,头枕着雪白的棉花”写在棉花田里劳作的父亲,躺在棉花上睡着的父 亲可知,“棉花里的父亲”,表面上写父亲与棉花的关系。根据第段“父亲的一生都是在这片洁白的棉花中佝偻着前行的”,写父亲把一生的心血和汗水 都浇灌在这棉
13、花田里了、第段“棉花,就是父亲的花朵,就是父亲的攒钱罐”分析,深层含义 是写棉花对于父亲的重要意义,“背起一家丰满的希望”,写棉花承载着父亲全部的希望。(5)本题考查作者的情感。根据“不知说过多少回:棉花少种点,有事情做就行。可是他却非要种上十亩棉花,还说自己能 动,不要我们负担”分析,写出了作者对父亲种棉花的埋怨,根据“但是你也不要这样拼命哪” 分析,不让父亲拼命种棉花,写出了对父亲的心疼。因为心疼父亲,所以埋怨父亲。答案:(1) D(2)“跪拜”本义是跪着拜倒在这里体现出父亲侍弄棉花时一丝不苟的态度突出棉花在父亲心 中的神圣地位。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用核桃比喻父亲的脸,用枯树枝比喻父亲的手
14、生动形象的刻画了父亲苍 老、瘦弱、憔悴的形象表现了父亲的艰辛与劳累(3)结构上:点题,收束全文;内容上,深化主题,写出了父亲的精神对“我”的影响, 表达了 “我”对父亲的深切感激和由衷敬爱之情。(4)表层含义:指在棉花田里劳动的父亲,指侧躺在棉花上睡觉的父亲。深层含义:指棉 花承载着父亲的全部希望指父亲把一生的心血和汗水都浇灌在这棉花田里。(5)埋怨和心疼,拼命种上十亩棉花,所以“我”埋怨,父亲种棉花拼命,所以我心疼。本文记叙了父亲把一生的心血和汗水都浇灌在这棉花地里了,棉花承载着父亲全部希望;父亲的 精神给“我”的影响等内容。文章表达了 “我”对父亲的深切感激和由衷的热爱之情。赏析句子要依据
15、句子本身的特点去分析,可以从三个方面着手分析:首先,要看句子是否使用修辞手法,如果使用了修辞手法就要依据各个修辞手法的作用进行具体 的分析;其次,如果没有使用修辞方法,就要看看是否使用了特殊的表现手法,比如对比、象征 等,有就依据各个表现手法的作用进行分析;最后,如果都没有,我们就要从句子里面有特色的 词语去分析,比如一系列动词的使用,一系列四字短语的使用等方面去分析,这三点是最常见的。6.【答案】小题1 D【小题2】【小题3】【小题4】【解析】(1)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这是一道选择题,从文中找出与四个选项相对应的内 容,进行仔细的分析比对,即可作出正确的选择。ABC.与原文相符;D.有
16、误,原文第九段表述的是“近些年来,榆林市先后投资上千亿元用于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和 沙漠治理”,选项中“全部用于沙漠治理”表述有误; 故选:Do(2)本题考查说明方法及其作用。解答此题首先要了解说明文的常用说明方法及特征,然后根据 文字信息来判断,根据文段内容从说明了事物什么特征,说明什么问题方面来表达其作用。阅读 句子,其中有“20多年” “63公里” “6公里”等数据,可见运用的是列数字的说明方法,以此 来准确地说明时间长,但是种植的效果显著。“相当于清末同治年间流沙侵蚀榆林城墙速度的两 倍多”可见是作比较,将人工植树的速度与流沙侵蚀榆林城墙速度相比较,来突出种植的速度快。 根据题意能从两种说
17、明方法中选择一种来分析即可。(3)本题考查说明文语言的特点。解答此类题先说明词语的意思,说明用了该词句子的意思,再 说明删去此词句子的意思,最后强调词语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与严密性。阅读句子:其中 的,基本上,是大体上的意思,表示程度,意思是说在大部分情况下是看不到流沙,但流沙还是 存在的。如果删去,则变成了流沙一点都没有了。这种表述就过于绝对化,与事实不相符。(4)本题考查观点的表达。此题为开放题,观点明确,理由充分即可。注意可抓住句子“沙漠一 定都能变成绿洲I”中的“一定”,来表述观点的绝对化,结合特殊地形与人的力量之间的关系来 分析即可。答案不唯一,合理即可。答案:(1) D(2)示
18、例1: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将石光银植树的速度与流沙侵蚀榆林城墙速度进行比较; 突出强调石光银植树速度之快。示例2: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突出强调了石光银植树用时之长,成效之显著,事实清楚,明 确,有很强的说服力。(3)示例:不能删除。“基本上”表程度,说明榆林市郊21世纪初50公里范围内很少有流沙, 并不排除有少部分流沙的可能性;删除以后,就变成了完全没有流沙,过于绝对,与事实不符; 体现了说明语言科学、严谨、准确的特点。(4)示例:我不完全同意上述看法。沙漠治理需要人类的积极参与,但能否治理成功也要充分考 虑当地的自然条件。人们在毛乌素沙漠兴建防风林带,引水拉沙,引洪淤地;无数植树英雄前赴
19、 后继;政府巨额投资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和沙漠治理等。(措施写出两点即可。)从治理的自然条 件来看:毛乌素沙漠是“人造”沙漠,成形不过上千年的历史;在中国的沙漠中,毛乌素沙漠是 降雨最多的。(条件写出一点即可)本文结构清晰,文章第一段引出说明的对象,接着第二、三段介绍毛乌素沙漠的相关情况及成因, 最后第四至九段,重点介绍了人们对毛乌素沙漠改造采取的具体措施,现在它即将成为一片绿洲I。 说明文语言特点的答题格式:说明词语的意思,说明用了该词句子的意思,准确/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 事理,XX词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7 .【答案】B【解析】(1)本题考查筛选信息的能力.A.有误,表意过于绝对
20、,大超市里也可能出现食品安全问题.8 .正确.C.有误,根据材料中的“美国斯克里普斯研究所研究发现,实验鼠常吃香肠、熏肉、乳酪蛋白 等高热量、高脂肪食品后,大脑内部会发生一些改变,这种变化类似于动物吸食可卡因、海洛因 等毒品成瘾后大脑发生的变化.“可知,这是针对老鼠做的实验.D.有误,根据这几则材料可知,吃零食弊大于利.故选B.(2)本题考查把表格转换成文字.作答此类问题,需要联系表格的题目,分析表格中的项目和数 据.如果几组数据并列,要考虑有没有比较的意味.据此可得出结论:中学生大多数都购买零 食吃零食容易导致身体不舒服中学生吃零食的现象值得重视,任选两个作答即可.(3)本题考查语言表达.作
21、答时,需要明确表达的目的和对象.根据目的组织语言,根据对象确 定称谓和语气.语意要清晰明了,语序要合理通顺.便于对方接受.本题可围绕材料中提到的零 售的危害来表述理由.答案:(1) B(2)中学生大多数都购买零食吃零食容易导致身体不舒服中学生吃零食的现象值得重视.(扣紧材料即可,写出两点即可得4分)(3)实例:月月,你要不吃或少吃零食,零食虽然美味可口,但制作过程很容易混入对身体有害 的物质,对身体是很有害处的.(观点明确(1分),扣紧材料(2分),语言得体1分) 材料一为两个表格,第一个是针对中学生购买零食频率的调查.第二个是针对学生因零食问题身 体不舒服的调查.材料二所写为食品行业人士介绍
22、了小食品加工的内幕.材料三所写为中国农业 大学食品学院教授的范志红的观点.材料四介绍了中学生经常去路边摊购买零食的原因.语言的运用是我们日常交往中必不可少的一环,能够简明、连贯、得体地表达我们的见解,不仅 是中招考试的要求,更是我们交往能力的一种体现.所以,我们应该认真对待这方面的训练.8.【答案】【小题1】有名,使劳累,靠近,接近【小题2】副词,确实,真的【小题3】略【小题4】略【解析】(1)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 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有仙则名”的句意是:有了神仙就会有名。名:有名,著名。“无案牍之劳形”的句意是:没有
23、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劳:使劳累。“乃引客就观之”的句意是:于是邀请客人靠近看当时的情形。就:靠近,接近。“信乎其似巢也”的句意是:这确实是像书窝啊!信:副词,确实,真的。(2)考查文言文语句的句读。解答此类试题,要先对句子作简单翻译,初步了解大意,然后根据 句子的意思和古文句法进行句读;同时利用虚词来辅助句读。语句“吾饮食起居疾痛呻吟悲忧愤 叹未尝不与书俱”的意思是:我的饮食起居,因书中的事而痛苦的呻吟,感到悲伤、忧愁、愤怒、 感叹,不曾不与书在一起。根据句意,正确的句读是:吾饮食起居/疾痛呻吟/悲忧愤叹/未尝不与 书俱。故选:Co(3)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1 2022 学年 福建省 厦门市 安区七 年级 期末 语文试卷 答案 详解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