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河南省许昌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含解析.docx
《2022届河南省许昌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含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届河南省许昌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含解析.docx(1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1-2022高考语文模拟试卷注意事项:1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 .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 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材料一:今年6月,新华字典应用程序上线。正版的应用程序每天只能免费查两个字,超出限定再行查询需要支付1 元使用费,自去年以来,多家互联网内容平台和自媒体,纷纷推出了知识付费产品,一时间语音问答、会员订阅、直 播课程等知识服务爆红。是谁在为这些付
2、费内容买单?记者调查发现,年轻人在享有丰富物质生活的同时,对文化消 费的支出也越来越大,正成为付费阅读中越来越具话语权的群体。用户为内容付费的习惯并非天然形成,这部分归功于政府近年来加强网络版权保护的力度,尤其是连续多年的“网 剑行动”有效打击了网络侵权盗版行为。与互联网商业靠吸引流量、构建庞大生态系统变现的模式相比,知识付费因 其投入成本低、产业链条短、变现直接而备受个体创业者欢迎,也契合了当下国内的创新产业热潮。摘编自:中国江苏网2017年11月23日材料二:2017年中国内容付费用户倾向付费领域分布倾向领域专业资料文学书籍教育文章时事新闻健康心理其他资源份额36. 30%.21. 70%
3、15. 60%13. 50%9. 10%3.80%注:数据来源:中国产业信息网,2017年10月13日材料三:但问题不在于解答是否令人满意,而是这种方式容易让人养成依赖性只要我点点鼠标、花点儿小钱,所有我 寻求的答案立即一目了然。我得到了答案,却失去了存疑、寻找、分析、判断、论证的过程。换句话说,我在没有思 考的情况下就拿到了答案,痛快倒是痛快,但我怀疑长此以往自己会不会上瘾。用户之所以愿意付费阅读,除了要获取某些急需的知识、技能或经验外,更多的是希望通过学习有所成长,但知 识付费碎片化的解答方式显然难以满足这种需求。知道了某些问题的答案会让你看起来很聪明,但那只是因为你记住 了答案,与你的实
4、际思考能力无关。下次碰到问题,你照样一筹莫展。知识多和思考能力强之间是不能画等号的。摘编自:人民日报2017年11月23日材料四:2. D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明确题干的提问方式,然后浏览选项,到文中圈出相关的 句子,再进行比对,设题的误区如下:因果关系不当、于文无据、以偏概全、说法过于绝对化、变未然为已然等。本 题中,B项,“国与家都在讲究内外有别长幼有序的伦理原则和等级秩序”错误,原文意思是“讲究内外 有别长幼有序的伦理原则和等级秩序”是中国文化,但在现实的中国不完全是这样。故选B。1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辨析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
5、确题干所问,然后再到文中找到选项的内容, 进行比对,一看内容是否吻合,二看选项所答与题干所问是否一致,考查的其实是学生的细心和耐心。本题中,D项, “经观察研究,也证明了北极是天的中心,洛阳是地的中心”错误,文本中“以洛阳为中心”是古人的主观看法,但 证明不科学严谨,并不完全客观。故选D。2 .本题考查考生整合文中信息并进行推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针对题干内容筛选文中信息,并在此基础上进行 推断,推断要立足文本,不可随意生发。本题中,C项,“打造新时代的朝贡文明”于文无据。故选C。【点睛】论述类文本阅读常见设误类型:(1)无中生有。把文章里没有的内容加进答案中去。(特别提醒:关注未然与已然
6、、原因 与结果、先与后、夸大与缩小、部分与全体的区别)主次颠倒。把次要的说成主要的。(3)以偏概全、张冠李戴。即 偷换概念,明明是那件事,答案里却说成是这件事。(4)因果颠倒。或者把因说成果,或者把果说成因,这一点最具有 干扰性,望同学们认真甄别。3、1. CB2. D【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读题干要求,明确具体考核的要点;然后浏览选项, 回归原文,圈出相关的句子,再进行比对;最后根据理解,作出判断。本题选“下列对不忘本来的理解与分析, 不正确的一项”。C项,“不忘本来需要我们固守本来”说法有误。原文说的是“不忘本来不是固守本来,而要用吸 收外来的方式
7、来助益本来”,选项与原文意思相反。故选C。1 .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分析文章的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第一步,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 个分句,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第二步,比对每一分句的意义在原 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本题选“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 项”。B项,“对中国文化悲观主义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说法有误。原文中说“对此,美国学者列文森就认为,生活 也不再干扰它们(传统文化),它们已成了博物馆的老古董”,美国学者列文森只是针对“文化悲观主义”提出自己 的观点看法,并未分析其产生的原
8、因。故选B。2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辨析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所问;然后再到文中找到选项的内容, 进行比对,一看内容是否吻合,二看选项所答与题干所问是否一致。这类题目考查的其实是学生的细心和耐心。本题 要求选“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A项,说法有误。原文中说“这个观点实质上早在中国寻求站起来的时期便已存在”,“这个观点”指的就是文 化悲观主义的观点,所以文化悲观主义的观点不是近几年来才开始出现。B项,“一些不合时宜的东西在今天根本不可能得到人的认可”说法有误。原文中说的是“确实,儒家学说中存在不 合时宜的观念,很难赢得认同”,选项说法过于绝对。C项,“帮助许
9、多人打破了文化悲观主义的论调,使传统文化生机日显”说法有误。原文说的是“不忘本来” “将打 破文化悲观主义的论调,有助于我们从传统中汲取精神养料”,选项将未然说成已然。D项,根据原文语句“新时代,需要积极促成外来与本来相结合,其中包括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和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可知,说法正确。故选D。【点睛】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的题目,题干的表述一般为“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或者“正确的一 项”,错误设置一般为答非所问、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无中生有等,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 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答题时注意阅读题干,找准区位,然后对读,寻找细微的
10、差别。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涉及的内容一般范围比较大,所以把握全文主要内容是筛选和整合的基础。具体来说,要探究文章的观点,把握作者 在文中体现的态度,筛选出文中使用的论据等。对文章的主要内容有个整体把握,筛选和整合信息时才会心中有数。 把握题干,确定答题区间。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 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4、1. CB2. B(1)住在新丰,旅店的主人不照顾他,马周就要了一斗八升酒,悠闲地在那儿自斟自饮,众人对此都感到奇怪。(2)病更重时,马周就把原来上的奏章全部烧掉,
11、并说:“管仲、晏子显露君主的过失,博取身后的名声,我不这样 做!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文言断句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考生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文言阅读的语感和断句技巧,而且还应具 备一定的文化素养。文言断句有很多的标志,比如:四字短语、排偶句式、顶真修辞等等;还可以利用名词代词在句 中担当的成分来断;也可以根据用于句首、句尾的常用虚词判断。句意为:常何说:这不是我所能想出来的,家中的门客马周教我这样说。这个门客,是个忠厚孝义之人。”唐太宗就召 见马周,过一段时间还没到,太宗接连派使者去敦促了四次。“此非臣所能”,这是一个判断句,完整而独立,“能”后断开,排除A项、B项;“间未至”承前省略主语“
12、马 周”“间未至”作谓语,独立分句,“至”后断开;“遣使者四辈敦趣”,“使者”既作“遣”的宾语,又作“四辈 敦趣”的主语,这是兼语短语做谓语的句子,完整而独立,“遣”前断开,排除D项。故选C。1 .本题考查考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 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 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B项,“年号是古代帝王死后,朝廷根据他们的生平行为给予的一种称号,用以褒贬善恶”理解有误,古代帝王死后
13、, 朝廷根据他们的生平行为给予的一种称号,叫谥号,用以褒贬善恶。年号,是中国古代新皇登基,为了区别上一任皇 帝,根据自己的思想,起一个新的年号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我国从汉朝初年开始使用。故选B。2 .本题考查考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 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本题要求选出“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B项,”并赏赐他三百匹丝帛”有误,依据原文“帝以何得人,赐帛三百匹”可知三百匹丝帛是赏赐给常何的,而非 赐给马周。故选B。3 .本题考查考生理解并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要明确文言翻译是
14、文言文的必考内容,翻译时要以直译 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虚词要删掉,省略的内容要根据上下文进行 补充,文言句式要翻译到位,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训练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 的落实。(1)中,“舍”,住宿;“不之顾”,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为“不顾之”,意为“不照顾他”;“异”,使动用法, 让感到奇怪。(2)中,“甚”,加重;“悉”,全部、都;“暴”,显露、揭示。【点睛】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 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
15、、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翻译 为没有查处;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 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参考译文:马周字宾王,是博州在平人。幼年丧父成为孤儿,家里贫穷拮据。他十分喜爱学习,精通诗经春秋。性格 开朗豪迈,乡里的人都认为他不讲究小节,看不起他。武德年间,他被补任做了州里的助教官,人事关系处理得不好, 刺史达奚恕常常责怪他,马周于是离去,客居到密州。赵仁本推崇他的才气,给他准备了很多行装,让他进关。马周 途中客住汴州时,被浚仪县令崔贤侮辱,于是心中悲愤不已,又向
16、西走。住在新丰,旅店的主人不照顾他,马周就要 了一斗八升酒,悠闲地在那儿自斟自饮,众人对此都感到奇怪。他又到了长安,住在中郎将常何家中。贞观五年,唐 太宗下诏百官谈论朝政得失。常何是一个武将,没有什么学问,马周为他列举了 20多件事,都是切中时务的,太宗感 到奇怪,便问常何。常何说:这不是我所能想出来的,家中的门客马周教我这样说。这个门客,是个忠厚孝义之人。” 唐太宗就召见马周,过一段时间还没到,太宗接连派使者去敦促了四次。等到马周前来拜见,与他谈话,太宗非常高 兴,下诏让他入值门下省。第二年,又拜马周为监察御史,马周接受了命令,并且很胜任这一职务。唐太宗因为常何 而得到马周这个人才,就赐给常
17、何三百匹丝帛。马周善于陈述奏章,机敏、辩证、清晰、深入,切中要害,处理问题 周密,当时有很高的声誉。太宗常说:我一时不见马周就想他。”岑文本对他亲近的人说:马周论事,文采洋溢,切合 情理,没有一字可以增删,听起来洋洋洒洒,能使人忘却疲倦。苏秦、张仪、终军、贾谊正是这样啊。然而他两肩上 耸,面有火色,向上升官一定很快,只是恐怕不能活得长久。”没过多久,马周升任治书待御史,兼谏议大夫职务, 代理晋王府长史。贞观十八年,他又升官做了中书令。当时设置太子司议郎,唐太宗抬高了此官的官阶。马周感叹道: 只遗憾我资质、品格不够,不能当上这个官职。”唐太宗远征辽东,留马周在定州辅佐太子。等到太宗回来,马周又
18、担任吏部尚书,晋升银青光禄大夫。唐太宗曾经用飞白书赐给马周,上面写着:“鸾凤直冲霄汉,一定要凭借羽翼;佐 所要寄托依靠的,关键在于尽忠尽力。”马周患消渴病多年,太宗亲自到翠微宫去,寻找好地方为他建造宅第,经常 让御厨为他备饭,御医前去看护,唐太宗又亲自为他调药,太子也前去探视。病更重时,马周就把原来上的奏章全部 烧掉,并说:“管仲、晏子显露君主的过失,博取身后的名声,我不这样做。“贞观二十二年,马周去世,年仅48岁。 唐太宗追赠他为幽州都督,陪葬在昭陵。5、1. BE2.直抒胸臆:“空叹息”直接抒发叹惋之情。以景作结:结句描写了野花岩草春秋更替,意蕴深远,回味无穷。反衬:以无情无知之花草反衬诗
19、人无尽之深情。【解析】.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同时考查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采用了客观 选择题的形式,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 求,如本题的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逐句翻 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 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本题中,B项,”第三句正用杜甫环佩空归月夜魂,之典”错误, 而“环佩空归月夜魂”的意思是“昭君的灵魂能在月夜中归来”
20、,可见诗人反用了杜甫咏王昭君的“环佩空归月夜 魂”诗意。E项“诗歌以描写记叙展现历史场景”表述有误,无描写记叙历史场景。故选BEo2.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 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这首诗的尾联是如何表现情感的? ,这是针对尾联设题,考生既要分析尾联的情感, 也要分析尾联抒发情感的方式。情感的表达方式主要有两种,其一是直接表达,出现情感词,其二是借助意象来表达, 找出诗人笔下的意象即可体会情感。答题的思路如下:直抒胸臆,直接表达感情;间接抒情:借助意象(或画面), 渲染氛围,营造意境,表达了感情。此题“行路至今空叹
21、息,岩花野草自春秋”,尾联的意思是“行路的人到这里白白地叹息,山崖上花开草长随着季节 交替”,行路之人因何而“叹息”,或者是对谁而叹息?这就要结合前面几联来看,首联是写公主出嫁的情景,“故 乡飞鸟尚喟啾,何况悲笳出塞愁”,不离故乡的鸟儿尚喟啾鸣叫不止,而豆蔻年华的少女随着悲笳离别父母、远嫁万 里之外,就更加依恋不舍了。颔联“青冢埋魂知不返,翠崖遗迹为谁留,这是写公主将一去不复返,作者为此感到 悲哀。颈联“玉颜自古为身累,肉食何人为国谋”发表议论,自古以来,有几个肉食者能为国家的富强而出谋划策? 又有多少美丽可爱的女子遭受远嫁的厄运,成为对外执行妥协政策的牺牲品? “玉颜”反为“身累”,“肉食”
22、不与 “国谋”,诗人对当权者发出谴责。至此才明白,行路人“叹息”的对象应是上文的远嫁之女,作者借行路之人的叹 息表达对这些女子的同情,对那些忍辱求和的统治者的不满。“空叹息”,这是直接表达情感,属于直抒胸臆;而“岩 花野草自春秋”是属于写景,诗歌用景物收尾属于以景结情。考生可以围绕这些方面答题。6、杜鹃声里斜阳暮 锦江春色来天地 关河冷落 此心吾与白鸥盟 黄沙百战穿金甲 阴晴众壑殊 峰 峦如聚波涛如怒【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 的直接默写。此类试题解答时,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和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别
23、字形。本题是直接填 写上下句,注意重点字词的写法。比如“暮、锦、鸥、壑、峦”等字词。【点睛】此类试题解答时,要看清要求,答题时从最有把握的题做起;要看清出处,根据出处提示回想原文信息,搜索所需语 句。确定语句后,默写要注意易错字、生僻字及语气词的写法,学生记忆时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7、例文“爸爸,我的生日快到了,你打算送我什么礼物? ”同桌新买了平板电脑,向我炫耀好几次了。这次赶上我 生日,我心想,爸爸肯定会说“你想要什么? ”,然后我就顺势也要一个。“对呀,送什么呢?中国人讲究礼尚往来, 去年我的生日,你送我了什么呢? 突然,我觉得无比惭愧。“对不起爸爸,我只知道要礼物,却从未给过你和妈妈
24、礼物。”“傻孩子,你每年都在成长,这就是送给我们最好的礼物啊! ”例文致敬“逆行者”!因为他们给予了我们直面苦难的力量。面对疫情,内心蕴藏的善良与勇敢促使他们逆流而上, 成千上万的医疗、警务、铁路等不同岗位上的工作人员同气连枝、心手同向,义无反顾坚守岗位。是他们为我们的平 安幸福保驾护航,用责任和担当奏出了 “逆行者”的最美旋律;是他们让蓬勃的希望从人心的地平线升起,一寸寸照 亮大江南北,唤起我们内心的希望。例文沈从文先生用极为优美、流畅的文字,描绘了白河沿岸如诗如画般恬静幽美的山村、湘西边城浓郁的风土民情: “近水人家多在桃杏花里,春天只需注意,凡有桃花处必有人家,凡有人家处必可沽酒。夏天则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 河南省 许昌 第一次 模拟考试 语文试卷 解析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