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无言之美》教学设计+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docx
《第15课《无言之美》教学设计+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5课《无言之美》教学设计+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docx(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15无言之美【教学目标】1 .把握文章的核心概念,了解概念间的关系,理解作者的主要观点。2 .梳理文章的论述思路,分析作者所举实例,体会其与作者观点的关系。3 .借鉴文中的理论方法,学习鉴赏文学作品和艺术作品。【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在诗歌中,诗人的情感有时并未直接表达出来,而是隐含在诗句中,这就是诗歌的“无 言之美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暗含陶渊明悠闲自得的心境;“无言独上西楼”, 深蕴李煜深切的故国之思。除诗歌外,许多艺术作品都有着“无言之美”。今天,就让我们一 起去品味。(板书课题)设计思路用学生比拟熟悉的诗句导入,引出论述的对象,也和文中所举的例子相照应,引发学生的思考。二、资料
2、助读,检查预习1.作者简介。作者朱光潜生卒年18971986字孟实籍贯安徽桐城评价美学家、翻译家,提出了“美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美是一种价值”等观点。作品风格深入浅出,内容切实,文笔流畅。代表作品文艺心理学谈美西方美学史等。2.自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课后读读写写课中重点词语意第(yUn)附丽(向号如(pl)颦(pin)9a(姑)且16n9(笼)统呈廨(应)惨戚(qT)6(蛾)眉寂率(1血)shUn(瞬)息万变谬语(y&n)铢两悉称(zhii)(chdn)缥缈无踪(piWomiao)心旷神yK怡) 轻描d血(淡)写 栩栩如生(X。) 目不忍d。(睹) 信手整来(nihn),设计思路本环节意在
3、通过检查预习的形式,引导学生识记本课的文常知识,积累本课的重点字词, 流利地朗读课文,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三、初读课文,梳理思路阅读课文,按照”话题导入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得出结论”的顺序划分文章层 次,并按课件中的提示写出相应的层意。话题导入(第 段):提出问题(第 段):分析问题(第 段):得出结论(第 段):明确:话题导入(第I、2段):由孔子与弟子的一段对话引出“无言”的话题。提出问题(第36段):阐述言和意的关系,提出“文学是否能够尽意”“文学是否有必要 尽意的问题分析问题(第712段):列举图画、文学作品、音乐和雕塑的实例,论证无言之美。得出结论(第0段):归纳曲观点说出来的越少,留着
4、不说的越多,所引起的美感 就越大越深越真切。设计思路由于本文是文艺论文,学生不易把握论证思路,所以由教师进行引导,给出划分依据, 从而梳理文章的论证思路。四、精读课文,合作探究细读课文,小组讨论下面的问题。1 .阅读第1、2段。(1)作者是如何引出“无言”这一话题的?明确:作者由孔子与子贡的对话引出“无言”这一话题。(2)作者认为要探究“无言”的意蕴应该从哪方面着手研究?明确:作者认为要探究“无言”的意蕴,应该从美术观点去研究。2 .阅读第36段。怎样理解“以言达意,好像用断续的虚线画实物,只能得其近似”这句话?明确:把“以言达意比作用断续的虚线画实物”,借以区分“言”和“意”,指出言不可能
5、完全达意,只能近似。3 .阅读第712段。(I)怎样理解“文字语言固然不能完全传达情绪意旨,假使能够,也并非文学所应希求的” 这句话?明确:在作者看来,对一切美术作品来说,文字语言有其局限性,都只能尽量表现情绪 意旨,却不能完全传达。退步训:,即使文字语言没有这样的局限性,”笔之于书的和存之 于心的铢两悉称,丝亳不爽”,却也并非文学的追求。很多时候,将心中所说的话“都吐肚子 说出来”,亳无余蕴,并非一件好事。相反,用尽量简洁精练的语言,表达丰富的思想意绪, 含蓄而不直露,留下空白,让读者发挥想象,去体悟品味,会有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美 感更浓厚,卬象会更深刻。在作者看来,文学能否满足“尽善尽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无言之美 15 无言 教学 设计 2021 2022 学年 部编版 语文 九年级 下册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