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庄平悌):把握古诗词中作者所表现的情感与态度公开课.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第27章(庄平悌):把握古诗词中作者所表现的情感与态度公开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27章(庄平悌):把握古诗词中作者所表现的情感与态度公开课.docx(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二十七章把握古诗词中作者所表现的情感和态度【名师引领】本章讲述的是把握古诗词中作者所表现的情感与态度。通过学习,了解古诗词所表达 的常见的情感态度类型,根据不同的诗歌类型来把握不同的情感意蕴和思想态度,掌握鉴赏 诗歌情感与态度的一般方法和高考古诗词阅读的答题思路与技巧。【名师解惑】一、重难点突破(-)学习目标古诗词情感与态度的不同类型及其鉴赏方法。(二)范例解析例1 (2016 全国卷HI)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第9题。内宴奉诏作曹翰三十年前学六韬,英名常得预时髦。曾因国难披金甲,不为家贫卖宝刀。臂健尚嫌弓力软,眼明犹识阵云高。庭前昨夜秋风起,羞见盘花旧战袍。注曹翰(923992),宋初名将
2、六韬:古代兵书。 时髦:指当代俊杰。 阵云:战争中的云气,这里有站阵之意。9.这首诗与辛弃疾的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题材相似,但情感基调却有所不同, 请指出二者的不同之处。解题思路本题要求考生对课内与课外诗歌的不同情感基调进行对比。解答这类题目, 首先要回忆课内学过的有关诗歌。本题所涉及的是辛弃疾的词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 初中就已学过,应该比较熟悉。其次要明确情感基调,它指的是诗歌的基本情感。曹翰的诗 从“三十年前”写到现在,虽然岁月流逝,年事已高,但仍然“臂健尚嫌弓力软,眼明犹识 阵云高”,可见其老当益壮,豪情万丈。辛弃疾的词破阵子,则主要是回忆当年沙场秋点 兵的得意之情和反击战凯旋而尽
3、显英雄气概,但结尾一句“可怜白发生”,是从回忆到现实, 显示英雄迟暮,功业未就的感慨与悲伤。参考答案曹诗写自己虽已年老,但报国之心犹存,重在表达“老骥伏杨,志在千 里”的豪情;辛词通过追怀金戈铁马的往事,表达英雄白首,功业未成的悲慨。例2 (2016 上海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第15题。野望杜甫西山白雪三城戍,南浦清江万里桥。海内风尘诸弟隔,天涯涕泪一身遥。 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答圣朝。 跨马出郊时极目,不堪人事日萧条。注三城戍:西山三城的堡垒,三城,与吐蕃临界,为蜀边要塞。南浦句:南浦, 泛指送别之地。万里桥,在成都杜甫草堂的东边。涓埃:细流与微尘,比喻微小。15.全诗是怎样表现作者
4、的情感的?请结合具体诗句加以赏析。解题思路本题要求对全诗的情感内涵进行赏析。解答这类题目,就要从具体的诗句 中揭示出相应的情感。首联写作者野望所见的“西山”和“南浦清江”,送别之地,景色凄 清,传达出忧国思乡之情。颔联“诸弟隔”“涕泪” “一身遥”,让我们联想到“亲朋无一 字,老病有孤舟”,可见诗人兄弟远隔,自己孤身飘零,对亲人的不尽思念。颈联“供多病” “答圣朝”,写自己年老多病,又使我们想起登高中的诗句。尾联“不堪人事”等词语 写出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参考答案首联写三城边防堡垒白雪皑皑,传达忧国之情,看到送别之地,流露思家 之情。颔联接着第二句,通过写兄弟远隔,自己孤身飘零,表达对亲人的思
5、念及自己的悲苦 之情。颈联暗接全诗第一句,写自己年老多病、无以报国,表达无奈和郁闷之情。尾联下句 直接表达对家国之事的忧虑。例3 (2016 山东卷)阅读下面的元曲,回答问题。水仙子舟中孙周卿孤舟夜泊洞庭边,灯火青荧对客船,朔风吹老梅花片。推开篷雪满天。诗豪与风雪争先, 雪片与风屡战,诗和雪缴缠。一笑琅然。14.结合作品,简要分析作者的感情变化。解题思路本题要求分析作者的情感变化。解答这类题目,就要对全曲有通透的理解, 进而分析作者情感的先后变化。一要明确诗句所营造的情境。开头两句交代了孤舟夜泊的情 景,一 “孤”字写出作者的孤寂,而对岸青荧的灯火,更衬托出这种冷寂。孤舟无伴,船外 昏茫茫一片
6、,诗人只能蜷缩在船舱中。二要明确诗中所描绘的情景是虚景还是实景。“朔风” 是诗人在舟中凭听觉所得的印象。在夜色中,自然看不见“梅花片”,这是诗人凭主观想象 而得到的一种联想。可见是虚景。三要明确这种景致与情感之间的关系。“推开”句,因为 朔风骤起而得到“雪满天”的全新景象。所以诗人一扫原先的孤寂之情,顿生惊喜之感,故 而要“诗豪与风雪争先”。诗与雪难分难辨,刻画出一幅江天风雪行吟图。“一笑琅然”, 豪情快意,原先的孤寂悲苦已不复存在了。参考答案孤舟夜泊、青荧客船、朔风等,表现了作者的孤独之感、羁旅之思;漫天 飞雪激发了作者的创作豪情,风雪廛战,“诗豪”与风雪争先,“诗”又与雪缴缠,表现了 作者
7、啸傲孤独与风雪的豪迈气概;“一笑琅然”,抒发了作者摆脱困境的快意和乐观旷达的 情怀。例4 (2016 湖南株洲二中届高三首次月考模拟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第9题。溪居柳宗元久为簪组累,幸此南夷谪。闲依农圃邻,偶似山林客。晓耕翻露草,夜榜响溪石。来往不逢人,长歌楚天碧。注这首诗是柳宗元贬官永州居处冉溪之畔时的作品。簪组:古代官吏的服饰.9.清代诗人沈德潜评价这首诗的思想感情时说:“不怨而怨。你如何理解?请简要 分析。解题思路本题要求考生对前人的诗评做出分析。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知道“不怨 而怨”这个诗评的内容,诗人“不怨”的是什么,“怨”的又是什么。其次要与有关课文内 容相联系。联系到课文始
8、得西山宴游记,文中诗人说自己“恒惴栗”,就明白诗人是用反 语来写诗的,反意着笔,表面上写溪居的闲适的生活,实际上却隐含着孤独的怨愤。所以, 从反意来理解就能准确领会诗人所表达的真实情感。参考答案诗人在长期被仕途所累之后有了亲近自然、隐居田园的机会,于是在首联 用一个“幸”字表达了自己的“庆幸”,故言“不怨”。但全诗表面上写溪居生活的闲适,字 里行间隐含贬居时的抑郁之气。诗中“幸”是含着痛苦的笑;“闲依”包含着投闲置散的无 聊,“偶似”说明并不真有隐土的淡泊、闲适,“来往不逢人”可见生活的孤独。二、拓展性应用(一)拓展延伸1 . 了解诗歌题材与情感态度的关系。不同的题材,往往表达不同的情感态度。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7 庄平悌 把握 古诗词 作者 表现 情感 态度 公开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