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高中历史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课后训练第17课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新教材)高中历史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课后训练第17课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教材)高中历史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课后训练第17课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docx(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六单元第17课【学考过关练】一、选择题1 .据考古发现,汉代的户籍把每户户主的姓名、籍贯、住址、爵位、职业、年龄、妻 子、兄弟、姊妹以及牛马、田宅、奴婢、车辆的数量和价值都登记在内。这一做法的主要目 的是( )A.落实重农抑商政策B.强化对民力的控制C.根除王国势力威胁D.抑制豪强地主势力【答案】B【解析】汉代户籍统计具体准确,统治者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便于征发赋役 和控制百姓,故B项正确;加强户籍管理并不等同于抑商,排除A项;材料中的户籍管理 并非仅针对诸侯王国与豪强地主势力,排除C、D两项。2 .南朝时期,政府推行一种“土断”制度,即清查大量被“私门”“大户”吞噬的人 口,把他们编入国家户
2、籍。这一制度()A.标志国家户籍制度成熟8 .使得门阀土族开始走向衰退C.使得均田制进一步推广D.削弱了土族门阀的经济实力【答案】D【解析】将大量被“私门” “大户”吞噬的人口编入国家户籍,削弱了门阀 土族的经济实力,故选D项。3 .宋朝户籍分为主户和客户,而宋神宗熙宁五年(1072年)客户的比例不断下降,反之, 主户的比例相应上升。这可能是因为()A. 土地私有制的发展B.科举制度改革C.市民阶层的壮大D.理学的发展【答案】A【解析】宋朝户籍中的主户指拥有土地、缴纳赋税的税户,客户指没有土地 的佃户。宋朝采取不抑兼并的政策,土地私有制的发展使客户的比例下降,主户的比例上升, 故选A项。4 .
3、元明时期政府以职业定户籍,这种做法()A.推动了社会经济的整体发展8 .加剧了社会矛盾C.不利于社会阶层的流动D.造成政治的动乱【答案】C【解析】以职业定户籍使被定籍的人所从事的职业世代相袭,不得变动,这5 .战国时期,秦献公改造基层居民组织,将全国人口编为五家为伍、十家为什的单位, 这一举措被称为“户籍相伍”;秦孝公用商鞅变法,“并诸小乡聚,集为大县,县一令,四 十一县”。“户籍相伍”和“集乡为县”()A.确立了皇帝制度B.摧毁了宗法关系C.建立起官僚政治D.加强了基层治理【答案】D【解析】秦献公改造基层居民组织和商鞅“集乡为县”有利于加强对基层的 管理,故D项正确。6 .乾隆二十二年(17
4、57年)更定保甲之法:凡甲内有盗窃、邪教、赌博聚会等 事,及面生可疑、形迹诡秘之徒,责令专司查报。户口迁移登耗,责令随时报明,于门牌内 改换填给。这表明()A.保甲法完全禁止了人口流动B.保甲法推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C.甲是明代最基层的行政机构D.保甲兼具户口管理和治安功能【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清代的保甲法强化了对基层和民众的管理与控制, 说明保甲兼具户口管理和治安的功能,故D项正确;“完全禁止”说法过于绝对,排除A 项;保甲法加强基层管理,而非推动商品经济发展,排除B项;材料不能说明甲是明代最 基层的行政机构,排除C项。7 .墨子七患说:“仓无备粟,不可以待凶饥。”这说明()A.墨子
5、有一套完善的社会救济方案8 .墨子的设想得以实现C.墨子是社会救济专家D.中国的社会救济思想早已有之【答案】D【解析】材料说明,至少在战国时期我国就有了积极储备粮食以备灾荒的社 会救济思想,故D项正确。8. 521年,梁武帝曾下诏:“凡民有单老孤稚不能自存,主者郡县咸加收养,赡给衣 食,每令周足,以终其身。”并多次责令郡县置孤独园,收养孤儿和单身老人,使“孤幼有 归,华发不匮”。这反映当时政府()A.采取“无为而治”保护弱势群体8 .践行民木思想防止贫富分化C.重视基层治理维护社会稳定D.形成了完备的社会保障体系【答案】C【解析】梁武帝下诏要求地方郡县长官设置孤独园,收养孤儿和单身老人,二、非
6、选择题9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据甲骨文记载,商王朝已开始实行人口登记制度,有“登人”或“登众”,即临时 征集兵员的记载。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为扩大兵源,增加赋役,稳定社会秩序,纷纷建立 严格的户口登记制度以了解地方的户口和财政状况。秦朝户口登记更加严密,内容更加详尽, 对不报、虚报和假报户口等行为严加惩罚,还作出了不许擅自迁徙、迁徙时必须审核并办理 更籍手续等规定,户籍制度至此正式形成。汉承秦制,户籍管理又有发展。汉丞相萧何编制 九章律,其中的“户律”规定了详细的户籍管理办法,实行“编户齐民”,历史上首次 将户籍管理上升到法律规范。此后,秦汉户籍制度一直为历代王朝所沿用。摘编自江立华我国
7、古代的户籍制度及其特点(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户籍制度的发展趋势及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户籍制度的影响。【答案】(1)发展趋势:制度日益周密,对百姓控制日益严密。特点:出现时间早,历史悠久;与刑法和征发徭役、赋税紧密联系;对后世影响深远。(2)影响:加强了对人民的控制,不利于人口自由流动和迁徙;便于征发兵役、徭役及 课取赋税,保证国家有充足的赋税收入;成为古代国家进行政治控制(稳定社会秩序)的重要 手段。【选考过关练】一、选择题1 .商鞅认为户籍”上有通名,下有田宅,四境之内,丈夫、女子皆有名于上,生者著, 死者削。按比户口,课植农桑,检察非违,催驱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新教材 高中历史 人教版 选择性 必修 课后 训练 17 中国古代 户籍制度 社会 治理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