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曾祺散文选读后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汪曾祺散文选读后感.docx(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汪曾祺散文选读后感(精选3篇)认真品味一部名著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获,不能光会读 哦,写一篇读后感吧。可能你现在毫无头绪吧,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选读后感 (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汪曾祺散文选读后感1汪曾祺的书,用少女的话说,给人的感觉就像是女儿节的茶巾寿司,上等 多汁的蘑菇,香喷喷的白芝麻,栗子。加入这么多配料的醋饭,用稍带甜味的 薄薄蛋饼仔细的包裹着。虽然不是最近的作品,却非常亲切、可爱、紧紧揪住 胸口,可是读著读著,醋的味道也不断变浓,直到最后变成深切的无常观充塞 胸中。我觉得汪曾祺的书最大的特点,就是地方民俗特色很浓。尤其是饮食文 化,让人感觉这不是一本散文,倒
2、像是金庸的武侠了。不能不让人想起射雕 英雄传中黄蓉烧菜给洪七公吃的那一段。包括他的语言,都是半掺着文言 的,读起来反而让人有一种顺化流畅的感觉。羽毛般又轻又薄的甜甜煎蛋慢慢 四散在口中,心脏扑通扑通地跳著期待包在里头的松软康吉鳗、碎栗子的出 现。就像是这样的感觉!古往今来,上至九龙天子,下至平民百姓,无不向往着羽化登仙的生活, 若是做不到,便梅妻鹤子,隐逸孤山做个隐土。然而,他们却忽略了尘世带给 人的快乐生活。舒婷在她的神女峰中写道:“金光菊和女贞子的洪流正煽 动新的背叛与其在悬崖上展览千年不如在爱人肩头痛哭一晚。长生不老,淡 泊名利固然值得欣喜或钦佩,然而对酒当歌,寻山问水,觥筹交错却有着那
3、些 所谓的神仙隐士们体会不到的一番乐趣与风情。汪曾祺的书,告诉我们的就是这一个道理。他写那些人都是些市井中最最 常见的小人物,他写的食也是路边小摊上的并不怎么高级的地方小吃,他写的 事也是一些常见的鸡毛蒜皮。可人们可从他那看似平淡无味的语言中品出人与 人之间的美丽情感。命运在最大的不公平中有时会偶尔留下一丝温暖慰藉的余 温,让人对这尘世难舍难弃,又好像一些另有深意的安排,一人一事都不是随 便出现的,全看你心智够不够来领悟天意。儿子与父亲间深切的交流等等,每一样都值得品味。用力咬下椎茸瞬间流出的美妙汤汁!融化在嘴里的康吉鳗!成块的醋饭和栗子的甜味成了绝妙的搭配!就连缠著蛋皮的葫芦乾也是充满弹性非
4、常好吃呐!这或许就是这本书的美妙之处。想到书中人事那些美丽的误会与牵绊,哪 怕再僵硬的嘴角,也终会露出一抹微笑。汪曾祺散文选读后感2也许很多人不知汪曾祺,也许有很多人认为中国现代难见散文大家。这是 一种误读,更是一种谬论。汪曾祺散文是我XX年时偶在市集中买到的,记得还是盗版书。当时对 汪先生所知甚少(应式教育的后果),只知汪先生应该算得上是一个著名作 家。闲暇之余,开始是以一种慵懒的心情看汪曾祺散文的。哪知,一读之 下竟不能放下。读汪曾祺散文,如同是听一位经历抗战、解放战争的历史老人在向我 们娓娓动听地述说生活小事,而在倾听之中,这种生活小事似乎更是一种无形 中的人文和历史教育。在汪曾祺散文中
5、,我们看到了曾经的西南联大教授们的风采。我们读 到了当时人们对于政治、文化的评判,我们如同读一位历史老人的。在汪曾祺散文中,我们读到了中国文人不屈的傲骨。看到了中国学者 在艰苦的环境中对思想与学术的孜孜追求汪老以一种充满人文色彩的笔调,向我们讲述着曾经的往事,向我们传来 种种可供学习的精神与思想。读汪曾祺散文,如同在读历史,更如同在向众多先贤和在世的思想老 人学习为人处世!读了汪老的书,相信大家都能明白,其实中国不缺乏文化大家和散文大 家,我们只是缺乏学习和认知的机会。读了此书再说中国无散文大家,也许会 是一种笑话!汪曾祺之书,不读后悔,读了不遗憾!汪曾祺散文选读后感3汪曾祺,中国最后一位士大
6、夫,二十世纪最伟大的文学家之一,当代文坛 巨匠,抒情的人道主义者,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沈从文先生的入室弟子,最 浪漫的散文集,最值得品味的浪漫作品,最值得回忆的艺术与生活的代表作。 能与这本书相遇,更是小女子的荣幸。古往今来,描写吃的文章倒是不少见,像的啊,的雅舍谈吃啊, 许多许多,更是将美食描写的淋漓尽致,而汪曾祺先生的吃却更别具一格。虽 平淡,像菜谱一般,却处处流露出人间真情,引来无限遐想。我原本就爱好美食,以至于入神般去品味这篇文章,更是受益匪浅啊!内 容呢,都是生活中的食物,而汪先生却写的行云流水,妙笔生花。例如在故 乡的食物一文中,开头引用郑板桥的话:天寒冰冻时,穷亲戚朋友到门,先
7、泡一碗炒米送手中,佐以酱姜一小碟,最是暖老温贫之具。听着这句话,有种 特亲切的感觉,炒米比较省事,比下一碗挂面还要简单,一般吃泡炒米,是要 抓上白糖的,这便是郑板桥话中的含义。还有种食物,叫焦屑,就是用糊锅巴磨成碎末。它也像炒米一样,用开 水冲冲,就能吃了,无论是炒米还是焦屑,除了方便,还有一层意思,就是应 急。当时,县境内开了仗,我们用这种食物度过的。处于社会底层的人民,用 一碗炒米,焦屑温暖着彼此的心灵。令我感到敬佩地是,作者在如此乱境之 中,依然淡定从容,乐观安静,像文中说的:晚上,爬到吕祖楼上去,看双方 军队枪炮的火光在东北面不知什么地方一阵一阵地亮着,觉得有点紧张,也很 好玩。真是乐观啊!也是如此的热爱生活,热爱生命啊!在作者的吃的部分中,用简单的话语,写出了各种美味佳肴,可以称他为 美食家了。在这本书中,内容有叙事的,有抒情的,有释理的,这些散文文笔细腻, 结构合理,条理清晰,文中又渗透着作者丰富的社会生活和复杂的内心世界, 真可谓一部让我受益匪浅的好书!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