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新闻写作复习题库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新闻写作复习题库及答案.docx(4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2新闻写作复习题库及答案最新整理试题1 什么是通讯? 现代新闻写作学所说的通讯是一种运用叙述、描写、议论、 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及时地、详细地、形象地报道现实中各种具有 新闻价值的人物、事件和社会问题的新闻体裁。通讯是一种新闻体裁 真实性。凡通讯中报道的人和事,包括细节、情感、心理活 动等必须真实,不允许通过合理想象和推理进行虚构。 时效性。新近发生的或正在发生的。 新闻性。有新闻价值,传达为受众所关心的新事实、新观念、 新信息。通讯是一种不同于消息的新闻体裁 详细、深入、完整是通讯文体的突出特色。-更形象、更生 动、更具感染力。 通讯多用详述和描写手法表现事实,同时还综合运用议论和抒
2、情等手法。通讯既传递信息,还传递情感。 通讯的文体较自由。 通讯的时效性稍差。什么是通讯主题答:倒金字塔结构就是新闻中重要的材料放在导语中,次重 要的材料放在稍后的段落,最次要的材料刚在篇末,从导语到结尾,新闻材料的 重要性呈递减趋势的一种消息结构形式。倒金字塔结构产生的意义在于:将新闻最重要、最精彩、最 终结性的信息放在开头,迎合了人们不重过程只重结果的心理,标志着新闻 报道文体的独立。倒金字塔结构的优点有: 便于受众阅读和收看新闻时掌握重点,合理利用时间。利于记者写稿,快速报道,也有利于编辑编稿,视版面情况随时删减稿件后面的段落。有利于形成短快结合的文风,符合信息传播特点。(4)倒金字塔结
3、构的缺点是:形式程式化,结构呆板、单一,显 得零碎、无文采,枯燥乏味。倒金字塔结构适合于写时效性强、事件单一的动态新闻。6写作难点在于准确掂量构成新闻事实的各种材料的分量,排列 出材料的主次,记者观察角度不同、立场不同对材料的主次有不同认 识,尤其是政治材料,注意提高记者的政治理论水平.新闻主体的写作要求答:围绕一个主题取材,扣紧主题叙事尽量具体、充实,避免空洞,使读者对报道有较完整的了解叙述生动,行文有变化,保证读者有兴趣层次段落要分明,起承转合要自然杜绝新闻腔2 .动态消息及其写作特点答:动态消息也称动态新闻,指及时反映报道国内外的重大 事件,迅速反映现实生活中的新事物、新状况、新动向、新
4、问题的简短新闻,也 包括会议活动。一般是一事一报,当天事当天报。篇幅短小,文字简 洁,有短到几十字,两三句话的,称简讯或简明新闻。(2)写作特点:以事物的最新变动为主要着眼点以时新性与重要性为主要的价值取向以突发性事件为主要报道内容以客观叙事为基本特征以开门见山、一事一报为主要写作原则要给人以动感和现场感.新闻产品的特点答:易碎产品:新闻具有时效性,在发新闻上分秒必争,新 闻还具有排他性,体现了新闻的竞争性;新闻具有时机性 机遇产品:要求新闻记者善于观察,抓住机遇组合产品选择产品传播产品(能否传播决定着新闻价值的有无,传播范围的大小决定着新闻价值的大小)5.举例说明电视新闻如何写画面遵循视觉逻
5、辑:例:一条消息中时间和地点按时间顺序变更, 如召开会议时,没有采访到开始,晚上代表团讨论时,让被采访者叙白天的事为好。不要与画面重复:如画面为明星表演溜冰,文字说某明星业余爱好为溜冰,或从小喜欢溜冰等为好,不要说她滑的怎样等观众能看到的内容不要与画面竞争:文字解说点到为止,画龙点睛不要让观众猜画面:出现不熟悉的人、地点等要交代清楚 要让观众进入画面: 要让观众进入画面: 要让观众进入画面:解说不宜过满不宜旁迁他扯;不宜过多绕弯子,设置文字障碍绕弯子,设置文字障碍绕弯子,设置文字障碍不宜平铺直叙论述.如何用事实说话?答:新闻报道,尤其是动态消息,记者并不直接论述对事实的观点,即通过发表有形的意
6、见来说话,而是叙述和再现事实,运用事 实本身的逻辑来反映现实,采取“寓论断于叙事之中”的方法,即通 过发表无形的意见说话,这种用事实说话的方法,我们称之为“藏舌 头的艺术“。用事实说话,就是通过报道事实向读者阐明某种思想观 点。作者的倾向性通过事实自然而然地显示出来,而不是特意将它指 出来。(2)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做到用事实说话:学会用典型事实说话I.典型事实是记者表达倾向和观点要考虑的事情。也就是选择 最具有新闻价值的事实说话。事实选得好,有以一当十的作用。这种以一 当十的新闻事实就是典型事实。n.典型事实具有如下特点:i .是鲜活的、读者所未知的事实.具有重要性而且是具体的事实.具有接近性.
7、有的放矢、目标明确通过再现场景说话I .“再现场景”就是把新闻事实的某些现场情景具体地描述出 来,进而增强新闻报道的可信性和说服力。n.第一人称再现法是“再现场景”一种常用的手法,也就是由 记者直接把读者带入现场。报纸通过描写,电视通过画面和解说,广播通 过同期声来再现场景。在批评类报道中,通过场景再现,让事实说话, 即记者目击记,更是经常使用的一种方法。运用背景材料(新闻背后的新闻)说话新闻背景材料是新闻报道的有机组成部分,是补充、反衬、烘托 新闻事实和新闻主题的重要材料,是用来说明新事实的旧事实。在新闻写作中,要通过以下方法来运用背景材料:1 .善于联想。善于联想是一种通过把所报道的新闻事
8、实与其他 一件或几件事实关联起来陈述的方法,暗示作者进行联想,从而得出结 论。(提示性)n.善于对比。通过背景材料进行对比与衬托,有助于发现问题, 认识事物的本质。山.让不同的背景材料表现不同的观点。报道同一事实,选用不 同的背景材料,会反映出记者和?不同的立场,表现出不同的倾向性和 观点,会对受众产生不同的影响。IV.综合立体地使用背景材料加大说话的深度和力度。借助直接引语说话 直接引语是新闻写作不分割得部分,新闻事件中当事人说的话,新闻之外的某些消息源说的话(不包括官方报道的某某说,某某指出 之类)作用:有现场感,富有变化和人情味,有助于克服新闻写作中 出现的单调乏味和概念化有助于提高新闻
9、的权威性利用新闻人 物之口,表达记者的想法,使报道看起来更客观,加强了说服力。2 .新闻背景的定义、作用,以及如何在写作中穿插背景答:定义:新闻背景是对新闻事件发生的历史、环境和原因 的说明,用来解释事件发生或人物成长的主客观条件及其实际意义,为烘托和发挥新闻主题服务。内容:导致新闻事件发生,发展的时代与社会背景与新闻人物和新闻事件发生发展过程直接有关的背景材料向记 者提供消息,介绍情况的人的背景情况(2)作用:阐释新闻事实阐明意义、深化主题提供知识、增加趣味性表明观点(3)穿插方法:背景先行于新闻标题之中在导语中使用在主体中穿插在结尾处安放试题3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新闻结构
10、2.动态消息3.综合消息4.速写5.观察二、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 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30分)L新闻的功用是()A.报道和运用事实B.报道和评价事实C.宣 传和评述政策D.分析和判断事实1 .报道健康的有益于社会进步的内容,属于记者的()A.职业道德 修养B.知识修养C.作风修养D.业务修养.中国最早的中文近代报纸是()A.亚细亚报B.中外新报C.察世俗每月统记传D.中外纪闻2 .判断某个事实能否引起读者兴趣的能力属于记者的()A.新闻 敏感B.新闻判断力C.新闻概括力D.新闻分析能力.新闻的宣传价值为()A.时效性,典型性,针
11、对性,一致性B.真实性,时宜性,针对性,一致性C.灵活性,典型性,针对性,一致性D. 一致性,针对性,典型性,时宜性3 .记者进行采访,主要表现为四个阶段:()A.接近,融洽,沟通, 激发B.接近,和谐,沟通,交流C.接近,沟通,谈话,记录D.接近,沟通,交友,激发.对被采访对象实施“心理控制”,属于下列采访方法:()A.少听多讲,广采博纳B.求同存异,心理共鸣C.沟通思想,见 机行事D.因人而异,灵活对待.俗话说:耳听为虚,眼见为实,这说明观察的特点之一:()A.观察的综合性B.观察的客观性C.观察的直接性D.观察的敏感性4 .记者或化装或易名,以探亲的形式去采访一个名人或要人,这 种采访形
12、式属于()A.易地采访B.交叉采访C.巡回采访D.隐性采访5 .捕捉变动着的事件细节是记者用心捕捉0A.瞬间印象B.新 闻事实C.独特感受D.背景材料6 .调节采访者与被采访者的微妙心理情绪变化,这在新闻采访 中叫作()A.现场协调律B.情绪调节律C.情景协和律D.心理感应律.新闻写作的第一要领是()A.真实B.灵活C.鲜明D.迅速.消息写作中多采用第三人称是为了()A.增加亲切感B.提高客观性C.避免主观说教D.增加真实感.突出新闻中富有特征的局部是()的写法。A.动杰消息B.新闻特写C.事件通迅D.速写7 .早期出现的人物通讯与古代的哪一种文体有直接的渊源关系? ()A.散文B.小说C.游
13、记D.传记. 1881年12月()的有线电报创始。A.上海到北京B.上海到广州C.天津到上海D.上海到武汉.调查报告属于()A.法律应用文B.新闻边缘体C.实用应用文D.财经应用文8 . 一篇新闻作品能否成功的第一位因素是()A.事实新鲜B.结 构严密C.语言简明D.角度新颖9 .把最新鲜、最重要、最吸引人的事实材料放在前面是()A.动 态消息的结构B.简明消息的结构C.综合消息的结构D.经验性消息 的结构.抓住典型的场景显示美感,是指新闻文采中()A.叙事要突出动感B.状物要突出形象C.描绘要注意美感D.修辞要注意实感.把传统行文方式中句与句、段与段之间表示过渡、衔接的文字省去是()A.跳跃
14、式行文B. “蒙太奇”式行文C.简略式行文D.散 文式行文.所谓消息写作中客观手法的运用,是把观点隐蔽在对事实的客观报道中,即变()为无形意见。A.主观意图B.理论内涵C.国家政策D.事实真相.记者写作消息最见功力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写好()A.主体B.结尾C.导语D.标题10 .被西方新闻著作捧为第一代导语楷模的导语是()写的。A.莫尔斯B.杰克海敦C.麦尔文曼切尔D.约翰唐宁25.“徐悲鸿先生在国画、油画、素描方25.“徐悲鸿先生在国画、油画、素描方25.“徐悲鸿先生在国画、油画、素描方,都有很高的造诣,尤以画奔马、雄狮和晨鸡著名。”这一背景材料是()A.知识背景B.人物背景C.社会背景D.事
15、物背景.观光记或参观记又叫()A.速写B.侧记C.巡礼D.散记26 .在通讯中写人用“人随事出”的手法是()的常用手法。A.人物通讯B.事件通讯C.工作通讯D.风貌通讯27 .只抓住人物活动的某一刹那,某一镜头,人物性格的某一特 点是()的写法。A.人物特写B.人物通讯C.新闻特写D.事件特写.日本朝日新闻社的辰浓和男提倡记者要()新闻。A.用灵敏的政治嗅觉去找B.用自己的脚去找C.用强烈的责任 感去找D.以上三者都错30.中国古代最早的报纸是()A.京报B.小 报C.邸报D.手抄报三、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 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分别填在题干的括号内,多选
16、、少 选、错选均不得分。每小题1分,共10分)L新闻文采须从0几方面着手。A.叙事突出动感B.状物突出形象C.修辞强调实感D.描绘富有美感E.语言强调活泼 通讯的主题是通讯要表现的中心思想,是作者经过对现实社 会的观察、体验、分析、研究,通过对通讯素材的提炼和组织,所表 达的对客观世界的一种认识或一种思想观念。 简而言之,通讯的主题是全篇通讯体现出来的中心思想或基 本观点。通讯主题的重要作用通讯的主题是通讯的灵魂,是通讯全文的统帅。 是贯穿通讯写作全程的一条重要线索,是决定其材料取舍、 组织结构、选择表现形式等一系列问题的内在依据。通讯主题的要求正确,符合客观事物的本质特征深刻,全局意识、历史
17、感、人的心灵针对 新颖 集中鲜明准确鲜明生动新鲜简明通讯结构的特点自由:发展和开放的文体,结构灵活多样,无固定模式。 复杂:内容多、跨度大,矛盾重叠,头绪繁多,驾驭难度大。通讯谋篇布局的原则表现事实为本的原则表现主题为本的原则简洁清晰原则均衡对称原则.述评性消息分为:()A.事态述评B.形势述评C.工作述评D.思想述评E.政策述评.综合性新闻常用的手法是:()A.点面结合B.夹叙夹议C.概括叙述D.对比衬托E.正反结合.救活有意义的迟到新闻可以采用的方法有:()A.抓新闻背景B.以旧带新C.抓住被披露的事实变动D.由近及远E.抓遗漏的事实2 .新闻主体写作中按逻辑顺序来写是指:()A.依据事实
18、的主次关 系组织事实材料B.依据事实的空间关系组织事实材料C.依据事实的因果关系组织事实材料D.依据事实的对比关系组 织事实材料E.依据事实的并列关系组织事实材料3 .通讯的写作方法与技巧有:()A.议论和抒情B.情节和细节C. 叙述和描写D.角度与矛盾E.结构与层次4 .在风貌通讯中,借景抒情的手法通常有:()A.触景生情,寓情 于景B.情景交融,水乳难分C.因事抒情,寓情于事D.融写景叙事抒情于一体E.因物抒情,寄情于物.调查报告可以分为:()A.经验型B.揭露型C.研讨型D.总结型E.基本社情型5 .通讯的表现形式,主要有:()A.访问记B.巡礼C.速写D.采 访札记E.小故事.记者的修
19、养包括:()A.知识修养B.作风修养C.理论修养D.职业道德修养E.政治修养四、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15分).为什么新闻须具有文采?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1 .通讯中的议论和抒情有什么特点?它们的运用为什么需经营位 置和控制数量?2 .简述新闻线索的特点及发现新闻线索的途径。五、论述题(10分)谈谈新闻的四大写作要求:新、短、快、活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1.所谓新闻的结构,指的 是新闻的内容与构造,也就是新闻作品的谋篇布局问题。2.动态消息,也称“纯新闻”,是最常见的消息类型。动态消息 迅速及时的报道国内外正在发生或新近发生的新闻事实,是反映新 事物、新情况、新动向的主要
20、的消息体裁。3.综合消息是围绕一个主 题思想,从不同侧面概括反映某个事件、问题的全局性情况,或综合 报道不同地区、单位具有同类性质又各有特点的多件新闻事实的一种 新闻体载。4.速写是通讯的表现形式之一,它的写作特点与绘画的速写一 样,重在快速捕捉事实的基础上,对事件经过、轮廓、主要特征或人物事迹的粗线条表现。 手法简练,反应迅速,不展开事件,只对其中有个性有特点的部分采用简笔勾勒的方法表现出对象的总体特征。5.观察作为一种新闻采 访方式,就是新闻记者对客观事实进行由表及里的察看与思考活动, 借以印证与搜集新闻素材与线索。观察中有访问,访问中有观察,通 常二者结合。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
21、30分)7. B 8, C 9. D 10. A 11. D 12. A 13. D 14. B 15. D 16. C 17. B 18. D 19. AC 21. B 22. A 23. C 24. D 25. B 26. C 27. B 28. A 29. B 30. C三、多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1. ACD 2. BCD 3. ABD 4. BCD 5. ACDE 6. BDE 7. ACD 8. ABCE 9. BCDE 10. AB四、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15分)1.新闻也须有文采,因为,新闻写作讲究文采,适应受众的审美要求,可以使新闻的传播收到
22、更为理想的效果。新闻文采总的特点是:缘事而发,淡中有味。具体 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A:叙事突出动感,动作能使叙述增添色彩, 又有引人入胜之效。所以,新闻的写作要有文采,就要善于多用充 满活力的动词。B:描述富有美感,现实生活本身多姿多彩,反映现 实生活的新闻,在写作上也要采取真实而富有美感的描述手法,C: 修辞强调实感,新闻作品传播的是新闻事实,任何事实都有它的发生、发展、变化 和结局,有前因后果、来龙去脉,形成一个完整的过程。2 . (1)通讯中的议论和抒情,要求触景生情,有感而发,即从事实出发,同事实的报道水乳交融。抒情和议论的作用,从内容上说,是为了表现记者的倾向和褒贬,发表记者对事物的
23、看法和主张。从 这个意义上说,通讯的倾向性常常明显于消息报道。(2)通讯中抒情 和议 论的运用,有一个位置经营和数量控制的问题。位置经营即在 报道结构中的地位安排。从内容来看,抒情和议论的位置应在高潮 之处;从布局来看,则放在大的段落结束时居多。这样,才能有效显 示抒情和议论在通讯中的力量,因为新闻写作毕竟以叙述描写为主, 与抒情散文和议论文章不同。通讯的抒情和议论文字应当精炼。3 .第一:新闻线索也称采访线索、报道线索,它是新闻事实发生的一种信号,是反映事实的简略轮廓或一鳞半爪。新闻线索具有以 下特点:1、比较简单,完整性差。新闻线索只是一种片断的情况,只是反映事实的简略轮廓或者一些零碎的材
24、料。2、时间短暂,稳定性低。由于新闻事实的发生和存在,有很多是短暂的,时间一过就会失去价值,新闻线索的出现也常常是短暂3、3、的。只是信号,有待证实。新闻线索这种信号、征兆,只是表示“发生“发生了什么事”。4、反应现象,变动性大。线索是记者看到、听到或触到的某个 事物的表面现象,这种现象经过实地了解以后,可能会出现多种变化。第二:发现新闻线索的途径有两条:一是直接途径,即到实际中去, 到群众中去。二是间接途径,主要有:1、上级来源。2、书面渠道,这是从书面材料中发现线索。3、社交渠道,这是靠“新闻信息网”提供线索。4、会议渠道,这是记者从各种会议中了解线索。.5、新闻写作的快,是指它的急就性,
25、就是要脑子快、笔头快, 所谓“倚马可待”。广播、电视的现场报道更要出口成章。新闻写作 讲究兵贵神速,时间上不能拖延。新闻特性决定写作上要快。因为事实之成为新闻,必须具备两个 条件,即内容条件和时传播渠道,这是从新闻媒介的公开报道中引 出线索。五、论述题(10分)凡是新闻文体,不论消息报道,还是通讯、 特写,在写作上都应当力求新、快、短、活。消息的写作,对此要求 尤为严格。1 .新:新闻,新闻,新的见闻,所以常说新闻姓“新”。这个“新” 的界定含义,当然是指事新,即报道的事实要有新的内容和新的意 义,而“事新”必须以“时新”为前提,过时的旧闻不成新闻。新 闻的写作,要从新近发生或变动的事实着眼,
26、尽可能取材于新事,写 出富有新意的内容,着力反映我们时代的新情况、新事物、新经验和 新风貌。一般情况下,事情过时已久,即使为人们所未知,也不要冒 充新闻来加以报道。新闻写作中对于事例的选择,同样应当喜新厌 10,求近舍远。当然,有些事虽已过去多时,内容仍有新意,这还是 可以报道的。新闻要“新”,就要突出新意,而不要使新意被事实 的叙述所淹没。2 .快:新闻的“新”和“快”,两者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如果 说真实是新闻的第一生命,那么,快,讲究时效,则是新闻的第二 生命。间性条件。所谓时间性,是指事实的新近发生和及时传播。现代 社会,各方面的节奏在加快,新闻更是首当其冲。新闻的快节奏,涉及采、写、
27、编、播诸多环节。就写作来讲,包括结构形式、表现艺术和语言的使用等等,既保证新闻质量,又能 快写快发。3 .短:新闻的新与快相连,快又与短分不开,写得短才能写得快, 而且短又是新闻的一种优势。短新闻多,还能加大广播、电视节目 和报纸上的信息量,而且容易使受众入耳入目,便于人们收看、收听 或阅读。怎样才能把新闻写短?(1)直截了当,这就是要提倡简洁、明快的新闻文风,不要转弯抹角或拖泥带水。(2)空话少说,这就是要用事实说话,在写作上坚持“意尽”即 “言止”。(3)一事一报,这就是一条新闻通常只报道一件实事,不要贪大求全、面面俱到。(4)锤炼语言,这就是要本着经济的原则遣词用字,力求准确而 洗练,并
28、符合规范化标准。(5)舍得割“爱”,这就是要有自我删稿的勇气,尽量挤掉稿件 中的水分。4.活:新闻写作要求新、快、短。同时还应该求活。写作上的活,是指对事实的反映要生动、活泼,并灵活采取适当的表现 形式。新闻写得活,就要注意措词修辞,不可仅是陈词滥调。更重要 的是,要写出事物的特点、个性,避免模式化,一般化,这是新闻能 不能写活的关键。新闻要写活,生动、鲜活的事实固然是根本,同 时还须讲究谋篇布局和语言的使用。新闻的结构,既有一定规律,又 忌千篇一律。讲究“高潮在前,精彩为首,”“行文避沉闷,宜取 跳跃式”。试题4.简要分析从邮局看变化的写作特色及导语的特点及作用。记者选取邮局这个窗口,从内地
29、往新疆邮寄食品包裹大量减少这 个事实,反映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的经济形势发生的突出变 化。新疆是全国的一个缩影,新疆的变化具有典型意义和代表性,从 新疆的变化可知全国的形势。消息的取材以小见大,生动具体,小窗 口反映大主题的特点新鲜地突出出来,视角独特,构思巧妙。该文运用了对比性式导语,简要的概括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邮电 局春节前夕,邮过去忙于分拣葱内地寄来的大批副食品包裹,到今天 忙于收订大量的报刊的转变,不但以简省的笔墨概括了这篇消息的要 点,而且导语对比鲜明,引起读者的注意,激发了读者的兴趣。1 .结合作品,简述总理帮农民追工钱的写作特色。通讯总理帮农民追工钱(刊于2003年10月2
30、8日重庆日报), 题材重大,写法鲜活,是一篇有重大新闻价值的作品,主要有以下几 个特点:一、文章以小见大,突出重大主题。二、细节生动,具有感人力量。三、对话鲜活,凸显人物性格。2 .简述长江上游仍在砍树的特写笔法。消息一落笔,作者便像一位摄影师,首先把镜头推向新闻现场:“记者近日随世界银行组织的14名生态、环保和人类学专家考察雅 碧江下游的二滩水电站库区生态环境,见到江面漂浮着上游漂运下来 的上万根三四米长、脸盆般粗的木头,小舟左冲右突一个多小时后才 驶离码头,行出不到1000米,数万根粗木密密麻麻地塞满了几百米 宽的江面。显然,作者没有简单地用干巴巴的概括性语言来陈述新闻事实, 而是寓理于事
31、,运用特写的笔法,让读者如身临其境,在浓郁的现场 气氛中,感到砍伐的严重性与禁止砍伐的紧迫性。3 .新闻作品研究者具备理论修养的必要性?首先,新闻作品研究者要明晰新闻理论的相关概念。明确新闻作 品研究的对象,准确确立新闻作品研究的切入点、角度和方法。在进 行新闻作品研究时更注重的是新闻的政治性、指导性、时效性等,更 符合新闻传播规律和新闻特性的原则。其次,新闻作品研究者要准确把握新闻事业的性质、特征和发展 规律。能正确地指导新闻作品研究实践活动。再次,新闻作品研究者要正确把握新闻报道的真实性原则、时彳性原则、倾向性原则、审美原则等基本原贝h新闻作品研究者不是单纯的新闻作品创作者,其主要任务是对
32、新 闻作品进行评论和分析,其认识问题、分析问题的角度应高于新闻创 作者,应从对新闻作品的分析、品评中发现新闻创作者的优点和不足, 从对事实的报道中透视新闻作品的社会意义和实际效果,同时总结出 某些具有规律性和普遍性的结论。因此,这就要求新闻作品研究者必须具备专业的新闻理论修养,以专业的眼光作出专业的作品研究。4 .新闻敏感的作用? 1)可以见微知著,迅速抓住新闻线索,进而发现有价值的新闻;2)据以挖掘新闻素材,并从中鉴别最有传播价值的事实;3)有利于选取 最佳的报道角度;4)能够预见新闻后面的新闻。5 .赏析七年上诉冤屈未伸张新华社2001年口月18日播发的七年上诉冤屈未伸张一稿, 在第12届
33、中国新闻奖评选中被评为消息一等奖,堪称新闻精品。这 篇报道之所以获得如此殊荣,从写作上来说,有如下几点特色值得大 家学习和借鉴。一、题材重大,导向正确。二、策划精细,采访深入。三、巧选角度,以新取胜。6 .怎样理解作品研究的基础是新闻事实这一基本原理呢?首先,新闻作品是以事实为基础的,事实具有客观、具体、真实 的特性。其二,人们在认识、把握事实时是有主观能动性的。其三,人们反映和表现事物的方式、方法是不同的。综上所述,新闻作品是以事实为基础的。记者要想写出好的新闻作品,首先是发现新闻,其次才是表现新闻。所以,记者只有积极主 动地去寻找和发现有价值的新闻事实,而且在新闻实践中不断地提高 自己的新
34、闻观察力,有强烈的新闻“嗅觉”,才能找到好新闻。7 .新闻作品研究的审美原则的多样性的原因?新闻作品研究的审美原则的多样性,主要表现在审美标准的多样 化。究其原因,首先因为审美标准是发展变化的,一是由于社会发展 变化带来审美差异而产生的多样性;二是新闻本身的发展变化而带来 的标准的变化。其次,由于民族、阶级的不同和新闻体制的差异,也 会带来审美标准的多样性。其三,表现在作品研究者自身的价值观念作品研究者自身的文化修养、审美经验的积累、审美理想和审美趣味 的差异,致使他们的审美判断必然会有差异。其四,作品研究者采用 的作品研究方法与角度也是各不相同的,这种不同也会带来审美标准 的差异。8 .简要
35、分析我国选手获得奥运会第一块金牌一文时效性对 增强其新闻价值的重要性以及以“零的突破”贯穿全文的结构特点。奥运会既是世界体坛高手角逐的赛场,也是国际新闻界激烈竞争 的“战场”,历届奥运会决出的第一块金牌更是各国记者所追逐的目 标。我国首次组团参加奥运会比赛,夺得了本届奥运会第一枚金牌, 这本身就是大新闻。而这条新闻又是新华社最先发布,比东道主早发跌宕起伏原则消息标题与通讯标题标出新闻事实跌宕起伏原则消息标题与通讯标题标出新闻事实点到为之、引而不发必须有实题可实可虚有确定性不确定 描述多显现动态一描述多显静态语法结构关系完整可以是词组和短语消息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结果 消息写
36、作的要素:标题(主标题和辅标题)、消息头(XX报X地X月X日电/讯)、导语(直接式/延缓式)、主体(倒金字塔结构, 从重到轻)、背景(适当插入相应的时代背景、人物背景、事件背景、专有名词解释等,可在前中后加入)消息和通讯都是新闻的体裁,它们都要有新闻写作的基本要素, 并遵循新闻写作的要求:真实性、时效性、新闻性(价值性)。而且 主题的要求也大致一致(正确,符合客观事物的本质特征;深刻,全 局意识、历史感、人的心灵;针对;新颖;集中;鲜明。)消息主要告诉人们发生什么事情(包括新的情况、经验、问题等), 往往只报道事情的概貌而不讲详细的经过和情节,是以简要的语言文 字迅速传播新近事实的新闻体裁,也
37、是最广泛、最经常采用的新闻基 本体裁。通讯是一种运用叙述、描写、议论、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及时 地、详细地、形象地报道现实中各种具有新闻价值的人物、事件和社20分钟。新华社在奥运会报道上也夺得了一枚金牌,令各国同行刮 目相看,使得这条消息的“含金量”大大增高。我国选手获得奥运会第一块金牌一文结构安排很有特色,通 篇围绕“零的突破”选材、布局,结构紧凑、完整,可谓短小精悍。 导语中点明“零的突破”的精确时间、由来,以及它在中国体育史上 的意义。紧接着在以后的两段中围绕“零的突破”引述了中国体育代 表团团长陈先的谈话,介绍了金牌得主许海峰的基本情况及当时的心理感受。“零的突破”是一个事实,又具有重
38、大的象征意义。I 0 .分析陕北有煤海的写作特色。镜头感极强的视觉新闻在新闻改革中,不少同志提倡写“视觉新闻”。穆青同志在学 会写视觉新闻一文中说:“所谓视觉新闻,无非是形象化、立体化, 有典型细节、生动的画面,读来有声有色,使人能够具体地、形象地 看到你所报道的事实的真面貌。这样,我们的新闻就可以克服枯燥和 概念化的缺陷,更好地适应今天这个电视发达的时代。”陕北有煤海一文,正像穆青同志所提倡的,有强烈的画面感、镜头感。消息开头写道:“记者新近去陕西北部的神木、府谷等地采 访,所到之处几乎都见到了煤,简直像是走进了煤的海洋“。一个“见”, 一个“海洋”,马上把读者带来了新闻现场。在这个煤的海洋
39、里漫游 观光,一饱眼福。新闻导语之后的五个自然段,犹如电影中的五组分镜头,一段一 段都是一个个镜头,一幅幅画面。让人看到煤之多,煤层之厚,煤质之佳,挖煤之易以及煤给当地和附近群众带来的喜悦和欢乐。连成一气,所产生的“蒙太奇”气,所产生的“蒙太奇”:果更是让人身-临其境般真切形象地目睹了一派煤的海洋的风采。描绘极富层次感和生动性。消息中善于把人的活动与煤联系起来,增加了消息的生活气息: 人们像切豆腐一样切煤的镜头,逢年过节家家户户垒成塔形的煤堆, 彻夜通红地燃烧,人们围着煤火堆谈笑玩耍,好一派殷买、丰足的欢 乐景象。结尾借用外国人的眼睛来深化主题,可谓多侧面、多角度地回应 了导语中“煤的海洋”的
40、结论。陕北有煤海不愧为一篇有声有色、生动形象、视觉感强的创 新之作。II .如何加强和提高研究者的新闻敏感?首先,要求新闻作品研究者要有高度的职业责任感,对事业要有 孜孜不倦、锲而不舍的精神,在新闻作品研究中要想得深、思得透;其次,要求新闻作品研究者对社会形势、历史背景、法规政策及 报道思想有透彻的了解,能够洞析当前国际、国内、经济、政治等多 方面的形势特征,以及政府的工作重心;再次,新闻作品研究者在平常的工作学习中要注意对资料的积累 和研究,熟悉现实生活的实际情况,掌握丰富的历史资料,到需要用 的时候就能够碉备而来。总之,新闻敏感来自新闻作品研究者的理论修养、政策学习和业务实践,是新闻作品研
41、究者政治水平和业务水平的集中表现。1 2 .指出百姓心中的丰碑的感情线和记者感动读者的技巧。感情线:长霞真情对群众群众真情对长霞一一记者真情对长霞、对读者;也显现出一个清晰的“互动”格局:长霞感动群众群众感动记者记者感动读者。记者的激情传导给读者,进而感动读者,至少有两条必须做好: 其一,必须讲究结构和叙述的技巧。因为不讲技巧的作品难有读者,更难成为佳作。在谋篇结构上,我们力求通过“三泪成珠,一线 相串”的构思,巧妙地搭建起一个便于叙事抒情的结构平台:我们把 最有助于塑造人物形象、最易于撞击读者心灵的“百姓泪”、“英雄 泪”、“亲友泪”分成三个“板块”,把零乱无序的素材分成三类, 分别归入各个
42、“板块”,形成看似独立却又互相关联的三个小标题, 然后用群众对长霞的“真实情感”这根“感情线”进行串联“组装” O形成的这个平台,挥洒由己,收放自如,所有搭载的素材“存放”合 理,“发射”有序,把读者引入一个完整的、真实的、特定的情感世 界,用一个接一个感人的事实撼动读者的心灵,以取得最佳的效果。运用电影的镜头语言和叙述手段铺排,要紧之处反复强化,突出效果。由于我们是在雨、泪交织的氛围中采访,在泪、雨融汇的情势 下写稿,写的又是催人泪下的故事,为了让读者与我们产生共同感受, 特意提炼出既有画面、又有诗意的句子在每一小段的开头和文章结尾 时重复使用:“嵩岳无言,颍水低徊。雨像泪一样飘洒,泪如雨一
43、般 倾诉。面对每一位受访者的泪眼,记者视线模糊,无法拍照,无法笔 记“。这样写,意在通过重复的强化,收到由记者的“视线模糊”引发和催化读者“视线模糊”的效果,使人读着回肠荡气,形成持续、 递进的感情冲击力。同时,淡出淡入、时空切换、远景近景、特写旁 白等一系列电影艺术表现手法的运用,使读者很容易随着我们的笔触 一步步走进任长霞崇高的内心世界。其二,必须讲究组织高潮的技巧。有时候,恰到好处的“台前独白”会收到推动情感高潮的强烈效果。所以,记者该站出来说话时一 定要站出来说,直抒胸臆,决不避讳!因为记者对素材、对事情的了 解和理解毕竟要比读者多,要比读者深,感受到的也要比写出来的多 和深。比如,写
44、到英雄也流泪时,记者在重要的小标题位置直接点题:“她的泪流淌着女人的天性,天性的慈悲,慈悲的纯真,闪耀着彩霞 般的丽晖,映照出一位公安局长执法为民、关爱百姓的深切情怀”。再比如,为了承转有力和强化长霞这个人物的另一面,写到杀人疑犯为感念长霞的人道关怀而流泪时,记者直抒胸臆:“女性的慈悲 是博大的。因为博大才显得伟大”。接着叙述长霞收养弱小孤儿小春 雨的段落,烘托出长霞慈悲、博大、伟大的人格境界,使其具有更大 的震撼力。还比如在写到英雄的“欠缺”时,借着长霞儿子卯卯给妈妈用百分比打分的“势”,记者走到前台:“又一个80分!面对同样的问题,长霞的丈夫给了她同样的分数!记者的泪水夺眶而出是的,只有完
45、美的神,没 有完美的人!作为一个普通的人,一个普通的女人,如果说任长霞也有她的不足和缺陷,那无疑是一种英雄的残缺,残缺的美丽,美丽的 崇高! “意在冲决读者泪水的堤坝,在泪水中升华英雄的精神,用泪 水荡涤读者的灵魂。其三,用细节再现典型震撼人心、能够流传的作品必须借助于真实的细节。因为细节决 定作品成败,细节决定深度、高度。没有真实、典型的细节描写,就 没有优秀、经典的文学艺术作品,当然也不可能有优秀的通讯和报告 文学。细节是描绘人物、事件和环境的最小组成单位,如同血肉的细胞。 具体在百姓心中的丰碑里,是强音符,是“催泪弹”,可以生发 出强大的艺术感染力和心灵震撼力。细节可以是一个自然而然的动
46、作。“摸暖”的细节 细节可以是一个物件。“一包药”的细节、无法“捎走”的手机 细节可以是一段小的情节。当杀人疑犯王小伟3岁的儿子哭喊着“爸爸”追赶囚车时,任长霞命令停车,”打开手铐,让他们父子再 见上一面。细节可以是一幅画面、一个小的场景。让小春雨难忘、叫读者唏 嘘的“穿袜子”的细节。细节还可以是一颗小小的泪珠,一个细微的 眼神。“老上访户张生林老汉未语泪流,泣不成声”、“陈秀英将任 长霞的遗像双手捧在怀里,泪流满面”、“第一次听到任局长遇难的 消息,王小伟抱头痛哭这些细节,为文章增色不少,为重现任 长霞这个典型形象起到了以一当十的作用。1 3.“飞天”凌空一一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的写作特色。出
47、神入化的瞬间描写这是一篇出神入化的人物特写。它展现的是中国跳水姑娘在第九 届亚运会上夺取桂冠的激动瞬间。落笔集中,突出一点,是这篇特写剪裁上的突出特点。在一秒七 的时间跨度里,记者极有层次地描绘了一幅美丽的“飞天”画卷。从 “轻轻一蹬”到“凌空翔舞”;由“疾如流星”到“插入碧波之中”, 跳水姑娘轻盈似箭潇洒自如的身姿就让人尽收眼底。报道吕伟夺魁这一新闻事件,倘若按一般通讯写,少不了写整个紧张曲折的过程,写赢得金牌后五星红旗如何在赛场上冉冉升起,写 她平时怎样刻苦练功今日终于为国争得荣誉。但这篇特写却舍弃了这 些过程,没有什么背景穿插,全靠记者现场观察,用电影分镜头的艺 术表现手法,把吕伟的五一三六这个高难动作分解成一连串特写镜 头,描摹出吕伟精彩刹那的具体形象,富有视觉感、立体感。读者从 精彩的瞬间中,自然会悟出“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的道理。文势有起有伏,动静穿插自如,文字清新优美是这篇特写的又一 大特色。飘浮的白云、飞鸟与吕伟的“沉静自若”形成鲜明的对比: 一个“托”字犹如“定格”静静停留在空中,与“疾如流星”形成强 烈反差;“哧”地插入碧波中的身体,与悄然不惊的水花以及震耳欲 聋的掌声、欢呼声,构成动与静的协奏曲。以静反衬动,更显得文势 起伏有致。文中调动比喻、拟人、对照等多种修辞手段,增强了作品 的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