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docx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docx(8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完整版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第单元民风民俗1社戏1 .理清小说的故事情节和结构。整体把握故事情节。2 .学习理解小说中的景美、情美、故事美,以及描写和表达方法。3 .探究文中的深刻的思想内涵和语言特色。1 .学习小说围绕看戏这件事,记叙详略有致,疏密相间的写法。2 .领会作者热爱农村,热爱劳动人民的感情。3 . 了解小说中的景物描写的特点及作用。4 .掌握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来刻画人物形象的写法。学习小说采用白描的手法,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来刻画人物的方法,把握双喜、阿发、 六一公公等人的性格特点。一、课前导入童年生活犹如五彩斑斓的画册,翻了一页还有一页;童年生
2、活犹如欢快跳动的音符,一 个,两个,数也数不清。之前,我们学习了鲁迅先生写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了 解到鲁迅先生童年时在百草园里快乐和自由的生活。那份童真,那份童趣,多么令人难忘!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鲁迅先生写的小说社戏,再来感受一段美好难忘的童年【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本文的线索是什么?根据线索理清文章思路。线索:看社戏。(1)看戏前(T3):平桥乐土,盼望社戏。 样朗读。第一部分(14):鼓响前。(安静)第二部分(527):腰鼓表演。(激昂)第三部分(2830):鼓声止。(寂静)第一部分应满怀期待之情,读得沉稳些,中速而不乏力量。因为第一部分写的是腰鼓表 演前的准备,腰鼓尚未敲响,后生们正
3、在积蓄激情,等待爆发。第二部分整体要读得激越、昂扬、饱满、迸发、快而有节奏感,刚健有力。这是根据腰 鼓表演的特点和文章语言的特点决定的。第三部分朗读时要读出若有所思的情绪,稍慢,轻声。因为这一部分描写的是腰鼓表演 突然结束时人们的心理感受,大脑仍在回想刚才火烈的表演,心灵仍沉浸在表演的激情之中, 还没有回过神来,场面上一片寂静。1 .第二部分是从哪四个方面来描写腰鼓表演的美的?这四个角度的分水岭都是一句话,请找 出来。(1) 513段:宏伟的场面。(2) 1417段:雄壮的响声。(3) 1822段:击鼓的后生。(4) 2327段:奇丽的舞姿。分水岭:好一个安塞腰鼓!【再读课文,文本探究】.“容
4、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是挣脱了、冲破了、撞开了的那么一股劲”一 句中“那么一股劲”要“挣脱”“冲破”“撞开”什么?是什么“束缚”“羁绊”“闭塞” 了 “那 么一股劲”?“那么一股劲”是要打破人们身上层层坚硬的外壳,让生命宣泄在天地间,让人“遗落 了一切冗杂”“痛快了山河,蓬勃了想象力”,使人明白人之所以为人,生命之所以为生命。1 .“它使你惊异于那农民衣着包裹着的躯体,那消化着红豆角角老南瓜的躯体,居然可以释 放出那么奇伟磅礴的能量”,过着贫困生活的农民,哪里来的那么强大的力量?他们有着自然、健康的生命,是原始的、未经人工雕饰的、没有半点污染的、不掺杂任 何杂质的完完全全的生命。这
5、是他们力量的源泉。的躯体,居然可以释放出那么奇伟磅礴的 能量”,过着贫困生活的农民,哪里来的那么强大的力量?他们有着自然、健康的生命,是原始的、未经人工雕饰的、没有半点污染的、不掺杂任 何杂质的完完全全的生命。这是他们力量的源泉。2 .“多水的江南是易碎的玻璃,在那儿,打不得这样的腰鼓J为什么说“多水的江南”打 不得这样的腰鼓?江南流水更多地是表现柔媚的风格,而安塞腰鼓需要承载原始、粗犷的生命力量的“厚 土”。3 .“耳畔是一声渺远的鸡啼”,为什么听到这样的“鸡啼”?当鼓声停止后,人们仍沉浸在激情中,好像炽热后的沉寂,这时以“鸡啼”反衬寂静。4 .西北现在好像成了贫困落后的代名词,作者为什么这
6、样歌颂西北汉子?西北,是中华民族的主要发源地,曾有过秦、汉、唐的强盛,拥有雄睨世界的辉煌文明。 在今天,凝重的土地,贫困的生活,西北好像落伍了。但是,“消化着红豆角角老南瓜”的 躯体,并没有因生活的贫苦和封闭而丧失希望,复生的生命能量就在这沉重的躯壳内奔突, 终有一天会喷发的。这里的人们是有希望的,这里的土地是有希望的。落后是暂时的,只要生命还在期盼“搏击”,重生之日并不遥远。【感悟精彩句子】指出句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并分析其作用。(1)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 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运用排比、比喻的修辞手法,使对象更加
7、形象具体,从而把腰鼓舞壮阔、豪放、火烈的场面 写得别致感人,气势恢宏,使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表达出对安塞腰鼓强烈的赞美之情。(2)这腰鼓,使冰冷的空气立即变得燥热了,使恬静的阳光立即变得飞溅了,使困倦 的世界立即变得亢奋了。这个句子运用排比句式,使语言气势充沛、节奏鲜明,抒发了对安塞腰鼓强烈的赞美之情。 同时运用对比的修辞手法,更加突出安塞腰鼓的特点。(3)紧贴在他们身体一侧的腰鼓,呆呆地,似乎从来不曾响过。“呆呆地” 一词用拟人手法形象地写出了安静时安塞腰鼓的状态,为后面腰鼓响起蓄势。【把握文章主旨】学生讨论、交流,明确本文的主旨。(1)歌颂生命中奔腾的力量。这股力量,由西北汉子热情奔放的
8、腰鼓表现出来。(2)表现要冲破阻碍、束缚的强烈渴望。贫瘠的黄土地、困倦的生活,生活在这里的人们,物质上、精神上受到太多的压抑、羁绊。安塞腰鼓,表现了挣脱、冲破、撞开这一切 因袭重负的力量。(3)歌颂阳刚之美。“一群”“朴实得就像那片高粱”的“茂腾腾的后生”,他们“释放 出那么奇伟磅礴的能量,表现了一种独特的美。(4)人就应该这样痛快淋漓地生活、表现。“遗落了一切冗杂”,打破人们身上层层坚 硬的外壳,而不计较功名利禄,不必患得患失,不必苍白憔悴。【深入研读,探究方法】1 .铿锵的短句。课文多用短句来表现内容。如“一群茂腾腾的后生”,简洁地展现了年轻的生命的热烈 奔放;“忘情了,没命了”,强有力地
9、展现了生命沸腾、力量奔涌而出、无法遏制的场景;其 他如“落日照大旗”“愈捶愈烈”等句子,无不铿锵激昂。2 .激昂的排比。文中运用了大量的排比,有句子内部、句子与句子、段落与段落之间的排比,不仅交错 出现,还有连续出现的,如“使人想起”“愈捶愈烈”,都是一连用三个排比段落,好似 江河一泻千里般不可遏制。很多对仗工整的排比,如“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斗虎一 样,是强健的风姿” 一段,气势轩昂;还有层层递进的排比,如“它震撼着你,烧灼着你, 威逼着你”,如同排山倒海般的气势,使人透不过气来。安塞腰鼓刘成章意蕴美意蕴美生命的力量阳刚之美形式美安塞腰鼓是一篇描述西北黄土高原壮阔、豪放、火烈的安塞腰鼓舞蹈
10、表演的,以求歌颂激荡的生命和磅礴的力量的文章,语言急促、铿锵、昂扬,感情强烈,内容与形式珠联 璧合,实现了完美统一。因此,任何一个教师在教学本课时,都不会忽略诵读法。然而,绝 大部分教师都是先指导学生朗读方法,告诉学生哪段该怎么读,哪部分又该怎么读,然后再 让学生朗诵课文。之后再另外安排时间让学生单独品味本文的语言特点。这样安排,一方面 学生是在教师指导下被动地朗诵课文,另一方面把朗诵课文与品味语言割裂开来,显得有些 不够完美。所以,本教案大胆创新,让学生们自己通过揣摩语言特点,确定朗读方法,制定 集体朗读方案,然后再反复诵读,之后二次感悟语言、感悟文意。走的是“揣摩语言一一确 定朗读方法(朗
11、读)一一感悟语言”的循环路线。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实现了近乎完全的独 立,自主学习的责任和兴趣被调动开来,为了制定朗读方法,他们就必须自主揣摩语言,就 必须自主多方查找资料,多方请教和交流,以便了解本文语言多用短句以及排比、反复等修 辞句的艺术效果,也就必须多次反复试读。因此,学生在这一活动中,不仅收获了朗诵的快 乐,而且理解了本文的语言特色,可谓一箭双雕。课堂教学不只是营造了热闹的气氛,更能 让人见到耳目一新的奇效。4灯笼1 .积累词语并学会运用。2 .体会本文线索清晰,层次分明的写作特点。L 了解散文的特点。2 .以“灯笼”为线索,理清文章叙事脉络,把握文中关键语句的含义。3 .品味本文文白
12、相间、善用诗词典故的语言。体会本文中“灯笼”所承载的厚重的文化内涵。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看过张艺谋导演的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吗?你们元宵节的时候有没有 去参加过灯会?想必,“灯笼”在每个人的心中都有着深刻的印象。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 吴伯箫写的灯笼吧!二、教学新课【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第1自然段叙述了什么事情?有何作用?玩火坑灯,燃滴滴金,放焰火,点烛引出下方,为下方做铺垫。1 .第10自然段写了哪些名将?有何作用?霍嫖姚,李广,裴公。引述历史上保家卫国的名将,表达自己做“灯笼的马前卒”的誓愿。2 .最后一自然段表达“我”强烈情感的句子是哪一句?表达了 “我”怎样的情怀?应该数火把,数探海
13、灯,数燎原的一把烈火!作者热切希望冲上前线奋勇杀敌,打击日寇,也表达了对时局的担忧和对未来的期望。【品味亮点词语】真的,灯笼的缘结得太多了,记忆的网里挤着的就都是。试分析加点词语的用法。“挤着”,形象地表达出了 “我”与“灯笼”之间结下缘分之多,使表达显得形象生动。【感悟精彩句子】“唉,壮,于今灯笼又不够了。应该数火把,数探海灯,数燎原的一把烈火!”分析并 评价这句话所表现的作者的观点态度。作者热烈赞颂古代将军塞外点兵,挑灯看剑,英勇杀敌的气概;他们激发了自己的爱国 情怀,作者热切希望冲上前线,奋勇杀敌,打击日寇;同时表达了对时局的担忧和对未来的 期望,希望有更强大的力量,有更具凝聚力的精神,
14、团结抗战,打败敌人,保卫好自己的家 园。【把握文章主旨】如何理解这篇文章的主旨?本文回忆了 “我”关于灯笼的一些记忆,从文化层面及个人情感层面表达了灯笼对于他乃至 民族的重要意义,表达了 “我”对时局的担忧和对未来的期望,希望有更强大的力量,有更 具凝聚力的精神,团结抗战,打败敌人,保卫好自己的家园。【深入研读,探究方法】L文字自由流畅,通俗易懂。全文语言平淡,幽默而不荒唐,用一种闲适的笔调写出作者对旧历新年的态度,用一种洒脱的文风写出作者对政治文化的态度。2 .结构严谨,多种描写。文章前半部分运用心理描写表现作者对旧历新年的诸多烦恼,后半部分用语言描写,表 现作者态度的微微转变,深刻地刻画出
15、作者的对传统节日的无可适从。3 .主题明确集中,内容广泛。全文以庆祝旧历元旦为主要内容,描写了旧历元旦时诸多的习俗,但暗含的内容广泛丰 富,意在通过旧历元旦揭示守旧的传统文化与新的科学理论的对立。小时候喜欢火、光的情景挑着打嵬迎回祖父挑灯笼上下学灯笼J关于灯笼的记忆衬口红灯高照宅弟红灯高拄I柠发爱圄情怀本课是作者对灯笼的一些记忆,让学生了解灯笼对于作者乃至民族的重要意义。因此教 学中,可以让学生课前就去搜集灯笼的一些信息,在课堂上互相讨论,让学生有话说,唤起 学生学习本节课的兴趣。第二单元说明之美5大自然的语言1 .积累“萌发、次第、翩然、销声匿迹、风雪载途”等词语,掌握意思并学会运用。2 .
16、了解物候的相关知识。3 .掌握说明文的几种说明顺序和举例子的说明方法。1 .训练做读书摘要的能力。2 .训练生动形象地进行口头描绘景物的能力。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的感情。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前面我们学过春和济南的冬天这两篇课文,还记得里面分别是怎样描 写小草的吗?(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春天,小草“嫩嫩的,绿绿的“;冬天草色“暗黄”。 从“绿绿的”知道春天到了;从“暗黄色”知道冬天已经降临。大自然仿佛会告诉我们气候 的信息似的,这是怎么回事呢?今天学习的大自然的语言这篇课文,将给大家解释其中 的道理。二、教学新课【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请同学们大声自由地朗读,边读边画出每小节的中心句。1
17、 .“大自然的语言”在文中指什么?“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再读课文,梳理结构】本文可以分为几部分?如何划分?四部分。第一部分(T3):引出什么叫物候和物候学。第二部分(4、5):说明物候观测对农业的重要性。第三部分(610):说明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第四部分(11、12):说明研究物候学的意义。【通读课文,课堂讨论】.什么叫物候和物候学?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称它为物候。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 农业生产的这一门科学,就是物候学。1 .物候观测对农业有什么重要性?物候观测的数据反映气温、温度等气候条件的综合,也反映气候条件对于生物的影响。应用在农事活动
18、里,比较简便,容易掌握。2 .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有哪些?纬度的差异;经度的差异;高下的差异;古今的差异。3 .研究物候学有什么意义?首先是为了预报农时,选择播种日期;安排农作物区划,确定造林和采集树木种子的日 期;引种植物到物候条件相同的地区;避免或减轻害虫的侵害;便利山区的农业发展。【感悟精彩句子】.赏读文章第1、2两段,体会说明语言的生动性。(1)精读第1段,具体说说这一段文字好在哪里?第1自然段写得很美,从春天写到夏天,然后到秋天,再到冬天,给我们展现了一幅唯 美的四季图。它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抓住了四季景物的特征。这一段用词准确生动,例 如:“萌发” 一词准确地反映了草木开始生长
19、的状态,“次第”生动地表现了花开得有秩序, 渲染了春天的气息,“渐渐”贴切地表现了叶子枯黄的过程,“簌簌”把风吹落叶的声音表现 出来,让人感到了秋天的肃杀;“载途”形象地表现了风雪飘落的程度。(2)精读第2段,思考这一段在写作上有何特色?前后照应。“草木荣枯”照应“桃花”“杏花”;“候鸟去来”照应“布谷鸟二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写杏花“传语”,桃花“暗示”,将杏花和桃花拟人化,十分 亲切可爱;写布谷鸟“唱歌”,很形象,把布谷鸟的叫声写得很有音韵节奏,给人以美好的 感受。运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举出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的例子,很自然地引出什么是大自 然的语言。1 .从文中的句子体会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20、“北京的物候记录比1961年迟十天左右”这句话中“左右” 一词能否去掉? 为什么?不能去掉,“左右” 一词表示约数,比“十天”稍多或稍少,若去掉了,就成了刚好十 天,不太符合实际。【探究说明方法】.下定义。如:到了近代,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已经发展为一门科学,就是物候 学。这句话运用了下定义的说明方法,更具体,更科学,更概括地说明了什么是物候学(物 候学的特征)。1 .打比方。如:物候观测使用的是“活的仪器”,是活生生的生物。这句话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把活生生的生物比作“活的仪器。生动形象地说明 了物候观测重要性(或物候观测复杂、灵敏的特点),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2 .作比较。如:
21、北京的物候记录,1962年的山桃、杏花、苹果、榆叶梅、西府海棠、丁香、 刺槐的花期比1961年迟十天左右,比1960年迟五六天。这句话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突出强调了物候现象对农业的影响。3 .分类别。如文中影响物候的四个因素,运用了分类别的说明方法,条理清楚地说明了影响 物候的因素有哪些。4 .举例子。这是运用最普遍的说明方法。本文运用举例子方法非常成功,它不但例子多,而 且各具特色。有的从说明事理的需要来举例,如为了说明物候现象而举出的丰富多彩的四季 变换情况;有的例子有明确的针对性,如为了说明物候的作用,作者举出北京地区在1962 年因没有注意到山桃、杏花花期推迟而使农业受到损害的例子
22、。止匕外,作者的举例还注意到 形式的变换,不拘一格。【把握文章主旨】如何理解本文的主题思想?本文说明了物候学研究的对象、物候变化的一些规律和研究物候学的意义,提倡进一步加强 对物候的观测和研究,从而促进农业生产。【深入研读,探究方法】.说明条理性强。本文谋篇布局很讲究条理性。课文从具体现象入手,清晰而有条理地说明了有关物候学 各个方面的知识。文章一开始从自然现象入手,说明了什么是物候,什么是物候学,接着说 明物候对于农业的重要意义,并号召人们要加强物候观测。在介绍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 因素时,作者用了 “首先”“第二个”“第三个” “此外”等词语,使文章显得条理分明,既 体现了说明的条理性,
23、又体现了说明的科学性。1 .语言生动而准确。课文第一段寓说明于描写之中,使用拟人、比喻等多种修辞手法,利用生动形象而又专 业性的语言和诗情画意的描写,给物候下定义,更能给人深刻的印象。如“古代流传下来的 许多农谚就包含了丰富的物候知识” 一句中的“许多”,不一概而论,措辞严谨。说明时还 列出了精确的数字,举出了确切的例子,并加以比较,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科学性。大自然的语言逻辑顺序描述物候现象现象、 作出科学解释J 追究因果关系本质 阐述研究意义J结束这节课,我心里很轻松,因为在以往的教学中学生感觉到:说明文很单调、枯燥不 生动。而本节课学生与我配合得非常好,原因是我利用多媒体展示的几幅画面,把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部编人教版八 年级 下册 语文 教案 教学 设计 反思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