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 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同步训练)--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第16课 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同步训练)--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6课 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同步训练)--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docx(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16课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同步训练). 780年,宰相杨炎奏请唐德宗实行赋税制度改革,收税“唯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 为本”,赋税制度逐渐由“舍地税人”朝“舍人税地”方向开展。这种新的赋税制度是指( )A.租调制B.均田制C.租庸调制D.两税法1 .明太祖朱元璋派国子监监生武淳到各地丈田绘制鱼鳞图。鱼鳞图以“随粮定区”为原 那么,载明田亩方圆、四周界至、土地肥瘠和户主姓名等内容。编制鱼鳞图册旨在( )A.抑制土地兼并B.进行赋役征发C.实行社会救济D.维护社会治安2 .中国古代的税收支付经历了由缴纳实物(如田赋缴稻谷等)到缴纳货币(如明代“一条鞭法”改革后主要纳银)的过程。这一变化趋势反映了(
2、)A.商品经济开展B.农业经济衰退C.重农抑商政策破产D.商食官模式产生3 .唐代某诏令批评当时存在“恣行吞并,莫惧章程”和“口分永业(国家授予的田地),违法卖买,的现象。这说明当时()A. 土地兼并严重B.政府调整经济政策C.均田制遭破坏D.商品经济繁荣开展4 .资治通鉴载:“先计州县每岁所应费用及上供之数而赋于人,量出以制入。 户无主客,以见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居人之税,秋、夏两征之。其租庸调、杂徭悉省。”上述材料反映出()A.征税的主要标准从财产转为人丁B. 土地兼并问题得到根本解决C.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逐渐放松D.农民获得了充分的生产时间5 .从商鞅变法到隋唐,政府重视对户
3、口的清查和统计。然而,明清时期,政府却重视土地的清丈。这一变化反映了明清时期()B. 土地兼并现象严重D.重农抑商政策影响A.赋税征收标准发生变化C.主动适应商品经济开展7.下表征收方式的转变反映出当时()制度征收方式租庸调制租:政府授田的男丁,每年须交纳粟二石庸:每丁每年须为国家服劳役二十日调:每丁按照当地的出产,每年输纳绢二匹、绫二丈、绵三两两税法全国各地的人民,一律以现有男丁与田地数目为标准,划分等级,规定税额,分夏、秋两季交纳,其税额概以钱计,再折合绫绢缴纳A.货币地租出现B.封建剥削减轻C.人身控制有所松弛D.实物地租消失.史载,隋唐时期关中地区的许多农民被迫贱卖菽票,然后去市场上以
4、高价购买绢布等纺织品,用以缴纳官府的赋税。这一现象主要说明当时关中地区()A.集市贸易突破坊市界限B.农业经营模式发生根本改变C.地方政府放松抑商政策D.局部农副产品日益的商品化.财政年度是人为制定的收支结算的起讫时间。汉代的财政年度计算是“计断九月。取决于粟的成熟时间;唐代的财政年度计算那么是“岁终为断、与水稻的成熟时节相适应。这一变化主要是由于()A.赋税征收标准的调整B.农业经济结构的变化C.区域经济地位的变动D.精耕细作农业的开展8 . “求变”“求新”是中国的历史传统,也是中华民族绵延不绝、中华文化传承不息的重要原因。以下变法思想按朝代排序正确的选项是()“总括一州县之赋役,量地计丁
5、,丁粮毕输于官。一岁之役,官为佥募。”“民有一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 ”“凡汆买税敛上供之物,皆得徙贵就贱,用近易远”“民有所犯,依法而断。”“法既豫定,民皆先知。”A.B.C.D.据汉代文献记载,“官收百一之税,民收太半之赋,官家之惠,优于三代,豪强之暴,酷于亡秦。是上惠不通,威福分于豪强也”。由此可知,汉代()A. 土地兼并得到遏制B.民众负担依然较重C.地方豪强干预司法D.税制改革有名无实.有学者认为1799年英国开征个人所得税的先决条件“首先是由于政府成功地(通 过议会)说服公民,所得税对于资助一场深得人心的即使昂贵的战争是必要的;其 次,政府能够提供保证把税金用于军队本身,最终目的
6、就要拿下一场完胜的战役;第 三,政府能够提供保证,每个公民都缴纳自己的那一份,政府机构会相对老实,没有人会吞噬这些钱财。”上述材料不能说明()A.开征新税种的目的是解决财政问题B.英国政府清廉公正深受民众的信任C.战争是开征个人所得税的直接原因D.民主政体有助于个人所个税的开征.以下两那么材料是对两税法影响的不同看法。对此理解错误的选项是国家定两税,本意在忧人。厥 初防其淫,明敕内外臣:税外加一 物,皆以枉法论。奈何岁月久,贪 吏得因循。唐白居易集卷2重赋天下便之,人不上断而地著, 赋不加敛而增入,版藉不造而得其 虚实,贪吏不诚而奸无所取,自是 轻重之权,始归于朝廷。后晋旧唐书卷杨炎传A.前者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16课 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同步训练-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16 中国 赋税 制度 演变 同步 训练 高中历史 统编 2019 选择性 必修 国家制度 社会 治理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taowenge.com/p-86630639.html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