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复习:古代诗歌阅读分类训练——咏物言志类.docx





《高考语文复习:古代诗歌阅读分类训练——咏物言志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复习:古代诗歌阅读分类训练——咏物言志类.docx(2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古代诗歌阅读:咏物言志1.阅读下面两首诗歌,然后回答以下问题。咏梅王安石颇怪梅花不肯开,岂知有意待春来。灯前玉面披香出,雪后春容取胜回。触拨清诗成走笔,淋漓红袖趣传杯。望尘俗眼那知此,只买天桃艳杏栽。梅花张道洽行尽荒林一径苔,竹梢深处数枝开。绝知南雪羞相并,欲嫁东风耻自媒。无主野桥随月管,有根寒谷也春回。醉余不睡庭前地,只恐忽吹花落来。注释:玉面:美人欲嫁东风:出自张先一丛花令“不如桃杏,犹解嫁东风”。以下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前诗首联借世俗之人对梅花的不解,突显梅花不争名利的品质;后诗写苦苦寻觅梅花的过程,点出了梅花的生长环境。B.前诗颔联用拟人手法写梅花像美人一样
2、,突出其高洁幽香和不畏严寒、傲雪独放;后诗写梅花羞于与向阳之雪为伍,想要委身于东风,凸显梅花的洁白和害羞之态。C.王安石因梅触发诗兴,笔走龙蛇、唤酒畅饮;张道洽醉酒之后,唯恐玷污风吹落的花瓣 而不愿睡到梅树下。D.两诗对梅的写法不落俗套,别有新意,综合运用描写、议论、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托物言志,意味深远。结合两首诗梅各自的特点,试比较两诗主旨的异同。2.阅读下面两首唐诗,按要求作答。小松杜荀鹤(唐)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南轩松冷烛无烟绿蜡干,芳心犹卷怯春寒。一缄书札藏何事,会被东风暗拆看。同儿辈赋未开海棠(其一)(金)元好问枝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数
3、点红。爱惜芳心莫轻吐,且教桃李闹春风。41 .这两首诗描写的都是 状态的植物,均以词表达诗人的爱怜之情。42 .简要分析这两首诗的表现手法。参考答案:1. (DB(2)同:都表达了对梅花的喜爱和赞美。异:王诗用欲扬先抑和拟人的手法,赞美了梅花不慕名利、不畏严寒的品质;以桃杏为俗 人喜爱作比照,惋惜梅花高洁的品质不为世人理解,借梅花自喻,暗示自己的改革志向不被 世人理解的复杂心情。张诗着重突出梅的精神、品格。从寻梅写起,以梅生长环境的荒僻,突出梅花的清高疏野; 梅花生长在冰天雪地中,与雪关系密切,却不屑与雪为伍,只因南雪易融而梅不易调零,巧 妙地赞美梅的坚贞;梅花开于冬春之际,虽然也想承受东风的
4、吹拂(委身春风),但又耻于 像桃杏那样主动委身于东风,突出梅花的清高:野桥明月,烘托梅花高洁:而寒谷春回,那么 反衬出其蓬勃生机,执着坚贞、百折不回。(任意答出其中的两点即可)通过对梅花不同流 俗高尚风格的刻画,表达了诗人远离尘嚣、清高疏放、洁身自好、执着坚贞、百折不回的人 格追求。【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和赏析诗歌内容的能力。B. “想要委身于东风,凸显梅花的洁白和害羞之态”错误绝知南雪羞相并”是说梅花似雪, 但它羞于与向阳之雪为伍。这是以南雪的易于融化而突出梅花的不易凋零,凸显梅花不随俗浮沉、坚贞的品性。应选Bo(2)此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主旨、思想内容和情感的能力。王诗首联欲扬先抑,先
5、写人们责怪梅花为什么迟迟不肯开放,接下来回答人们的疑问,说梅 花迟开是为了迎接春天的到来。用拟人手法,突出了梅花不争名利,冒雪迎春的品格。颔联继续用拟人手法,写梅花的玉容清香,表现了梅花凌雪绽放、艳压春芳的姿容。颈联写 文人雅士面对梅花,诗兴大发、笔走龙蛇,红袖传杯、酒兴盎然的雅趣,展现了梅花的无穷 魅力。尾联引桃杏为俗人喜爱作比照,惋惜梅花的高洁品质不为世人所理解。从而暗示自己的改革 志向不被世人理解的痛苦心情。张诗诗人着意突出梅花之品节,而不是突出其形之美。梅花不慕盛春之荣华,不畏霜雪,也 不步他花之后尘,单独在冰天雪地之中傲然开放。首联说寻梅,诗人所见的,是荒林野径的早梅,在竹梢深处只开
6、放了“数枝”。这一联渲染环 境,以梅花前后左右之物烘托出了梅的清高之格、疏野之性。张诗中间两联那么从眼前的“数枝”说开去,详写梅花之神。“绝知南雪羞相并”,是说尽爱梅花 似雪,但它羞于与向阳之雪为伍。这是诗人从南雪的易于融化而梅花不易凋落所引出的联想, 可见梅花不随俗浮沉,自有其坚贞的品性。梅花开于冬春之际,诗人据此又引出“欲嫁东风 耻自媒”的联想。梅花有羞耻之心,不愿像桃杏那样自炫自媒,委身于东风。赞美梅的坚贞 与清高。颔联从一冬一春两面写,颈联那么转从梅树生长之处写梅花的习性。“无主野桥随月管,有根 寒谷也春回”,有的梅树长在野桥旁,无人管领,只有夜月仿佛是它的主人;有的梅树长在 寒谷中,
7、只要有根在,到了春天依然会抽枝吐蕊上句说梅花远离尘嚣,自由自在;下句说 它执著之性,百折不回。前一句以野桥、冷月烘托,境界高洁;下一句以“寒谷”反衬春回”, 以见其意志之坚贞与生命力之旺盛。此诗托物寓志,借梅花抒发自己真实情感。两首诗都表达了诗人对梅花的喜爱,对其品性的赞美。2. (1)C杜诗:幼小,坚强,默默成长;李诗:孤独繁茂,苍劲潇洒,高大古老。高大的松树下阴凉处长满了颜色深绿的青苔,秋日的云雾到此也被它染碧。描绘了一幅 茂盛苍翠的松树与碧绿古苔上下辉映,色彩浓郁、环境清幽、和谐迷人的画面。【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C.“表达同样的崇高理想和远大抱负”错,杜诗连说两个“
8、凌云”,表达了诗人虽然才华横溢, 但由于出身贫穷而不受赏识的愤懑以及不满之情。应选C。(2) 此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事物形象的能力。两首诗都是咏物言志诗,借松写人,抒怀。杜诗“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松树小的时候长在很深很深的草中,埋没看不出来, 到现在才发现已经比那些野草(蓬蒿)高出了许多。小松刚出土,确实小得可怜,但它虽小 而并不弱,“刺头”的“刺”,不但准确地勾勒出小松外形的特点,还表现小松坚强不屈的性格、 勇敢战斗的精神。据此概括出小松的特点:幼小,坚强,默默成长。李诗“南轩有孤松,柯叶自绵累”,以“孤松”,突出了它的孤独与不同凡俗;“绵幕”写松树枝 叶繁茂、生机勃勃、四季常青,
9、塑造出松树郁郁苍苍、古朴高洁的形象。“清风无闲时,潇 洒终日夕”,以风吹劲松,突出松树苍劲。“阴生古苔绿,色染秋烟碧”两句,对松树生长的 环境进行描写,来烘托松树高大苍翠。(3) 此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景物形象的能力。“阴生古苔绿:阴凉处生出的青苔颜色深绿;“色染秋烟碧。苍翠的青松似乎将秋一的烟岚 都染绿了。这两句是说由于松树高大,在它的阴处长出了碧绿的古苔。半空中松树茂密的枝叶,一片浓 密翠绿,而地上的古苔也呈现出一片绿色,上下辉映,似乎将周围的空气都要染绿了似的。 画面特点:茂盛苍翠的松树与碧绿古苔上下辉映,色彩浓郁、环境清幽。3. C咏牡丹主要运用比照和抑扬结合的手法,把牡丹的大而无用与枣
10、花小却能结实、桑叶 柔却能养蚕结丝进行比照,表达了对牡丹的鄙视。苔主要运用比喻、拟人的手法,写出 苔花虽然小,却要学牡丹开放的特点,表达作者对苔花自强精神的赞美。【解析】3.此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评价诗歌思想内容的能力。C. “在夜晚”错,“白日不到处”指阳光照不到的地方,并非晚上。应选c。4 .此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咏牡丹“枣花至小能成实,桑叶虽柔解吐丝”枣花虽然很小,但能结果实,桑叶虽然柔软, 却能养蚕吐丝。这两句写枣花先写其“小”,后写其能“成实”;写桑叶先写其“柔”,后写其“解 吐丝”,运用了欲扬先抑。这是从实用的角度上赞美枣花和桑叶。“堪笑牡丹如斗大,不成一 事
11、又空枝可笑牡丹花形大如斗,却什么也不能作,花谢后只剩空空枝条。这两句是批判牡 丹是没有实用价值的虚妄的外在美。这样形成实用与外表的强烈比照,突显对牡丹的鄙视。苔“苔花如米小,亦学牡丹开“,如米粒一般微小的苔花,丝毫也不自惭形秽,依然像那 美丽高贵的牡丹一样自豪地盛开。“如米小”运用比喻,写出苔花之小;“学牡丹开”运用拟人 手法,赋予苔花人的性情、品质,有自己的生命本能和生活意向,并不会因为环境恶劣而丧 失生发的勇气。5 . (1) 桃花源记桃花(2) 映衬或用典比照或借代心地高洁凌越世俗【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名家名篇和文学常识的掌握情况和阅读理解能力。“人在武陵微醉一句用了“武陵人”的典故,出
12、自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人在武陵微醉”, 武陵二字,暗示出此花之名。陶渊明桃花源记云:武陵渔人曾“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华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 林”,终于来到世外桃源。故武陵二字,暗示出此花之名为“桃花”,即此词抒写的意象。(2)此题考查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此类试题答题时先审清题干,确定答题区间;然后浏览文本确定答题要点;最后根据要求组 织答案。这首词以物况人,“白白与红红”,一树花分红、白两色,高标逸韵,独特别致,作者正是以 这“别是东风情味”的红白桃花自况。这首词用了映衬比照写法,以梨花之白,杏花之红既映 衬又比照,
13、赞美了红白桃花独标一格,超拔于春天群芳之上。“人在武陵微醉”运用陶渊明桃花源记的典故。武陵渔人曾“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 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华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武陵”二字,运用借代的修辞手法,指桃花。“道是梨花不是、道是杏花不是”“别是东风情味”是红白桃花,“白白与红红”,一树花分红、 白两色,高标逸韵,独特别致,作者正是以这“别是东风情味”的红白桃花自况,赞美红白桃 花独标一格,超拔于春天群芳之上。6. C.黄昏时分,梅花闲展芳姿,月色清凉,倒映在澄莹的溪水中。描绘了一幅清雅幽静的画 面。7 .天性高洁,保持本心,特立独行,不同流俗。【分析】
14、6.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CJ“风露冰雪,的考验赋予了梅花不同寻常的韵致”错。“天然殊胜,不关风露冰雪”意思是梅 花的高洁风致是天然生成,与风露冰雪无关。应选C。7 .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景物形象及画面的鉴赏能力。“黄昏闲弄影,清浅一溪霜月”,描写黄昏时分,梅花面对清浅的溪水临水弄影,清清溪水倒 影着天上一轮明月,和梅花的倩影构成绝美的图景。此句选择梅花、清溪和霜月为意象,描 绘梅花倒影在溪水中的芳姿,整个画面清幽雅致,澄澈人心。8 .此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形象与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诗歌描写梅花在群芳中保持“真香纯白”,只有姑射山头的仙人能与之为伍,并说梅花天性高 洁
15、,与风霜冰雪无关,写出梅花的天性高洁;再写梅花“真心自保,邈与尘缘隔”,为了保持自己的高洁本心,宁可远远离开尘世,与那污 浊的尘世保持距离,写出梅花的保持本心,不同流俗。诗歌用俗李粗桃衬托梅花的高洁,那些俗艳的花朵争奇斗艳,招蜂引蝶;而梅花却在明月的 陪伴下在清澈的溪水中映照芳姿,写出梅花的保持本心,特立独行,不同流俗。梅花的品格就是诗人的理想品格。9 . B10.“醉袒貂裘”,表现豪迈雄放又洒脱轻狂。“男儿身手和谁赌,老来猛气还轩举“直抒胸臆, 豪迈不减当年。【分析】9.此题考查学生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能力。B.“对老有所为的兴奋及对自由生活的向往“错误。此词上片描写深秋山峻风急天高地阔的景
16、 象和肃杀凌厉气势。下片开头两句突出描写打猎者武艺高强、豪气风发的英雄形象。最后三 句,以狐兔比喻世间邪恶小人。词题为咏鹰,实那么咏人,以鹰喻人,抒发了非凡的才干和至 老未衰的壮志豪情,也表现了作者不满当时统治与嫉恶如仇的感情和性格。应选Bo.此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语言风格的能力。“寒山几堵”是背景,托出四堵之间的“中原路”从空间的开阔上显出了大体气势,衬托出搏击 驰骋的宏伟的施展才干的舞台。“寒山”“秋风”“碧空为雄鹰翱翔提供了一个广袤、辽远的天 地。“寒”字写出秋山之肃杀。“儿堵”,意为“几座”,突出山峦之高峻。“低”字写秋风之劲削 碎“,是用夸张笔法突显风的猛烈。背景场面越广阔,翱翔的气概
17、越宏大,气氛越浓烈,“风 低削碎”是以影写形的手法,传神的把大鹰盘旋直下、呼啸而掠的威猛之势灵动写出。“秋空 一碧无今古”从实的方面说天空确是今古都是一碧无际,从虚的角度言那么是少年意气的志士 眼中,那寥廓的人生背景从来都是属于自己的。“秋空一碧”的独韵单句,起着为前二句拉宽 气势、扩大气氛的作用。“醉袒貂裘”的豪迈雄放又颇多清狂洒脱的神态,豪饮醉意浓重。前 面写鹰是渲染豪气,醉袒貂裘”那么是人的豪情,结合点是“豪”也即“猛气”,以上均表达了豪 放风格。10 . C.年华迟暮。孤独飘零。不仕新朝,气节坚贞。江山沦落,心念故国。【分析】此题考查学生生对诗词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分析鉴赏能力。C.
18、“衬托出词人愉悦的心情“赏析不正确,“似花绕”“为回风、起舞尊前,尽化作、断霞千缕” 写红叶随风飞舞落于夕照晚霞之中的飘零遭遇。红霞虽为断霞,无力回天,但红叶这一光彩 形象说明了遗民们的丹心碧血和坚贞气节。应选C。12 .此题考查学生赏析诗词情感能力。词的上片既写出停船泊岸的过程,又描写了目睹红叶飞舞似花而令人魂系统“归路”的心情。 红叶本是载情而去,而此时自己心情凄苦愁闷,流泻的红叶仅能载愁了。下片写身在京都而 产生的家国身世之感,以人与红叶相映,显得自然。“长安谁问倦旅,“长安”在这实指元大 都,“倦旅”指自身感伤无心做事。“羞见衰颜借酒,飘零如许”,写红叶随风飞舞落于夕阳晚 霞之中的飘零
19、遭遇。回忆昔时的美好时光而生今昔盛衰,故国兴亡之感。总之,回答此题时, 应结合诗句,分别答出词人丰富而复杂的思想感情。千林落木甚荒沟,一片凄凉”,“羞 见衰颜借酒”等说明词人年华迟暮之感。“似花绕,斜阳归路”“长安谁问倦旅”“飘零如许。 词人以落日自比,抒发自己孤独飘零之感。“不入洛阳花谱”“寒艳不招春妒等,抒发自己不 仕新朝,气节坚贞的愿望。“记阴阴,绿遍江南,夜窗听暗雨”,说明词人忧虑江山沦落,心 念故国的情感。13 . C.每一片飘零的梅花都使诗人触目愁肠,更哪堪那残破凋零的花瓣竟如雪片一般纷落,铺 满了台阶又堆上了墙头,诗一起便描绘了一幅凄凉衰败的落梅景象,透露出作者浓重的感伤。 15
20、.均为托物言志,外表上写了梅花的不幸遭遇(曾经美好高洁的梅花如今沉沦萎顿于泥土 之中,寂寞凄凉地与莓苔之类为伍),赞美梅花虽遭不幸但香气经久不灭,实那么赞美包括自 己在内的遭遇坎坷但仍坚守志节的有志之士。【分析】13.此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C. “将矛头指向对百花胡乱使用生杀权力的东风”“表达了作者怜花惜花的情绪”理解错误, 诗歌尾联在前文基础上展开议论,是全诗的点之笔。“东风掌花权柄,却忌孤高不主张。” 这两句看似指“东风”胡乱使用对百花生杀予夺的权力,即不怜香惜玉。实际上,“东风者, 指控的是执掌权柄者,诗人用暗讽的笔触巧妙而又曲折地把矛头指向历史和现实中的一切嫉 贤妒能、打
21、击人才的当权者,所以尾联并不是选项中描述的将矛头指向了东风,同时也并没 有表达出作者怜花惜花的情绪。应选C。14 .此题考查学生分析、鉴赏诗歌意境的能力。首联“一片能教一断肠,可堪平砌更堆墙”,每一片飘零的梅花都教人触目愁肠,更哪堪残缺 的花瓣凋零如雪片,铺满了台阶又堆上了墙头呢?作者描绘了一幅凄凉衰败的落梅景象,奠 定了全诗凄怆忧愤的基调。每一片落梅都使诗人触目愁肠,更何况那如雪花般飘落下来的铺 满台阶又堆上了墙头的落梅呢?面对如此凄凉的景象,自然而然引起诗人对社会、人生的思 考。15 .此题考查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乱点莓苔多莫数,偶粘衣袖久犹香。意思是:那么多原
22、来美好高洁的花朵,如今却沉沦泥 土与莓为伍,然而偶粘在衣袖的香气,还久久不去。“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意思是:即使凋谢了,被碾作泥土,又化作尘土了,梅花 依然和往常一样散发出缕缕香气。本诗中“乱点莓苔多莫数与陆游词中“零落成泥碾作尘。都是写梅花零飘落的情景,这是内 容上的相同。从表达情感上看,“衣袖久犹香”和“只有香如故”外表上赞美了梅花凋零飘落但 香气却经久不灭的品质,实际上托物言志,赞美的不只是梅花,更是那些虽然遭迁谪放逐但 仍坚守志节的“迁客”“骚人”等有志之士。16 . A.以乐景写哀情,诗人用美好景色反衬了内心无法消除的愁恨。17 .后二句使用拟人手法,构思新奇,貌似不合常理
23、,实那么曲折巧妙。第三句“东风不为吹 愁去”,不说自己愁重难遣,而怨东风冷漠无情,不为遣愁;第四句春日偏能惹恨长”,不 说因愁闷而百无聊赖,产生度日如年之感,却反过来说成是春日惹恨,把恨引长。【分析】16.此题考查学生分析诗歌的体裁并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A. “本诗为七言律诗”错。这是一首七言绝句。律诗是八句,绝句是四句。应选Ao.此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手法和情感的能力。这首诗题作春思,诗中也句句就春立意。在艺术手法的运用上,诗人是以前两句反衬后 两句,使所要表达的愁恨显得加倍强烈。首句“草色青青柳色黄、已经用嫩绿、鹅黄两色把 这幅春草丛生、柳丝飘拂的生机盎然的画面点染得十清楚媚;次句
24、“桃花历乱李花香”,更用 暗笔为这幅画添上嫣红、洁白两色,并以写气图貌之笔传出了花枝披离、花气氤氯的浓春景 象,使画面上的春光更加艳冶,春意更加喧闹。诗人在这两句里写足了春景,写春景为下文 抒情做铺垫,乐景哀情,其目的在从反面衬托出与这良辰美景形成强烈对照的无法消除的深 愁苦恨。17 .此题考查学生分析诗歌的抒情手法的能力。这首诗的后两句诗就转而写诗人的愁恨。贾至不直写愁恨,别出奇思,出人意表,使诗意更 深更曲折。第三句东风不为吹愁去、不说自己愁重难遣,而怨东风冷漠无情,不为遣愁。 这在诗思上深一层、曲一层,使诗句有避平见奇之妙。第四句“春日偏能惹恨长”,不说因愁 闷而百无聊奈,产生度日如年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考 语文 复习 古代 诗歌 阅读 分类 训练 言志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