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考语文知识分类梳理+真题练习专题17 文言文阅读之把握主旨(学生版+解析版).docx
《2023年中考语文知识分类梳理+真题练习专题17 文言文阅读之把握主旨(学生版+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中考语文知识分类梳理+真题练习专题17 文言文阅读之把握主旨(学生版+解析版).docx(2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中考语文知识梳理与分类训练(全国通用)学生版专题17文言文阅读之把握主旨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中学生“在读懂文言文的基础上,对文章主旨、人物个性、情感 倾向有所把握和分析”。揣摩作者情感、把握文章主旨这是文言文阅读的重要能力之一。文言文中对于把握主旨的考查,要求考生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对所述事件或所说道理进 行综合判断、推理,说出整个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或对材料内容进行评论等。我们学习文言文,不但要学习积累一些经典句子,更要了解作者传达给我们的内容,包括 文章刻画了什么人物,表达了什么事件,阐述了什么道理。从这些事件中看出人物的品质、事 件的意义、文章的主旨、得到的启示等,而这些内容也正是文言
2、文阅读考查的重点、难点。解题技巧一、借“题”解“文”。文言文中用来命题的句子,往往是文中的关键语句,试题中对文章分析概括的文字,一 般也涉及文章的主要内容。在整体阅读的基础上,借“题”解“文”是了解文章大意的一个重 要技巧,通过“倒读法”,可以巧妙寻找到解题的钥匙。文章中大多会有对人物、景物、事件 的评价,对人物、事物的归结语以及一些点到即止的抒情评论语等。抓住这些围绕中心分散在 各处的关键语句,是我们体会作者观点态度的重要途径。马说原文句子“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与“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相比标点符号发生了变化,请说说这两个句子表达的效果有什么不同。此题外表上看是分析标点符号变
3、化而带来的表达效果的差异,实际上就是引导学生抓住 重点的议论抒情句对文章主旨或作者写作意图进行探究。这样的题目设计有利于培养学生抓住 关键语句,对文本进行多角度解读的能力。二、筛选法。弄清选项中的“观点态度”所指的具体对象、文句范围,就是要看选项中列举的作者观点 态度是针对哪一个人物、哪一件事的,议论性文字表达在哪里。再将选项列出的“观点态度”中考语文知识梳理与分类训练(全国通用)解析版专题17文言文阅读之把握主旨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中学生“在读懂文言文的基础上,对文章主旨、人物个性、情感 倾向有所把握和分析”。揣摩作者情感、把握文章主旨这是文言文阅读的重要能力之一。文言文中对于把握主旨的考查,
4、要求考生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对所述事件或所说道理进 行综合判断、推理,说出整个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或对材料内容进行评论等。我们学习文言文,不但要学习积累一些经典句子,更要了解作者传达给我们的内容,包括 文章刻画了什么人物,表达了什么事件,阐述了什么道理。从这些事件中看出人物的品质、事 件的意义、文章的主旨、得到的启示等,而这些内容也正是文言文阅读考查的重点、难点。解题技巧三、借“题”解“文”。文言文中用来命题的句子,往往是文中的关键语句,试题中对文章分析概括的文字,一 般也涉及文章的主要内容。在整体阅读的基础上,借“题”解“文”是了解文章大意的一个重 要技巧,通过“倒读法”,可以巧妙寻找到
5、解题的钥匙。文章中大多会有对人物、景物、事件 的评价,对人物、事物的归结语以及一些点到即止的抒情评论语等。抓住这些围绕中心分散在 各处的关键语句,是我们体会作者观点态度的重要途径。马说原文句子“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与“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相比标点符号发生了变化,请说说这两个句子表达的效果有什么不同。此题外表上看是分析标点符号变化而带来的表达效果的差异,实际上就是引导学生抓住 重点的议论抒情句对文章主旨或作者写作意图进行探究。这样的题目设计有利于培养学生抓住 关键语句,对文本进行多角度解读的能力。四、筛选法。弄清选项中的“观点态度”所指的具体对象、文句范围,就是要看选项中列举的
6、作者观点 态度是针对哪一个人物、哪一件事的,议论性文字表达在哪里。再将选项列出的“观点态度” 与文中筛选出的相应的“观点态度”加以比拟,得出正确选项。有时候答案并没有表达在整篇 文言文中,而是在某个片断中。这就要求我们答题要在对文章整体感知后,结合题干局部探究 相关语段从中筛选出有用信息。主要步骤:首先找准与原文中对应题目的相关区域,看题目涉及到文中哪些段落或区域, 确定答题的大致范围。其次联系上下文抓住关键词句。只要找准了原文中的相关区域,认直揣 摩上下文意就能把握文章主旨。三、概括评价法。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是通过对人物、事件的记叙、议论评价来表现的,因此就要从人物的 言行、事件的表达中,概括
7、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将这种评价与选项中的评价比拟辨析,选出 符合题干要求的选项。要善于抓住人物的语言、心理、动作等表现人物性格的关键句子,这样 可以快速的答题。五、结合写景句和写作背景分析。文言文的写景句融入了作者的情感,文章后的写作背景往往交代了写作的缘由。从写景 句中体悟作者情感;“知人论世”,挖掘文章主旨。如:小石潭记第四段写作者在潭上所见到的景物和自己的感受,描写了小石潭中怎样 的气氛?反映了作者怎样的心情?【解析】描写了小石潭幽深冷寂的景色,极力描写小石遭的幽静。在这种境界里,透露出 作者贬居生活孤凄悲凉的心境。这是作者被排挤、受迫害的身世遭遇的反映,我们可以从中体 会到封建社会中不
8、得志文人的痛苦心情。文章前面写“心乐之”,后面又写“悄怆幽邃”。乐 是忧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柳宗元参与改革,失败被贬,心中愤满难平,因而凄苦是他感情的注 调,而寄情山水正是为了摆脱这种抑郁的心情;但这种欢乐毕竟是暂时的,一经凄清环境的触 发,忧伤悲凉的心情又会流露出来。【答案】潭中气氛:幽深冷寂;心情:孤凄悲凉。做人道理:做任何事情,人与人需要信任,以诚相见;人贵有自知自明;做错事要及时改 正,迷途知返,假设固执己见只会错得更远;做人要正直,讲诚信;做人要公正无私,不能偏祖 徇私。处世方式:理论要联系实际;遇事要独立思考,不要轻信更不能盲从;要勇于尝试,不要 被自己想象的困难吓倒;不要盲目相信别
9、人,要有主见。科学哲理:一切从实际出发,不能自以为是,要全面地看问题,不能片面;做事情要懂得 变通,墨守成规,凭经验办事,只会因小失大;看问题要透过现象看本质,不能凭想象办事。总圈窟圜陶解题步骤文言文阅读,首先要掌握阅读方法。许多学生往往不认真读文章,而只是到文中去寻找答 案。文章没有读懂,想正确回答以下问题是不可能的。做文言文阅读题可以分三步进行:第一步,通读全文,整体感知。通读必须完成以下五个任务:1、了解记叙的是什么事;2、弄清所记之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3、简析所记之事涉及什么人,他们之间有没有主次之分,关系如何;4、查看记叙中作者有没有议论,议论什么;5、留心叙事方法上有什么特点。如
10、果文言语段是议论性的文字,就要找出说明论点的句子,再找到证明支撑论点的论据, 最后看看是用什么方法证明论点的。第二步,品读细节,把握人物。了解了文章的主要情节内容后,要想进一步体会文章主旨, 自然离不了人物,而把握人物形象那么要关注人物描写,尤其是一些细节描写往往能传达出人物 的品质和内心。要注意品读这些细节,如;揣摩人物语言的语气,关注神态的变化,注意动作的指向等, 从而明白人物的真正意图。因此,品读人物言行,人物的性格、为人也就了然于心,对文章主 旨的把握也必然顺理成章了。第三步,精读文章,对症下药。深入到文章内部,利用文章本身的语境、命题的题目、文 章中的原话、注解及文章的主旨来解答相关
11、试题,对症下药。题型解读筛选信息题。要求同学们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能够对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和归类,从而体 现出对文章理解的程度。涉及提取的信息内容是;表现人物行为举止特点的信息;表达人物志向和思想主张的信息; 反映人物道德情操或才智的信息;展现人物性格和情感的信息。筛选并提取文中信息,是建立 在理解文章基础上的,它可以促进我们在阅读过程中到达读懂读通所有材料的目的。归纳概括题。对所述事件或所说道理进行综合的判断,要求答出某个论点的根据、某个事 件发生的原因、某种开展导致的结果等。这是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了的综合能力。 具体内容有;某个论点的依据;某种现象的本质;某件事发生的原因及结果;某
12、个人物的思想 性格等。观点态度题。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和态度可从文体特点人手;记叙性文体,作者的观点 态度往往会融会在他所表达的人物和事件中,也有少数文章,在开头或结尾有简要的议论,概 括时就应抓住这些特点。议论性文体,作者观点就是文章的论点。同时注意两点;一是概括完 整性、全面性,作者的情感态度包含的几个方面都要顾及,不要以偏概全,丢三落四;二是概 括的准确性、恰当性,不夸大,不缩小,不绝对化,恰如其分地概括。答题要领1、理清对象、了解情节、圈戈IJ(描写、议论)句子。2、重视文中描写人物(形象)言行的句子,弄明白他(它)做了什么事,说了什么话,结果 怎么样。3、不要就事论事,应从个案中归纳
13、出普遍性的道理。(一个人、一件事要上升到所有人、 所有事。如是物要上升到人。)4、本着一个人物一个角度,多个人物多个角度,主要人物主要角度的原那么,进行主旨理 解,选择其中一个或两个作为答案。 01-2022年荆州市古诗文联读(16分)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 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醉翁亭记欧阳修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娜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 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
14、,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 自号日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 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游琅珊山记宋濂自驿西南出,过平皋约三里所,望丰山盘亘雄伟出琅哪诸峰上。居人指云:山下有幽谷, 地形低洼,四面皆山,其中有紫微泉,宋欧阳公修所发。泉上十余步即丰乐亭,直丰乐亭之东 数百步,即醒心亭。由亭曲转而西入天宁寺。今皆废,惟凉烟白草而已。濂闻其语,为怅然 者久之。复西行约三里许
15、,有泉泻出于两山之间,分流而下,曰让泉,潺潺清澈,可鉴毛发。傍岸 有亭日“渐入佳境”,今已废,惟四大字勒崖石间。沿溪而过薛老桥,入醉翁亭。亭久废,名 人石刻颇夥,兵后焚炼为垩尽。亭后四贤堂,亦废。亭侧有玻璃泉,又名六一泉,石栏覆之 栏下压以巨石中流一窍通泉径可五六寸,手掬饮之,温。(选自历代山水游记选,有删节)注释:(凉烟白草)苍凉的烟雾荒草。(颇夥)非常多。(兵后)战乱后。6. (2分)以下各项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为哪一项A.望西都,意踌躇踌躇志得意满的样子B.得之心而寓之酒也(寓寄托C.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翼然)像鸟张开翅膀一样D.树林阴翳(翳)遮盖(2分)以下各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
16、的一项为哪一项A.醉翁之意不在酒/居庙堂之高那么忧其民B.望之蔚然而深秀者/野芳发而幽香C.行者休于树/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D.醒能述以文者/以光先帝遗德7. (2分)下面对山坡羊潼关怀古赏析有误的一项为哪一项A.A.一 “聚” 一 怒群山假设动,大河有情,作者赋予自然山水以人格化的强烈感情。B.一 “表” 一 “里”,外写黄河,内写华山,生动表现潼关一带雄奇险要的地理位置。C.一 “望” 一 “意”,前写动作,后写心绪,表现作者对前朝的怀念和对现实的失望。D. 一 “兴” 一 “亡”,词句警辟,目光深邃,深刻揭示封建社会颠扑不破的兴亡之理。8. (2分)下面对醉翁亭记赏析有误的一项为哪一项
17、A.文章开篇从全景到远景,再逐层聚焦到泉,到亭,到人,到酒,充满寻幽览胜之趣。B.末段抒情以禽鸟之乐烘托众人之乐,众人之乐烘托太守之乐,最后落脚到山水之乐。C.文章大量语句用“也”字做句尾,读来顿觉嘴上有醉意,脸上有得意,心中有快意。D.以一 “乐”字贯穿全篇,表达随遇而安的心境、寄情山水的意趣及与民同乐的情怀。9. (2分)下面对游琅珊山记理解有误的一项为哪一项A.宋濂一行按当地人指引,先游丰乐亭、醒心亭,再游醉翁亭,最后赏让泉风景。B.作者记游的是历经元末战乱之后的琅珊山风景,故所见皆衰草凉烟、断壁残垣。C.文中写自然风光往往雄奇清绝,写人文风景那么倾覆焚毁,两相比拟令人怅惘叹息。D.选段
18、以游踪为线,或远眺,或问路,或照清影,或赏题刻,或饮清泉,游兴颇浓。10. (3分)用“ / ”给游琅珊山记中划线局部断句(限三处)。石栏覆之栏下压以巨石中流一窍通泉径可五六寸(3分)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答案】6. (2分)A【解题思路】此题考查文言词语意思的辨析。A项。“踌躇”的意思是迟疑不决,这里形 容心潮起伏。7. (2 分)B【解题思路】此题考查文言虚词意义和用法的辨析。A项,助词,相当于“的” /助词,定语 后置的标志;B项,都是连词,表顺承,相当于“就” ;C项,代词,用于动词、形容词等词语后 面,指人/语气词,用于判断句,放在主语后
19、,引出判断;D项,介词,用/连词,表示后一行动是 前一行动的目的。8. (2 分)C【解题思路】此题考查考生对元曲的赏析。C项,“对前朝的怀念”表述有误。9. (2 分)B【解题思路】此题考查考生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B项,应是“最后落脚到与民同乐”。10. (2 分)A【解题思路】此题考查考生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A项,作者并未游丰乐亭、醒心亭,且作者先赏让泉风景,然后游醉翁亭。11(3分)石栏覆之/栏下压以巨石/中疏一窍通泉/径可五六寸(划对一处得1分)12.(3分)游人知道跟着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以他们的快乐为快乐啊。【参考译文】游琅珊山记从驿站向西南出发,经过水边平展之地后大约三里
20、,(远远)望见丰山连绵雄伟,超出琅珊 诸峰。当地人指着(丰山)说:山下有幽深的山谷,地形低洼,四面都是山,中间有一处紫微泉, 是宋朝时欧阳修主持挖掘的。紫微泉往上十多步就是丰乐亭,从丰乐亭径直往东几百步,就是 醒心亭。从醒心亭拐弯向西(就可以)进入天宁寺。现在全都废弃了,只有苍凉的烟雾荒草罢了。 我听了他的话,为此失意、怅惘了许久。又向西走了大约三里,有泉水从两山之间流泻出来,分成几条水道往下流,叫作让泉,流水 潺潺,非常清澈,能够照见人的头发。靠着岸边有一个亭子叫“渐入佳境”,现在已经废弃了, 只剩下四个大字刻在崖石上。沿着溪流经过薛老桥,进入醉翁亭。醉翁亭已经荒废很长时间, 名人石刻非常多
21、,(但是)战乱后燃烧成了白土,没有了。醉翁亭后的四贤堂,也废弃了。醉翁亭 旁边有一处玻璃泉,又叫六一泉,有石栏杆压在上面,石栏杆下还压着大石头,大石头中间有一 个小孔让泉水通过,直径大约五六寸,用手捧水喝,是温的。 02-2022年随州市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215题。墨池记曾巩临川之城东,有地隐然而高,以临于溪,日新城。新城之上有池洼然而方以长曰王羲之之 墨池者荀伯子临川记云也。羲之尝慕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此为其故迹,岂信然 邪?方羲之之不可强以仕,而尝极东方,出沧海,以娱其意于山水之间;岂其徜徉肆恣。而又 尝自体”于此邪?羲之之书晚乃善,那么其所能,盖亦以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然后
22、世未有能及 者,岂其学不如彼邪?那么学固岂可以少哉,况欲深造道德者邪?墨池之上,今为州学舍。教授王君盛恐其不章也。书晋王右军墨池之六字于楹间以揭 之。又告于巩目:“愿有记”。庆历八年九月十二日,曾巩记。(节选自唐宋八大家文钞)【注释】曾巩:北宋文学家,为唐宋八大家之一。王羲之:东晋著名书法家,世称王右 军、“书圣”。荀伯子:南朝宋人。张芝:东汉著名书法家,人称“草圣”。极:至,达。 徜徉肆恣:尽情游览。休;停留。章:通“彰”。12以下对文中画波浪线局部的断句,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A.新城之上有池/洼然而方以长/日王羲之之墨池者荀伯子/临川记云也。B.新城之上/有池洼然而方以长/日王羲
23、之之墨池者/荀伯子临川记云也。C.新城之上/有池洼然而方以长/日王羲之之墨池者荀伯子/临川记云也。D.新城之上有池洼然/而方以长/曰王羲之之墨池者/荀伯子临川记云也。13.以下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A.羲之之书晚乃善 陈康肃公善射(卖油翁) B.此为其故迹 其真无马邪(马说) C.书“晋王右军墨池”乃丹书帛曰“陈胜王”(陈涉世家) D.那么学固岂可以少哉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愚公移山) 14 .用现代汉语翻译选文中画横线的句子。(3分)那么其所能,盖亦以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15 .王羲之“临池学书”的故事对你学习书法有什么启示?(3分)【答案】12.B(3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3年中考语文知识分类梳理+真题练习 专题17 文言文阅读之把握主旨学生版+解析版 2023 年中 语文 知识 分类 梳理 练习 专题 17 文言文 阅读 把握 主旨 学生 解析
链接地址:https://www.taowenge.com/p-86631439.html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