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语文全册古诗文复习资料汇编.docx
《八年级上册语文全册古诗文复习资料汇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上册语文全册古诗文复习资料汇编.docx(4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八年级上册语文全册古诗文复习资料汇编三峡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 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 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 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狼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 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一、作者:郦道元,字善长,北魏地理学家,著有水经注。水经注是我国第一部记 述河道水系的专著,名为注释水经,实则以水经为纲,详细记载了一千多条大小河 流及有关的历史遗迹、人物掌
2、故、神话传说等,是我国古代最全面、最系统的综合性地理名 著。二、主题:本文通过凝练生动的笔墨描写了三峡的雄奇险峻,清幽秀丽,表达了作者对大自 然的赞美,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三、词语积累:自,于,这里是“在”的意思。 略无,完全没有。 阙,同“缺”,空隙, 缺口。 嶂,像屏障一样的高山。 隐,遮蔽。 自非,如果不是。自,如果。 亭午,正 午。 夜分,半夜。 曦月,日月。曦,日光,这里指太阳。 至于,到了。襄陵,水漫 上山陵。裂,冲上、漫上。陵,山陵。沿溯阻绝,上行和下行的航道都被阻断,不能通航。 沿,顺流而下。溯,逆流而上。 或,有时。 朝,早晨。 暮,傍晚。 其间,这中间。 虽,即使。 奔,
3、形容词用作动词,这里指飞奔的马。 御风,驾着长风。 不以疾,没有 这么远快。不以,不如。疾,快。 春冬之时,之,的,时,季节。 则,就。 素湍,激 起白色浪花的急流。素,白色。湍,急流。回清,回旋的清波。绝峨,极高的山峰。飞 漱,飞速地往下冲荡。 清荣峻茂,水清树荣,山高草盛。荣,茂盛。 良,甚,很。 晴 初,天刚放晴。初,刚刚。 霜旦,下霜的早晨。旦,早晨。 肃,肃杀,凄寒。 属引, 接连不断。属,连接。引,延长。凄异,凄惨悲凉。响,回声。哀转,声音悲凉婉转。 绝,消失。 故,所以。四、文本探究。1、文章写三峡风光,为什先写“山”后写水?写水为什么不按照四季的顺序来写:“峡”指 “两山夹水”
4、的地方,有山才有“峡”,故从山写起。先写山,既可以揭示水流迅疾的原因,8、作者的感慨是什么?这表现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感慨:莺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思想感情:流露出作者对追求功名利禄之徒的蔑视,对政治官场的 厌倦,含蓄地传达出作者爱慕美好的大自然,欲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9、赏析“莺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既从侧面衬托出富春江水的巨 大魅力,更传达出作者对功名利禄的鄙视和对官场政务的厌倦,体现了作者高洁的情怀。10、结尾处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一是起了反复渲染的作用,写树木遮空,昼夜不分,既 照应前面对“寒树”的描写,以景结情,使人归I味无穷,乂给山水增
5、加奇异色彩;二是使结 构更加严谨完整,对时见时不见的阳光的描写,表现出船随流水飘荡的动感,与文章开头相 呼应。11、本文结构:总一分。先用“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总写,接着分写山之奇、水之异。先 写水,再写山。12、面对富春江的“奇山异水”,作者有什么样的感想?你如何理解这种感想?美丽的自然美景,往往有心灵净化的作用,所以面对这奇山异水,作者感慨:“莺飞戾天者, 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这两句由景而生慨叹,符合我们见到美景时的自然反 应,反衬出景物之怡人。当然,治理或许有自述心志的味道,表现出归隐林泉、享受美景的 愿望;也有可能是在劝说朱元思,不妨放卜繁杂公务,一同来欣赏这美景。八年级
6、上册古诗词理解背诵(一)野望王绩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作者:王绩,字无功,号东皋子,唐代诗人。主题:这首诗通过对东皋秋景的描绘,在萧瑟静谧的景色描写中流露出诗人孤独抑 郁的心情,抒发了诗人惆怅、孤寂的情怀。1 .试分析首联在全诗中的作用。第一句的“东皋”点明地点,“薄暮”点明时间,“望”字点题,领起中间 两联的写景。第二句呼应起尾联,表现出哀伤的情感,为全诗奠定了感情基调。 表现了诗人想在政治上有所作为,却始终不得志的迷茫和失意情绪。2 .首联“望”字意蕴丰富,请简析它的双重意蕴。“望”既写诗人眺望之意,又暗指诗人内心的
7、期望,希望觅得知音,得到理解、 赏识和重用。3 .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的画面:举目四望,层层树 林都染上了秋天的色彩,一片金黄;重重山岭披着落日的余晖,显得萧瑟而乂落寞。4 .从“景”与“情”关系和炼字的角度,赏析“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颔联妙在融情于景,描写了漫山遍野,树叶枯黄,更兼残阳尽染的萧瑟衰败景 象,画面萧瑟恬静,景中寄寓了诗人孤独、落寞的情怀。炼字:“树树”“山山”,运用叠词,强调了每一棵树每一座山都呈现着浓浓 的秋意;“秋色” “落晖”两个词充满了浓浓的秋意,蕴含着淡淡伤感。5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这两句转而写人,写动态、近景,侧重于微观特
8、 写。“牧人”和“猎马”纷纷回家的温馨与诗人无家可归形成鲜明对比,从而反衬 出诗人内心的孤独。6 .简析颔联和颈联在写景方面的特点:两联运用动静结合的表现手法,写薄暮中所 见景物。静谧的秋景中,牧人与猎马的特写,带着牧歌式的田园气氛,使整个画面 生动起来。这四句宛如一幅山林秋晚图,光与色、远景与近景、静态与动态、搭配 得恰到好处。7 .诗的首联化用了哪两位诗人的什么诗句?有何作用?请简要赏析。“东皋薄暮望”化用陶渊明的“登东皋以舒啸”的诗句,“欲何依化用 曹操“绕树三匝,何枝可依”的诗句。作用:首联用典,表达了诗人想在政治上有 所作为,却始终不得志的迷茫和失意情绪;点题,并为中间两联写景作了铺
9、垫。8 .结合全诗内容,简析诗人“长歌怀采薇”的原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举头四望,身边竞无相识的熟人或朋友,无人分享此刻的心情,怅然若失,所 以只得“长歌怀采薇”,与伯夷、叔齐共享心境。抒发了诗人孤独抑郁的心情和避 世退隐的愿望。(作用:用典,尾联由外物回归自身,呼应开头,抒发感情,收束 全诗。9、野望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联系作者生平,说说你对诗作思想感情的理 解。画面:描绘了诗人薄暮时分于东皋所见的田园风光。夕阳余晖晕染下,每一棵 树,每一座山,都呈现着浓浓的秋意;放牧的人赶着牛返回,猎人骑着马带着猎获 的禽鸟归来。感情:首联点明作者徘徊无依的孤独心境;颔联和颈联写的都是恬淡自
10、然的田 园景物,但因作者心绪的原因,都染上了一层忧郁、孤独和清冷的色彩;尾联抒发 情感,田园生活的静谧和安闲冲淡不了诗人的忧郁,只好从先贤那里寻找慰藉。诗人的彷徨、孤独和苦闷,可能是因为仕途的不得志,感觉前途渺茫,所以他三仕三 隐,寄情于诗酒。(二)黄鹤楼一一崔题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 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口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作者:崔颖,唐代诗人。主旨:本诗通过诗人登临黄鹤楼的见闻感受,抒发了吊古伤今之感和思乡之愁。 江南三大名楼:湖北武汉黄鹤楼、江西南昌滕王阁、湖南岳阳岳阳楼.“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以神话传说开头有
11、什么用意?增添黄鹤楼的神秘色彩,丰富诗歌的内容。从传说写到现实,传说的美好与现 实的“空余”构成强烈的反差,明显地流露出诗人怅然若失之情。1 .怎样理解“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这两句诗是写黄鹤楼上空的白云景象。诗人将白云景象与黄鹤楼的传说相联系, 构成令人联想的意境。同时,诗人借今昔变化之大,感慨岁月易逝,抒发了孤寂惆 怅之感,为下文写乡关难归的无限愁思做铺垫。2 .李白用“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颖题诗在上头”来评价该诗,难道这首诗仅在写景 方面有独到之处吗?请说说你的看法。该诗不仅写景,还有抒情。前四句抒写了人去楼空,世事苍茫的感慨;后四句 描绘了登楼所见,烘托思乡之情。3 .诗歌
12、中有两个“空”字,请结合诗意进行赏析。第一个“空”有“只,只有”的意思,表达了好友已离去,只剩下空空的黄鹤 楼和诗人自己,重在写景;第二个“空”有“空空的” “空荡荡”之意,表达的是因 友人的离去和自己漂泊在外,诗人内心的孤独,寂寞和惆怅,重在抒情。4 .五、六句写登楼所见的实景,请用自己的语言将画面描述出来。在和煦的阳光照耀下,长江对岸的汉阳原野中那一棵棵葱翠树木,清晰可辨; 江中的鹦鹉洲上,芳草如茵,长得非常茂盛。6、赏析“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此联所写为登高所见,境界阔大,色彩鲜明,对仗工整,各用一个叠词,声调 铿锵,音韵清朗,富于音乐美。7 .赏析“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
13、使人愁”:尾联以抒情作结。运用设问,在自问自答中以“愁”结束,点明主旨。“烟波” 写出了水波渺茫的景象,与“日暮”一同构成一幅灰暗的背景,借景抒情,表达了 诗人的吊古怀乡之情。8 .诗中最能概括作者感情的是哪一个字?在对全诗整体感悟的基础上,请简要分析诗 人在尾联中是如何表达这种感情的。“愁”字。全诗意境开阔,吊占伤今,虚实相映,情景交融。尾联将“乡愁” 之情与“日暮 “烟波之景相交融,由景生情,融情于景,更增添了浓浓的乡 愁。9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这一联为景物描写,写汉阳晴川和鹦鹉洲生机勃勃的景象,以繁茂之景反衬凄 凉之情,烘托出诗人孤寂的思乡之情。10、
14、黄鹤楼一诗怎样将神话传说与眼前景物融为一体的?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 情感?首联从神话传说起笔,再问到现实中的黄鹤楼,增添了黄鹤楼的神异色彩。颔 联先写黄鹤杏然不见,引人想远望天际寻觅,顺势转换为对天际白云的描绘,转换 自然,亳无痕迹。从两个,空,字,可以体会到诗人吊古伤今,无限怅惘的情感。11 .诗人是从哪些方面来写黄鹤楼的?一、幻想乘鹤仙人,是写黄鹤楼之悠久历史与神异色彩。二、黄鹤楼杳然不见, 白云悠悠而生,是写黄鹤楼之耸入云端,白云缭绕的景象。三、树之历历,草之萋 萋,是写黄鹤楼之位置独特,气象恢宏。四、烟波凄迷,惹动乡愁,写黄鹤楼之景 物多变,宜乎凭吊。12 .简析本诗在写景方面的精妙之处
15、:一、全诗情景交融(融情于景),如尾联将“乡 愁”之情与“日暮”“烟波”之景相交融,由景生情,更增添了浓浓的乡愁。二、 本诗写景意境深远壮阔,诗中所用的“白云”“晴川”“芳草” “烟波”“江”等 意象,给人以愁而不怨之感。三、本诗写景抓住景物特征,如颈联描写草木丰茂, 抓住其生机勃勃的特点。四、本诗写景层次分明,远近结合,俯仰结合,虚实结合。(三)使至塞上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作者:王维,字摩诘,唐代诗人、画家。唐代山水田园派的代表作家,苏轼评价他 的作品“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主旨:本诗叙述了诗人出使边塞的艰苦行程
16、,描绘了雄浑壮阔的塞外风光,含蓄地 表达了诗人因受排挤而抑郁、孤寂的思想感情。1 .使至塞上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表达了诗人被排挤出朝廷,不得志、愤懑等幽微难言的内心情感。2 .赏析首联的“单”:“单”为孤单之意。单车,即一辆车,言轻车简从。诗人作 为皇帝任命的特派使员,“单车”出行,表面上是去慰问将士,实际上是被排挤出 了朝廷。“单”字也表现了诗人的形单影只,流露出作者被排挤出朝廷的抑郁激愤 之情。3 .赏析“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这两句运用对偶、比喻的修辞,作者把自己 比作随风而去的蓬草和北飞的大雁,借景抒情,含蓄地表达了自己被排挤出朝廷的 抑郁激愤之情。4 .“大漠孤烟直,长河
17、落口圆”描绘的画面:苍凉雄浑的大漠之上,一缕孤零零的 烽烟笔直地伸向天空。弯弯曲曲的黄河似一条金带,平躺在大漠远方,一轮浑圆的 红日,正静静地悬挂在西边的天空中。5 .本诗的颈联己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请从炼字的角度对这两句诗进行赏析。“直”字,状孤烟之高,表现了大漠孤烟的劲拔、坚毅之美;“圆”字状落日之 低,给人以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这两个字不仅准确地描绘了塞外雄奇壮观的 自然之景,而且巧妙融入了诗人的孤寂情绪,体现了王维“诗中有画”的特色。“大”字突出了边疆沙漠的浩瀚无边;“孤”字写出了景物的单调,显出人烟的 稀少,使荒凉的大漠上烽火台燃起的那一缕烽烟显得格外醒目;“长”字写出了黄 河横
18、贯沙漠,杏无尽头的景象。这两句诗刻画了壮阔雄奇的塞外风光,也巧妙地融 入了诗人的抑郁激愤之情。6 .简述诗人在这首诗中的情感变化:诗人因被排挤出朝廷抑郁激愤,但看到大漠壮 阔雄奇的景色后,产生了慷慨悲壮之情,流露出诗人豁达乐观的态度。7 .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颈联中写了哪些景物?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达 了诗人怎样的情感?描写了 “大漠” “孤烟” “长河” “落日”等景物,营造了壮阔雄奇的意境, 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以及对塞外风光的赞美之情。8 .从描绘景象的角度分析本诗是如何体现“壮观”二字的?景物描绘中选取的景象是壮观的。大漠是浩渺的,狼烟是劲拔的,黄河是辽阔 的,落日是壮丽的,这
19、渲染了苍茫雄浑的气氛,让人身临“壮观”之境。9 .使至塞上的颈联被誉为“独绝千古”,清人黄培芳认为其妙处在于“直” “圆 二字极锤炼,亦极自然。你怎样理解直一说法?你觉得这两句诗好在哪里?这两句诗充分体现了王维诗歌“诗中有画”的特色,非常讲究景物的画面感。1、 二字的“锤炼”之处在于构成壮美的画面,富有视觉感。首先,它有绘画一样的构 图,空间阔大,层次很丰富;其次,它有绘画一样讲究的线条,一望无际的大漠上, 纵的是烟,横的是河,圆的是落日,寥寥几笔,就用简约的线条勾勒出景物的基本 形态,概括性极强;最后,它的色彩鲜明,落日、大漠、黄河、烽烟,各有色彩, 引人想象。2、二字的“自然”之处在于符合
20、塞外现实的情境。“烧烟”多用狼烟, 有轻直、聚集,不会相互缠绕的特点,是“孤烟”,故在无风的季节,能够“直” 冲云天;在苍茫的大漠背景下,“落日”即将没入地平线,显得又大又圆,符合我 们日常观察落日的视觉感受。3、二字的“自然”之处还在于,这两句诗所写的独特 景象,是长期生活于内地的人刚进入塞外很自然地就会捕捉到的。(四)渡荆门送别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作者: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称为“诗仙”。主旨:这首诗通过对出蜀到荆门沿途所见景物的描写,展现了一幅由高山、大江、 原野、明月、彩云所
21、构成的雄奇壮丽的画卷,抒发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 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无限卷恋。1 .展开想象与联想,描绘“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所展现出的画面。山逐渐消失了,眼前是一望无际的低平的原野,江水奔腾直泻,从荆门往远处 望去,江水仿佛流入荒漠辽远的原野。2 .分析“随”、“入”、“尽”的好处。“随”:化静为动,将群山与平野的位置逐渐变换推移,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 给人以空间感、流动感。“入”:形象生动,既写出了江流奔腾直泻的情景,又展现 了了诗人豪情万丈,充满了喜悦的心情和昂扬的激情。“尽”:表达了作者初出荆门 时喜悦开朗的心情。诗句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方法,抒发了作者初出荆门时的喜悦、激动的心
22、情,更 是诗人开阔的胸怀,开朗的心境和蓬勃朝气的形象写照。3 .描绘“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所展现的画面。并赏析。画面:明月映入水中,如同飞下的天镜,云霞飘飞,如同海市蜃楼一般变幻多 姿。赏析:这两句以静观的视角,运用比喻的修辞,将月亮比作明镜,以水中月明 如镜衬托江水的平静,以天上海市蜃楼般的云彩衬托江岸的辽阔和天空的高远,抒 发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和赞美之情。炼字:“下”是动词,月亮下来了,月影像一面镜子从天上飞下来了,想象奇特。4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拟人,赋予水以人的情态,说故乡水深情为诗人送别,生动而含蓄地表达了诗 人对家乡
23、的眷恋之情。5 .标题中“送别”二字怎么理解?诗题“送别”指江水送别诗人离开蜀中,表面是指故乡水送别诗人,实际上指 的是诗人作别故乡,表现诗人浓浓的思乡之情。(五)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有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作者: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唐代诗人。他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 者,有“诗魔”和“诗王”之称。主旨:本诗通过对西湖早春景色的描绘,抒发了诗人的愉悦之情和对西湖美景的喜 爱之情。1 .本诗以“行”为线索,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抒发了对钱塘湖早春自然美景的喜爱之情,和对大自然的热
24、爱赞美之情。“最爱” 最能体现这种情感。2 .体现早春特点的景物:水面初平、早莺、新燕、乱花、浅草.“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中的两个动词很有表现力,请说说这两个 动词好在何处。“争”字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西湖早春黄莺争向暖树、活跃的热闹场 景;“啄”字生动细腻地描绘出燕子衔泥筑巢的繁忙状态,这两个字着意描绘莺和 燕在春天的动态,表现了初春生机勃勃的特点。3 .任选角度赏析“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一、这两句运用对偶、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初春早来的黄莺争着飞向枝头 向阳欢歌和新飞来的燕子争相啄泥筑巢的景象,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初春生机勃勃的 特点。二、“争”“啄”两个动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年级 上册 语文 古诗文 复习资料 汇编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