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单元14《故都的秋》课时1导学案一高中语文部编版必修上册.docx
《第七单元14《故都的秋》课时1导学案一高中语文部编版必修上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七单元14《故都的秋》课时1导学案一高中语文部编版必修上册.docx(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14故都的秋课时1(一)篦导学目标(1分钟)1 .了解郁达夫的思想和创作风格。2 .感悟故都的秋的“清”“静”“悲凉”的意境。3 .体会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及严谨呼应的结构。(3分钟)(播放有关秋的视频或图片)师:秋天,以其特有的魅力,吸引着一代又一代的文人墨客。从古到今,关于“秋”的 诗文可谓数不胜数。历代名家描写秋的名篇和佳句是举不胜举。有哪位同学能就这些名篇和 佳句略举几例?这些名篇和佳句,有的描写秋天的肃杀和凄凉,抒发作者深深的悲秋之感; 有的刻画秋天的绚丽多彩,寄寓了作者浓浓的赞秋之情。而郁达夫以自己个性鲜明的思想, 选择了独特的角度,运用与众不同的手法,写出了故都的秋这篇散文精品。郁
2、达夫笔下 的秋究竟是怎样一种景象? “秋”景如何? “秋”意怎样?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郁达夫 的故都的秋。知识梳理(24分钟)一、题目解说1 .题目明确深沉,“故都”指北平。这“秋”是“故都”所特有的,寄寓了一种文化色彩, “故都的秋”也就暗含着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融合的一种境界。2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二、层次结构第一局部:思秋、赴秋(12),总写作者对北国、江南之秋的不同感受,表达对北国 之秋的向往之情,是总起局部。第二局部:绘秋、议秋、暂秋(312),分写局部,从记叙和议论两方面记叙故都纷繁 多彩的秋天景象,赞美北国之秋。记叙:(311)依据“清”“静”“悲凉”这一特色,逐一描述了
3、故都的自然风物。议论:(12)从理喻的角度,进一步赞颂秋,赞颂北国的秋。第三局部:恋秋(1314),总括全文,与总起局部照应,再次强调南国之秋的色味不 及北国之秋,直抒作者对故都之秋无比眷恋之情。三、文本研读(-)熟读课文,文章描写了几幅故都秋景图?请作概括。庭院秋景图秋槐落蕊图秋蝉残声图秋雨话凉图清秋佳果图(第3段)(第4段)(第5段)(第610段)(第11段)(二)深入学习五幅图L第一幅图“庭院秋景图”是如何表达出故都的秋的特点的?明确:(1)冷暖色调的判断(视觉)碧绿的天色、蓝白的牵牛花,都是恬静、安谧的冷色调,这些冷色调一般给人一种“清” 的感觉。(红、橙、黄等颜色属于暧色系,绿、青、
4、蓝等颜色属于冷色系)(2)声音的表达(听觉)青天下驯鸽的飞声是很细小的,但作者依然能够听见,正应了那句古诗一一“蝉噪林愈 静,鸟鸣山更幽”,给人一种辽远之感。作者在此运用反衬的手法,以动衬静,凸显出北国 之秋早晨的宁静的特点。(“静”)(3)环境的描绘作者租的是一椽破屋,在院子里细数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或在破壁腰中静对蓝朵, 感受秋意。破屋和破壁通常会给人一种落寞、荒凉之感,这种落寞和荒凉往往会让人产生“悲 凉”之情。“长着几根疏疏落落的尖细且长的秋草,使作陪衬J我们一般提到草,通常会说绿油 油的、一片片的,而作者喜欢的却是疏疏落落的尖细且长的秋草,我们知道秋风萧瑟,一阵 秋风过后,树叶飘零
5、,野草枯黄,生命即将终结,感物伤人,自然会产生一种悲凉之感。作 者写这些悲凉的景也是在感受这种悲凉的气氛。2.赏析第二幅“秋槐落蕊图”,思考作者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画面中是如何表达“清、静、 悲凉”的特点的?明确:“像花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早晨起来,会铺得满地。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 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出一点点极细及柔软的触觉”。一一作者调动了视觉、听觉、嗅觉和触 觉,写出了境的宁静,也是心的宁静。“扫街的在树影下一阵扫后,灰土上留下来的一条条扫帚的丝纹”一一作者细心的看到 了扫帚的留下来的丝纹,它们孤零零的躺在街上,显得清冷而落寞。既写出了作者的清闲, 又写出了环境的落寞,显示出一种悲凉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故都的秋 第七 单元 14 故都 课时 导学案一 高中语文 部编版 必修 上册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