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红烛》导学案含答案.docx
《高一语文《红烛》导学案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语文《红烛》导学案含答案.docx(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高一语文红烛导学案【教学目标】1、了解新诗的有关知识和闻一多的相关经历2、通过诗中的具体意象,理解“红烛”这一意象的象征意义。比较诗人对意象内涵的拓展 和翻新。3、赏析本文的“对话”表达,理解诗人的情感变化,体会诗人澎湃的青春激情。【重点难点】2、通过诗中的具体意象,理解“红烛”这一意象的象征意义。比较诗人对意象内涵的拓展 和翻新。3、赏析本文的“对话”表达,理解诗人的情感变化,体会诗人澎湃的青春激情。【学习过程】任务一:必备知识储备(-)文学常识:1.新诗的知识:新诗,指五四运动前后产生的、有别于古典诗词、以白话作为基本语言手段的诗歌体裁。主要特点是自由成章而没有固定的格律,语言接近口语而不
2、尚典雅雕琢,真切地表现出 现代人的丰富复杂的思想感情。最初一些新诗作者曾借鉴西方诗歌的格律形式与口本俳句小 诗的形式,20世纪20年代后有些诗人还吸取了中国古典诗歌与民歌的一些艺术手法,对新 形式、新格律的创造作了探索。代表性的诗人有郭沫若、徐志摩、艾青、戴望舒、穆旦等。中国现代诗的发展脉络新文化运动时期:新诗的“尝试”胡适等20年代:新诗的奠基与开创郭沫若等新诗的规范闻一多、徐志摩与新月派30年代:新诗的拓展与创新戴望舒、卞之琳与现代派诗40年代:新诗的成熟与深化艾青、穆旦与九叶派2.作者及写作背景:(1)闻一多:(1899T946),原名闻家骅,湖北湘水人。著名学者、诗人、民主战士。 曾参
3、加新月社,与徐志摩创办新月杂志。提倡新格律体诗.1946年7月15日因怒斥特务杀害李公朴等爱国志士而遭国民党特务暗杀。闻一多的诗 歌表现了对帝国主义和反动军阀的痛恨,抒写了对祖国和人民命运的深切关注,洋溢着强烈 的爱国主义精神。爱国主义是贯穿闻一多全部诗作的主线。他的诗风沉郁凝重,提出“音乐 美、绘画美、建筑美”的诗歌主张。主要作品有诗集红烛、死水。“三美”主张:音乐美:指音节和韵律的美;绘画美:指辞藻的华丽,讲究诗的视觉形象和直观性;建筑美:指节的匀称和句的整齐。(2)写作背景红烛这首诗写于1923年。1922年闻一多赴美留学,先是专心作画,己初有成就。然而,仍念念不忘对文学的深情,加上寂寞
4、的异国生活和消魂的思乡之情。激发了他的创作 冲动,产生出大量的爱国诗篇。1923年,闻一多第一部诗集红烛经郭沫若,成仿吾介 绍,由泰东书局出版。红烛由诗人在清华和美国两个时期的作品组成。它的内容丰富广 泛,既反映了当时青年知识分子不满现实的思想情绪,更表现了诗人希望献身艺术、报效祖 国的理想;既反映了诗人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失望和愤恨,更表现了诗人的炽热的爱国思乡之 情;同时,既有对爱情、对自然的歌颂和赞美,也有对前途感到渺茫的感伤和哀怨。诗集红 烛不但以浓烈的色彩独树一帜,而且还以丰富的想象、精炼的语言、典型的东方风格,形 成了自己的独特个性。这首与诗集同名的诗篇。就是诗集红烛的序诗。(二)基础
5、知识:1 .字音字形烧沸(fdi )脂膏(zhi gao )慰藉(ji )耕耘(yiin ).词语辨析脂膏:油脂,人民辛勤劳动所创造的财富。慰藉:安慰语调深沉,饱满,上场两个相同的句式读出区别,后一个要更强调 注意断在“要”字后面,“烧”与“光”为重音 “正是”后断开,重音强调语调深沉,饱满,上场两个相同的句式读出区别,后一个要更强调 注意断在“要”字后面,“烧”与“光”为重音 “正是”后断开,重音强调字韵饱满,充满激情坚定而有力,“烧”字重音渐高,第二个“烧”字加强重读排比句式,接续紧凑“血”字拉长音语气坚定而有力读出决绝果敢的语气任务二:自由诵读,把握节奏 诵读指导 红烛啊!不误,不送!原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红烛 语文 导学案含 答案
限制150内